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包括設置于應急消防泵室的應急消防泵3以及所述應急消防泵3設置的泵進口閥4,所述泵進口閥4為氣動遙控蝶閥,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氣動動力源為設置于水手長倉庫通過管路及電磁閥10連接的空氣瓶12;所述電磁閥10的遙控開關分別以獨立遙控切換方式設置于駕駛室和消防控制站;所述氣動遙控蝶閥在船舶非應急狀態下處于常閉狀態。本實用新型有效的避免了海水及海底生物與應急消防泵葉輪的接觸,可以大大延長應急消防的使用壽命,理論上在船舶的生命周期內該泵的葉輪不會因腐蝕而損壞。
【專利說明】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集裝箱船的消防系統的布置及操控,更具體地說,涉及應急消防泵的布置及操控或應用方式。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3 —般布置在應急消防泵室,之前的所有設計都是在應急消防泵進口閥為處布置手動閥門,主要原因是船上的遙控閥門動力源全部是來自于機艙內的液壓泵站或主空氣瓶,而應急消防泵是在機艙失火時需要啟動,如將該閥門設置成遙控閥門,會因液壓泵站和主空氣瓶的失效而導致機艙失火時該閥門無法正常工作,進而導致應急消防泵無法啟動進行機艙的消防滅火工作。根據SOLAS規范要求,為了使船舶在出現應急狀態時,應急消防泵可以馬上投入工作,因此手動的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門就必須保持常開的狀態才能滿足此要求。而這樣的布置也導致了在船舶航行時,應急消防泵始終與舷外的海水相連,泵的葉輪一直浸泡在海水中,因海水及海生物的腐蝕而導致該泵的壽命都非常短,此問題也長期困擾著各個的船東。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在同時滿足規范要求和消防泵應急情況下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本發明對集裝箱船海水消防系統進行設計優化,將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改成氣動的遙控蝶閥,并將該遙控蝶閥的操控系統與船上本身的閥門遙控系統完全分離開來,將閥門遙控的動力源放在機艙以外的區域,從而可以將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改成常閉的狀態,通過改變閥門的正常工作狀態,將應急消防泵的內腔與舷外的海水完全的隔離開來,避免了海水及海底生物對應急消防的腐蝕,最終達到了延長應急消防泵壽命的目的。此外,本發明將閥門的動力源的設計由液壓泵站改為一個獨立的空氣瓶,并將該空氣瓶放在機艙外的水手長倉庫內,確保了操控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0004]為了優化集裝箱船海水消防系統,將應急消防泵在船舶正常航行狀態時與舷外的海水進行隔離,以達到延長應急消防泵的使用壽命的目的,需要解決如下幾個關鍵的問題:
[0005]1.要解決在開啟應急消防泵的同時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將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打開,進而為消防泵提供消防水。而且進口閥要在消防控制站、艉樓駕駛室、水手長倉庫等多處可以遙控操作。
[0006]3.要解決進口閥必須滿足規范對通海閥的要求,除可以遙控開關外,還要可以在本地進行操作。
[0007]2.要解決在機艙失火的狀態下,該遙控閥門的動力源不受影響,仍能使該閥門可以遙控的打開或關閉。
[0008]3.要解決機艙失火主配電盤失效的情況下,該閥門的遙控開關仍能處于工作狀態。[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包括設置于應急消防泵室的應急消防泵以及所述應急消防泵設置的泵進口閥。本發明改進在于,所述泵進口閥為氣動遙控蝶閥,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氣動動力源為設置于水手長倉庫通過管路及電磁閥連接的空氣瓶;所述電磁閥的遙控開關分別以獨立遙控切換方式設置于駕駛室和消防控制站。此外,所述氣動遙控蝶閥在船舶非應急狀態下處于常閉狀態。
[0010]優選方式下,所述電磁閥的供電單元分別為電源自主配電盤和電源自應急配電盤。所述氣動遙控蝶閥還設置有手動啟閉用的手輪。所述空氣瓶的進氣口通過壓縮空氣進口管路連接至機艙主空氣瓶。此外,所述駕駛室為艉樓駕駛室。
[0011]所述水手長倉庫可以直接開關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所述空氣瓶的出氣口在所述水手長倉庫內設置驅動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閥門。
[0012]本發明有效的避免了海水及海底生物與應急消防泵葉輪的接觸,可以大大延長應急消防的使用壽命,理論上在船舶的生命周期內該泵的葉輪不會因腐蝕而損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發明海水消防系統中應急消防泵部分的原理示意圖。
[0014]圖2本發明應急消防泵閥門控制系統及電路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電纜,部分實線表示空氣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結合圖2說明,在應急消防泵3的進口處設置一氣動遙控蝶閥4,并將遙控蝶閥的狀態設為常閉,也就是在正常航行時保持閥門為關閉狀態,使應急消防泵與舷外海水隔絕開來。并在應急消防泵啟動的位置(駕駛室8及消防控制站9)設置遙控蝶閥的開關操作按紐,保證在應急情況下啟動應急消防泵時能夠方便的開啟該閥。
[0016]圖1中,標號I表不主甲板,標號2表不艏側推及應急消防泵室,標號5為貨艙(通常為N0.1號貨艙),標號6為艏空艙,標號7表示遙控蝶閥的開關,分別在駕駛室和消防控制站中,標號21為基線。此外圖中A表示應急消防泵3連至消防主管路。
[0017]此外,在圖2所示氣動遙控蝶閥組件16中,位于氣動遙控蝶閥上驅動頭上增設一開閉閥門的手輪14,用于手動操作,以在本地操作該閥門,使之滿足規范對通海閥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遙控蝶閥的動力來源一般是液壓動力泵站或是主空氣瓶,但這兩個動力裝置均設置在機艙,如果機艙發生著火事故,這兩個動力裝置均會處于失效狀態。而應急消防泵恰恰是要在機艙發生著火事故等應急情況下用于撲滅機艙等處火災時使用。這樣如果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門采用遙控蝶閥,且動力來源為通常的液壓動力泵站或是主空氣瓶,就會導致在應急情況下無法開啟,致使應急消防泵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發明在艏部的水手長倉庫11 (機艙外部)設置一個小的空氣瓶12來做為該閥的動力源,并通過管路及止回閥13將主空氣瓶中的壓縮空氣充至這個小空氣瓶中(圖中D表示壓縮空氣進口管路連接至機艙主空氣瓶),空氣瓶的容量要至少滿足一次開關閥的空氣量,這樣就解決了機艙失火后蝶閥沒有動力源的問題。此外,空氣瓶12的出氣口在述水手長倉庫內設置驅動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閥門31。
[0018]遙控氣動蝶閥的開關是通過電信號來遠程控制空氣瓶出口的電磁閥10的開關來完成的,為了保證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控制此遙控蝶閥,遙控該蝶閥10的電源除了與主配電盤B (電源自主配電盤相連外,還增加了一路應急電源C (電源自應急配電盤),與應急配電盤相連,這樣就保證在正常航行及應急狀態下閥門的控制開關均處于有電的狀態。
[0019]綜上,圖1表示集裝箱船海水消防系統中應急消防泵部分的管路及閥原理示意圖。該圖表達了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門為遙控氣動蝶閥,此蝶閥可以在駕駛室、消防控制站及水手長倉庫進行遙控操作,且為了滿足規范要求在此閥上設置了本地操作的手輪,便于本地操作。此閥的狀態為常閉,這樣就保證了在正常航行時海底閥箱中的海水與應急消防的有效隔離,避免了海水及海底生物對應急消防泵的腐蝕,可以達到延長應急消防壽命的目的。
[0020]如果不采取遙控蝶閥來作為應急消防泵的進口閥,那么,為了保證應急消防泵可以在應急情況下立即開啟,就需要將進口閥的狀態設置為常開,那么應急海底中的海水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充滿應急消防泵,使泵的葉輪浸泡在海水中,海水及海底生物會加速葉輪及相關部件的腐蝕,就會造成應急消防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的維修或更換。
[0021]圖2表示氣動閥門控制系統及電路原理圖。該圖表達了應急消防泵進口閥的控制過程:通過設置在閥門遙控的控制板的電信號來控制空氣瓶出口的電磁閥,在電磁閥打開時,壓縮空氣驅動氣動蝶閥的驅動頭,打開氣動蝶閥。空氣瓶布置在遠離機艙的水手長倉庫,遙控控制板的電源接自主配電盤及應急配電盤。
[0022]如果不采取單獨空氣瓶驅動氣動蝶閥的方法,那么,在機艙失火時,因為機艙內的動力源失效,氣動蝶閥就無法開啟,應急消防泵也就無法工作,最終導致海水消防系統的失效,另外,如果不將遙控控制板的電源接自主配電盤及應急配電盤,同樣會導致機艙失火時因主配電盤斷電而無法開啟閥門,也就導致了無法撲滅機艙內的火災。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包括設置于應急消防泵室的應急消防泵(3)以及所述應急消防泵(3)設置的泵進口閥(4),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進口閥(4)為氣動遙控蝶閥,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氣動動力源為設置于水手長倉庫通過管路及電磁閥(10)連接的空氣瓶(12);所述電磁閥(10)的遙控開關分別以獨立遙控切換方式設置于駕駛室和消防控制站; 所述氣動遙控蝶閥在船舶非應急狀態下處于常閉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的供電單元分別為電源自主配電盤和電源自應急配電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遙控蝶閥設置有手動啟閉用的手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瓶(12)的進氣口通過壓縮空氣進口管路連接至機艙主空氣瓶。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室為艉樓駕駛室。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集裝箱船應急消防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瓶(12)的出氣口在所述水手長倉庫內設置驅動所述氣動遙控蝶閥的閥門(31)。
【文檔編號】A62C3/10GK203620122SQ201320783413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王昆, 董家鎮, 王吉祥, 臧大偉 申請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