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在想跳樓人的垂直下一層樓板上快速搭建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同時人們各方面的生活壓力也不斷增力口,當生活壓力不能有效釋放,有部分人選擇自殺,跳樓自殺是他們選擇的一種方式。目前在遇到跳樓自殺時,一種解救方式是對想跳樓的人進行勸導和疏通情緒,再情緒控制后,突擊營救,這種方法營救時間長,同時突擊營救的人員存在和被解救人員同時墜樓的危險。另一種方法是在想跳樓人的正下方安置消防氣墊,由于消防氣墊體積龐大,一旦充氣后不能快速移動,當想跳樓人在跳樓前移動位置或從高樓縱身躍下時遇到橫向氣流,會跳出消防氣墊。目前國內的高樓越來越高,想跳樓人往往會尋找更高的樓房跳樓,樓房越高采用消防氣墊救援的難度越大、準確落入消防氣墊的概率越小、被救援人擊穿消防氣墊的概率越大、被救援人的死亡概率越高。當被救援人從超過30層以上樓房墜落時,消防氣墊救援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救援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被救援人非死即殘。目前高強度人造纖維所制作的網,在捕撈等行業已經廣泛應用,本發明所指的網是采用高強度人造纖維制作的網。自由落體對接觸面產生的作用力和自由落體的下落高度成正比,接觸面越硬所受的受力越大,接觸面越軟所受的沖擊力越小。目前無有一種在想跳樓人的垂直下一層樓板上快速搭建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及其使用方法,檢索專利文獻無該技術新的技術方案公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無有一種在想跳樓人的垂直下一層樓板上快速搭建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及其使用方法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在想跳樓人的垂直下一層樓板上快速搭建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及其使用方法,該救援網及其使用方法,成本低,攜帶方便,搭建速度快,達到在想跳樓自殺人所在樓層的下面一層快速搭建救援網,安全解救的目的。本發明的原理是自由落體對接觸面產生的作用力和自由落體的下落高度成正比,接觸面越硬所受的受力越大,接觸面越軟所受的沖擊力越小。在被救援人所站立位置的垂直下一樓層設救援網進行救援,被救援人下落的高度最低,救援網是柔性材料,對被救援人產生的沖擊力最小。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由立桿、橫桿、上滑套、下滑套、橫桿拉環、斜拉索、左拉繩、右拉繩、救生網、組合支架、左組合支架、右組合支架、上滑套拉環、鉸鏈、螺母、螺栓組成,其特征是上滑套的左側有上滑套拉環,上滑套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螺栓擰入螺母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且穿過上滑套的孔洞,下滑套的左側有鉸鏈,鉸鏈的左側有橫桿,橫桿的左側上面有橫桿拉環,下滑套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螺栓擰入螺母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且穿過下滑套的孔洞,立桿的上端有上滑套且下端有下滑套,上滑套和下滑套的螺栓沒有擰緊時能在立桿表面做向上和向下自由滑動,螺栓擰緊時上滑套和下滑套固定在立桿上,橫桿拉環和上滑套拉環之間有斜拉索連接,以上配件組合形成組合支架,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之間有救生網連接,左拉繩拴在左組合支架的橫桿拉環上,右拉繩拴在右組合支架的橫桿拉環上,使用時將左組合支架的立桿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的室內靠窗的左側,同時將右組合支架的立桿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的室內靠窗的右側,然后將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的上滑套向下滑動至窗的上沿口且擰緊螺栓固定,然后將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的下滑套向上滑動至窗的下沿口且擰緊螺栓固定,然后將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的橫桿從窗向外伸出,然后將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的橫桿之間以救生網連接,然后將左拉繩從左組合支架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從右組合支架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接近外墻一側以人力拉緊,即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一種優選的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使用時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的室內的多個窗安裝組合支架,組合支架之間以救生網連接,然后將最左側的左拉繩從最左側的左組合支架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從最右側的右組合支架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接近外墻一側以人力拉緊,即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一種優選的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的下一層搭相同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達到在想跳樓自殺人所在樓層的下面一層快速搭建救援網,安全解救的目的。本發明的關鍵技術是本發明所指的救生網是采用高強度人造纖維制作的網,各零部件安裝牢固,左拉繩和右拉繩必須以人力拉緊,救生網接近外墻一側必須以人力拉緊。與傳統技術比較,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救援網搭建速度快,面積大,救援網可以重復使用,被救援人下落高度小且受到傷害小,救援成功的概率高,達到在想跳樓自殺人所在樓層的下面一層快速搭建救援網,安全解救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組合支架展開時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組合支架合攏時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組合支架的上滑套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組合支架的下滑套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安裝示意圖。圖7是圖6的A-A剖視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多件組合后的救援示意圖。圖中1.立桿,2.橫桿,3.上滑套,4.下滑套,5.橫桿拉環,6.斜拉索,71.左拉繩,72.右拉繩,8.救生網,9.組合支架,91.左組合支架,92右組合支架,10.上滑套拉環,11鉸 鏈,12.螺母,13.螺栓,14.外墻,15.窗,16.上層樓板,17.下層樓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所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具體實施例所描述的范圍。實例1,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本發明結構和使用方法如下
a.本發明由立桿(I)、橫桿(2)、上滑套(3)、下滑套(4)、橫桿拉環(5)、斜拉索(6)、左拉繩71)、右拉繩(72)、救生網(8)、組合支架(9)、左組合支架(91)、右組合支架(92)、上滑套拉環(10)、鉸鏈(11)、螺母(12)、螺栓(13)組成,其特征是上滑套(3)的左側有上滑套拉環(10),上滑套(3)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12),螺栓(13)擰入螺母(12)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12)且穿過上滑套(3)的孔洞,下滑套(4)的左側有鉸鏈(11),鉸鏈(11)的左側有橫桿(2),橫桿(2)的左側上面有橫桿拉環(5),下滑套(4)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12),螺栓(13)擰入螺母(12)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12)且穿過下滑套(3)的孔洞,立桿(I)的上端有上滑套(3 )且下端有下滑套(4),上滑套(3 )和下滑套(4)的螺栓(13 )沒有擰緊時能在立桿(I)表面做向上和向下自由滑動,螺栓(13)擰緊時上滑套(3)和下滑套
(4)固定在立桿(I)上,橫桿拉環(5)和上滑套拉環(10)之間有斜拉索(6)連接,以上配件組合形成組合支架(9),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之間有救生網8)連接,左拉繩71)拴在左組合支架(91)的橫桿拉環(5)上,右拉繩(72)拴在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拉環
(5)上;
b.使用時將左組合支架(91)的立桿(I)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 )的室內靠窗的左側,同時將右組合支架(92 )的立桿(I)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室內靠窗的右側;
c.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上滑套(3)向下滑動至窗的上沿口且擰緊螺栓(13)固定;
d.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下滑套(4)向上滑動至窗的下沿口且擰緊螺栓(13)固定;
e.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2)從窗(15)向外伸出;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2)之間以救生網(8)連接;
f.然后將左拉繩(71)從左組合支架(91)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72)從右組合支架(92)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8)接近外墻(14) 一側以人力拉緊,SP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實例2,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所示,本發明結構和使用方法如下
a.本發明的技術特征與實例I相同;
b.使用時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室內的多個窗安裝組合支架(9 ),組合支架(9 )之間以救生網(8 )連接;
c.然后將最左側的左拉繩(71)從最左側的左組合支架(91)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72 )從最右側的右組合支架(92 )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8 )接近外墻(14) 一側以人力拉緊,即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
實例3,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本發明結構和使用方法如下
a.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及使用方法與實例I相同;
b.然后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下一層搭相同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實例4,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所示,本發明結構和使用方法如下
a.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及使用方法與實例2相同;
b.然后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下一層搭相同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在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從上述的構思出發,不經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如下a.由立桿(I)、橫桿(2)、上滑套(3)、下滑套(4)、橫桿拉環(5)、斜拉索(6)、左拉繩 71)、右拉繩(72)、救生網(8)、組合支架(9)、左組合支架(91)、右組合支架(92)、上滑套拉環(10)、鉸鏈(11)、螺母(12)、螺栓(13)組成,其特征是上滑套(3)的左側有上滑套拉環 (10),上滑套(3)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12),螺栓(13)擰入螺母(12)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12)且穿過上滑套(3)的孔洞,下滑套(4)的左側有鉸鏈(11),鉸鏈(11)的左側有橫桿(2),橫桿(2)的左側上面有橫桿拉環(5),下滑套(4)的右側有一個孔洞上焊接有螺母(12),螺栓(13)擰入螺母(12)后再擰緊時穿過螺母(12)且穿過下滑套(3)的孔洞,立桿(I)的上端有上滑套(3 )且下端有下滑套(4),上滑套(3 )和下滑套(4)的螺栓(13 )沒有擰緊時能在立桿(I)表面做向上和向下自由滑動,螺栓(13)擰緊時上滑套(3)和下滑套(4) 固定在立桿(I)上,橫桿拉環(5 )和上滑套拉環(10 )之間有斜拉索(6 )連接,以上配件組合形成組合支架(9),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之間有救生網8)連接,左拉繩71)拴在左組合支架(91)的橫桿拉環(5)上,右拉繩(72)拴在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拉環(5) 上;b.使用時將左組合支架(91)的立桿(I)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 )的室內靠窗的左側,同時將右組合支架(92 )的立桿(I)立于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室內靠窗的右側;c.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上滑套(3)向下滑動至窗的上沿口且擰緊螺栓(13)固定;d.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下滑套(4)向上滑動至窗的下沿口且擰緊螺栓(13)固定;e.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2)從窗(15)向外伸出;然后將左組合支架(91)和右組合支架(92)的橫桿(2)之間以救生網(8)連接;f.然后將左拉繩(71)從左組合支架(91)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72) 從右組合支架(92)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8)接近外墻(14) 一側以人力拉緊,即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a.使用時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室內的多個窗安裝組合支架(9 ),組合支架(9 )之間以救生網(8 )連接;b.然后將最左側的左拉繩(71)從最左側的左組合支架(91)左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同時將將右拉繩(72)從最右側的右組合支架(92)右邊相鄰的窗口拉緊,將救生網(8)接近外墻(14) 一側以人力拉緊,即可防止想跳樓自殺人墜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在想跳樓自殺人所站的上層樓板(16)的垂直的下一層樓板(17)的下一層搭相同的解救跳樓的救援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救援網及使用方法,屬于救生器械技術領域,它由立桿、橫桿、上滑套、下滑套、橫桿拉環、斜拉索、左拉繩、右拉繩、救生網、左組合支架、右組合支架、上滑套拉環、鉸鏈、螺母、螺栓組成,其特征是立桿上有上滑套,立桿下有下滑套,下滑套左側有鉸鏈和橫桿,斜拉索連接橫桿左上方的橫桿拉環和上滑套左側的上滑套拉環,上滑套和下滑套以螺栓固定在立桿上,以上部件組合成組合支架,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之間以救生網連接,左拉繩和右拉繩分別系在左組合支架和右組合支架的橫桿拉環上,使用時將救援網安裝在想跳樓人所在樓層的下一層且將救援網伸出窗外,達到救援的目的。
文檔編號A62B1/22GK102989091SQ2012105511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吳超 申請人:衢州市易凡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