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消防技術領域,進ー步是ー種可變向的消防槍。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消防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在水槍出水時存在很大壓力使水帶彎曲困難或無法彎曲,且彎曲后(水帶彎曲)因為彎曲前部過長、不好控制(水帶彎后變軟來回亂擺)不能達到滅火目的和滅火預期,不得不和危險源靠的更近或把身體暴露在危險之中,還大大加大了消防隊員的體力消耗和勞動強度(抵抗額外方向的力)和降低了消防員的從業安全系數(身體暴露在危險源前)。因此,解決消防槍變向的問題,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結構簡單,可方便地實現變向。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包括依次連接的槍頭、槍管、水流球形閥、水槍接頭,其特征在于槍管分為上槍管與下槍管,上槍管與下槍管活動連接,上槍管可相對下槍管在0 — 90度范圍內轉動固定。本發明的目的可進ー步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所述活動連接的方式為上槍管下端面設置有上外展環,下槍管上端面設置有下外展環,上外展環、下外展環通過筘圈扣合箍紫;上外展環、下外展環間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置于設置于上外展環或/和下外展環相應的凹槽內。所述上外展環平面與上槍管的夾角,下外展環平面與下槍管的夾角均為45度。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螺絲活動固定。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的兩端均通過螺絲活動固定;
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為倒置的桶狀結構,其桶底設置開ロ,剖面的ー側呈倒“L”形,俯視為圓環結構或類似圓環結構;筘圈的開ロ套于上槍管上,筘圈內設置陰或陽螺旋,與設置于下外展環的邊沿上的陽或陰螺旋相配合,從而便于擰緊固定;所述的上外展環直徑略小于下外展環,這樣,上外展環可在筘圈放松的情況下旋轉,從而實現上槍管的轉向。所述上外展環直徑小于下外展環直徑I 一 5毫米。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主要有伸直和彎曲兩種形態,彎曲角度最多可達90度,所以它不但兼顧了傳統直流水槍的所有優勢,還能更好地完成現有水槍因角度無法完成和完成困難的滅火任務。相對于現有技術,外形與重量相對于現有水槍變化不大;且本發明更加靈活,輕便,安全,用途更廣,可有效地節省滅火時間,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圖I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上槍管與下槍管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上槍管與下槍管另ー種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轉向90度示意圖。圖中1為槍頭,2為上槍管,3為槍管連接筘圈,4為下槍管,5為水流球形閥,6為水槍開關,7為水槍接頭,8為水槍整流器,9為上外展環,10為下外展環,11為密封圏,12為螺旋,13為凹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并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
如圖I 一 4所示,上槍管2的上部設置有槍頭I,上槍管2內設置有水槍整流器8,下槍管4的下部通過水流球形閥5連接水槍接頭7,水流球形閥5上設置有水槍開關6,上槍管2與下槍管4活動連接,上槍管2可相對下槍管4在0 — 90度范圍內轉動固定。活動連接的方式為上槍管2下端面設置有上外展環9,下槍管4上端面設置有下外展環10,上外展環9、下外展環10通過筘圈3扣合箍緊;上外展環9、下外展環10間設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置于設置于上外展環9或/和下外展環10相應的凹槽13內。所述筘圈3的結構是筘圈3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螺絲活動固定(參見圖2 )。筘圈3的結構也可以是筘圈3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的兩端均通過螺絲活動固定(參見圖2)。筘圈3的結構還可以是筘圈3為倒置的桶狀結構,其桶底設置開ロ,剖面的ー側呈倒“ L”形,俯視為圓環結構(或類似圓環結構);筘圈3的開ロ套于上槍管2上,筘圈3內設置陰或陽螺旋12,與設置于下外展環10的邊沿上的陽或陰螺旋相配合,從而便于擰緊固定;所述的上外展環9直徑略小于下外展環10(如小I 一 5毫米),這樣,上外展環9可在筘圈3放松的情況下旋轉,從而實現上槍管2的轉向。利用上槍管轉動角度變換,從而達到水槍變換方向的目的,筘圈可以調節松緊(參見圖3 )。在調整方向時,要在關閉水槍開關后再轉動,不然壓カ過大扭轉困難,射水方向變換容易脫手傷人。本發明因為是金屬部件彎曲,所以相對穩定且很好控制,并在彎曲射水時,把消防員保護在掩護物體之后,也可以進行滅火,可以對平時水槍水流和人員無法達到的復雜環境進行滅火。比如
A天花板悶頂火災,槍頭彎曲可以射到傳統水槍無法達到的角度進行滅火;
B大跨度建筑物火災,人員無法進入時,可以破拆ー個20厘米大的洞,人員不必進入就可以進行內攻滅火(每個角度都能達到),比傳統破拆救火節省了大量時間并且相對安全;
C高層外墻火災,水炮無法達到的高度,可以用本發明更好更快的進行滅火撲救;
D時下多發的車輛火災,更是因為結構復雜,底盤和地面相對空間小不便于施救,本發明可以彎曲后直插底部就行滅火撲救,提高了滅火質量和效率。綜上,在空間相對狹小和復雜角度刁鉆的滅火任務基本都可以完成,提高了消防員的滅火控制能力和控制面積,更加節省體力(在長時間滅火時,可以將槍管彎曲槍頭朝上放于地面進行滅火,把本應作用在消防員身上的力轉嫁到地面)。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包括依次連接的槍頭、槍管、水流球形閥、水槍接頭,其特征在于槍管分為上槍管與下槍管,上槍管與下槍管活動連接,上槍管可相對下槍管在O — 90度范圍內轉動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的方式為上槍管下端面設置有上外展環,下槍管上端面設置有下外展環,上外展環、下外展環通過筘圈扣合箍紫;上外展環、下外展環間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置于設置于上外展環或/和下外展環相應的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展環平面與上槍管的夾角,下外展環平面與下槍管的夾角均為45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 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螺絲活動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剖面的一側呈“[”形,另ー側呈“]”形,筘圈分為兩半環,兩半環的兩端均通過螺絲活動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筘圈的結構是筘圈為倒置的桶狀結構,其桶底設置開ロ,剖面的一側呈倒“L”形,俯視為圓環結構或類似圓環結構;筘圈的開ロ套于上槍管上,筘圈內設置陰或陽螺旋,與設置于下外展環的邊沿上的陽或陰螺旋相配合,從而便于擰緊固定;所述的上外展環直徑略小于下外展環,這樣,上外展環可在筘圈放松的情況下旋轉,從而實現上槍管的轉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展環直徑小于下外展環直徑I 一 5毫米。
全文摘要
消防水流變向全能槍,涉及消防技術領域,包括依次連接的槍頭、槍管、水流球形閥、水槍接頭,槍管分為上槍管與下槍管,上槍管與下槍管活動連接,上槍管可相對下槍管在0-90度范圍內轉動固定。進一步所述活動連接的方式為上槍管下端面與下槍管上端面設置有外展環,兩外展環通過筘圈扣合箍緊;兩外展環間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置于設置于上外展環或/和下外展環相應的凹槽內。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它不但兼顧了傳統直流水槍的所有優勢,還能更好地完成現有水槍因角度無法完成和完成困難的滅火任務。相對于現有技術,外形與重量相對于現有水槍變化不大;且更加靈活,輕便,安全,用途更廣,可有效地節省滅火時間,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文檔編號A62C31/02GK102836510SQ2012102941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8日
發明者高昂 申請人: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