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流漿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漿造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流漿箱裝置。
背景技術:
閘板是流漿箱中一種比較簡單的消能整流元件,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操作維護方面,通常安裝在勻漿輥之間,一方面通過改變流道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使漿流在減速、加速與轉向過程中均勻混合;另一方面增加漿流的流阻,使漿流通過閘板間的流道時,其能量重新分布、轉換,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對漿流的勻整要求。現有的技術中,如圖I所示,從進漿總管I來的漿流,經過布漿元件2和消能勻漿輥3,在閘板5前突然縮小,進入閘板5與底板6之間流道,沿著漿流的方向,流道的尺寸的越來越小,直到突然擴大。這種突縮-漸縮-突擴的方式會在突擴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旋渦,而且這種旋渦后面的整流勻漿輥無法消除,渦流會從唇口直接噴到網上,從而會在紙上產·生云彩花。美國專利US5277765和US5423948公布了一種帶閘板的流漿箱裝置,解決了上述問題,如圖2所示,閘板5與底板6之間的流道是逐漸擴大的,也就是說經過布漿元件2和消能勻漿輥3的漿流,進入閘板5與底板6之間流道,沿著漿流的方向,流道的尺寸的越來越大,直到進一步擴大進入堰池。這種突縮-漸擴的方式避免了由于突擴過程產生較大的旋渦,同時漿流在經過閘板5與底板6之間漸擴流道過程中,會產生小規模的湍流,有利于纖維的均勻分散和漿料的均勻分布。但上述專利,閘板5入底板6形成的流道位于流漿箱堰池4的底部,這樣就存在幾個問題,一、在閘板5的進漿側堰池液面附近的位置形成死角(如圖2中所示“A”),此處漿流緩慢,容易引起漿料的絮聚;二、在閘板5的出漿側堰池4液面附近的位置漿流也很緩慢(如圖2中所示“B”),此處漿流緩慢與快速通過閘板5來的漿流形成較大的速差,這種速差會在閘板出漿側附近形成漩渦,這種漩渦尺寸比較大,會影響紙張的成形和橫幅定量分布;三、流漿箱的堰池4底部的漿料通過位于底部的閘板5流道直接通過整流勻漿輥7進入唇口區8,不會與堰池4上部的漿料產生均勻混合,這同樣影響了紙張成型和紙料的分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造紙機流漿箱,解決現有技術漿料通過閘板后由于突擴產生大的旋渦的技術問題,使漿料在減速、加速與轉向過程中均勻混合。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流漿箱裝置,包括進漿總管、布漿元件、堰池、閘板、唇口區,堰池內設置有勻漿輥,所述閘板設置于堰池的中部,所述閘板由相對設置的上閘板和下閘板組成,下閘板為固定閘板,固定于流漿箱的底板上;上閘板為上下移動的活動閘板;所述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0009]所述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其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形成的傾斜角為40° 60°。所述進漿總管為方錐總管或者圓錐總管。 所述布漿元件為孔板、階梯擴散器或者管束中的一種。所述勻漿輥為一根整流勻漿輥,設置于堰池內閘板與唇口區之間。所述勻漿輥還可以包括一根消能勻漿輥和一根整流勻漿輥,分別設置在堰池內閘板的兩側。所述下閘板的高度等于堰池液位的三分之一。所述上閘板與下閘板的厚度相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閘板由相對設置的上閘板和下閘板組成,下閘板為固定閘板,固定于流漿箱的底板上,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上閘板為上下移動的活動閘板;這種結構的閘板使漿流通過閘板的流道是漸擴形,不會出現閘板后由于突擴產生大的旋渦,同時,閘板形成的流道位于堰池的中間,而不是底部,因而既不會在閘板進漿側產生死角,又不會在閘板出漿側產生大的漩渦,從而達到通過閘板改變流道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使漿流在減速、加速與轉向過程中均勻混合,消除橫流,橫向均勻分布的目的,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對漿流的勻整要求。本實用新型技術手段簡便易行,構思巧妙地解決了漿流流過閘板后由于突擴產生大旋渦的技術問題。
圖I是現有的帶閘板流漿箱結構示意圖;圖中進漿總管I、布漿元件2、消能勻漿輥3、堰池4、閘板5、流漿箱底板6、整流勻漿輥7、唇口區8、唇板調節裝置9。圖2是現有US5277765專利流漿箱結構示意圖;圖中進漿總管I、布漿元件2、消能勻漿輥3、堰池4、閘板5、流漿箱底板6、整流勻漿輥7、唇口區8、唇板調節裝置9、死角區A、漩渦區B。圖3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閘板5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對于未特別注明的工藝參數,可參照常規技術進行。實施例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流漿箱裝置,包括進漿總管I、布漿元件2、堰池4、閘板5、唇口區8,堰池4內設置有勻漿輥,所述閘板5設置于堰池4的中部,所述閘板5由相對設置的上閘板5A和下閘板5B組成,下閘板5B為固定閘板,固定于流漿箱的底板6上;上閘板5A為上下移動的活動閘板;所述上閘板5A的下端部、下閘板5B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8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即結構形狀相互對稱;所述的上閘板5A,上閘板5A、下閘板5B厚度相等,上閘板5A連接絲桿10,通過手輪11上下調節高度。所述上閘板5A的下端部、下閘板5B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8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其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形成的傾斜角為40° 60°,本實例中為為55°。所述下閘板5B的高度約等于堰池液位的三分之一,下閘板5B厚度L=20mm 40mm,上閘板5A與下閘板5B厚度相同。閘板5的進衆側倒角半徑r為5mm IOmm,出衆側的倒角半徑R為IOmm 20mm。如圖3所示,所述勻漿輥包括一根消能勻漿輥3和一根整流勻漿輥7,分別設置在堰池4內閘板5的兩側。如圖5所示,所述進漿總管I為方錐總管或者圓錐總管;所述布漿元件2為孔板、階梯擴散器或者管束中的一種;階梯擴散器出來的漿比較均勻穩定,因而布漿元件2的出口可以不用配置消能勻漿輥3。即,當勻漿輥采用一根整流勻漿輥7時,該整流勻漿輥7設 置于堰池4內閘板5與唇口區8之間;當勻漿輥同時采用一根消能勻漿輥3和一根整流勻漿輥7時,分別設置在堰池4內的閘板5兩側(如圖3)。從進漿總管I來的漿料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過布漿元件2進入流漿箱堰池4中,在堰池4中經過消能勻漿輥3、閘板5和整流勻漿輥7消能、勻整漿流,分散纖維絮聚,然后進入唇口區8,由唇板調節裝置9調整流漿箱橫向噴漿厚度后,再從唇口區8噴漿上網。本實用新型這種結構的閘板5使漿流通過閘板5的流道是漸擴形,不會出現閘板5后由于突擴產生大的旋渦,同時,閘板5形成的流道位于堰池4的中間,而不是底部,因而既不會在閘板4進漿側產生死角,又不會在閘板5出漿側產生大的漩渦,從而達到通過閘板5改變流道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使漿流在減速、加速與轉向過程中均勻混合,消除橫流,橫向均勻分布的目的,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對漿流的勻整要求。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流漿箱裝置,包括進漿總管、布漿元件、堰池、閘板、唇口區,堰池內設置有勻漿輥,所述閘板設置于堰池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由相對設置的上閘板和下閘板組成,下閘板為固定閘板,固定于流漿箱的底板上;上閘板為上下移動的活動閘板;所述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其傾斜角度與水平面形成的傾斜角為40° 60。。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漿總管為方錐總管或者圓錐總管。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漿元件為孔板、階梯擴散器或者管束中的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勻漿輥為一根整流勻漿輥,設置于堰池內閘板與唇口區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勻漿輥包括一根消能勻漿輥和一根整流勻漿輥,分別設置在堰池內閘板的兩側。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閘板的高度等于堰池液位的三分之一。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漿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閘板與下閘板的厚度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漿箱裝置,包括進漿總管、布漿元件、堰池、閘板、唇口區,堰池內設置有勻漿輥,閘板由相對設置的上閘板和下閘板組成,下閘板為固定閘板,固定于流漿箱的底板上;上閘板為上下移動的活動閘板;所述上閘板的下端部、下閘板的上端部,面對唇口區方向呈擴散傾斜結構。閘板使漿流通過閘板的流道是漸擴形,不會出現閘板后由于突擴產生大的旋渦,同時,閘板形成的流道位于堰池的中間,而不是底部,因而既不會在閘板進漿側產生死角,又不會在閘板出漿側產生大的漩渦,達到通過閘板改變流道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使漿流在減速、加速與轉向過程中均勻混合,消除橫流,橫向均勻分布的目的,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對漿流的勻整要求。
文檔編號D21F1/06GK202626737SQ20122024488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劉建安, 張 成, 樊慧明, 陳克復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