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螺絲刀。
背景技術:
現有的螺絲刀包括手柄和螺絲刀的刀頭,在擰動時,手握住手柄,依靠手柄的扭矩實現刀頭的轉動,但如果螺絲銹蝕或者很緊,就非常難以擰動,就必須使用較粗手柄的螺絲刀,及時手柄粗,也不一定能提供足夠的扭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加省力的螺絲刀,增加螺絲刀的轉動扭矩,方便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更加省力的螺絲刀,包括手柄和連接在手柄下端的刀頭,包括加力桿,沿手柄的中心線方向,在手柄的中心豎向設有豎孔,豎孔稱之為加力桿腔,加力桿腔上方開口,加力桿腔的兩側側壁上對稱設有導向槽,導向槽與手柄的中心線平行;加力桿包括桿體和固定連接在桿體下端的導向桿,導向桿與桿體垂直,導向桿的截面形狀與導向槽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導向桿與導向槽滑動連接;加力桿的截面形狀與加力桿腔的截面形狀相適配;手柄的頂部設有阻止導向桿脫出的擋塊;手柄的頂部沿橫向方向還設有桿體凹槽,桿體拉出后位于桿體凹槽內,擋塊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桿體凹槽的槽底底面的高度。
加力桿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
導向桿的截面形狀為圓形。
桿體凹槽的寬度與桿體的直徑相適配。
加力桿的桿體的上端設有防滑花紋。
加力桿腔的深度大于桿體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加力桿,實現了增加扭矩的目的,同時還能在不使用時將加力桿藏在加力桿腔內。擋塊可以防止加力桿脫出,采用導向槽使得導向桿沿豎直方向拉出,使用時轉動90度,放在桿體凹槽內。桿體端部的防滑紋可以防止手滑。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非常實用,能增加扭矩,也方便收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加力桿處于水平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更加省力的螺絲刀,包括手柄1和連接在手柄1下端的刀頭2,還包括加力桿3,沿手柄1的中心線方向。在手柄1的中心豎向設有豎孔,豎孔稱之為加力桿腔4。
加力桿腔4上方開口,加力桿腔4的兩側側壁上對稱設有導向槽5,導向槽5與手柄1的中心線平行;加力桿3包括桿體6和固定連接在桿體6下端的導向桿7,導向桿7與桿體6垂直,桿體6的上端設有防滑花紋8,導向桿7的截面形狀與導向槽5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導向桿7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導向槽5的截面形狀為長條的矩形槽,寬度略大于導向桿7的直徑。導向桿7與導向槽5滑動連接;加力桿3的截面形狀與加力桿腔4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加力桿腔4和加力桿3的截面形狀均為圓形。加力桿腔4的深度大于桿體6的長度。
手柄1的頂部沿橫向方向還設有桿體凹槽10,桿體6拉出后,前端卡在桿體凹槽10內,桿體凹槽10的寬度與桿體6的直徑相適配。
手柄1的頂部設有阻止導向桿脫出的擋塊9,本實施例利用不通透的導向槽5,利用導向槽5上端的手柄1實現了擋塊的作用。擋塊9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桿體凹槽10的槽底底面的高度。這樣可以保證桿體6水平位于桿體凹槽10內,桿體6與手柄1垂直,方便使用。
本實用新型利用杠桿原理,使用時將加力桿3取出與螺絲刀手柄底部成90°角,拆卸螺絲時用手旋轉加力桿3即可輕松拆除螺絲,加力桿3不使用時可以將加力桿收藏在手柄1的加力桿腔4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