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方艙醫療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07130閱讀:61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方艙醫療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野外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方艙醫療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多種災害頻發的國家,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會瞬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面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現有衛生急救裝備達不到醫療救援集成化、規模化和體系化的要求,方艙醫院在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方艙醫院不同于傳統的帳篷醫院,要長期(半年以上)在救援現場進行醫療救治 保障,除滿足傷員的基本醫療救治(如現場急救、包扎固定、檢驗檢查、留觀救治)需求外,要開展大量、復雜外科手術(如開顱、開胸、開腹手術),在輔助診斷方面,很多種疾病,如顱腦損傷、脊柱損傷和內臟器官損傷等,需對危重癥傷員進行大型的外科手術(如開顱、開胸、開腹手術)及其他疾病的診斷,救治能力相當于二級甲等醫院,單憑X線影像和超聲設備是無法滿足救援現場對外傷診斷的需要(更為精確和全面的診斷),勢必需要能對顱腦、內臟、脊柱損傷做出準確診斷的專業醫療設備。對于這些疾病的診斷,若用CT進行輔助診斷會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CT設備對溫度、濕度、電力、防震等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再加上技術原因,全軍尚未研制出車載CT檢查方艙。因此,災害救援過程中急需研制出一種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環境適應性強、平戰適用、符合武警方艙醫院設計的總體要求的CT檢查方艙。因此,CT檢查方艙的研制已成為救援現場醫療救治的迫切要求,CT檢查方艙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環境適應性強、機動性強、平戰適用等特點。CT檢查方艙的成功研制將在各種突發災害的野外現場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災害現場醫療救助的能力,降低傷殘率。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應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環境適應性差和穩定性差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方艙醫療系統,以實現應急能力強、安全可靠性好、環境適應性強和穩定性好的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艙醫療系統,包括無縫對接式連接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獨立設置在所述8個醫療方艙一側的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用于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3個通道帳篷、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相互之間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用于在需要時移動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的多輛勤衛機動車。進一步地,所述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具體包括依次無縫式對接設置的第I至3通道帳篷,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I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外科手術方艙和CT檢查方艙,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2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重癥救治方艙和消毒滅菌方艙,對稱地設置在第3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特診檢驗方艙和急癥方艙;以及,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I通道帳篷左側的門診急診帳篷和門診藥房帳篷,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門診藥房帳篷后側的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位于所述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X射線影像檢查方艙;以及,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3通道帳篷右側的第I預留外科帳篷和第2預留外科帳篷,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2預留外科帳篷后側的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位于所述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藥房方艙; 所述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分別獨立設置在C T檢查方艙、消毒及方艙和急癥方艙的后側。進一步地,所述8個方艙,均為采用進口鋁蒙皮和聚氨酯夾芯復合大板制成的側板、翻板和端板組合而成,且基于平行連桿運動原理采用手動推拉翻板進行擴展的雙側擴展方艙。使用時,通過依次操作推拉雙側擴展方艙的側板,使側頂板帶動側底板進行聯動性的展開或收攏,打開端板即可進行使用;所述側板包括聯動設置的側項板和側底板。進一步地,在所述雙側擴展方艙的底部,還設有用于在雙側擴展方艙的側艙展開后自動調整雙側擴展方艙平衡性的滑架。進一步地,所述外科手術方艙在工作時展開后,具有縱向布置的2張手術床,固定在外科手術方艙內側頂壁、且能夠根據手術部位調整燈頭位置的手術燈,以及器械臺、折疊小車、高頻電刀、監護儀、清創臺、濕化器、吸引器等移動式醫療設備;每張手術床都具有符合野戰外科無菌操作、防交叉感染要求的隔離設施;和/ 或,在所述CT檢查方艙內,配合設置有車載CT診斷系統、CT影像處理系統、觀燈片、醫學顯示器和暖風空調系統。進一步地,所述重癥救治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左右側各布置2張急救床,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中心位置對應急救床的床頭處設置有2組吊塔,在4張急救床之間設置有隔簾機構,該掛簾機構具體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的壁板上預設臥式掛鉤,隔簾上部設置掛環、掛繩與壁板掛鉤連接,掛繩帶有用于防止掛繩松弛的緊繩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特診檢驗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左側的特診室和設置在右側的檢驗室;工作時,特診室將診療床展開,取出前工作臺內心電圖儀,通過拉簾將B超和心電檢測分成兩個單元,接通相應設備電源,即具備工作狀態;檢驗室,架設折疊器械臺后,將離心機和顯微鏡從工作柜下部取出,根據工作人員位置,擺放折疊椅,接通設備電源即可進行檢驗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X線影像檢查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位于最前端的設備隔間,位于左側的X線檢查區和位于最后端得工作區;工作時,患者在X線檢查區,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導,進行檢查診療;工作人員在工作區,通過鉛玻璃,對患者進行觀察;和/ 或,所述消毒滅菌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最前端的設備隔間,設置在左側的消毒滅菌區,以及設置在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工作時,左側的消毒滅菌區,將折疊桌椅展開后,放置在便于工作人員操作的位置;消毒滅菌設備,待電源打開后,即可進行正常的操作;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將移動貨架放至指定的區域后,將折疊桌椅展開至便于工作人員使用的狀態;擴展部分的后門處,設置有用于工作人員發放藥品時使用的翻板折疊桌。進一步地,與所述門急診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采用內披外掛的帳篷結構形式的檢傷分類帳篷、急救帳篷、2頂病房帳篷、以及空調和暖風機;在所述檢傷分類帳篷內,設置有2張診療床、2套醫療箱組、2套折疊桌和2套折疊椅;在急救帳篷內,設置有6張折疊 病床、4臺監護儀、4臺急救呼吸機、4個輸液泵、4臺吸引器、I臺心肺復蘇機、3組氧氣終端和折疊器械車;與所述留觀救治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病房模塊;該病房模塊由3個病房帳篷、I個藥房帳篷和I個保障方艙組合而成,3個病房帳篷和I個藥房帳篷均采用內披外掛的結構形式;在每個病房帳篷內配置有8張折疊病床、兩組氧氣終端以及折疊器械臺;病房模塊通過保障方艙為病房帳篷內提供空調和暖風保障;每個病房帳篷由2組病房帳篷單元組成,其中4個病房帳篷與I個固定方艙組成I個病房帳篷單元;在每個病房帳篷中,采用氣肋作為帳篷骨架。進一步地,所述指揮車,主要包括不少于7個指揮席位的現場指揮及辦公空間,配備相應的辦公輔助設備;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用于實現遠程視頻會議;語音調度、話務模塊無線通信電話網,滿足方艙醫院內部30門電話話務調度;通過外接市話線或GSM公共移動網絡與公用電話連接;方艙醫院信息網絡構建模塊采用無線和有線網路相結合的結構,以無線網絡為主,有線網絡為備份的局域網;音視頻及環境狀態參數監控模塊對各方艙內部音視頻監控;用于將現場圖像直接通過衛星遠程傳給后方醫院;遠程會診模塊用于與后方醫院實現遠程會診;在勤衛機動車的車廂內前部隔艙內安裝空調室外機和暖風機;車廂內前部安裝一個工作臺,車廂內中部安裝會議桌,車廂內后部安裝柜子、一個LED屏、一個42寸顯示屏和兩個21寸顯示屏;和/ 或,所述制氧及發電車,主要用于利用環境空氣,采用分子篩變壓吸附法現場制取醫用氧氣,并能壓氧充瓶,為系統提供移動瓶氧,以集中供應醫用氧氣和供電,提供場地照明;在所述制氧及發電車中,主要配備有空壓機、儲氣罐、制氧機、儲氧罐、氧壓機、匯流排和氧氣瓶;在制氧及發電車中還設置有發電機隔間,發電機配有低溫啟動加熱器;發電機隔問進行消音處理,并將隔問分為進風間、機組間和排風間。本發明各實施例的方艙醫療系統,由于包括無縫對接式連接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獨立設置在8個醫療方艙一側的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用于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3個通道帳篷、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相互之間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用于在需要時移動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的多輛勤衛機動車;可以對野外醫療提供保障;從而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應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環境適應性弱和穩定性差的缺陷,以實現應急能力強、安全可靠性好、環境適應性強和穩定性好的優點。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為本發明方艙醫療系統的整體布局不意圖。結合附圖,本發明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I-外科手術方艙;2_重癥救治方艙;3_特診檢驗方艙;4_X射線影像檢查方艙;5-CT檢查方艙;6_消毒滅菌方艙;7_急癥方艙;8_指揮車;9_制氧及發電車;10-藥房方艙。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方艙醫療系統。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無縫對接式連接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獨立設置在8個醫療方艙一側的指揮車(如指揮車8)和制氧及供電車(如制氧及供電車9),用于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3個通道帳篷、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相互之問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用于在需要時移動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的多輛勤衛機動車。這里,8個方艙,均為采用進口鋁蒙皮和聚氨酯夾芯復合大板制成的側板、翻板和端板組合而成,且基于平行連桿運動原理采用手動推拉翻板進行擴展的雙側擴展方艙。使用時,通過依次操作推拉雙側擴展方艙的側板,使側頂板帶動側底板進行聯動性的展開或收攏,打開端板即可進行使用;側板包括聯動設置的側頂板和側底板。在雙側擴展方艙的底部,還設有用于在雙側擴展方艙的側艙展開后自動調整雙側擴展方艙平衡性的滑架。例如,雙側擴展方艙均采用進口鋁蒙皮、聚氨酯夾芯復合大板結構。雙側擴展方艙為標準6m雙側擴展方艙,收攏狀態外形尺寸符合GJB5469-2006《擴展方艙通用規范》要求。雙側擴展方艙采用手動推拉翻板的擴展方式,其原理是根據平行連桿運動原理設計,通過人員一次操作推拉方艙的側板,使側頂板帶動側底板進行聯動性的展開或收攏,打開端板即可進行使用。另外手動推拉翻板擴展方艙底部設有滑架,展開后無需進行側艙的調平。手動推拉翻板擴展方艙艙體具有擴展機構相對簡單、展收時問較短、密封性好等特點。一般兩名操作人員在2分鐘內可實現方艙的擴展或收攏。方艙側頂板與側底板是聯動的,接縫處通過特制的密封膠條進行密封,無須進行外部加壓密封,擴展后接縫的數量相對同類型擴展艙少,提高了方艙的整體氣密性。為滿足各功能方艙的自裝卸要求,在各功能方艙前部設有H型架、底部安裝底架式滑橇和導向輪。H型架下端與艙底滑橇鉸接,上部與艙頂用銷連接。導向輪安裝在艙后下端。底架式滑橇與底板連接。方艙裝車時,通過底盤的掛鉤與H型架的掛環相連,掛鉤拖動方艙將其前端拉起至27°左右,方艙后端導向輪著地,導向輪在地面上滾動或移動,當方艙滑橇與底盤平臺接觸后,繼續拖動方艙移至指定位置后鎖固。方艙卸車與裝車順序相反,將H型架上部銷拔下后,H型架可繞下部鉸接點向下旋轉,落地后其高度不高于滑橇上平面。H型架自重175kg,其向下翻轉時扶手處操作力最大為109kg。兩人操作每人受力最大54.5kg,兩人可安全操作。H型架是方艙自裝卸的關鍵部件,兩邊梁和橫梁采用矩形鋼管焊接成型。底架式滑橇為鋼骨架結構,全部由型鋼焊接而成。上述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具體包括 依次無縫式對接設置的第I至3通道帳篷,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I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外科手術方艙(如外科手術方艙I)和CT檢查方艙(如CT檢查方艙5),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2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重癥救治方艙(如重癥救治方艙2)和消毒滅菌方艙(如消毒滅菌方艙6),對稱地設置在第3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特診檢驗方艙(如特診檢驗方艙3)和急癥方艙(如急癥方艙7);以及,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I通道帳篷左側的門診急診帳篷和門診藥房帳篷,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門診藥房帳篷后側的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位于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X射線影像檢查方艙(如X射線影像檢查方艙4);以及,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3通道帳篷右側的第I預留外科帳篷和第2預留外科帳篷,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2預留外科帳篷后側的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位于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藥房方艙(如藥房方艙10);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分別獨立設置在CT檢查方艙、消毒及方艙和急癥方艙的后側。上述方艙醫療系統,外科手術方艙在工作時展開后,具有縱向布置的2張手術床,固定在外科手術方艙內側頂壁、且能夠根據手術部位調整燈頭位置的手術燈,以及器械臺、折疊小車、高頻電刀、監護儀、清創臺、濕化器、吸引器等移動式醫療設備;每張手術床都具有符合野戰外科無菌操作、防交叉感染要求的隔離設施。外科手術方艙可對危重傷病員實施胸腔引流、腹部探查、開顱減壓等緊急救命手術。器械臺、折疊小車、高頻電刀、監護儀、清創臺、濕化器、吸引器等醫療設備為移動式設備,可依醫護人員的不同需要任意擺放。在上述CT檢查方艙內,配合設置有車載CT診斷系統、CT影像處理系統、觀燈片、醫學顯示器和暖風空調系統。在整個CT檢測方艙中設置有防輻射層,車載CT診斷系統的操作間是可折疊的,只有擴展后,才能展開。CT檢查方艙空間布置主要以CT設備為主,一切以滿足CT設備為原則,艙體自裝卸最大傾角為27°,擴展艙設置平衡桿可根據不同地理環境使艙體地面調整至水平,滿足CT工作需要。CT檢查方艙承擔傷病員的CT診斷任務。根據射線防護要求,在CT檢查方艙內各側壁鋪設鉛板,控制室內采用防護鉛玻璃等綜合防護措施。可根據艙體內不同區域的輻射強弱的不同對艙體四壁輻射安全防護材料厚度進行適當增減,以達到在保證有效防護的前提下減輕輻射防護材料的總質量。具體地,在CT檢查方艙內部設置雙排螺旋CT作為CT設備,雖然圖像清晰程度稍低,掃描速度都不及16排螺旋CT,但其采用了智能校準和數字傾角技術,而且性價比高、維護成本低,符合武警方艙醫療系統總體要求,能夠滿足衛勤功能和戰術技術指標要求,便于安裝固定、減振和操作,維修方便,零配件來源充足。因此,CT檢查方艙選配雙排螺旋CT。CT設備主要由機架、檢查床、操作控制臺、液晶顯示器和配電系統構成。CT設備正常工作電壓380V,最大偏差不得超過±10%,日電壓波動不超過+10% 到-5%。頻率50Hz,最大偏差不得超過±2Hz。相間電壓間的最大偏差不得超過最小相電壓的3%。持續時間小于IOOns的瞬態電壓峰值(除了因CT系統產生的)小于1000V。為滿足供電要求,采用了專線的發電機。專線發電機可以大大延長CT的使用壽命。接地電阻要求在現場周邊打好地樁后,要先埋入降阻劑,再埋入地線。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電阻大小。另外,為防止艙體內溫度變化快,艙體內配置軍用空調,在需要制冷時打開空調即可。考慮到東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區的高寒環境,用空調加熱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設計方案將前部壁板與駕駛艙用軟體通道相連,這樣可以將駕駛艙內暖風直接送到CT艙體內,保證CT設備在各種惡劣環境中正常運行。上述重癥救治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左右側各布置2張急救床,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中心位置對應急救床的床頭處設置有2組吊塔,在4張急救床之間設置有隔簾機構,該掛簾機構具體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的壁板上預設臥式掛鉤,隔簾上部設置掛環、掛繩與壁板掛鉤連接,掛繩帶有用于防止掛繩松弛的緊繩機構。重癥救治方艙具有對危重傷病員實施抗休克、心肺復蘇、通氣等緊急救命處置的功能。每臺方艙配備4張急救床,可對危重傷病員實施輸液、輸血、給氧、監護、除顫起博、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急救處理。上述特診檢驗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左側的特診室和設置在右側的檢驗室;工作時,特診室將診療床展開,取出前工作臺內心電圖儀,通過拉簾將B超和心電檢測分成兩個單元,接通相應設備電源,即具備工作狀態;檢驗室,架設折疊器械臺后,將離心機和顯微鏡從工作柜下部取出,根據工作人員位置,擺放折疊椅,接通設備電源即可進行檢驗工作。可以滿足常規檢驗項目,例如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檢驗和心電圖、B超檢查等;并能夠快捷提供相關檢驗數據。上述X線影像檢查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位于最前端的設備隔問,位于左側的X線檢查區和位于最后端得工作區;工作時,患者在X線檢查區,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導,進行檢查診療;工作人員在工作區,通過鉛玻璃,對患者進行觀察。X線影像檢查方艙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對患者進行X光透視檢查,便于確定病因,可助于進一步的治療。上述消毒滅菌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最前端的設備隔問,設置在左側的消毒滅菌區,以及設置在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工作時,左側的消毒滅菌區,將折疊桌椅展開后,放置在便于工作人員操作的位置;消毒滅菌設備,待電源打開后,即可進行正常的操作;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將移動貨架放至指定的區域后,將折疊桌椅展開至便于工作人員使用的狀態;擴展部分的后門處,設置有用于工作人員發放藥品時使用的翻板折疊桌。消毒滅菌方艙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對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然后進行烘干。另外,對藥品進行存放。與上述門急診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采用內披外掛的帳篷結構形式的檢傷分類帳篷、急救帳篷、2頂病房帳篷、以及空調和暖風機;在檢傷分類帳篷內,設置有2張診療床、2套醫療箱組、2套折疊桌和2套折疊椅;在急救帳篷內,設置有6張折疊病床、4臺監護儀、4臺急救呼吸機、4個輸液泵、4臺吸引器、I臺心肺復蘇機、3組氧氣終端和折疊器械車。與上述留觀救治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病房模塊;該病房模塊由3個病房帳篷、I個藥房帳篷和I個保障方艙組合而成,3個病房帳篷和I個藥房帳篷均采用內披外掛的結構形式;在每個病房帳篷內配置有8張折疊病床、兩組氧氣終端以及折疊器械臺;病房模塊通過保障方艙為病房帳篷內提供空調和暖風保障;每個病房帳篷由2組病房帳篷單元組 成,其中4個病房帳篷與I個固定方艙組成I個病房帳篷單元在每個病房帳篷中,采用氣肋作為帳篷骨架。上述指揮車,主要包括不少于7個指揮席位的現場指揮及辦公空間,配備相應的辦公輔助設備;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用于實現遠程視頻會議;語音調度、話務模塊無線通信電話網,滿足方艙醫院內部30門電話話務調度;通過外接市話線或GSM公共移動網絡與公用電話連接;方艙醫院信息網絡構建模塊采用無線和有線網路相結合的結構,以無線網絡為主,有線網絡為備份的局域網;音視頻及環境狀態參數監控模塊對各方艙內部音視頻監控;用于將現場圖像直接通過衛星遠程傳給后方醫院;遠程會診模塊用于與后方醫院實現遠程會診;在勤衛機動車的車廂內前部隔艙內安裝空調室外機和暖風機;車廂內前部安裝一個工作臺,車廂內中部安裝會議桌,車廂內后部安裝柜子、一個LED屏、一個42寸顯示屏和兩個21寸顯示屏。上述制氧及發電車,主要用于利用環境空氣,采用分子篩變壓吸附法現場制取醫用氧氣,并能壓氧充瓶,為系統提供移動瓶氧,以集中供應醫用氧氣和供電,提供場地照明;在制氧及發電車中,主要配備有空壓機、儲氣罐、制氧機、儲氧罐、氧壓機、匯流排和氧氣瓶;在制氧及發電車中還設置有發電機隔問,發電機配有低溫啟動加熱器;發電機隔問進行消音處理,并將隔間分為進風間、機組問和排風間。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還設置有通道踏板;通道踏板采用掛裝形式,在擴展底板下方設有拉式掛環,使用時將拉環抽出,再將踏板梯掛在掛環上即可使用。踏板傾斜角度約為15°,符合人機工程規定的角度要求。踏板梯的外形尺寸長X寬X厚為1500mmX 1100mmX 42mm。踏板梯主體結構采用鋁型材焊接成骨架,上部鋪設厚度為1. 5mm的鋁花紋板,并采用抽芯鉚釘與骨架拉鉚連接。踏板梯重量約為16kg,重量較輕,便于搬運。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控制各艙內溫度,各方艙分別配備空調機、暖風機對系統實施溫度控制與調節。其中方艙選用2臺FKBD-50B / C分體式空調機和2臺7kw燃油加熱器。根據同類產品類比,可滿足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艙內人員及CT設備的正常工作的需要。考慮到CT設備對溫度的要求,在運輸狀態下,采用高密度泡沫仿型保護CT掃描架,即起到保溫又起到防震作用,缺點是容易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磨擦,造成外觀磨損。此外,還預留接口方便將汽車駕駛室內的暖風通過軟管引到艙內,視實際使用情況再實施。空調機安裝時,主要考慮室內機與室外機安裝的可靠性。空調室內機與室外機通過托架與方艙體壁板螺栓安裝,根據以往的安裝經驗,該種結構安裝可靠。氣管、液管、電源線、信號線通過方艙處的密封采用法蘭卡裝及密封膠填充技術,滿足系統密封性的要求。暖風機安裝時,擴展方艙安裝2臺7KW暖風機,暖風機為內循環式。設計上重點考慮暖風機進風口與艙壁的隔熱、方艙內部出口的氣流流向、美觀、暖風機尾氣排放及新風口避免積塵等。進風口、回風口與艙壁暖風機出口采用酚醛玻璃布板隔熱;暖風機出風氣流與回風氣流成90°吹向兩側,避免進回風氣流短路。暖風機罩與前部的電源門、信號門、電纜 門、儲物門作成整體結構,以提高美觀性,同時增大儲物空間。為進一步提高人性化設置,可以對各方艙進行如下設置(I)內飾艙內四壁及頂壁粘貼波音軟片LG-M3831。(2)地板艙內地板粘地板布SA-5000。(3)附件艙內各緊固件、活動件、小件(如插銷類、座類)等盡可能采用不銹鋼材料制做。(4)外部涂覆整艙外表面(含附件)噴涂按系統要求,統型一致。(5) 一致性設計系統的一致性設計對減少設備和零部件種類,方便使用和維護,保證系統功能件的互換性都具有重要意義。(6)布局的一致性CT艙內設備和附件,在空間允許的條件下均布置在相同位置。如,各擴展方艙的空調、暖風機、電源、信號等接口均布置在方艙前部,并設計成整體結構。此種布局結構緊湊,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間,并能滿足功能要求,提高美觀性。(7)設備、附件結構與安裝的一致性(8)互換性系統的功能件規格、型式必須統一,自制件的接口尺寸有合理的公差配合要求,如通道篷接口,H型架上、下銷孔中心距,主通道門,相同功能的小孔口門等均規定公差配合要求。對各方艙的防腐設置,即指防濕熱、防霉菌、防鹽霧設置。防腐質量是影響產品使用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各方艙的防腐設置主要考慮下列因素(I)合理選用材料選用具有一定耐腐蝕材料,并進行適當的防腐處理。金屬材料優選防銹鋁合金系列(內外蒙皮)及低碳鋼材料。鋼材首選冷軋板或冷撥無縫鋼管,如方艙框架等。各種轉軸等易磨損件選擇不銹鋼材料,如鎖軸、鉸鏈軸、門限位器等。非金屬材料根據使用要求選用耐高、低溫性能好,吸濕性能低,透濕性高,防霉性好的材料。(2)合理進行結構設計避免接觸腐蝕。異種金屬不直接接觸,或與外界空氣隔絕如艙體框架與鋁型材接觸部位均在涂漆或密封膠后聯結。盡量避免配焊、點焊。對外漏件斷續焊結構未焊縫隙涂密封膠,避免縫隙腐蝕。如艙體框架,主體部分一次性焊完,進行表面處理與防護。艙體上的后裝件不焊均采用螺裝方式固定。所有搭接、對接縫隙均涂密封膠。(3)控制腐蝕環境安裝在方艙外部的設備,在非工作狀態時,必須配置防護罩等。如空調機、暖風機等均設防護罩。(4)采用耐腐蝕覆蓋層在結構件表面鍍涂防護層,使構件與四周腐蝕介質隔離開來,避免腐蝕。所有金屬結構件必須進行表面處理。鋼質標準件均進行鍍鋅鎳合金處理;艙體框架、滑橇、A型架等大型無法鍍鋅的鋼質件進行噴砂、噴鋅處理后,涂“三防”底漆和面漆;對方艙外蒙皮、包邊等外露鋁制件進行陽極氧化處理,并涂防腐底漆及面漆。對上述方艙醫療系統的供配電系統設置,主要包括 (I)概述本方艙為雙擴展方艙,供電電源采用電源車供電,系統供電方式采用三相四線制380V / 50Hz電源為艙內主要設備供電。供電電源經配電箱合理分配后,可為整車提供穩定可靠的交流電源,滿足艙內、外各種用電設備的供電需求。電氣系統由供電部分、配電部分、用電部分三部分組成。電氣原理見圖7 :供配電原理框圖。(2)供電部分A 轉接口電源轉接口是艙內外電源連接的通道,位于方艙前壁右側,在相對方艙外部設置電源轉接板,在相對方艙內部設置電源轉接板防護罩。可通過電源電纜及轉接板上的電源輸入插座將外接電源輸送到配電箱,再經配電箱配電后,提供給車內用電設備。B電源轉接板電源轉接板上安裝一路三相交流380V電源輸入電連接器插座,單相交流220V電源輸入電連接器插座,單相交流220V電源輸出電連接器插座,車皮地及檢測地接地柱,為保護用電設備,在其每路電源輸入端均加裝了避雷器(安裝在電源口罩上)等。C主要功能I具有單相交流220V及三相交流380V電源輸入的功能(CT路輸入功率50kW、設備路輸入功率15kW);在上述方艙醫療系統中,加工方法主要包括(I)方艙該方艙為大板方艙式結構,大板是由金屬骨架,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板、隔熱板、內外蒙皮粘接壓制構成。大板壓機。鋼骨架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焊接,鋁合金骨架采用鎢極氬弧焊焊接成形,為保證其平面度、直線度、垂直度要求,應在專用的焊接平板上及專用焊接工裝和三維柔性夾具固定,保證尺寸準確性。并按典型工藝文件《鋁骨架焊接典型工藝》和具體裝焊工藝文件操作執行。混膠采用進口混膠機進行混膠,保證膠液均勻一致,大板壓制采用大板熱壓機整體壓制,并且能溫度控制,保證大板制品的表面平整度及粘接牢度,減少了壓制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按典型工藝文件《制板粘接典型工藝》和具體通用工藝文件操作執行。混膠機圖自動混膠機粘接工序用大板壓制機在溫度、壓力、時間調試可靠穩定的條件下按照制板粘接工藝,對各個板、料、架零部件進行規定的處理程序,確保工件的粘接質量。鋁蒙皮按《蒙皮鋁板復合轉化膜操作規程》對蒙皮鋁板進行單面表面處理,有效提高了蒙皮鋁板與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夾芯板的結合力,降低了蒙皮和芯板之間脫膠的機會。內外鋁蒙皮在門框等部位的配孔工序,在“CNC數控切割機"進行制孔,從而使配合精度、加工質量得到保證和提高。(2) H型架的焊接H型架焊接在專用的焊接工裝上進行組對,保證外向尺寸符合圖紙要求,組對過程中,控制H型架與骨架、滑橇的相互垂直構成90°,采用C02設備進行點固成整體結構。焊接時采用對稱方法焊接,由兩名焊工從中間向兩端對稱性施焊,每條焊縫焊接兩遍。焊后采用振動失效方法消除焊接應力,消除的方法是將激振器牢固地夾持在被處 理工件的適當位置上,通過振動設備的控制部分,根據工件的大小和形狀調節激振力,并根據工件的固有頻率調節激振力,直至達到共振,并共振狀態下持續一段時間,以消除焊接殘余應力。(3)內裝飾波音軟片粘貼在專用恒溫廠房內進行,粘貼前首先對廂內粘貼表面進行清理,使粘貼內表面無油污、無灰塵。粘貼時用專用工具碾壓,粘貼后保證外觀平整、無脫層、無起泡、無開裂等現象。(4)薄板類零件加工形狀復雜的薄板零件,加工時采用數控激光切割機加工,激光切割機直接與設計CAD連網,在切割機上只找坐標點及排樣即可。能夠保證尺寸要求及外觀質量要求,對于風機罩采用數控剪床、數控沖床、數控折彎機進行加工,能夠滿足圖紙要求,外觀質量高。例如,上述方艙醫療系統可以包含8個醫療方艙,11個帳篷,通過17臺越野卡車機動,展開面積約2500平方米,配備有國內首臺車載式CT檢查方艙,內含GE2排CT 一臺、DR一臺、GE數字彩超I臺、心電圖機4臺、生化分析儀I臺、血氣分析儀2臺、血細胞計數儀I臺、尿分析儀I臺、電解質分析儀I臺、凝血分析儀I臺、自動水箱I臺、超聲波清洗池I個、高壓蒸汽滅菌器I臺、低溫等離子滅菌器I臺、干燥箱I臺、心電監護儀17臺、除顫監護儀4臺、便攜式呼吸機4臺、擔架式心肺復蘇機4臺、便攜式心肺復蘇機2臺、吸痰器5臺、麻醉機2臺、血液回收機I臺、高頻電刀2臺、手術洗手裝置I套、輸液泵9個、血液凈化機I臺、中心監護儀I臺,多功能呼吸機6臺、微量注射泵5臺,同時還配備了軍遠程醫學信息網系統、武警指揮自動化網系統、移動3G系統、海事衛星系統、遠程會診系統、HIS、LIS、PACS等醫療信息系統服務終端,為信息化方艙醫院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上述方艙醫療系統的方艙布置及展開流程,可以如下方艙由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無縫對接組成,另外指揮車和制氧供電車獨立放置在艙體的一側。按照從坐北朝南,依次放置分別為門診帳篷一急診帳篷一門急診通道方艙一門診藥房帳篷一門診處置帳篷一通道帳篷一外科手術方艙一特診檢驗方艙一CT檢查方艙一重癥救治方艙一消毒滅菌/藥房方艙一X線影像檢查方艙一留觀外科帳篷2頂一留觀救治通道方艙一留觀救治內科帳篷2頂。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 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無縫對接式連接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獨立設置在所述8個醫療方艙一側的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用于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3個通道帳篷、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相互之間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用于在需要時移動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的多輛勤衛機動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具體包括 依次無縫式對接設置的第I至3通道帳篷,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I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外科手術方艙和CT檢查方艙,對稱地無縫對接式設置在第2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重癥救治方艙和消毒滅菌方艙,對稱地設置在第3通道帳篷前后兩側的特診檢驗方艙和急癥方艙;以及, 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I通道帳篷左側的門診急診帳篷和門診藥房帳篷,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門診藥房帳篷后側的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位于所述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門診急診帳篷、門診藥房帳篷、門診帳篷和急診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X射線影像檢查方艙;以及, 自左向右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3通道帳篷右側的第I預留外科帳篷和第2預留外科帳篷,自右向左依次無縫對接式設置在所述第2預留外科帳篷后側的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位于所述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的中間位置,且分別與第I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外科帳篷、第2預留內科帳篷和第I預留內科帳篷無縫對接式設置的藥房方艙; 所述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分別獨立設置在CT檢查方艙、消毒及方艙和急癥方艙的后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8個方艙,均為采用進口鋁蒙皮和聚氨酯夾芯復合大板制成的側板、翻板和端板組合而成,且基于平行連桿運動原理采用手動推拉翻板進行擴展的雙側擴展方艙。
使用時,通過依次操作推拉雙側擴展方艙的側板,使側頂板帶動側底板進行聯動性的展開或收攏,打開端板即可進行使用;所述側板包括聯動設置的側頂板和側底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雙側擴展方艙的底部,還設有用于在雙側擴展方艙的側艙展開后自動調整雙側擴展方艙平衡性的滑架。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手術方艙在工作時展開后,具有縱向布置的2張手術床,固定在外科手術方艙內側頂壁、且能夠根據手術部位調整燈頭位置的手術燈,以及器械臺、折疊小車、高頻電刀、監護儀、清創臺、濕化器、吸引器等移動式醫療設備;每張手術床都具有符合野戰外科無菌操作、防交叉感染要求的隔離設施; 和/或, 在所述CT檢查方艙內,配合設置有車載CT診斷系統、CT影像處理系統、觀燈片、醫學顯示器和暖風空調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癥救治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左右側各布置2張急救床,在重癥救治方艙內部中心位置對應急救床的床頭處設置有2組吊塔, 在4張急救床之間設置有隔簾機構,該掛簾機構具體包括在重癥救治方艙的壁板上預設臥式掛鉤,隔簾上部設置掛環、掛繩與壁板掛鉤連接,掛繩帶有用于防止掛繩松弛的緊繩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特診檢驗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左側的特診室和設置在右側的檢驗室; 工作時,特診室將診療床展開,取出前工作臺內心電圖儀,通過拉簾將B超和心電檢測分成兩個單元,接通相應設備電源,即具備工作狀態;檢驗室,架設折疊器械臺后,將離心機和顯微鏡從工作柜下部取出,根據工作人員位置,擺放折疊椅,接通設備電源即可進行檢驗工作。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X線影像檢查方艙工作時展 開后,主要包括位于最前端的設備隔間,位于左側的X線檢查區和位于最后端得工作區;工作時,患者在X線檢查區,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導,進行檢查診療;工作人員在工作區,通過鉛玻璃,對患者進行觀察; 和/或, 所述消毒滅菌方艙工作時展開后,主要包括設置在最前端的設備隔問,設置在左側的消毒滅菌區,以及設置在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工作時,左側的消毒滅菌區,將折疊桌椅展開后,放置在便于工作人員操作的位置;消毒滅菌設備,待電源打開后,即可進行正常的操作;右側的藥品存放區,將移動貨架放至指定的區域后,將折疊桌椅展開至便于工作人員使用的狀態;擴展部分的后門處,設置有用于工作人員發放藥品時使用的翻板折疊桌。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門急診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采用內披外掛的帳篷結構形式的檢傷分類帳篷、急救帳篷、2頂病房帳篷、以及空調和暖風機;在所述檢傷分類帳篷內,設置有2張診療床、2套醫療箱組、2套折疊桌和2套折疊椅;在急救帳篷內,設置有6張折疊病床、4臺監護儀、4臺急救呼吸機、4個輸液泵、4臺吸引器、I臺心肺復蘇機、3組氧氣終端和折疊器械車; 與所述留觀救治通道方艙相匹配,設置有病房模塊;該病房模塊由3個病房帳篷、I個藥房帳篷和I個保障方艙組合而成,3個病房帳篷和I個藥房帳篷均采用內披外掛的結構形式;在每個病房帳篷內配置有8張折疊病床、兩組氧氣終端以及折疊器械臺;病房模塊通過保障方艙為病房帳篷內提供空調和暖風保障; 每個病房帳篷由2組病房帳篷單元組成,其中4個病房帳篷與I個固定方艙組成I個病房帳篷單元;在每個病房帳篷中,采用氣肋作為帳篷骨架。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艙醫療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揮車,主要包括 不少于7個指揮席位的現場指揮及辦公空間,配備相應的辦公輔助設備;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用于實現遠程視頻會議; 語音調度、話務模塊無線通信電話網,滿足方艙醫院內部30門電話話務調度;通過外接市話線或GSM公共移動網絡與公用電話連接; 方艙醫院信息網絡構建模塊采用無線和有線網路相結合的結構,以無線網絡為主,有線網絡為備份的局域網; 音視頻及環境狀態參數監控模塊對各方艙內部音視頻監控;用于將現場圖像直接通過衛星遠程傳給后方醫院; 遠程會診模塊用于與后方醫院實現遠程會診; 在勤衛機動車的車廂內前部隔艙內安裝空調室外機和暖風機;車廂內前部安裝一個工作臺,車廂內中部安裝會議桌,車廂內后部安裝柜子、一個LED屏、一個42寸顯示屏和兩個21寸顯示屏; 和/或, 所述制氧及發電車,主要用于利用環境空氣,采用分子篩變壓吸附法現場制取醫用氧氣,并能壓氧充瓶,為系統提供移動瓶氧,以集中供應醫用氧氣和供電,提供場地照明; 在所述制氧及發電車中,主要配備有空壓機、儲氣罐、制氧機、儲氧罐、氧壓機、匯流排和氧氣瓶;在制氧及發電車中還設置有發電機隔間,發電機配有低溫啟動加熱器;發電機隔問進行消音處理,并將隔問分為進風間、機組問和排風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方艙醫療系統,包括無縫對接式連接的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獨立設置在所述8個醫療方艙一側的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用于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3個通道帳篷、指揮車和制氧及供電車相互之間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用于在需要時移動8個醫療方艙、8頂醫療帳篷和3個通道帳篷的多輛勤衛機動車。本發明所述方艙醫療系統,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應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環境適應性弱和穩定性差等缺陷,以實現應急能力強、安全可靠性好、環境適應性強和穩定性好的優點。
文檔編號A62B31/00GK102961228SQ2012104576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侯世科, 樊毫軍, 武周煒, 于寶國, 溫劍, 丁輝, 盧明, 孫振興 申請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學院附屬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常山县| 墨脱县| 曲靖市| 郁南县| 青阳县| 庆元县| 汾西县| 嫩江县| 房产| 长宁县| 邹城市| 建平县| 泾川县| 扶沟县| 岫岩| 莱阳市| 博客| 江陵县| 千阳县| 宝应县| 拉孜县| 明水县| 休宁县| 永顺县| 榆中县| 迁西县| 凤台县| 长泰县| 武鸣县| 龙川县| 眉山市| 武功县| 曲水县| 灵丘县| 山阴县| 津南区| 四子王旗| 石楼县| 应用必备|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