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撞擊作業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35981閱讀:630來源:國知局
撞擊作業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對前端工具進行撞擊的撞擊作業機。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記載了利用壓力室的壓力來撞擊前端工具的撞擊作業機。專利文獻1記載的撞擊作業機具有:設于殼體內的圓筒狀的缸體;能夠往復動作地收納于缸體內的活塞;保持于缸體的前端工具;能夠往復動作地設于缸體內的撞擊件;在缸體內配置于前端工具與撞擊件之間的中間撞擊件;以及在缸體內形成于活塞與撞擊件之間的空氣室。在缸體形成有與空氣室連通的呼吸孔。在殼體內設有馬達,設有將馬達的輸出軸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的往復動作力的動力變換機構。

專利文獻1記載的撞擊作業機將馬達的輸出軸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的往復動作力。當活塞以遠離撞擊件的朝向動作時,空氣室的壓力降低,另一方面,當活塞以靠近撞擊件的朝向動作時,空氣室的壓力上升,從而撞擊力經由中間撞擊件而施加至前端工具。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13122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一直以來期望專利文獻1記載的撞擊作業機進行與作業狀況相應的控制。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執行與作業狀況相應的控制的撞擊作業機。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將馬達的旋轉力變成撞擊力而施加至前端工具,該撞擊作業機具有:按壓檢測部,在上述馬達的旋轉中檢測上述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壓于對象物;以及馬達控制部,當連續預定時間檢測到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壓于上述對象物時,進行使上述馬達的轉速上升的增速控制。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根據作業狀況來控制馬達的轉速,提高作業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的主視剖視圖。

圖2是圖1的撞擊作業機的局部主視剖視圖。

圖3是圖1的撞擊作業機的局部俯視剖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的控制電路的框圖。

圖5是能夠由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執行的控制例1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的主視剖視圖。

圖7是圖6的撞擊作業機的局部主視剖視圖。

圖8是能夠由本發明對撞擊作業機執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圖。

圖9是能夠由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執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1)

基于圖1~圖3,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進行說明。撞擊作業機10也被稱為沖擊式鉆機,前端工具11能夠裝卸。撞擊作業機10用在對象物的鉆孔作業、對象物的削鑿作業、對象物的破碎作業中。對象物包括混凝土、石材。

撞擊作業機10具備作業機主體12,作業機主體12將缸體殼13、中間殼14以及馬達殼20相互固定而組裝。另外,設有供作業者用手抓住且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能夠動作的手柄15。缸體殼13為筒形狀,在缸體殼13內設有保持筒128,在保持筒128內設有圓筒形狀的缸體18。

保持筒128以相對于缸體殼13不旋轉,而且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固定。保持筒128及缸體18以中心線a1為中心而配置成同心狀。與缸體18同心狀地設有圓筒形狀的工具保持件19。工具保持件19設置為從保持筒128內直到缸體殼13外,并且在工具保持件19與保持筒128之間設有軸承16。工具保持件19被軸承16支撐為能夠旋轉。缸體18和工具保持件19能夠一體旋轉地連結。缸體18及工具保持件19相對于保持筒128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定位固定。

工具保持件19具有大徑部19a、與大徑部19a連續的中徑部19b、以及與中徑部19b連續的小徑部19c。大徑部19a的內徑比中徑部19b的內徑大,中徑部19b的內徑比小徑部19c的內徑大。中徑部19b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于大徑部19a與小徑部19c之間。大徑部19a的內面和中徑部19b的內面經由臺階部19d而連接。另外,中徑部19b的內面和小徑部19c的內面經由錐形面19e而連接。在工具保持件19的小徑部19c內安裝有前端工具11,缸體18的旋轉力傳遞至前端工具11。

從工具保持件19內直到缸體18內設有金屬制的中間撞擊件21。中間撞擊件21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往復自如。中間撞擊件21具備大徑部21a。大徑部21a的外徑比中間撞擊件21的其它部位的外徑大。在缸體18內設有對中間撞擊件21進行撞擊的撞擊件22。撞擊件22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能夠往復動作。

進一步地,在工具保持件19內設有墊圈63、緩沖器64、限位件66。墊圈63、緩沖器64、限位件66配置于缸體18與臺階部19d之間。因此,墊圈63、緩沖器64、限位件66相對于保持筒128及缸體殼13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不移動。

中間撞擊件21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能夠在預定的范圍內移動。當中間撞擊件21以遠離活塞23的朝向移動時,大徑部21a與錐形面19e接觸而停止。與之相對,當中間撞擊件21以靠近活塞23的朝向移動時,與限位件66接觸而停止。

另外,在缸體18內配置有活塞23,活塞23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能夠往復動作。在缸體18內,且在撞擊件22與活塞23之間設有空氣室24。設有將缸體18在徑向上貫通的呼吸孔18b及空打防止孔18a。呼吸孔18b與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的撞擊件22的位置及活塞23的位置無關,連通空氣室24和缸體18的外部。空打防止孔18a根據撞擊件22的動作而開閉。當空打防止孔18a打開時,空氣室24經由空打防止孔18a而與缸體18的外部連通。

中間殼14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于手柄15與缸體殼13之間。馬達殼20相對于缸體殼13及中間殼14固定。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的馬達殼20的配置范圍與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的中間殼14的配置范圍重合。手柄15呈弓形屈曲,手柄15的兩端安裝于中間殼14。在手柄15設有扳機132及供電電纜25。另外,在手柄15內設有扳機開關26。當對扳機132施加操作力時,扳機開關26接通,當解除對扳機132所施加的操作力時,扳機開關26斷開。

馬達殼20由導電性的金屬材料、例如鋁一體成形。馬達殼20為筒形狀,在馬達殼20的內部收納有無刷馬達30。該無刷馬達30為直流馬達,無刷馬達30具有筒形狀的定子31和在定子31的內側配置的轉子32。轉子32具有輸出軸33、固定于輸出軸33的轉子鐵芯32a、以及安裝于轉子鐵芯32a的永久磁鐵。定子31具有三相,也就是具有與u相對應的線圈u1、與v相對應的線圈v1、以及與w相對應的線圈w1。

在撞擊作業機10的主視視野中,輸出軸33的旋轉中心即中心線b1與中心線a1呈直角。從缸體殼13內直到中間殼14內,設有隔板35。設有被隔板35支撐的軸承36和被馬達殼27支撐的軸承37。兩個軸承36、37在沿輸出軸33的中心線b1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輸出軸33被軸承36、37支撐為能夠旋轉。在輸出軸33的配置于中間殼14內的部位的外周面設有驅動齒輪38。

對將無刷馬達30的輸出軸33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23的往復動作力的動力變換機構120進行說明。首先,在中間殼14內旋轉自如地設有曲軸106。曲軸106與輸出軸33平行,設于曲軸106的從動齒輪107與驅動齒輪38嚙合。在曲軸106安裝有從曲軸106的旋轉中心偏心的曲柄銷108。

另外,設有能夠傳遞動力地連結曲柄銷108和活塞23的連桿109。而且,當輸出軸33的旋轉力傳遞至曲軸106而曲柄銷108公轉時,活塞23在缸體18內往復動作。動力變換機構120由曲軸106、曲柄銷108以及連桿109構成。

接下來,對將輸出軸33的旋轉力傳遞至前端工具11的旋轉力傳遞機構進行說明。在缸體殼13內旋轉自如地設有旋轉力傳遞軸110,在旋轉力傳遞軸110設有從動齒輪111。從動齒輪111與曲軸106的驅動齒輪112嚙合。旋轉力傳遞軸110被軸承113、114支撐為能夠旋轉。因此,輸出軸33的旋轉力經由曲軸106而傳遞至旋轉力傳遞軸110。進一步地,在旋轉力傳遞軸110設有錐齒輪115。

另一方面,在缸體18的外周安裝有圓筒形狀的錐齒輪116,錐齒輪116相對于缸體18能夠旋轉。在錐齒輪116與保持筒128之間設有軸承127,該軸承127將錐齒輪116及缸體18支撐為能夠旋轉。錐齒輪116與錐齒輪115嚙合。在缸體18的外周安裝有套筒117,套筒117與缸體18一體旋轉,而且能夠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移動。撞擊作業機10具備模式切換轉盤123,作業者對模式切換轉盤123進行操作,從而切換旋轉撞擊模式和撞擊模式。當作業者對模式切換轉盤123進行操作時,套筒117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移動。另外,設有使套筒117和錐齒輪116卡合或分離的離合器機構。

當套筒117相對于缸體18沿中心線a1移動時,套筒117與錐齒輪116能夠傳遞動力地卡合,或者套筒117與錐齒輪116分離。當選擇旋轉撞擊模式時,套筒117卡合于錐齒輪116,旋轉力傳遞軸110的旋轉力傳遞至缸體18。與之相對,當選擇撞擊模式時,套筒117與錐齒輪116分離,旋轉力傳遞軸110的旋轉力不傳遞至缸體18。

在中間殼14內,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在動力變換機構120與手柄15之間設有振動衰減機構124。振動衰減機構124具備錘126,錘126以支軸125為支點進行擺動。錘126沿含有中心線a1、b1的平面方向在預定角度的范圍內擺動。

進一步地,手柄15具備朝向中間殼14延伸的第一筒部15a及第二筒部15b。第一筒部15a和第二筒部15b在沿中心線b1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中間殼14具有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突出的裝配部14a,裝配部14a配置于第一筒部15a內。而且,設有連結裝配部14a和第一筒部15a的轉動軸80。因此,手柄15能夠以轉動軸80為支點,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在預定的角度的范圍內轉動。

進一步地,在第二筒部15b內及中間殼14內橫貫地設有動作限制機構85。動作限制機構85設定供手柄15以轉動軸80為支點進行轉動的角度。動作限制機構85具備在中間殼14設置的限位件86和在第二筒部15b內設置的接觸部件87。限位件86為鋼材制,固定于中間殼14。限位件86具備在中心線a1朝向手柄15突出的突出部88。當俯視撞擊作業機10時,在突出部88的隔著中心線a1的兩側分別各在兩個部位設有保持槽89。在撞擊作業機10的俯視視野中,保持槽89相對于中心線a1傾斜。

另一方面,接觸部件87為鋼材制,使用螺紋部件99而固定于手柄15。接觸部件87具備在中心線a1方向上突出的兩根臂部90。在撞擊作業機10的俯視視野中,突出部88配置于兩根臂部90之間。在兩根臂部90分別設有保持槽91。在撞擊作業機10的俯視視野中,保持槽91相對于中心線a1傾斜。保持槽91的傾斜的朝向和保持槽89的傾斜的朝向相同。而且,在保持槽89與保持槽91之間夾設有滾動體92。滾動體92由橡膠狀彈性體成形。

進一步地,在接觸部件87設有被檢測軸93。被檢測軸93配置于兩根臂部90之間,在中心線a1方向上朝向中間殼14突出。

在突出部88設有孔94。孔94在突出部88的前端開口,被檢測軸93配置于孔94內。被檢測軸93能夠在孔94內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移動,被檢測軸93及手柄15通過被檢測軸93前端的球狀部93a與孔94的圓弧面94a抵接來限制移動。在限位件86的孔94的圓弧面94a安裝接近傳感器60。

當在中心線a1方向上接近傳感器60與被檢測軸93的距離成為預先確定好的預定距離以下時,接近傳感器60輸出信號。也就是,當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時,接近傳感器60輸出信號,當手柄15處于非按壓狀態時,接近傳感器60不輸出信號。此外,按壓狀態及非按壓狀態的意思在后面進行敘述。

接近傳感器60例如能夠使用高頻振蕩型的傳感器。此外,設有對第二筒部15b與中間殼14之間的縫隙進行堵塞的膠皮套96。膠皮套96是將橡膠狀彈性體成形為波紋管形狀而成。

圖4是表示對撞擊作業機10進行控制的控制電路的框圖。無刷馬達30以交流電源49為動力源,交流電源49的電力經由供電電纜25而流到無刷馬達30的線圈。撞擊作業機10具備用于設定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的轉速設定轉盤51。當作業者操作轉速設定轉盤51時,能夠對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在多級、例如六級進行切換。撞擊作業機10具備顯示部52。顯示部52包括顯示器、led燈。顯示部52顯示目標轉速、無刷馬達30的控制狀態。

另外,三個磁傳感器s1~s3輸出表示轉子32的旋轉位置的檢測信號。三個磁傳感器s1~s3與三相線圈u1、v1、w1對應地設置。各磁傳感器s1~s3為對安裝于轉子32的永久磁鐵產生的磁力進行檢測,而且將磁力變換成電信號而輸入的非接觸的傳感器。磁傳感器s1~s3能夠使用霍爾元件。

撞擊作業機10具有對向各線圈u1、v1、w1供給的電流進行控制的逆變電路121。在交流電源49與逆變電路121之間的電路設有:用于將交流電源49的交流電流整流成直流電流的整流電路53;以及用于對整流后的直流電流的電壓進行升壓并供給至逆變電路121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整流電路53通過將多個二極管橋接而構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具有對由場效應晶體管等構成的晶體管55輸出pwm控制信號的集成電路56。進一步地,為了使在逆變電路121產生的噪聲不傳到交流電源49,在交流電源49與整流電路53之間設有降噪措施電路57。

逆變電路121是三相全橋逆變電路,具有相互連接的兩個開關元件tr1、tr2、相互連接的兩個開關元件tr3、tr4、以及相互連接的兩個開關元件tr5、tr6。開關元件tr1、tr2相互并聯,而且連接于引線58。引線58連接于線圈u1。

開關元件tr3、tr4相互并聯,而且連接于引線62。引線62連接于線圈v1。開關元件tr5、tr6相互并聯,而且連接于引線65。引線65連接于線圈w1。

開關元件tr1、tr3、tr5連接于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的正極的輸出端子。開關元件tr2、tr4、tr6經由電流檢測用電阻122而連接于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的負極端子。

因此,連接于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的正極側連接的三個開關元件tr1、tr3、tr5成為高壓側,連接于功率因數校正電路54的負極側的三個開關元件tr2、tr4、tr6成為低壓側。線圈u1、v1、w1相互連接,各線圈u1、v1、w1成為星形結線。

此外,線圈u1、v1、w1的結線方式也可以為三角形結線。例如,當對高壓側的開關元件tr1和低壓側的開關元件tr4的柵極接通控制信號時,向u相和v相的線圈u1、v1供給電流。通過控制對各開關元件tr1~tr6進行接通或斷開的時刻及接通的期間,從而控制對各線圈u1、v1、w1的換向動作。

在作業機主體12內設有控制基板47,在控制基板47設有馬達控制部133。馬達控制單元133運算并輸出對逆變電路121進行控制的信號。馬達控制單元133具備控制器136、控制信號輸出電路134、轉子位置檢測電路135、馬達轉速檢測電路68、馬達電流檢測電路69以及操作開關檢測電路70。磁傳感器s1~s3的檢測信號傳送至轉子位置檢測電路135。轉子位置檢測電路135檢測轉子32的旋轉位置。轉子32的旋轉位置是轉子32的旋轉方向的相位,是在定子31等固定單元中預先確定好的旋轉方向的基準位置與轉子32的在旋轉方向上確定了的基準位置的位置關系或角度。

轉子位置檢測電路135對表示轉子32的旋轉位置的信號進行處理。從轉子位置檢測電路135輸出的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36及馬達轉速檢測電路68。馬達轉速檢測電路68檢測馬達轉速,從馬達轉速檢測電路68輸出的信號輸入控制器136。

馬達電流檢測電路69連接于電流檢測用電阻122的兩端,馬達電流檢測電路69檢測流向無刷馬達30的電流。從馬達電流檢測電路69輸出的信號輸入控制器136。另外,設有對通過模式切換轉盤123所選擇的模式進行探測的模式探測傳感器59,從模式探測傳感器59輸出的信號輸入控制器136。另外,從接近傳感器60輸出的信號輸入控制器136。

控制器136具備對控制信號進行處理的微處理器和存儲器,在存儲器存儲有控制程序、數學表達式以及數據等。控制器136對從馬達轉速檢測電路68輸入的信號進行處理,從而運算轉子32的實際的轉速。控制器136基于從轉速設定轉盤51輸入的信號、從接近傳感器60輸入的信號、轉子32的實際的轉速等,能夠控制無刷馬達30的轉速。從控制器136輸出的信號輸入控制信號輸出電路134,逆變電路121通過從控制信號輸出電路134輸入的控制信號而被控制。

對上述撞擊作業機10的使用例進行說明。當作業者對扳機132進行操作而扳機開關26接通或斷開時,從操作開關檢測電路70輸出的接通信號或斷開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36。當控制器136探測到扳機開關26接通時,從控制信號輸出電路134輸出的控制信號輸入逆變電路121,開關元件tr1~tr6分別獨立地接通或斷開,電流依次流向線圈u1、y1、w1。于是,線圈u1、y1、w1和安裝于轉子鐵芯32a的永久磁鐵協作而形成旋轉磁場,轉子32旋轉。

馬達控制器133執行使轉子32的實際的轉速接近目標轉速的控制。轉子32的實際的轉速通過調整對各線圈u1、v1、w1施加的電壓來進行控制。具體而言,通過調整對逆變電路121的各開關元件tr1~tr6的柵極施加的接通信號的占空比來進行。越使占空比增大,則無刷馬達30的轉速變得越高。

當無刷馬達30的轉子32旋轉時,輸出軸33的旋轉力通過動力變換機構120而變換成活塞23的往復動作力,活塞23在缸體18內往復動作。

另一方面,滾動體92的彈性恢復力經由接觸部件87而傳遞至手柄15。也就是,在圖1中,以轉動軸80為支點而繞順時針對手柄15施力。在此,在前端工具11與對象物分離,而且手柄15未被按壓到作業機主體12的情況下,被檢測軸93的球狀部93a與孔94的圓弧面94a接觸,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在預定的位置停止。被檢測軸93的球狀部93a與孔94的圓弧面94a接觸,從而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在預定的位置停止,該狀態稱為非按壓狀態。此外,當手柄15處于非按壓狀態時,接近傳感器60與被檢測軸93的距離為預定距離以上,因此接近傳感器60不輸出信號。

另外,當前端工具11朝下,而且前端工具11正在從對象物分離時,中間撞擊件21及撞擊件22一同因自重而下降,大徑部21a與錐形面19e接觸,從而中間撞擊件21及撞擊件22一同停止。因此,空打防止孔18a打開,空氣室24與缸體18對外部連通。于是,即使活塞23動作,空氣室24的壓力也不上升,不會對前端工具11施加撞擊力。也就是,能夠防止空打。

與之相對,當抓住手柄15,將前端工具11按壓到對象物時,由于其反作用力,中間撞擊件21朝向空氣室24移動,大徑部21a與限位件66接觸,中間撞擊件21停止。當中間撞擊件21的大徑部21a與限位件66接觸而停止時,空打防止孔18a被撞擊件22堵塞。

另外,施加到手柄15的按壓力經由接觸部件87、滾動體92、限位件86而傳遞至作業機主體12。在此,在中間撞擊件21的大徑部21a與限位件66接觸前,作業機主體12以靠近對象物的朝向移動,因此滾動體92不受壓縮負載。

與之相對,在中間撞擊件21的大徑部21a與限位件66接觸的時刻之后,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以轉動軸80為支點在圖1中繞逆時針轉動。因此,接觸部件87在中心線a1方向上與限位件86靠近。于是,滾動體92沿保持槽89、91滾動,而且被限位件86和接觸部件87夾著而承受壓縮負載,進行彈性變形。

而且,當接觸部件87與限位件86接觸時,手柄15停止。接觸部件87與限位件86接觸而手柄15停止的狀態成為按壓狀態。另外,在手柄15轉動中或停止時,當接近傳感器60與被檢測軸93的距離不足預定距離時,接近傳感器60輸出信號。

如上所述,在前端工具11按壓到對象物,而且空打防止孔18a被堵塞的狀態下,當活塞23以靠近曲軸106的朝向動作時,空氣通過呼吸孔18b而被吸入空氣室24。進一步地,在活塞23到達上死點后,當活塞23從上死點朝向下死點移動時,空氣室24內的壓力上升,撞擊件22撞擊中間撞擊件21。施加到中間撞擊件21的撞擊力經由前端工具11而傳遞至對象物。之后,在無刷馬達30的輸出軸33正在旋轉的期間,活塞23在缸體18內往復動作,間歇性撞擊前端工具11。

當由于活塞23往復動作、撞擊件22間歇性撞擊中間撞擊件21而作業機主體12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振動時,錘126以支軸125為支點擺動,降低作業機主體12的振動。

另一方面,無刷馬達30的輸出軸33的旋轉力經由驅動齒輪112而傳遞至旋轉力傳遞軸110。當操作模式切換轉盤123而選擇了撞擊、旋轉模式時,旋轉力傳遞軸110的旋轉力傳遞至缸體18,缸體18旋轉。缸體18的旋轉力經由工具保持件19而傳遞至前端工具11。于是,撞擊作業機10向前端工具11傳遞撞擊力及旋轉力。與之相對,當操作模式切換轉盤123而選擇了撞擊模式時,不管前端工具11是否按壓到對象物,旋轉力傳遞軸110的旋轉力都不傳遞至缸體18。

在進行撞擊作業后,在前端工具11朝下的狀態下,當將前端工具11從對象物分離時,中間撞擊件21及撞擊件22一同因自重而下降,大徑部21a與錐形面19e接觸,從而中間撞擊件21及撞擊件22一同停止。因此,空打防止孔18a打開,空氣室24與缸體18的外部連通。

另外,當為了使前端工具11從對象物分離而降低對手柄15所施加的按壓力時,手柄15因滾動體92的彈性恢復力而以轉動軸80為支點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繞順時針轉動。而且,在被檢測軸93的球狀部93a與孔94的圓弧面94a接觸的時刻,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2停止。也就是手柄15返回非按壓狀態。

接下來,對能夠由圖1的撞擊作業機10執行的控制例進行說明。

(控制例1)

圖5是表示控制例1的流程圖。首先,當馬達控制部133探測扳機開關26的接通時,開始圖5的流程圖,在步驟s11,根據轉速設定轉盤51的操作信號,設定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目標轉速為每單位時間的轉速。例如,在轉速模式1下設定目標轉速3000rpm,在轉速模式2下設定目標轉速6000rpm,在轉速模式3下設定目標轉速9000rpm,在轉速模式4下設定目標轉速12000rpm,在轉速模式5下設定目標轉速15000rpm,在轉速模式6下設定目標轉速18000rpm。

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2中向逆變電路121輸出與設定好的轉速相應的信號,控制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2接下來的步驟s13中判斷是否選擇了轉速模式6。當在步驟s13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4判斷是否“增速標記=1”。

增速標記是指將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設定得比在轉速設定轉盤51所選擇的目標轉速高的條件。“增速標記=1”是指該條件成立。

當在步驟s14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15,判斷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手柄15從非按壓狀態移動預定量。在此,“手柄15從非按壓狀態移動預定量”是指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馬達控制部133基于接近傳感器60的信號進行步驟s15的判斷。當在步驟s15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6判斷是否接通了扳機開關26。當在步驟s16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12。

當在步驟s15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7中執行以下處理:對在該時刻設定的目標輸入轉速增加3000rpm。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18進行使“增速標記=1”的處理,而且,在步驟s19用顯示部52顯示正在執行增速控制,并進入步驟s16。步驟s19的處理包括在顯示部52使led燈點亮。在經由步驟s17、s16而進入到步驟s12的情況下,在步驟s12使用的設定轉速為在步驟s17增加了3000rpm后的目標轉速。

當在步驟s14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20,判斷是否檢測到手柄15從非按壓狀態移動了預定量。馬達控制部133基于接近傳感器60的信號來進行步驟s20的判斷。當手柄15向非按壓狀態返回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20判斷為“否”,并進入步驟s21,進行以下處理:將在該時刻設定的目標轉速減少3000rpm。

另外,馬達控制部133進行以下處理:在步驟s22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23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16。“增速標記=0”是指設定得比在轉速設定轉盤51所選擇的目標轉速高的條件不成立。在經由步驟s21、s16而進入到步驟s12的情況下,在步驟s12使用的設定轉速是在步驟s21減少了3000rpm后的目標轉速。當在步驟s20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16。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13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24,基于通過轉速設定轉盤51的操作所設定的目標轉速來控制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也就是,當設定為轉速模式1~5的任一個時,進行以下控制:使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成為與這些轉速模式對應的目標轉速。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25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26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16。

而且,當在步驟s16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27,停止無刷馬達30,而且在步驟s28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29熄滅led燈,結束圖5的流程圖。

如上所述,馬達控制部133將連續三秒檢測到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的情況下的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設定得比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不足三秒的情況下的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高。例如,在作業者使用撞擊作業機10進行對象物的削鑿作業的情況下,當連續三秒檢測到不能破碎對象物而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時,無刷馬達30的轉速上升,提高削鑿作業性。

另外,馬達控制部133當檢測到手柄15從按壓狀態返回到非按壓狀態時,使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減少。因此,在作業的進展狀況良好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無刷馬達30的耗電增加。

進一步地,馬達控制部133僅限于選擇了轉速模式6而處于能夠設定的目標轉速的最大值即18000rpm的情況,才進行使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上升的控制。因此,能夠防止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不經意地上升。

(實施方式2)

參照圖6及圖7,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進行說明。在圖6、圖7中,對于與圖1、圖2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符號。撞擊作業機10具有無刷馬達30作為產生向前端工具151傳遞的撞擊力的動力源。另外,撞擊作業機10將無刷馬達30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153的往復動作力,進一步地通過活塞153的往復運動在空氣室154產生撞擊力,該撞擊力經由中間撞擊件155傳遞至前端工具151。

首先,對收納無刷馬達30的機構以及對無刷馬達30進行控制的結構進行說明。撞擊作業機10具備馬達殼156,在馬達殼156內收納有無刷馬達30。另外,在馬達殼156固定有撞擊外殼157。

另外,設有固定于馬達殼156及撞擊外殼157的中間殼14。由馬達殼156、撞擊外殼157以及中間殼14,形成了作業機主體159。進一步地,設有安裝于中間殼14的手柄15。

進一步地,撞擊外殼157為圓筒形狀,該撞擊外殼157的一端固定于中間殼14。而且,在撞擊外殼157內設有圓筒形狀的缸體160。缸體160相對于撞擊外殼157不旋轉,而且在中心線a1方向上不移動。

活塞153在缸體160內能夠在中心線a1方向上往復移動地配置。而且,活塞153和連桿109連結。因此,無刷馬達30的輸出軸33經由曲軸106、連桿109而連結于活塞153。因此,當輸出軸33的旋轉力傳遞至曲軸106而曲軸106旋轉時,曲軸106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153的往復動作力。

進一步地,在缸體160內,在中心線a1方向上,在活塞153與前端工具151之間收納有撞擊件161。撞擊件161能夠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移動,空氣室154形成于缸體160內的撞擊件161與活塞153之間。撞擊件161是將空氣室154的壓力上升而產生的撞擊力傳遞至中間撞擊件155的單元。

另外,設有將缸體160在徑向上貫通的呼吸孔162及空打防止孔163。撞擊外殼157與缸體160之間的空間和空氣室154通過呼吸孔162及空打防止孔163而連接。而且,呼吸孔162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于空打防止孔163與曲軸106之間。

另一方面,在撞擊外殼157的與中間殼14相反的端部固定有前罩164。前罩164呈筒形狀,前罩164及撞擊外殼157配置成同心狀。

進一步地,在前罩164內安裝有保持套筒165。保持套筒165呈以中心線a1為中心的圓筒形狀,配置為從前罩164的內部橫貫至外部。在保持套筒165內安裝前端工具151。另外,設有防止前端工具151從保持套筒165拔出的防脫件166。

進一步地,在前罩164內,在保持套筒165與缸體160之間安裝有圓筒形狀的錘座167。錘座167在中心線a1方向上不移動。中間撞擊件155配置為橫貫錘座167及保持套筒165內。中間撞擊件155能夠在中心線a1方向上移動,中間撞擊件155和保持于保持套筒165的前端工具151能夠接觸、分離。

進一步地,在中間撞擊件155的外周形成有在以中心線a1為中心的徑向上朝向外側突出的凸緣168。凸緣168的外徑比錘座167的內徑大。就中間撞擊件155而言,以凸緣168為邊界,在靠近撞擊件161的位置設有小徑部169,以凸緣168為邊界,在靠近前端工具151的位置設有大徑部170。小徑部169的外徑比大徑部170的外徑小,大徑部170由錘座167支撐。

另外,在小徑部169的外周安裝有環狀的錘座171。錘座171的內徑比凸緣168的外徑小。錘座171相對于中間撞擊件155在沿中心線a1的方向上不移動。在錘座171的外周安裝有環狀的緩沖器172及接觸部件173。接觸部件173的一部分配置于缸體160與撞擊外殼157之間,接觸部件173與錘座171一同相對于缸體160能夠在中心線a1方向上移動。當接觸部件173與中心線a1方向上的缸體160的端部174接觸時,則中心線a1方向的移動被限制。

進一步地,在缸體160的外周面安裝有圓筒形狀的套筒175。套筒175為磁性材料制。該套筒175與缸體160配置成同心狀,而且相對于缸體160能夠在中心線a1方向上移動。套筒175在中心線a1方向上移動,從而開放或堵塞空打防止孔163。進一步地,在撞擊外殼157內配置有壓縮盤簧176。壓縮盤簧176在中心線a1方向上以使套筒175靠近接觸部件173的朝向施力。通過壓縮盤簧176的力而被施力的套筒175與接觸部件173接觸。

手柄15具有第一筒部15a及第二筒部15b,第一筒部15a和裝配部14a經由轉動軸80連結。另外,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具備動作限制機構85。

進一步地,在撞擊外殼157設有套筒探測傳感器177。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檢測中心線a1方向上的套筒175的位置,并輸出信號。具體而言,當套筒175位于堵塞空打防止孔163的位置時,輸出信號,當套筒175位于將空打防止孔163開放的位置時,不輸出信號。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也能夠使用圖4所示的控制電路,向控制器136輸入從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所輸出的信號。

接下來,對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的動作及控制進行說明。壓縮盤簧176的力始終經由套筒175而施加于錘座171及中間撞擊件155。因此,當前端工具151從對象物分離時,凸緣168如圖6所示地與錘座167接觸,中間撞擊件155停止。另外,套筒175將空打防止孔163開放。因此,套筒探測傳感器177不輸出信號。進一步地,當前端工具151朝下時,撞擊件161因自重而下降,與中間撞擊件155接觸而停止。

另一方面,當前端工具151從對象物分離時,圖6的撞擊作業機10根據與圖1的撞擊作業機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59以轉動軸80為支點繞順時針轉動,以非按壓狀態停止。

而且,當對扳機132施加操作力而將扳機開關26接通時,無刷馬達30的輸出軸33旋轉。輸出軸33的旋轉力通過曲軸106、連桿109而變換成活塞153的往復動作力。當空打防止孔163開放時,即使活塞153進行往復動作,空氣室154的壓力也不上升。也就是,前端工具151不進行撞擊,能夠防止空打。

與之相對,當按壓手柄15,將前端工具151按壓到對象物時,由于其反作用力,前端工具151推壓中間撞擊件155,中間撞擊件155在中心線a1方向上靠近活塞153。隨著中間撞擊件155的動作,套筒175抵抗壓縮盤簧176的力,并沿中心線a1靠近活塞153。而且,當接觸部件173與缸體160的端部174接觸時,中間撞擊件155及錘座171一同停止,而且套筒175如圖7所示地將空打防止孔163閉合而停止。當套筒175堵塞空打防止孔163時,套筒探測傳感器177輸出信號。

另一方面,當按壓圖6的撞擊作業機10的手柄15時,通過與圖1的撞擊作業機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在圖6中以轉動軸80為支點繞逆時針轉動,手柄15以按壓狀態停止。在圖6的撞擊作業機10中,當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時,接近傳感器60也輸出信號。

而且,在空打防止孔163被堵塞的狀態下將扳機開關26接通,當活塞153通過無刷馬達30的旋轉力而進行往復動作時,空氣室154的壓力上升。因此,撞擊件161的撞擊力經由中間撞擊件155而間歇性地重復對前端工具151進行撞擊的動作。

此外,當解除對手柄15所施加的按壓力而前端工具151從對象物分離時,通過壓縮盤簧176的力,中間撞擊件155以從活塞153分離的朝向移動,套筒175將空打防止孔163開放。另外,當解除對手柄15所施加的按壓力時,根據與圖1的撞擊作業機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相對于作業機主體159以轉動軸80為支點而繞順時針轉動,手柄15以非按壓狀態停止。

(控制例2)

圖8是表示能夠由圖6的撞擊作業機10執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圖。首先,當馬達控制部133探測扳機開關26的接通時,開始圖8的流程圖,在步驟s31,根據轉速設定轉盤51的信號設定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步驟s31的處理與步驟s11的處理相同。

接著步驟s31,馬達控制部133執行步驟s32的處理。步驟s32的處理與步驟s12的處理相同。在步驟s32接下來的步驟s33中,馬達控制部133判斷是否選擇了轉速模式6。當在步驟s33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34判斷是否“增速標記=1”。步驟s34的判斷的意義與步驟s14的判斷的意義相同。

當在步驟s34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35,判斷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套筒175。步驟s35的宗旨為判斷套筒175是否連續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63。在步驟s35判斷為“是”便為連續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63。

在此,當在步驟s35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36,執行以下處理,即對在該時刻所設定的目標輸入轉速增加3000rpm。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37進行使“增速標記=1”的處理,而且在步驟s38進行表示正在執行增速控制的處理。然后,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39,判斷是否連續兩秒未檢測到套筒175。步驟s39的宗旨為判斷空打防止孔163是否開放。

當在步驟s39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40。如上所述地,在步驟s35判斷為“是”后,經由步驟s36,然后在步驟s39判斷為“否”,這意味著前端工具11被按壓到對象物的狀態正在持續。在經由步驟s36、s39而進入到步驟s32的情況下,在步驟s32使用的目標轉速為在步驟s36增加了3000rpm的目標轉速。

當在步驟s35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39。在步驟s35判斷為“否”,而且在步驟s39判斷為“否”則意味著從對象物分離開的前端工具11被按壓到對象物。如上所述地,在步驟s35判斷為“否”,而且在步驟s39判斷為“否”,而且在步驟s40判斷為“是”,從而進入到步驟s32,該情況下,在該步驟s32,使用在步驟s31所設定的目標轉速。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34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41,判斷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是否檢測到套筒175而輸入信號。當在步驟s41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39。

當在步驟s41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42,進行以下處理,即將在該時刻所設定的目標轉速減少3000rpm。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43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44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39。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33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45,基于通過轉速設定轉盤51的操作所設定的目標轉速來控制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46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47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39。

進一步地,當在步驟s39判斷為“是”或者在步驟s40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48,停止無刷馬達30。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48接下來的步驟s49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50熄滅led燈,結束圖8的流程圖。

此外,圖6的撞擊作業機10具備接近傳感器60,因此圖6的撞擊作業機10能夠執行圖5的流程圖。

另外,也可以取代用撞擊件22將圖1所示的空打防止孔18a開放或堵塞的構造,而進行作成以下構造的設計變更:設置在圖6所說明的壓縮盤簧176、套筒175、錘座171、接觸部件173、套筒探測傳感器177,利用套筒175將空打防止孔18a開放或堵塞。若在圖1的撞擊作業機10進行該設計變更,則能夠執行圖8的流程圖。

如上所述,當馬達控制部133進行控制例2時,在套筒175處于將空打防止孔163堵塞的狀態連續三秒的情況下的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設定得比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高。因此,能夠得到與控制例1相同的效果。

另外,當馬達控制部133檢測到從套筒175將空打防止孔163堵塞的狀態切換到了套筒175將空打防止孔163開放的狀態時,使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減少。因此,能夠得到與控制例1相同的效果。

進一步地,馬達控制部133僅限于選擇了轉速模式6而處于能夠選擇的目標轉速的最大值即3000rpm的情況,才進行使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上升的控制。因此,能夠防止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不經意地上升。

進一步地,馬達控制部133在檢測到空打防止孔163開放的狀態持續了預定時間的情況下,通過使無刷馬達30停止,從而不管空打防止孔163是否開放,均能夠可靠地防止中間撞擊件155連續地重復往復動作的空打狀態,能夠使產品壽命提高,而且能夠抑制耗電。

進一步地,圖6所示的結構與圖1的結構不同,即使不過度按壓手柄15,也能夠進行無刷馬達30的增速控制,因此能夠提高作業性。

(控制例3)

圖9是表示在進行了設計變更的情況下能夠執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圖,上述設計變更為在圖1的撞擊作業機10設置在圖6所說明的壓縮盤簧176、套筒175、錘座171、接觸部件173、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此外,在對圖9的流程圖進行說明時,為了方便,使用對圖6的撞擊作業機10設置的單元的符號。

首先,當馬達控制部133探測扳機開關26的接通時,開始圖9的流程圖,在步驟s51,根據轉速設定轉盤51的信號設定無刷馬達30的目標轉速。步驟s51的處理與步驟s11的處理相同。

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51后,進行步驟s52的處理。步驟s52的處理與步驟s12的處理相同。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52接下來的步驟s53判斷是否選擇了旋轉撞擊模式。當在步驟s53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54判斷是否“增速標記=1”。步驟s54的判斷的意義與步驟s14的判斷的意義相同。

當在步驟s54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行步驟s55,判斷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了套筒175。步驟s55的宗旨為判斷套筒175是否連續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8a。在步驟s55判斷為“是”是指套筒175連續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8a。

在此,當在步驟s55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56,進行以下處理,即對在該時刻設定的目標輸入轉速增加3000rpm。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57進行使“增速標記=1”的處理,而且在步驟s58進行表示正在執行增速控制的處理。步驟s58的處理與步驟s19的處理相同。然后,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59,操作轉速設定轉盤51,并判斷是否切換了目標轉速。

當在步驟s59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60判斷是否接通了扳機開關26。當在步驟s60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52。馬達控制部133在經由步驟s56,而且在步驟s59判斷為“否”,而且在步驟s60判斷為“是”而進入到步驟s52的情況下,使用在步驟s56增加后的目標轉速來控制無刷馬達30的轉速。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54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61,判斷套筒探測傳感器177是否檢測到套筒175。當在步驟s61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59。當在步驟s61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62,進行以下處理,即將在該時刻設定的目標轉速減少3000rpm。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63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64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59。

另一發面,當在步驟s59判斷為“是”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65,基于通過轉速設定轉盤51的操作所設定的目標轉速來控制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66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67熄滅led燈,進入步驟s60。另外,在步驟s55判斷為“否”的情況下,或者在步驟s53判斷為“是”的情況下,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59。

而且,當在步驟s60判斷為“否”時,馬達控制部133進入步驟s68,停止無刷馬達30。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步驟s68接下來的步驟s69使“增速標記=0”,而且在步驟s70熄滅led燈,結束圖9的流程圖。

因此,當馬達控制部133進行控制例3時,對于進行與控制例2相同的處理的部位,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馬達控制部133在執行增速控制中,當操作轉速設定轉盤51而設定新的目標轉速時,結束增速控制,而且基于新的目標轉速來控制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因此,能夠根據作業者的意圖來變更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

進一步地,當選擇了撞擊模式時,馬達控制部133進行增速控制,當選擇了旋轉撞擊模式時,不管套筒175的位置的檢測結果如何,均不進行增速控制。因此,在向前端工具11傳遞旋轉力的情況下,能夠防止不經意地變更無刷馬達30的實際的轉速。

(變更例1)

接下來,對將圖5的流程圖的一部分變更后的變更例1進行說明。馬達控制部133在圖5的步驟s15判斷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套筒175,在圖5的步驟s20判斷是否檢測到套筒175。該變更例1的控制是當在步驟s15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17,當在步驟s15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16。另外,當在步驟s20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16,當在步驟s20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21。馬達控制部133能夠在對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10設有套筒175的構造、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中進行變更例1的控制。

(變更例2)

接下來,對將圖8的流程圖的一部分變更后的變更例2的控制進行說明。馬達控制部133在圖8的步驟s35判斷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手柄15為按壓狀態,在圖8的步驟s41判斷是否檢測到手柄15為按壓狀態,在圖8的步驟s39判斷是否連續兩秒檢測到手柄15為非按壓狀態。該變更例2的控制是當在步驟s35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36,當在步驟s35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39。另外,當在步驟s41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39,當在步驟s41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42。當在步驟s39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40,當在步驟s39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48。馬達控制部133能夠在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10及實施方式2的撞擊作業機10進行變更例2的控制。

(變更例3)

接下來,對將圖9的流程圖的一部分變更后的變更例3的控制進行說明。馬達控制部133在圖9的步驟s55判斷是否連續三秒檢測到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在圖9的步驟s61判斷是否檢測到手柄15處于按壓狀態。該變更例3的控制是當在步驟s55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56,當在步驟s55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59。另外,當在步驟s61判斷為“是”時,進入步驟s59,當在步驟s61判斷為“否”時,進入步驟s62。馬達控制部133能夠在對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10設有套筒175的構造中進行變更例3的控制。

在此,對在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事項與本發明的結構的對應關系進行說明。無刷馬達30相當于本發明的馬達,撞擊作業機10相當于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前端工具11相當于本發明的前端工具,馬達控制部133、接近傳感器60、套筒探測傳感器177相當于本發明的按壓檢測部,馬達控制部133及逆變電路121相當于本發明的馬達控制部,轉速設定轉盤51及馬達控制部133相當于本發明的目標轉速設定部,作業機主體12、159相當于本發明的殼體,手柄15相當于本發明的手柄。

另外,圖1及圖2所示的動力變換機構120、活塞23、缸體18、空氣室24、空打防止孔18a、撞擊件22、中間撞擊件21相當于本發明的撞擊機構。圖6及圖7所示的動力變換機構120、活塞153、缸體160、空氣室154、空打防止孔163、撞擊件161、中間撞擊件155、套筒175相當于本發明的撞擊機構,套筒175相當于本發明的堵塞部件。

圖1及圖2所示的工具保持件19、旋轉力傳遞軸110、從動齒輪111、驅動齒輪112、錐齒輪115、116、套筒117相當于本發明的旋轉力傳遞機構,模式切換轉盤123、錐齒輪116、套筒117相當于本發明的作業模式切換機構。

另外,目標轉速18000rpm相當于本發明中的“目標轉速的最大值”,目標轉速3000rpm、目標轉速6000rpm、目標轉速9000rpm、目標轉速12000rpm、目標轉速15000rpm相當于本發明中的“小于目標轉速的最大值的值”。進一步地,“連續三秒”相當于本發明的“連續預定時間”。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實施方式1、2所說明的撞擊作業機為交流電源,也就是從交流電源向無刷馬達供給電力。與之相對,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包括在作業機主體安裝作為直流電源的電池組而將該電池組的電力供給至無刷馬達的撞擊作業機。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撞擊作業機包括對前端工具施加旋轉力及軸線方向的撞擊力的沖擊式鉆機及沖擊式旋具。在本發明中,將馬達的旋轉力變換成活塞的往復動作力的動力變換機構除了曲軸機構外,還包括凸輪機構。本發明的馬達除了電動馬達外,還包括液壓馬達、氣壓馬達、內燃機。

本發明的撞擊作業機包括手柄相對于作業機主體能夠經由轉動軸而在預定角度的范圍內轉動的構造、手柄相對于作業機主體能夠以直線狀進行滑行動作的構造。本發明的目標轉速設定部包括無級地設定目標轉速、分級地設定目標轉速的技術。在由目標轉速設定部分級地設定目標轉速的情況下,級數也可以設定五級以下或七級以上的目標轉速。進一步地,作為在各流程圖的判斷步驟中所使用的預定時間的三秒能夠任意變更。

進一步地,也可以構成為,設置對中心線方向上的前端工具的位置進行探測的前端工具傳感器、或者對中心線方向上的中間撞擊件的位置進行探測的中間撞擊件傳感器、或者對中心線方向上的撞擊件的位置進行探測的撞擊件傳感器,將這些傳感器的信號輸入馬達控制部。然后,馬達控制部也可以基于這些傳感器的信號判斷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壓到對象物,執行各控制例。

符號說明

10—撞擊作業機,11—前端工具,12、159—作業機主體,15—手柄,18、160—缸體,18a、163—空打防止孔,19—工具保持件,21、155—中間撞擊件,22、161—撞擊件,23、153—活塞,24、154—空氣室,30—無刷馬達,51—轉速設定轉盤,60—接近傳感器,110—旋轉力傳遞軸,111—從動齒輪,112—驅動齒輪,115、116—錐齒輪,117、175—套筒,120—動力變換機構,121—逆變電路,123—模式切換轉盤,133—馬達控制部,177—套筒探測傳感器。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桂阳县| 元朗区| 香格里拉县| 大名县| 同德县| 德化县| 鲁甸县| 巍山| 临沭县| 华坪县| 昭平县| 珲春市| 丘北县| 惠州市| 藁城市| 离岛区| 南岸区| 开原市| 河源市| 泰宁县| 宁国市| 柳林县| 海安县| 出国| 扎兰屯市| 吴堡县| 纳雍县| 柘荣县| 牙克石市| 洪江市| 伽师县| 鲁甸县| 新民市| 汶川县| 井冈山市| 察隅县| 阿尔山市| 萨嘎县| 襄汾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