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防水帶接頭,屬于消防器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可以快速轉換不同標識的消防水帶接頭。
背景技術:
每盤消防水帶兩端均有消防接頭,在滅火救援戰斗中,水只有通過由不同消防水帶對接形成的消防水帶線路才能到達遠處。
由于發生火災時,火災現場總是被大量煙霧充斥,不管是白天還是夜間,火災現場能見度均較低。目前,全國消防中隊的傳統消防水帶均沒有發光功能,消防官兵無法在黑暗中辨別消防水帶的位置,給救火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另一方面,在大型火災事故救援現場,往往同時需要多個消防中隊、多部消防車,多個水槍陣地同時參戰,一臺消防車也往往需鋪設多條供水干線,導致事故現場消防水帶干線縱橫交錯難以區分。當因戰斗要求,需要延伸消防水帶,更換損壞的消防水帶,轉移消防水槍陣地時,前方指揮員會因消防水帶線路難以區分,而不能正確指揮后方供水人員關閉或打開相應的水帶線路出水口閥門,一旦指揮錯誤,必會導致停水不及時或者供水停止,從而影響整個戰斗進度,給滅火救援帶來極度不利。
因此,目前很多單位或者個人對用顏色標記消防水帶接頭以識別消防水帶線路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要么是結構復雜,在消防水帶外增設多個附件,不利于消防水帶的收納和使用,且在水帶拖拽過程中容易損壞,可靠度不高;要么是需要臨時手動更改張貼發光標識來區分水帶線路,效率較低;要么是只是預先對消防水帶接頭進行固定標記,當消防員需要延伸水帶線路時,只能選擇與線路具有同種標識的消防水帶,一旦具有同種標識的消防水帶不足或者因戰斗需要臨時要延伸另外一條不同標識水帶線路時,則會出現混亂和重復勞動,嚴重影響到作戰行動。還有就是許多對消防水帶接頭的改進需要全部更換消防水帶接頭,不能直接在保留現有的消防水帶接頭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造成技術改進需要大量資金且維護昂貴,不利于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與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快速轉換不同標識的消防水帶接頭,通過旋轉即可快速標記消防水帶接頭,并用以區分不同的水帶線路,解決了消防水帶線路難以區分的問題,也可以使消防人員在黑暗和煙霧中順著發光消防水帶接頭確定進攻和出口的方向,而且整體結構簡單緊湊,實用牢固可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可以快速轉換不同標識的消防水帶接頭,包括有水帶接頭本體,所述水帶接頭本體的外圍設置有能夠相對旋轉定位且切換顯示不同標識的標識雙套筒結構。
進一步,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包括有穿套在一起的內套筒和外套筒,其中,該內套筒的外壁設置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標識,該外套筒的側壁設置有對應內套筒其中同一標識的鏤空結構或透明視窗結構。
進一步,所述內套筒的外壁設置有三組等角度均勻依序排布的標識組合,每一標識組合中包括有等角度均勻依序排布的第一標識、第二標識和第三標識;所述外套筒的側壁設置有三個分別對應三組標識組合中同一標識的鏤空結構或透明視窗結構。
進一步,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內套筒與水帶接頭本體緊固連接形成一整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內套筒和外套筒分別包括若干對接組裝在一起的套筒單元,每一套筒單元包括有公接口部分和母接口部分,相鄰套筒單元的公接口部分和母接口部分相互對接且通過插銷插入鎖住形成整體套筒;或每一套筒單元包括有公接口部分和母接口部分,公接口部分的兩端嵌裝有彈性卡珠結構,母接口部分的兩端設置有與彈性卡珠結構匹配的卡槽位,相鄰套筒單元的公接口部分和母接口部分相互對接且公接口部分的彈性卡珠結構卡入母接口部分的卡槽位中形成整體套筒。
進一步,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內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內壁之間設置有旋轉定位組件,該旋轉定位組件包括有設置于外套筒內壁的弧形彈片、及設置于內套筒外壁且與弧形彈片滑動接觸配合的定位片和干涉片,其中干涉片的硬度大于定位片。
進一步,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內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內壁之間設置有旋轉定位組件,該旋轉定位組件包括有嵌裝于外套筒或內套筒中的彈性卡珠結構、及設置于內套筒或外套筒且與彈性卡珠結構卡接匹配的卡槽位。
進一步,所述標識為能夠自發光的字母、或數字、或色塊或形狀或符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通過旋轉標識雙套筒結構即可快速標記消防水帶接頭,并用以區分不同的水帶線路,解決了消防水帶線路難以區分的問題,也可以使消防人員在黑暗和煙霧中順著發光消防水帶接頭確定進攻和出口的方向,而且整體結構簡單緊湊,實用牢固可靠;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現有消防水帶接頭基礎上改裝而成,節省了成本,有利于大范圍推廣使用。
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說明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標識雙套筒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標識雙套筒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4是圖2中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展開示意圖之一。
圖5是圖2中標識雙套筒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6是圖2中標識雙套筒結構的展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以快速轉換不同標識的消防水帶接頭,包括有水帶接頭本體1,所述水帶接頭本體1的外圍設置有能夠相對旋轉定位且切換顯示不同標識的標識雙套筒結構2。
上述標識雙套筒結構2包括有穿套在一起的內套筒21和外套筒22,其中:所述內套筒21的外壁設置有三組等角度均勻依序排布的標識組合,每一標識組合中包括有等角度均勻依序排布的第一標識A、第二標識B和第三標識C;所述外套筒22的側壁設置有三個分別對應三組標識組合中同一標識的鏤空結構或透明視窗結構221。
進一步,上述標識雙套筒結構2的內套筒21與水帶接頭本體1緊固連接形成一整體結構,或標識雙套筒結構2的內套筒21和外套筒22分別包括若干對接組裝在一起的套筒單元,每一套筒單元包括有公接口部分222和母接口部分223,相鄰套筒單元的公接口部分222和母接口部分223相互對接且通過插銷224鎖住形成整體套筒(如圖4所示)。
進一步,上述標識雙套筒結構2的內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內壁之間設置有旋轉定位組件,該旋轉定位組件包括有設置于外套筒內壁的弧形彈片31、及設置于內套筒外壁且與弧形彈片滑動接觸配合的定位片32和干涉片33,其中干涉片33的硬度大于定位片32。當旋轉外套筒的時候,外套筒內的弧形彈片31會滑過定位片32,當弧形彈片31遇到干涉片33時,會有一個阻擋效果,此時可以定住一種標識狀態,若繼續用力轉動外套筒使弧形彈片31越過干涉片32,即可轉換另一種標識狀態;同時弧形彈片31和干涉片33的相互作用,保證外套筒在滅火救援戰斗中不會在消防水帶拖行過程中出現自行旋轉影響顯示標識的目的。
進一步,所述標識A\B\C為能夠自發光的字母、或數字、或色塊。標識可以采用自行發光的涂料、磷熒光等發光材料制成,便于在夜晚黑暗環境中清楚顯示和看見。
實施例二
如圖5、6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2的內套筒21和外套筒22分別包括若干對接組裝在一起的套筒單元,每一套筒單元包括有公接口部分222和母接口部分223,公接口部分222的兩端嵌裝有彈性卡珠結構225,母接口部分223的兩端設置有與彈性卡珠結構匹配的卡槽位226,相鄰套筒單元的公接口部分222和母接口部分223相互對接且公接口部分的彈性卡珠結構225卡入母接口部分的卡槽位226中形成整體套筒;及所述標識雙套筒結構2的內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內壁之間設置有旋轉定位組件,該旋轉定位組件包括有嵌裝于外套筒中的彈性卡珠結構41、及設置于內套筒且與彈性卡珠結構卡接匹配的卡槽位42。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保證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