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氨綸生產或氨綸絲包覆工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包覆斷氨絲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氨綸包芯絲(絲)面料已經十分流行,其種類主要有氨綸長絲與短纖維的包芯絲和長絲的包芯絲二大類。在產品的開發上主要以選用不同纖維原料的外包紗為主。它的芯絲為連續的氨綸長絲,外包短纖維有棉、滌棉、滌綸、錦綸、腈綸及毛纖維等;外包的化纖長絲有滌綸長絲、錦綸長絲等。普通包覆絲機生產出來的氨綸包芯絲它中間的氨綸絲是連續的,體現在布面上是平整的有彈力的面料,目前生產斷氨包覆紗的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包覆斷氨絲的生產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雙包覆斷氨絲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包覆:對氨綸芯絲進行第一層纖紗包覆;對已包覆過一層纖紗的氨綸芯絲進行第二層纖紗包覆;
包覆過程控制包覆捻度在400-600T/m,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3.5-5.5之間;
2)欠喂牽伸:對雙層包覆后的包覆紗進行第二次牽伸,控制拉斷內部氨綸芯絲且不拉斷外層包覆絲;
第二次牽伸的倍率為包覆牽伸倍率的1.15-1.3倍。
其中,
步驟1)中,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450T/m-550T/m之間;
包覆纖紗為短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500T/m-550T/m之間;
第一層包覆纖紗為長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短纖,或第一層包覆纖紗為短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500T/m-600T/m之間。
其中,步驟1)選擇的氨綸芯絲為40D氨綸或70D氨綸;
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4.0-5.5之間;
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包覆纖紗為短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3.5-4.5之間;
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第一層包覆纖紗為長纖維、第二層包覆纖紗為短纖,或氨綸芯絲為40D氨綸、第一層包覆纖紗為短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4.0-5.5之間;
當氨綸芯絲為70D氨綸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5-6之間。
其中,步驟2)中控制內部氨綸芯絲斷點間隔為5cm-20c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一次性包覆雙層紗線,無需重復進行包覆操作,節約大量人力和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實現一次性雙包覆的產品質量也比兩次進行更加穩定;通過欠喂牽伸不規則地拉斷芯線,使中間的氨綸呈不規則長短距離的斷開,形成有的地方有氨綸,有的地方沒有氨綸。在同條包芯絲上有的地方有彈性收縮,有的地方沒有彈性收縮。用這種包芯絲織成的面料,在布面上形成不規則褶皺。其外觀風格似皺非皺,似麻非麻,耐人尋味,是春夏季女裝的理想面料。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詳予說明。
包覆絲是把經牽伸后的芯絲在穿過帶有外包絲紗管的錠子時,由外包絲將其均勻的包纏的一種紡紗工藝,這里就引出了紡制包覆絲的兩大工藝特色,即牽伸倍率和包覆密度(即捻度)。
牽伸倍率(用D/R表示),即牽伸羅拉的線速度和同一時刻喂入羅拉的線速度之比,它是根據加工要求的彈性量所作設定。
捻度(用T/M表示),是指經牽伸后的芯絲上每米外包絲所包裹的圈數,與紡紗速度成反比,與錠子速度成正比,他們之間可以用以下關系式來表達:T/M=錠子速度/牽伸線速度。
本發明為一種雙包覆斷氨絲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包覆:對氨綸芯絲進行第一層纖紗包覆;對已包覆過一層纖紗的氨綸芯絲進行第二層纖紗包覆;包覆過程控制包覆捻度在400-600T/m,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3.5-5.5之間;2)欠喂牽伸:對雙層包覆后的包覆紗進行第二次牽伸,控制拉斷內部氨綸芯絲且不拉斷外層包覆絲;第二次牽伸的倍率為包覆牽伸倍率的1.15-1.3倍。一次性包覆雙層紗線,無需重復進行包覆操作,節約大量人力和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實現一次性雙包覆的產品質量也比兩次進行更加穩定;通過欠喂牽伸不規則地拉斷芯線,使中間的氨綸呈不規則長短距離的斷開,形成有的地方有氨綸,有的地方沒氨綸。在同條包芯絲上有的地方有彈性收縮,有的地方沒彈性收縮。用這種包芯絲織成的面料,在布面上形成不規則褶皺。其外觀風格似皺非皺,似麻非麻,耐人尋味,是春夏季女裝的理想面料。
牽伸倍率:工藝上,斷氨包覆紗牽伸倍率的選擇是關鍵,應根據氨綸旦數、彈性伸長性能以及外包覆的纖維原料具體試驗確定,一般可以比氨綸的斷裂伸長值低10%左右,原則是在不拉斷氨綸的情況下盡可能大。
通過試驗40D氨綸,外包長絲的牽伸倍率在4.0-5.5之間選擇、短纖在3.5-4.5之間選擇、短纖加長絲雙包覆在3.5-5.0之間選擇;70D氨綸在5~6之間選擇。國產氨綸由于彈性伸長較低,牽伸倍率應偏低設定,進口氨綸彈性伸長較大,牽伸倍率應偏高設定,不同廠家該數值也有較大差異。即所述第一牽伸結構的牽伸倍率設定為3.5-6。即步驟1)選擇的氨綸芯絲為40D氨綸或70D氨綸;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4.0-5.5之間;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包覆纖紗為短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3.5-4.5之間;當氨綸芯絲為40D氨綸、第一層包覆纖紗為長纖維、、第二層包覆纖紗為短纖,或氨綸芯絲為40D氨綸、第一層包覆纖紗為短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4.0-5.5之間;當氨綸芯絲為70D氨綸時,控制包覆牽伸倍率在5-6之間。
包覆度(捻度):機械包覆紗還有一個重要工藝參數就是捻度,捻度影響紗的質量、強伸度和條干均勻度。增大捻度,可以增加外包纖維與氨綸絲之間的抱合力,使得包覆紗強力提高。捻度過低,外包纖維松散,影響包覆效果,出現露芯現象,因此機械包覆時捻度應偏高。但捻度過高,織物手感發硬,懸垂性差。一般捻度隨紗的旦尼數的變化以及織物的風格要求不同要作相應調整。機包的伸長率同樣主要由氨綸芯絲性能所決定,捻度過大,外層纖維包覆過于緊密,氨綸絲的彈性效果反而不能充分發揮,使伸長率下降。隨著捻度增加,條干均勻度有所改善。捻度過小,外包纖維松散,在紡紗過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纖維沿紗線軸向會微微移動,故條干有所惡化。
根據我們的生產實踐,用長絲包覆,不論什么成分捻度在450T/m-550T/m之間選擇,用短纖包覆捻度在500T/m-550T/m之間選擇,用短纖加長絲雙包覆斷氨紗的捻度則在500T/m-600T/m之間選擇。本產品為棉加滌綸長絲雙包覆,通過試驗選擇的捻度為570T/m。即當包紗機構的紗管上為長絲,所述包紗機構的錠子的轉速與第二牽伸結構的牽伸線速度比為450-550;當包紗機構的紗管上為短纖,所述包紗機構的錠子的轉速與第二牽伸結構的牽伸線速度比為500-550;當包紗機構的紗管上為長絲加短纖,所述包紗機構的錠子的轉速與第二牽伸結構的牽伸線速度比為500-600。即步驟1)中,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450T/m-550T/m之間;包覆纖紗為短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500T/m-550T/m之間;第一層包覆纖紗為長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短纖,或第一層包覆纖紗為短纖、第二層包覆纖紗為長纖時,控制包覆捻度在500T/m-600T/m之間。
欠喂牽伸拉斷氨綸,工藝上,超牽伸倍數的選擇同樣非常重要,數值一般是前面確定的第一次牽伸倍數值的1.15倍左右,理想的牽伸倍數應該使氨綸的斷點間隔在5cm-20cm之間。牽伸倍數太小,氨綸拉不斷或者斷點很少,達不到斷氨包覆紗面料應有的效果;牽伸倍數太大,將造成斷點間隔過小,起皺效果不好,面料彈性下降,影響服用性能。通過試驗這一步的牽伸倍數40D確定為第一次牽伸的1.15倍左右,70D確定為第一次牽伸的1.18倍左右,氨綸的斷點間隔在7-18cm之間,織成面料后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