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密碼鎖,特別是一種十鍵密碼鎖。
背景技術:
鎖的應用由來已久,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鎖來防盜、保護財產,因此鎖俗稱“把門將軍”。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采用鑰匙開啟的鎖,目前已暴露出不足之處,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CCTV4曾有過“現有鎖具都有相應的開啟工具,沒有打不開的鎖”的說法,可見,鑰匙鎖的應用已跟不上科學發展形勢。提高鎖的科技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之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加以改進和創新,提供一種無需鑰匙、破解極難的十鍵機械密碼鎖。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十鍵密碼鎖,包括殼體、鎖舌、執手和密碼器,所述密碼器包括離合鍵、進位鍵、復位鍵,所述執手可伸出、縮進所述殼體,所述離合鍵在進位鍵按鍵正確時,可通過按下離合鍵控制進位板、使執手自動伸出,按進所述執手,離合鍵自動回位;
所述密碼器為十鍵密碼器,包括露出殼體的八個編碼鍵、一個復位鍵、一個離合鍵和平行設置在殼體內部的計數齒輪軸、進位齒輪軸、復位齒輪軸,所述計數齒輪軸、進位齒輪軸、復位齒輪軸上分別設置有八個計數齒輪、八個進位齒輪、八個復位齒輪,八個計數齒輪可獨輪旋轉,八個進位齒輪可獨輪旋轉,八個復位齒輪都與復位齒輪軸固定連接,故同步旋轉。且所述計數齒輪、進位齒輪、復位齒輪一一對應,所述進位齒輪與所述計數齒輪完全咬合,所述每個編碼鍵控制一個進位齒輪,當一個所述編碼鍵完成一個鍵程,與之相應的所述進位齒輪旋轉一個角度,帶動相應的計數齒輪旋轉一個角度,同時,相應的所述進位齒輪和復位齒輪由半咬合狀態轉換為全咬合狀態,所述復位齒輪軸上還設置有棘輪,所述棘輪由復位卡和進位鉤限制可旋轉齒數為8個,每按一次編碼鍵,所述棘輪只能轉一個齒;所述復位頂桿控制所述進位鉤,由進位鉤限制每次跟隨進位鍵旋轉18度角;
所述每個計數齒輪上還設置有一個副輪,所述每個副輪上設置有一個凹槽,當所述凹槽朝向所述進位板并排成一線時,所述離合鍵可通過離合卡將進位板的一端推入所述凹槽,并控制所述執手伸出所述殼體;
還包括改碼板,在計數齒輪的凹槽朝向所述進位板并排成一線時,改碼板可通過離合鉤拉計數齒輪軸將計數齒輪與進位齒輪分離,此時可按進位鍵重新設置密碼,放手改碼板,計數齒輪軸在壓力彈簧的作用下復原位,完成計數齒輪和進位齒輪重新咬合,按一次復位鍵,復位齒輪軸復位,可將計數齒輪打亂。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內設置有離合軸,所述離合卡為L形結構,一端設置有弧面,與所述進位板接觸,另一端與離合軸接觸,L形的轉角處與離合軸相連,所述離合鍵可推動離合卡沿離合軸旋轉,將進位板平移壓入凹槽,所述進位板與執手之間設置有卡合裝置,當進位板平移進入凹槽時,執手的一端伸出殼體,所執手通過主舌齒輪與鎖舌連接,當執手旋轉時,帶動鎖舌收縮進入殼體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當一個所述編碼鍵完成一個鍵程,與之相應的所述進位齒輪旋轉18度角,帶動相應的進位齒輪和計數齒輪旋轉超過18度角,而后在齒輪彈簧作用下回位到18度角。所述18度角是由進位鉤決定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計數齒輪軸被拉開的距離為5MM。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鎖舌包括主舌和碰舌,所述的主舌和碰舌可單獨或同時啟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八個編碼鍵的編碼方式為單個依次按下,或者兩個以上同時按下,或者以上兩種方式隨意組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尺寸為長152mm,寬98mm,厚32mm,所述執手可伸出殼體18mm,且可正反旋轉90度開關鎖舌。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編碼鍵、復位鍵、離合鍵下均設置有壓力彈簧,使編碼鍵、復位鍵、離合鍵被按下后可回彈。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十鍵鎖無需鑰匙,僅靠設置密碼來提高破譯難度,經統計計算,密鑰量可達8×108,目前沒有破鎖工具可用;
本發明結構緊湊、應用方便、可靠,無失誤率,即使在黑暗中也可使用;
本發明可在知道的正確密碼的情況下隨意更改密碼。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B-B視圖。
圖3是圖2的C-C視圖。
圖4是圖2的D-D視圖。
圖5是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認為是“設置”在另一個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設置或連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一種十鍵密碼鎖,包括殼體1、鎖舌2、執手3和密碼器4,其中:所述執手3可伸出或縮進所述殼體1,所述密碼器4通過進位板5控制執手3的伸出與縮進,所述執手3的旋轉帶動所述鎖舌2的縮進;
所述密碼器4為十鍵密碼器,包括露出殼體1的八個編碼鍵401、一個復位鍵402、一個離合鍵403和平行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計數齒輪軸404、進位齒輪軸405、復位齒輪軸406,所述計數齒輪軸404、進位齒輪軸405、復位齒輪軸406上分別設置有八個計數齒輪407、八個進位齒輪408、八個復位齒輪409,八個計數齒輪407可獨立旋轉,八個進位齒輪408可獨立旋轉,八個復位齒輪409都與復位齒輪軸406固定連接,且所述計數齒輪407、進位齒輪408、復位齒輪409一一對應,所述進位齒輪408與所述計數齒輪407完全咬合,所述每個編碼鍵401控制一個進位齒輪408,當一個所述編碼鍵401完成一個鍵程,相應的進位齒輪408旋轉18度角,帶動相應的計數齒輪407旋轉超過18度角,同時,相應的所述進位齒輪408和復位齒輪409由半分離狀態轉換為全咬合狀態,且所述進位齒輪408也帶動所述復位齒輪409旋轉超過18度角,而后在齒輪彈簧作用下回位到18度角,所述復位齒輪軸406上還設置有棘輪411,所述棘輪411由復位卡412和進位鉤413限制可旋轉齒數為8個,所述復位鍵402通過復位頂桿414控制復位板419,進而控制所述進位鉤413,由進位鉤限制每次跟隨進位的旋轉角度為18度;
所述每個計數齒輪407上還設置有一個副輪415,所述每個副輪415上設置有一個凹槽416,當所述凹槽416朝向所述進位板5并排成一線時,所述離合鍵403可通過離合卡417將進位板5的一端推入所述凹槽415,并控制所述執手3伸出所述殼體1;
所述殼體1內設置有離合軸11,所述離合卡417為L形結構,一端設置有弧面,與所述進位板5接觸,另一端與離合鍵403接觸,L形的轉角處設置有離合軸11,所述離合鍵403可推動離合卡417沿離合軸11旋轉,將進位板5平移壓入凹槽415,所述進位板5與執手3之間設置有卡合裝置,當進位板5平移進入凹槽415時,執手3的一端伸出殼體1,所述執手1通過主舌齒輪12與鎖舌2連接,當執手3旋轉時,帶動鎖舌2收縮進入殼體內。
所述密碼器4還包括改碼板418,所述改碼板418可在所述凹槽415朝向所述進位板5并排成一線時,通過離合鉤將計數齒輪軸404拉開5mm,使所有計數齒輪407與所有進位齒輪408分離,在所有進位齒輪407和復位齒輪409復位后,可按下編碼鍵401重新設置密碼,按一次復位鍵402,復位齒輪軸406復位,可將計數齒輪407打亂。
所述的鎖舌2包括主舌21和碰舌22,所述的主舌21和碰舌22可單獨或同時啟用。
所述八個編碼鍵401的編碼方式為單個依次按下,或者兩個以上同時按下,或者以上兩種方式隨意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尺寸為長152mm,寬98mm,厚32mm,所述執手3可伸出殼體18mm,且可正反旋轉90度開關鎖舌2,所述執手3彈出后可被按回縮進殼體2。
所述編碼鍵401、復位鍵402、離合鍵403下均設置有壓力彈簧,使編碼鍵401、復位鍵402、離合鍵403被按下后可回彈。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發明為全機械結構,操作面板由八個編碼鍵、一個復位鍵、一個離合鍵、執手組成互控機構。編碼鍵可單鍵編排、編碼,也可相互組合編排、編碼。一經進位又有跟隨進位功能,即按下一個編碼鍵,一個進位齒輪帶動進位齒輪旋轉某一角度,再按下另一個編碼鍵,則進位齒輪旋轉兩個某一角度,因此密碼極難破譯。復位鍵控制同步復位和起亂碼作用。必須在編碼鍵輸入正確密碼的情況下,離合鍵才可控制執手從平面而出18mm,正反旋90o角(有自動卡位),可控主舌開和關(也是開門拉手),用后按進。達到高級的防破效果。更改密碼方式為,用改碼片控制離合更改,方便、快捷、范圍廣。
為創造更方便應用條件,產品另設有碰舌,家中有人,為進出方便,可停用主舌,單靠碰舌開關。起用主舌時,也可停用碰舌。也可兩者都不停用。
本發明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本發明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