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包括在主轉轂兩端至少一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該聯動轉轂由兩個模具通過兩側的固定軸與第一、第二轉臂鉸接;第一、第二轉臂上固連的驅動軸可轉動地與機架上的第一、第二支座相連;第一轉臂上間隔連有兩個擺軸,兩個擺軸的外端均連有搖臂和滾輪,該滾輪可滾動地置于第一支座內端面的環形凹槽內;兩個擺軸的內端均連有曲柄和連桿,該連桿對應與兩個模具相接。工作中,主轉轂和相連的聯動轉轂連續運轉,減輕了現有技術因主轉轂頻繁停止轉動所造成的傳動部件撞擊和磨損,明顯提高了蛋托機的使用壽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壓光后的濕狀蛋托坯件材質密實、背面平整,提高了產品的外觀質量。
【專利說明】
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制造技術;具體涉及一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蛋托機,主要生產承托禽蛋或水果的濕狀紙漿坯件。通常蛋托機主轉轂上間隔連有多個成型模具,通過間歇運轉進行工作,即主轉轂上的成型模具每運轉一周,需要間隔運轉和停止多次。存在不足:一是由于所述主轉轂的自身重量較重,在頻繁轉動停止時產生較大的慣性力造成主轉轂抖動,加劇了主轉轂傳動部件的相互撞擊和磨損,縮短了蛋托機的使用壽命。二是所述主轉轂上的成型模具間歇運轉工作,產品生產效率低。三是加工的濕狀紙漿坯件材質疏松、密度低,背面凸凹不平皺紋多,降低了產品的外觀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旨在延長蛋托機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和外觀質量。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包括機架、電機、主轉轂和成型模具,電機通過傳動齒輪與機架上主轉轂的齒輪嚙合相連,主轉轂上間隔連有成型模具;它是在主轉轂兩端至少一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該聯動轉轂是由兩個模具通過兩側連有的固定軸與第一、第二轉臂鉸接;第一、第二轉臂上固連的驅動軸可轉動地與機架上的第一、第二支座相連;第一轉臂上間隔連有兩個擺軸,兩個擺軸的外端均連有搖臂和滾輪,該滾輪可滾動地置于第一支座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兩個擺軸的內端均連有曲柄和連桿,該連桿與兩個模具的內側相接;兩個模具的表面與主轉轂上間隔連有的三個成型模具的表面轉動相對應;驅動軸外端連有的從動齒輪與主轉轂的齒輪嚙合相連。
[0005]優選地,在主轉轂兩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其中一端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上連有配氣盤,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的內腔連通;另一端聯動轉轂的兩個模具為壓光模具。
[0006]優選地,在主轉轂一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在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上連有配氣盤,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的內腔連通。
[0007]本實用新型采取上述結構,工作中通過主轉轂帶動聯動轉轂連續運轉,依次完成主轉轂的成型模具吸漿成型,聯動轉轂的壓光模具和轉移模具,先后對成型模具上的濕狀蛋托坯件進行壓光和轉移。同現有技術相比,減輕了因主轉轂頻繁轉動停止所造成傳動部件的撞擊和磨損,明顯提高了蛋托機的使用壽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通過控制聯動轉轂的壓光模具表面對成型模具上的濕狀蛋托坯件背面進行均勻密實地壓光,實現了濕狀蛋托坯件材質密實、背面平整,提高了產品的外觀質量。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俯視不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A-A向剖視示意圖。
[0011]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5另一位置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14]圖7為本實用新型圖6中C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詳述。應當說明:所舉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的具體限定。
[0016]這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圖1-圖7所示),包括機架、電機、主轉轂和成型模具,電機通過傳動齒輪與機架上主轉轂5的齒輪6嚙合相連,主轉轂上間隔連有成型模具7,它是在主轉轂5兩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該聯動轉轂由兩個模具通過兩側的固定軸18與第一、第二轉臂14、2鉸接;第一、第二轉臂上固連的驅動軸13可轉動地與機架上的第一、第二支座12、11相連;第一轉臂14上間隔連有兩個擺軸17,兩個擺軸的外端均連有搖臂15和滾輪16(圖2、圖4所示),該滾輪16可滾動地置于第一支座12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圖3、圖4所示);兩個擺軸17的內端均連有曲柄19和連桿20,該連桿20與兩個模具的內側相接;兩個模具的表面與主轉轂5上間隔連有的三個成型模具7的表面轉動相對應;兩根驅動軸13外端各自連有的從動齒輪4與主轉轂5的齒輪6嚙合相連(圖1-圖3所示)。
[0017]通常在主轉轂5—端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2上連有配氣盤3,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I的內腔連通(圖1、圖2所示);主轉轂5另一端聯動轉轂的兩個模具為壓光模具1-1(圖1、圖5所示)。
[0018]工作時(圖1-圖7所示),按設定的工作程序,控制電機的傳動齒輪驅動主轉轂5的齒輪6通過從動齒輪4、驅動軸13,同步帶動兩個聯動轉轂連續運轉(圖1、圖2、圖5所示)。隨著主轉轂5上間隔的三個成型模具7的連續轉動,使成型模具7的表面依次進入主轉轂5下方的紙漿槽10中的液面內進行浸漿(圖1所示),并通過配氣箱9對浸漿的成型模具7內腔輸入負壓吸力,將紙漿槽內的紙漿吸附在成型模具7的表面使之形成濕狀蛋托坯件。在成型模具上的濕狀蛋托坯件向壓光工位連續轉動的過程中,主轉轂5—端聯動轉轂的第一轉臂14帶動擺軸17外端的搖臂15和滾輪16轉動,通過滾輪在第一支座12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按設定的運動軌跡滾動(圖3、圖4所示),帶動搖臂15撥動擺軸17使擺軸內端連接的曲柄19和連桿20擺動,并通過連桿20帶動壓光模具1-1的表面,對向主轉轂上成型模具7上的濕狀蛋托坯件背面進行均勻密實地壓光,使濕狀蛋托坯件成型為材質密實、背面平整。爾后通過滾輪16繼續在第一支座12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按設定的運動軌跡滾動(圖3所示),控制搖臂15撥動擺軸17使擺軸內端的曲柄19通過連桿20,帶動壓光模具1-1的表面與成型模具7的表面轉動分離(圖5所示)。
[0019]在主轉轂5上的成型模具7帶動壓光的濕狀蛋托坯件向轉移模工位連續運轉的過程中(圖1、圖2、圖5所示),主轉轂5另一端聯動轉轂的第一轉臂14帶動擺軸17外端的搖臂15和滾輪16轉動,通過滾輪在第一支座12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按設定的運動軌跡滾動,帶動搖臂15撥動擺軸17使擺軸內端連有的曲柄19和連桿20擺動,并通過連桿20帶動轉移模具I的表面,轉動對向主轉轂的成型模具7上壓光的濕狀蛋托坯件背面至設定的間隔距離,此時控制配氣盤3對連有壓光的濕狀蛋托坯件的成型模具7內腔輸入正壓力氣體,將所述濕狀蛋托坯件向外吹出,并通過配氣盤3對轉移模具I內腔輸入的負壓吸力,將成型模具7上吹出的濕狀蛋托坯件吸附在轉移模具I的表面上(圖1、圖5所示)。爾后通過滾輪16繼續在第一支座12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按設定的運動軌跡滾動(圖3所示),控制搖臂15撥動擺軸17使擺軸內端的曲柄19通過連桿20,帶動轉移模具I上的濕狀蛋托坯件向下轉動與成型模具7表面分離至輸送帶上方,控制配氣盤3向轉移模具I內腔輸入正壓力氣體,將濕狀蛋托坯件吹出轉移模具I表面,卸件至輸送帶上進入烘干機內烘干。
[0020]根據不同的加工要求,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主轉轂5—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在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上連有配氣盤3,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I的內腔連通(圖中未示出,參考圖5所示)。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地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顯而易見聯想到的其它技術特征,還可以替換做出若干種基本相同方式的變型和/或改進,這些變化應當視為等同特征,均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包括機架、電機、主轉轂和成型模具,電機通過傳動齒輪與機架上主轉轂的齒輪嚙合相連,主轉轂上間隔連有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主轉轂兩端至少一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該聯動轉轂是由兩個模具通過兩側連有的固定軸與第一、第二轉臂鉸接;第一、第二轉臂上固連的驅動軸可轉動地與機架上的第一、第二支座相連;第一轉臂上間隔連有兩個擺軸,兩個擺軸的外端均連有搖臂和滾輪,該滾輪可滾動地置于第一支座內端面的環形凸輪槽內;兩個擺軸的內端均連有曲柄和連桿,該連桿與兩個模具的內側相接;兩個模具的表面與主轉轂上間隔連有的三個成型模具的表面轉動相對應;驅動軸外端連有的從動齒輪與主轉轂的齒輪嚙合相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其特征在于:在主轉轂兩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其中一端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上連有配氣盤,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的內腔連通;另一端聯動轉轂的兩個模具為壓光模具。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轉轂連續運轉的蛋托機,其特征在于:在主轉轂一端的機架上設有聯動轉轂,在聯動轉轂的第二轉臂上連有配氣盤,該配氣盤經管路與兩個轉移模具的內腔連通。
【文檔編號】D21J5/00GK205711563SQ20162062256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發明人】程廣起
【申請人】程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