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冷卻裝置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化纖設備冷卻器。
背景技術:
在化纖生產領域,由于化纖絲在生產出來后,需要冷卻,而冷卻的環境會對纖絲的性能有影響。現有技術中所普通采用的冷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纖絲放在空氣中冷卻。另一種則是在纖比的上方設備一個帶有倒v字型的冷卻槽的水箱,往水箱里加入循環流動的冷卻水,然后通過v字型冷卻槽將纖絲周邊的空氣進行冷卻,從而達到更加快速冷卻纖絲的目的,使得纖絲更加有彈性。顯然帶有倒v字型的冷卻槽的水箱冷卻裝置效率更高,所以運用也比較普遍。
目前,市場上倒v字型冷卻器在使用中冷卻時間不夠長,冷卻效果不佳,化纖在通過冷卻器時缺乏支撐部件,容易使化纖變形,影響化纖的結構性能,冷卻器中缺乏調節冷卻速度的設備,在使用中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化纖設備冷卻器,通過在冷卻器內設有冷卻轉輪,使化纖在冷卻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支撐力,避免化纖過長而變形,提高化纖的結構性能,通過在冷卻轉輪表面設有螺旋凹槽,提高化纖的冷卻質量和運動速度,通過使用自動控制裝置,使冷卻器自動調節散熱風扇,使資源合理性使用,節約環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化纖設備冷卻器,包括外殼、水循環裝置、化纖絲冷卻裝置和自動控制裝置,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水箱、水泵、循環水管、冷排和散熱風扇,所述水泵固定于水箱的頂端,所述水箱與水泵之間通過循環水管固定連接,所述冷排與水箱通過循環水管連接,所述散熱風扇固定于冷排表面,所述化纖絲冷卻裝置包括電動機和冷卻轉輪,所述電動機輸出端與冷卻轉輪轉動連接,所述自動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和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與散熱風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冷卻轉輪表面設有螺旋凹槽,所述冷卻轉輪內設有冷卻水道,所述冷卻水道位于螺旋凹槽對應處,所述冷卻轉輪上端中心處設有進水口,所述冷卻轉輪底端中心處設有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外邊緣設有齒輪,所述電動機的輸出端設有齒輪。
優選的,所述冷排內部設有冷凝管,所述邊緣處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排的進水口與冷卻轉輪出水口通過循環水管固定連接,所述冷排的出水口與水箱通過循環水管固定連接,所述冷排表面固定連接有散熱風扇。
優選的,所述外殼包括防護罩和底座,所述防護罩中部設有隔板,所述水循環裝置固定于底座表面,所述冷卻轉輪位于隔板上方,所述電動機固定于隔板的下方,所述防護罩側壁設有散熱孔,所述冷排固定于散熱孔處。
優選的,所述溫度感應器固定于冷卻轉輪的出水口處,所述自動控制裝置固定于防護罩的內表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在冷卻器內設有冷卻轉輪,使化纖在冷卻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支撐力,避免化纖過長而變形,提高化纖的結構性能,通過在冷卻轉輪表面設有螺旋凹槽,提高化纖的冷卻質量和運動速度,通過使用自動控制裝置,使冷卻器自動調節散熱風扇,使資源合理性使用,節約環保。
2、本發明通過使用散熱風扇搭配冷排,加快冷卻水的散熱速度,通過在螺旋凹槽的對應處設有冷卻水道,提高化纖絲的冷卻速度,通過使用帶有螺旋凹槽的冷卻轉輪,加大化纖在運動的過程中與冷卻水的接觸時間,提高化纖絲的冷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冷卻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冷卻轉輪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冷排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11-防護罩,12-底座,13-隔板,14-散熱孔,2-水循環裝置,21-水箱,22-水泵,23-循環水管,24-冷排,241-冷凝管,25-散熱風扇,3-化纖絲冷卻裝置,31-電動機,32-冷卻轉輪,321-螺旋凹槽,322-冷卻水道,4-自動控制裝置,41-控制器,42-溫度感應器,5-進水口,6-出水口,7-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化纖設備冷卻器,包括外殼1、水循環裝置2、化纖絲冷卻裝置3和自動控制裝置4,所述水循環裝置2包括水箱21、水泵22、循環水管23、冷排24和散熱風扇25,所述水泵22固定于水箱21的頂端,所述水箱21與水泵22之間通過循環水管23固定連接,所述冷排24與水箱21通過循環水管23連接,所述散熱風扇25固定于冷排24表面,所述化纖絲冷卻裝置3包括電動機31和冷卻轉輪32,所述電動機31輸出端與冷卻轉輪32轉動連接,所述自動控制裝置4包括控制器41和溫度感應器42,所述溫度感應器42與控制器41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41與散熱風扇25電性連接。
所述冷卻轉輪32表面設有螺旋凹槽321,所述冷卻轉輪32內設有冷卻水道322,所述冷卻水道322位于螺旋凹槽321對應處,所述冷卻轉輪32上端中心處設有進水口5,所述冷卻轉輪32底端中心處設有出水口6,所述進水口5外邊緣設有齒輪7,所述電動機31的輸出端設有齒輪7,通過使用齒輪7嚙合連接,便于電動機31帶動冷卻轉輪32轉動,通過在螺旋凹槽321對應處設有冷卻水道322,提高化纖絲的冷卻效率。
所述冷排24內部設有冷凝管241,所述邊緣處設有進水口5和出水口6,所述冷排24的進水口5與冷卻轉輪32的出水口6通過循環水管23固定連接,所述冷排24的出水口6與水箱21通過循環水管23固定連接,所述冷排24表面固定連接有散熱風扇25,通過在水循環結構內添加冷排24和散熱風扇25,提高冷卻水的冷卻速度。
所述外殼1包括防護罩11和底座12,所述防護罩11中部設有隔板13,所述水循環裝置2固定于底座12表面,所述冷卻轉輪32位于隔板13上方,所述電動機31固定于隔板13的下方,所述防護罩11側壁設有散熱孔14,所述冷排24固定于散熱孔14處,通過在冷卻器外側設有防護罩11,提高冷卻器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性。
所述溫度感應器42固定于冷卻轉輪32的出水口6處,所述自動控制裝置4固定于防護罩11的內表面,通過溫度感應器42探測冷卻水的溫度,便于控制器41控制散熱風扇25的運作。
工作原理:本發明在使用時,將成型的化纖絲穿入冷卻轉輪32的螺旋凹槽321中,打開電動機31和水泵22,使電動機31工作,帶動冷卻轉輪32轉動,水泵22將冷卻水輸送至冷卻轉輪32的冷卻水道322中,對化纖絲進行降溫冷卻,溫度感應器42對冷卻轉輪32的出水口6進行實時檢測,當出水口6的溫度過高時,控制器41會控制散熱風扇25工作,提高冷排24對冷卻水的散熱速度,使冷卻水降溫更加快速,以滿足大量生產化纖絲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