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對中夾緊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軸類零件穿過管類零件時一般都有同軸度要求,預裝配時需盡可能提高兩者對中的精度。現有技術的方法是依靠人眼觀察軸類零件與管類零件內壁的距離,從而調整確定軸類零件的位置,同時直接用手對兩者進行夾緊,操作費時費力,而且調整的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鉸接的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第一扳手的前端過盈連接上夾緊塊,第二扳手的前端過盈連接下夾緊塊;所述上夾緊塊的下底面形成相互連通的上管槽和上軸槽;所述下夾緊塊的上頂面形成相互連通的下管槽和下軸槽。
所述上管槽、上軸槽、下管槽和下軸槽均為半圓形槽。
所述上管槽和上軸槽同軸線,上管槽槽截面半徑大于上軸槽槽截面半徑;所述下管槽和下軸槽同軸線,下管槽槽截面半徑大于下軸槽的槽截面半徑。
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對應;上軸槽與下軸槽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對應。
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所圍成的整圓形槽的直徑與管類零件外徑相同;上軸槽與下軸槽所圍成的整圓形槽的直徑與軸類零件的外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依靠兩個同軸不同心的圓柱面實現管類零件和穿過管件的軸類零件的對中以及夾緊,可以保證預裝配時軸類零件與管類零件有較高的同軸度,提高對中的效率,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夾緊塊的仰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下夾緊塊的俯視圖。
其中:
1 第一扳手 2 第二扳手
3 銷軸 4 上夾緊塊
5 下夾緊塊 41 上管槽
42 上軸槽 51 下軸槽
52 下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一種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包括通過銷軸3活動鉸接的第一扳手1和第二扳手2,第一扳手1的前端過盈連接上夾緊塊4,第二扳手2的前端過盈連接下夾緊塊5;所述上夾緊塊4的下底面形成相互連通的上管槽41和上軸槽42;所述下夾緊塊5的上頂面形成相互連通的下管槽52和下軸槽51。
所述上管槽41、上軸槽42、下管槽52和下軸槽51均為半圓形槽。
所述上管槽41和上軸槽42同軸線,上管槽41槽截面半徑大于上軸槽42槽截面半徑;所述下管槽52和下軸槽51同軸線,下管槽52槽截面半徑大于下軸槽51的槽截面半徑。
所述上管槽41和下管槽52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對應;上軸槽42與下軸槽51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對應。
所述上管槽41和下管槽52所圍成的整圓形槽的直徑與管類零件外徑相同;上軸槽42與下軸槽51所圍成的整圓形槽的直徑與軸類零件的外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將要對中的軸類零件穿入管類零件內,在管類零件的一端用簡捷式管類零件對中夾緊裝置的上夾緊塊4和下夾緊塊5同時夾緊軸類零件和管類零件,在另一段完成后續的操作后松開該夾緊裝置,完成對中。該裝置夾緊后可以同時實現軸類零件與管類零件的對中與夾緊,使得預裝配操作的精度更高,更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