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錄井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錄井儀安全吊具鎖。
背景技術:
目前在錄井作業中,各類錄井儀使用時都會隨儀器裝配有鋼索吊具,吊具為鋼索結構,其直徑大于20mm,長度大于9m,共計4條,并有重量超過30kg以上的吊環,全部吊索裝置在儀器工作和運輸中,都存放于儀器房頂,且無任何捆綁緊固措施,尤其是在運輸過程中,常有吊具從儀器頂部脫落事件發生,既損壞儀器兩側結構及漆面,又存在有巨大的安全隱患,極易傷害路人及其它車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錄井儀安全吊具鎖,以解決儀器房重型吊具的安全鎖固和儀器損壞問題,填補了儀器箱體在此安全方面的裝置技術空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包括母體、鎖扣掛耳、安全鎖扣、鎖扣杠桿、鎖柱、鎖孔和小鋼索,所述母體為凹槽結構,在所述母體上設有開口向上的卡槽,所述鎖扣掛耳固定在卡槽一端的母體上且開口方向水平向外,所述鎖扣杠桿的一端轉動連接在卡槽另一端的母體上,所述安全鎖扣的一端轉動連接在鎖扣杠桿上,所述小鋼索一端固定在母體側面上,所述鎖柱固定在母體上表面,在所述母體上表面并靠近鎖柱位置進行圓孔開口處理形成鎖孔。
進一步的,所述鎖扣掛耳為鉤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安全鎖扣為與鎖扣掛耳相配合的矩形環狀結構,隨著鎖扣杠桿的旋轉可勾住鎖扣掛耳。
進一步的,所述鎖柱為半環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鎖孔大小與小鋼索的直徑尺寸相配,能夠使小鋼索的活動端自有穿過。
進一步的,所述鎖扣杠桿的活動端設有使鎖柱穿過并露出鎖扣杠桿的孔隙。
進一步的,所述母體底部的凸邊上設有螺孔。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錄井儀安全吊具鎖能夠快速的卡鎖吊具鋼索及吊環,束縛吊具裝置為可靠的安全停留狀態,在儀器工作及運輸時,不出現位移或從儀器頂部跌落的風險,儀器吊具安全風險接近于零,填補了儀器箱體在此安全方面的裝置技術空白,且避免了對儀器結構的損壞。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具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鎖扣掛耳;2-安全鎖扣;3-鎖扣杠桿;4-鎖柱;5-鎖孔;6-小鋼索;7-卡槽;8-母體。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所示,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包括母體8、鎖扣掛耳1、安全鎖扣2、鎖扣杠桿3、鎖柱4、鎖孔5和小鋼索6,所述母體8為凹槽結構,在所述母體8上設有開口向上的卡槽7,所述鎖扣掛耳1固定在卡槽7一端的母體8上且開口方向水平向外,所述鎖扣杠桿3的一端轉動連接在卡槽7另一端的母體8上,所述安全鎖扣2的一端轉動連接在鎖扣杠桿3上,所述小鋼索6一端固定在母體8側面上,所述鎖柱4固定在母體8上表面,在所述母體8上表面并靠近鎖柱4位置進行圓孔開口處理形成鎖孔5。
所述鎖扣掛耳1為鉤狀結構。
所述安全鎖扣2為與鎖扣掛耳1相配合的矩形環狀結構,隨著鎖扣杠桿3的旋轉可勾住鎖扣掛耳1,從而達到鎖緊狀態。
所述鎖柱4為半環狀結構,使小鋼索6能夠穿過鎖柱4。
所述鎖孔5大小與小鋼索6的直徑尺寸相配,能夠使小鋼索6穿過鎖孔5。
所述鎖扣杠桿3的活動端設有使鎖柱4穿過并露出鎖扣杠桿3的孔隙。
所述母體8為鋼制母體。
所述母體底部的凸邊上設有螺孔,能夠使該安全吊具鎖與儀器箱體進行鏍栓連接或可靠焊接。
本實施例的操作過程如下:
將錄井儀安全吊具鎖固定在儀器箱體頂部中心位置且保證不超儀器箱體限高,使用時將待鎖鋼索及吊環放入卡槽7中,再將安全鎖扣2扣入鎖扣掛耳1中,并壓下鎖扣杠桿3進入鎖緊狀態,使鎖柱4露出鎖扣杠桿3,然后將小鋼索6的活動端連穿鎖柱4及鎖孔5并充分拉緊達到安全鎖死狀態,即完成吊具鎖的收納鎖定工作。反之操作則完成安全鎖扣2的打開及吊具的取出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