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器,屬于彈力緯紗生產領域。
背景技術:
為了引導緯紗,在制造或加工緯紗的設備中裝入導絲器,以便能使緯紗從一個處理階段到下一處理階段保持確定的引導路線。
在引導多根并行的緯紗時,時常有這樣的愿望,即,在緯紗之間實現盡可能小的緯紗間距。然而,這在采用已知的導絲器時會導致下述問題:導向部分在導絲環內用于引導緯紗的半徑相對較小,以保持小的導絲器寬度。現有的導絲器使用時會在導絲器上產生一伴有相應較高摩擦的高的單位面積荷重,這會導致局部的加熱并最終導致對緯紗的損害。如何減小緯紗間距成為了行業的難題,并且由于在引導多根并行的緯紗時需要用到多個導絲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器,具有光滑阻力小、不跑絲、同時引導多根并行緯紗、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和減小緯紗損壞率的優點。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器,包括固定件和導絲件,所述固定件與導絲件固定連接;
所述導絲件包括連接部,連接部的一端與固定件連接,連接部的另一端設有導絲部,導絲部的另一端設有阻擋部。
以下是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所述導絲部的形狀呈弧形。
所述導絲部的外表面呈圓弧狀,導絲部的內表面包括若干個凹形部和若干個凸形部,相鄰的兩個凹形部之間設有一個凸形部,相鄰的兩個凸形部之間設有一個凹形部;
所述若干個凹形部的數量大于個;
所述凹形部的半徑與凸形部的半徑比為2:1;
所述凹形部的圓弧角與凸形部的圓弧角相等;
所述凹形部的圓弧角為70°。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裝置可同時進行多根緯紗的導絲,節省了資源,節約了成本;減小了對導絲的損壞,比常規的導絲器降低75%的損壞率;導絲效果好,光滑阻力小,不跑絲,緯紗的強度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附圖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
1-固定件,2-導絲件,21-連接部,22-導絲部,221-凹形部,222-凸形部,23-阻擋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器,包括固定件1和導絲件2,固定件與導絲件2固定連接;
導絲件2包括連接部21,連接部21的一端與固定件1連接,連接部21的另一端設有導絲部22,導絲部22的另一端設有阻擋部23;
導絲部22的形狀呈弧形。
實施例2,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器,包括固定件1和導絲件2,固定件與導絲件2固定連接;
導絲件2包括連接部21,連接部21的一端與固定件1連接,連接部21的另一端設有導絲部22,導絲部22的另一端設有阻擋部23;
導絲部22的外表面呈圓弧狀,導絲部22的內表面包括若干個凹形部221和若干個凸形部222,相鄰的兩個凹形部221之間設有一個凸形部222,相鄰的兩個凸形部222之間設有一個凹形部221;
若干個凹形部221的數量大于2個;
凹形部221的半徑與凸形部222的半徑比為2:1;
凹形部221的圓弧角與凸形部222的圓弧角相等;
凹形部221的圓弧角為70°。
使用時,將緯紗放置到相應的凹形部221內即可實現導絲功能,并且可實現多根緯紗同時導絲。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