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帶懸掛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大型容器殼體制造過程中的安全帶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隨著社會的進步,壓力容器正在向重量越來越重、體積越來越大發展,容器殼體的直徑動輒超過4m甚至5m。所以當工作人員在容器上部進行開孔、組對、焊接等過程時,必須懸掛安全帶,以保證安全,而且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多點移動施工。但是由于容器的重量很大,通常在制造過程中不能隨意的移動工位。實際制造過程中,一般只有兩種選擇,其一:安全帶掛在筒體的某一部位,其缺點是懸掛位置低于工作面,不符合安全帶高掛低用的使用要求;其二:懸掛在車間行車吊鉤上,其缺點是工作人員的施工范圍被行車嚴重制約,無法多點移動施工,或者占用行車后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大型容器殼體制造過程中的安全帶懸掛裝置,該安全帶懸掛裝置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使工作人員在殼體上的多點施工,還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型容器殼體制造過程中的安全帶懸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帶懸掛裝置包括分別可活動地固定在筒形殼體頂部兩端的兩個支架,每個支架包括頂部相連而底部則間隔一定距離的兩根支柱,所述支柱底部通過夾緊裝置固定在筒形殼體頂部;所述兩個支架之間系有一根用于懸掛安全帶的安全繩。所述夾緊裝置為支柱下端用于咬合筒形殼體端部邊沿的F形卡口以及定位在F形卡口部位的螺孔中以將支柱固定在筒形殼體端部的頂緊螺栓。兩根支柱對稱于筒形殼體軸線布置。所述F形卡口以及頂緊螺栓的軸線均與筒形殼體的直徑軌跡重合。所述支架的頂部制有一用于系安全繩的掛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保證施工時兩個支架高于操作面,符合安全帶高掛低用的標準;將安全帶掛在安全繩上后,工作人員可以在橫向自由移動,進行多點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工作人員發生意外墜落時,該裝置即可起到保護員工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支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支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大型容器殼體制造過程中的安全帶懸掛裝置,包括分別可活動地固定在筒形殼體1頂部兩端的兩個支架(支架的結構參見圖3、圖4),當一個容器殼體施工完畢后,支架可拆卸后用于其他容器殼體的施工。每個支架包括兩根頂部相連的支柱2((兩根支柱最好對稱于筒形殼體軸線布置)),兩根支柱的底部分別通過一夾緊裝置固定在筒形殼體頂部。所述夾緊裝置為支柱下端用于咬合筒形殼體端部邊沿的F形卡口4以及定位在F形卡口部位的螺孔中的頂緊螺栓5(圖中可見:F形卡口由垂直于支柱的兩個短桿組成,兩個短桿的間距大于筒形殼體的厚度;其中一個短桿上制作一與頂緊螺栓相配合的螺孔,螺孔的軸線垂直于短桿且與支柱軸線間隔一定的距離);兩個夾緊裝置的頂緊螺栓分別擰緊后即可將支柱牢固地定位在筒形殼體端部。分布在殼體兩端的兩個支架固定后,整個裝置即得到可靠的固定。作為優選,在安裝兩根支柱時,支柱的F形卡口以及頂緊螺栓的軸線均與筒形殼體的直徑軌跡重合,如此可使整個夾緊裝置的固定最為穩定。所述支架的頂部制有一用于系安全繩的掛環6,兩個掛環之間系有一根用于懸掛安全帶的安全繩3。安全繩通常采用一根Φ10mm鋼絲繩,鋼絲繩處于繃緊狀態,并且具有足夠的強度;工作人員施工時將安全帶的吊扣扣合在安全繩上,施工人員可在安全繩上橫向滑動,對容器殼體頂部進行多點施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柱和頂緊螺栓在制造和裝配時均經過計算,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均滿足安全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