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室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坩堝鉗。
背景技術:
坩堝鉗主要用于夾持實驗室中經過燒烤后的器皿,如坩堝,現有的設計成熟的坩堝鉗一般把手較長,夾持端較短,這樣設計的優點在于,夾持穩定,缺點在于,只能夾持一個坩堝且夾持時夾持端的張開角度過大,不利于夾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坩堝鉗,該坩堝鉗的優點在于,能夠夾持一個或者兩個坩堝,且兩個把持桿的張開角度較小,利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坩堝鉗,由兩個鉸接在一起的左鉗體和右鉗體組成,所述的左鉗體和右鉗體均分別由夾持桿和把持桿組成,所述的夾持桿上依次設有兩個夾持凹部且夾持桿的自由端設有鉗嘴,左鉗體上的兩個夾持凹部和右鉗體上的兩個夾持凹部配合形成2個用于夾持坩堝的夾持部,所述的夾持桿和把持桿的長度比為1:2.5~1:3,所述的夾持桿和把持桿的夾角為155~160°。
在上述的坩堝鉗中,所述的夾持桿和把持桿之間還設有用于增加夾持桿和把持桿之間連接強度的連接板。
在上述的坩堝鉗中,所述的連接板為半圓形。
本實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本方案夾持桿和把持桿夾角的設置以及夾持桿和把持桿的長度比例,可以保持把持桿在較短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夾持穩定,本坩堝鉗把持桿之間的張開角度較小,夾持穩定。
本方案采用半圓形的連接板,提高把持桿和夾持桿的連接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坩堝鉗,由兩個鉸接在一起的左鉗體1和右鉗體2組成,所述的左鉗體1和右鉗體2均分別由夾持桿3和把持桿4組成,鉸接位置位于夾持桿3和把持桿4之間,所述的夾持桿3上依次設有兩個夾持凹部5且夾持桿3的自由端設有鉗嘴6,左鉗體1上的兩個夾持凹部5和右鉗體2上的兩個夾持凹部5配合形成2個用于夾持坩堝的夾持部,所述的夾持桿3和把持桿4的長度比為1:2.8,所述的夾持桿3和把持桿4的夾角為157°,所述的夾持桿3和把持桿4之間還設有用于增加夾持桿3和把持桿4之間連接強度的連接板7,所述的連接板7為半圓形。
在實際應用中,張開兩個把持桿4,使夾持桿3張開,夾住兩個坩堝,然后到達預定位置后,張開兩個把持桿4。本實施例的坩堝鉗的夾持桿3較短,這樣夾持時,兩個夾持桿3之間的夾角較小。夾持也比較穩固。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