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料涂布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涂布機。
背景技術:
用于生產薄膜的涂布機是一種常見設備,其作用簡單地說是把涂料通過噴嘴均勻地涂布在離型紙上,形成薄膜,其中的涂料可以是熱熔膠。目前,涂布機上通常設置有一個給噴嘴供料的供料容器。根據薄膜的類型,其成分通常不同,因此,在進行涂布之前先需要對涂料進行調配,及將各種成分按設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后,然后進行充分的攪拌后,倒如供料容器,進行涂布。如果是熱熔膠,在攪拌的過程還需要加熱。這種涂料的調配和轉移通常是人工完成的,造成了工人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料涂布機,該混料涂布機配一個自動的混料裝置,自動完成混料、供料的過程,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混料涂布機,其包括噴嘴和給所述噴嘴供涂料的供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裝置包括混料槽,所述混料槽一端連接漏斗形的進料斗,另一端通過出料管連接所述噴嘴,沿所述混料槽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根由電機驅動旋轉的螺桿。優選的,所述供料裝置還包括對所述混料槽進行加熱的加熱器,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混料槽的側面和/或底面。優選的,所述混料槽的內側表面涂敷有防粘涂層,例如特富龍。優選的,所述出料管為軟管,其外包覆一層保溫層。優選的,所述混料槽內設置有兩根所述螺桿。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一個自動混料供料的裝置,自動進行混料作業,并自動輸送給涂布機。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混料、供料的工作方式,其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其在混料的過程中進行加熱,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傳統的供料時間稍長,涂料會凝固的缺點,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混料槽內側表面設置有防粘涂層,便于清洗。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混料涂布機包括噴嘴10和給噴嘴10供涂料的供料裝置12。供料裝置12包括長方形的混料槽14,混料槽14 一端連接漏斗形的進料斗16,另一端通過出料管18連接噴嘴10,混料槽14的內腔中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根(或兩根)由電機(未圖示)驅動旋轉的螺桿20,混料槽14的側面和/或底面還設置有加熱器(未圖示)。混料槽14的內側表面涂敷有防粘涂層(未圖示),例如特富龍,以便于混料槽14的清洗。出料管18為軟管,其外包覆一層保溫層(未圖示)。本實用新型的混料涂布機在使用時,先將配料按比例放入進料斗16中,進料斗16中的配料從進料斗16的下部出口(未圖示),進入到混料槽14中;配料在加熱器的加熱作用下熔解。隨著螺桿20的旋轉,各種熔解后的配料開始混合,并在螺桿20的推動作用下,向前進入到出料管18中,并最終被送到噴嘴10,進行涂布作業。整個過程不需要工人額外的作業,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效率大大增加。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混料涂布機,其包括噴嘴和給所述噴嘴供涂料的供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裝置包括混料槽,所述混料槽一端連接漏斗形的進料斗,另一端通過出料管連接所述噴嘴,沿所述混料槽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根由電機驅動旋轉的螺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涂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裝置還包括對所述混料槽進行加熱的加熱器,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混料槽的側面和/或底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其中之一所述的混料涂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槽的內側表面涂敷有防粘涂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涂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為軟管,其外包覆一層保溫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涂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槽內設置有兩根所述螺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料涂布機,其包括噴嘴和給所述噴嘴供涂料的供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裝置包括混料槽,所述混料槽一端連接漏斗形的進料斗,另一端通過出料管連接所述噴嘴,沿所述混料槽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根由電機驅動旋轉的螺桿。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一個自動混料供料的裝置,自動進行混料作業,并自動輸送給涂布機。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混料、供料的工作方式,其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其在混料的過程中進行加熱,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傳統的供料時間稍長,涂料會凝固的缺點,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混料槽內側表面設置有防粘涂層,便于清洗。
文檔編號D21H23/50GK202881766SQ20122055028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明者任耀彬, 張立偉, 劉學習, 李慶六, 吳文明 申請人:蘇州聯科合成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