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覆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木工機械設備,特別是給門、裝飾面、木線條貼面用的真空覆膜機。
背景技術:
實木家具特別希有樹種打造的家具華麗、高貴,但是這種木材成材期長,已經越來越少,不能滿足于需求,因此,會把高檔木材做成木皮,然后將木皮貼到雜木、集成材或密度板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能達到好的效果,現在一般采用人工覆膜的方法,人工覆膜存在以下缺陷:工作效率低,貼皮質量不穩定,次品率高,容易起包和褶皺,特別是異型家具,平板的轉角、木線條的溝槽,這些凹陷處手工很難完全貼附,木皮與基板之間會留下空隙影響到質量,并且,現有的覆膜機尺寸小,不能對大尺寸的線材線框進行覆,特別是一些賓館大堂的裝飾,需要一些超大超寬的線條和線框進行裝飾,這些線條和線框,現有的覆膜機根本不能滿足其覆膜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真空覆膜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槽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過管路與工作槽連接,還包括滑蓋,所述滑蓋通過導軌活動設在機架上。所述工作槽上方設有壓板,所述壓板為硅膠板。所述工作槽內設有擱板,擱板上分布著氣孔,工作槽與真空泵之間設有雙氣道,包括強吸道和緩吸道。還包括遠紅外加熱系統。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溫度。本實用新型利用硅膠柔軟易變形的特性,讓其做壓板,在面板下方吸力的作用下,硅膠能陷到面板上所有凹陷的溝槽內,將木皮與基材完全覆合,根據溝槽的深度,可選用不同厚度的硅膠板,溝槽越深,硅膠板越薄,另外,采用雙走氣道抽真空,走氣功能穩定,產品質量高,本實用新型還利用溫度控制系統來控制遠紅外加熱,加熱均勻、節約能源,防止產品變形、起皺、脫膠的現象。主要特點是它的木皮加工最大長度為6000麗,市場的常見真空覆膜機的長度為250CMM:它最大加工木皮寬度為600麗,市場上常見的木皮包覆機最大加工木皮寬度只有300MM。它彌補了以上常見兩臺設備的不足,能滿足商場、酒店等大型公共場所的門套線,墻面線框,頂角線的加工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圖案花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真空覆膜機,包括機架I,所述機架I設有工作槽2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過管路與工作槽2連接,還包括滑蓋3,所述滑蓋3通過導軌31活動設在機架I上。所述工作槽2上方設有有壓板4,所述壓板為硅膠板。所述工作槽2內設有擱板21,擱板上分布著氣孔22,工作槽與真空泵之間設有雙氣路。還包括遠紅外加熱系統。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溫度。
實施例將基材放至擱板21上,然后再將涂上膠水的木皮放到基材上,蓋上硅膠板4,硅膠板4與木皮接觸,滑蓋3通過導軌31移到工作槽2的上方,由于滑蓋3的下方設有膠墊,滑蓋蓋好后,滑蓋3與工作槽2之間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這時真空泵工作,將工作槽2內的空氣吸走,這時,硅膠被吸到基材的溝槽內,溝槽內的空氣受到硅膠的擠壓被排出,并且,實木基材自身有氣孔,木皮與基材之間的空氣從氣孔內吸走,木皮與基材覆合后,兩者之間完全處于真空,這時再進行紅外進行加熱。上述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只為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所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在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覆膜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槽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過管路與工作槽連接,還包括滑蓋,所述滑蓋通過導軌活動設在機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覆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槽上方設有壓板,所述壓板為娃膠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覆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槽內設有擱板,擱板上分布著氣孔,工作槽與真空泵之間設有雙氣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覆膜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遠紅外加熱系統。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真空覆膜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溫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覆膜機,其特征在于,其外型尺寸至少為6250 14001000mm,工作臺尺寸至少為6000 .600 .80mm。
專利摘要一種真空覆膜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槽和真空泵,還包括通過導軌活動設在機架上的滑蓋,所述工作槽上方設有硅膠板,所述工作槽內設有擱板,擱板上分布著氣孔,本實用新型利用硅膠柔軟易變形的特性,讓其做壓板,在面板下方吸力的作用下,硅膠能陷到面板上所有凹陷的溝槽內,將木皮與基材完全覆合,根據溝槽的深度,可選用不同厚度的硅膠板,溝槽越深,硅膠板越薄,另外,采用雙走氣道抽真空,走氣功能穩定,產品質量高,本實用新型還利用溫度控制系統來控制遠紅外加熱,加熱均勻、節約能源,防止產品變形、起皺、脫膠的現象。
文檔編號B32B37/10GK203004479SQ20122068805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楊子君 申請人:上海太億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