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繅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網絡技術的繅絲運轉率的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在繅絲過程中,常常因繅絲斷頭、吊糙等繅絲故障產生停彧現象。由于停彧程度直接影響繅絲的產量和對生絲產量的預測,因此,繅絲廠都十分重視對繅絲過程中停彧程度及詳細狀況的調查。停彧程度越高,運轉率越低,繅絲產量就越低。因此,運轉率成為繅絲產量設計和衡量繅絲效率的重要指標。目前,繅絲企業一般均采用運轉率來衡量繅絲過程中的停彧程度。雖然目前自動繅絲機已經基本替代了立繅機,但無論是立繅機繅絲還是自動繅絲機繅絲,對于繅絲運轉率的測量仍然是通過肉眼觀察的方法進行,人工統計被測小彧中停止運轉的小彧個數,計算運轉率。運轉率的計算方法為:[(被測繅絲機中的小彧個數-減去停彧的小彧個數)/被測繅絲機中的小彧個數]*100%。這種測量方式存在2個問題,一是需要人工測量,勞動強度大,二是某一時刻的測量,屬于點的測量,雖然在做產量設計時企業一般為1小時測量1次(繅絲效率測定時,一般2小時測定1次),但仍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使數據不夠精確;數據的不精確直接影響繅絲的產量設計和繅絲效率測試的精確程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基于網絡技術的繅絲運轉率的測試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精確測量繅絲運轉數據,為繅絲的產量設計和繅絲效率測試的精確程度提高保障。
該方法基于網絡技術,不僅避免了現用繅絲運轉率只能通過人工測量,勞動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而且,解決了目前繅絲運轉率是以某一時刻的運轉率來代替整個時間斷的運轉率,使運轉率存在失真現象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網絡技術的繅絲運轉率的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被測繅絲機每緒對應的小彧后面安裝傳感器,并以局域網的形式將各傳感器連接在一起,局域網由計算機所控制;
2)繅絲機開車后,通過傳感器監測對應小彧的運轉情況,并將數據通過局域網傳輸到計算機;
3)計算機按照每只小彧的運轉情況統計測量時間段內,小彧總的運轉時間和停彧時間;
4)按照[總的運轉時間/(測量時間×被測量小彧數量)]×100%計算繅絲機運轉率。
小彧總的運轉時間即為每只被測小或的運轉時間和。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每組繅絲機中測量2臺~20臺繅絲車。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測量時間為1~8小時。
根據需要,以2-20臺繅絲機為一組,每臺繅絲機為20只小彧,即測量2臺~20臺繅絲車中共計40~400只小彧,測量時間范圍為1~8小時。
常規測量的時間點為測量第一只小彧的起始時間,本發明的方法為開機后,進行同時測量。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該方法基于網絡技術,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不僅解決了目前的繅絲運轉率只能通過人工測量存在勞動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目前繅絲運轉率只是以某一時刻的運轉率來代替整個時間斷的運轉率,使運轉率存在失真現象影響繅絲的產量設計和繅絲效率測試的精確程度的問題。該方法測試效率高,測試自動化程度高,測量數據精確,對繅絲的產量設計和繅絲效率的測量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說明。
如果無特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為本領域常用的原料,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為本領域的常規方法。
實施例1:
首先對自動繅絲機進行改裝,在需要測量的小彧后安裝基于局域網連接的傳感器,選用2015年的浙江春繭進行繅絲。繅絲車速為200轉/分鐘,測量2臺車(40只小彧)1個小時中的運轉率。由于繅絲機開車后,工人需要對大部分緒頭進行處理,因此,常規測量往往需要開機一段時間才進行。因此,在常規測量時,采用開機后3分種,從第一只小彧開始逐只觀察,統計停止運轉的小彧數量,并計算運轉率。開機30分鐘后,進行第2次觀察,并計算運轉率,開機1小時后,開始第3次觀察,并計算運轉率。另一面,由于在實際生產中,從開機開始的每一分鐘都屬于生產時間,且由于傳感器可以自動測量,因此,本發明在一開機時,就可以測量繅絲機運轉情況。并分別提取0~3分鐘、0~30分鐘和0~60分鐘的繅絲運轉率數據。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與常規測量方法相比,本發明測試的運轉率數據更加平穩。由于在整個繅絲過程中,繅絲的工藝條件具有統計意義的相同性,從理論分析的角度看,運轉率應該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顯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根據繅絲運轉率對整組車(400只小彧)的繅絲產量進行預測,并與實際產量進行比較。根據現有繅絲運轉率預測,與實際產量的符合率為95.01%; 根據本發明測量的運轉預測,與實際產量的符合率為98.74%。
表1 2臺繅絲車(40只小彧)1個小時中,常規測量方法和本發明測量的對比數據
實施例2:
首先對自動繅絲機進行改裝,在需要測量的小彧后安裝基于局域網連接的傳感器,選用2015年的浙江春繭進行繅絲。繅絲車速為200轉/分鐘,測量1組車(20臺,共400只小彧)4個小時中的運轉率。由于繅絲機開車后,工人需要對大部分緒頭進行處理,因此,常規測量往往需要開機一段時間后才進行。因此,在常規測量時,采用開機后3分種,從第一只小彧開始逐只觀察,統計停止運轉的小彧數量,并計算運轉率。開機1小時后,進行第2次觀察,并計算運轉率,開機2小時后,開始第3次觀察。開機3小時后,開始第4次觀察,開機4小時后,開始第5次觀察,并分別計算運轉率。另一面,由于在實際生產上,從開機開始的每一分鐘都屬于生產時間,且由于傳感器的可以自動測量,因此,繅絲機一開機就可以測量運轉情況。并分別提取0-3分鐘、0-1小時和0-2小時、0-3小時,0-4小時的繅絲運轉率數據。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常規的測量方式由于是時間點的測試,帶有較大的偶然性,數據波動比較大,而用本發明方法測量,1小時后數據基本 處于平穩。根據繅絲運轉率對整組車(400只小彧)的繅絲產量進行預測,并與實際產量進行比較。根據現有繅絲運轉率預測,符合率為96.02%;本發明的符合率為99.03%。
表2 20臺繅絲車(400彧)4個小時測量中,常規測量方法和本發明測量方法對比
實施例3:
首先對自動繅絲機進行改裝,在需要測量的小彧后安裝基于局域網連接的傳感器,選用的為2015年的浙江秋繭。繅絲車速為210轉/分鐘,測量0.5組車(10臺,共200只小彧)8個小時中的運轉率。由于繅絲機開車后,工人需要對大部分緒頭進行處理,因此,常規測量往往需要開機一段時間后才進行。因此,在常規測量時,采用開機后3分種,從第一只小彧開始逐只觀察,統計停止運轉的小于數量,并計算運轉率。開機1小時后,進行第2次觀察,并計算運轉率,開機2小時后,開始第3次觀察。開機3小時后,開始第4次觀察,開機4小時后,開始第5次觀察,開機5小時后,開始第6次觀察,開機6小時后,開始第7次觀察,開機7小時后,開始第8次觀察,開機8小時后,開始第9次觀察,并分別計算運轉率。另一面,由于在實際生產上,從開機開始的每一分鐘都屬于生產時間,且由于傳感器的可以自動測量,因此,在一開機時,就可以測量運轉情況。并分別提取0~3分鐘、0~1小時和0~2小時、0~3小時,0~4小時、0~5小時、0~6小時、0~7小時、0~8小時的繅絲運轉率數據。結果如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常規的測量方式由于是時間點的測試,帶有較大的偶然性,數據波動比較大,而用本發明方法測量,1小時后數據基本 處于平穩。根據繅絲運轉率對整組車(400只小彧)的繅絲產量進行預測,并與實際產量進行比較。根據現有繅絲運轉率預測繅絲產量,與實際產量的符合率為97.02%;根據本發明預測,與實際的符合率為99.01%。
表3 是10臺繅絲車(200只小彧)8個小時測量中,常規測量和本發明測量方法對比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