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及數碼輪轉印刷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03400閱讀:3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及數碼輪轉印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新型涉及報業印刷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及數碼輪轉印刷機。
背景技術
如今全球報業都處在社會變化的市場中,來自互聯網、電視和形形色色的媒體快速發展,這些無一不給傳統報業發行商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報紙的訂戶日益減少,難以吸引和保留年輕讀者,發行量的減少造成了廣告印刷利潤減少——所有這些使得傳統報業發行商也面臨了巨大挑戰,如何在市場變革中跟隨大流并提供良好的應對這一切,都迫使傳統報業發行商去探尋、創新改進自身現有技術,以實現更大的利潤增長。眾所周知的,現有傳統報業印刷中雖然文字、圖片處理與美工設計都已經使用電腦,整個印前已實現數字化。但由于其高印速的需求(通常一分鐘需印刷600米以上),最終仍然必須先經過復雜程序來制版、曬版;才能上印刷機開始印制,過程不僅長而且所印制的內容完全相同而無法變化。然而,就外部環境而言,時下是一個一切講求速度與彈性的商業競爭時代,且客戶群體中“個性化”和“特殊化”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傳統報業發行商在其印刷上必須要采用更強更智能化的工具以盡可能快速、多變的方法完成印制工作方能符合企業成長之需要,滿足客戶之要求,并最終在時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基于上述需求,近些年出現興起一種數碼印刷技術,其印前通過電腦排版后,通過專門的數碼印刷設備即可實時輸出,這種便捷、高效的高度印刷靈活性技術成為了時代的新星。但一直以來其致命缺陷在于印速,因此一直只能小范圍的在普通小批量印刷中使用,直至最近由柯達推出了超高印速的數碼印刷頭,可以滿足時下速印的要求,無疑為沉寂了許久的傳統報業印刷行業開辟了新的天地、給予了新的生命力。然而,現有的此類數碼印刷頭往往都是設計配備專用印刷設備或最新的印刷設備的,其本身并不支持直接應用于傳統的報業印刷設備(諸如輪轉印刷機等)上。宏觀的來看,全球各類印刷企業所現有的傳統印刷設備其制造廠商在設計、制造時也通常只能受制于當下的印刷模式的開發和拓展,不可能對未知新興的設備都進行預知并預留對應安裝和使用空間。因此,現有報業企業若想在其生產中加入最新的數碼印刷技術,就面臨不得不將其原有的全套傳統印刷機的安裝予以大幅更改,甚至整體更換以配合數碼印刷頭的應用,而一套上述設備通常至少上千萬的價格,對其大動干戈不僅耗費大量成本的投入,還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的浪費,特別對國內企業而言此種做法不甚實際。但是,最新的數碼印刷技術帶來的報業印刷業的變革雖然今天的挑戰、同時也是明天的機遇,如何在傳統印刷設備中有機的結合應用新數碼印刷頭成為業內亟需解決的挑戰。如


圖1就是一個典型的三印塔的傳統輪轉印刷機結構示意圖,它包括有第一印塔100、第二印塔200、第三印塔300及翻紙單元400。通常翻紙單元400是設置在至少兩個印塔一側的,而其相鄰的(此處為第三印塔300)上則會設置有供紙部302,每個印塔的紙路(圖中所示為第一紙路101、第二紙路201、第三紙路301)最終通過該供紙部302上設置的導紙輥組303過渡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翻紙部402。然而,時下大多數碼印刷頭體積較大,諸如上述的柯達最新的數碼印刷頭的安裝就需要IlOOmm (高)X800mm (長)的空間,而現有傳統的輪轉印刷機結構中并未能預留出安裝數碼印刷設備的足夠空間,這就使得最新技術的數碼印刷裝置在傳統輪轉印刷機上應用受到很多的局限,因此不進行設備改造就無法實現數碼印刷,然而如何選擇合適的安裝位置且穩固的設置配套機構則是技術關鍵與難點,直接影響著改造能否成功。然而由于一個數碼印刷頭只能承擔一個紙路單一版面的印刷任務,采用對應每個紙路分別設置數碼印刷頭的方案雖然最簡單,但這會導致設備改造成本非常高昂,例如對應支持三個紙路的雙面同時印刷情況下就意味著要配置六套數碼印刷頭,如何在傳統輪轉機中找到空間放置上述數碼印刷頭姑且不論,在實際應用通常并不需要同時對多路進行數碼印刷,因此對應設置的方式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投入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及數碼輪轉印刷機。本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它包括兩套依次數碼印刷機構;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均包括有數碼印刷頭、主框架、導軌、立柱、承印導紙輥、換向導紙輥組及過紙輥組;所述主框架包括平行的兩主梁,兩條主梁下部相對連接有支撐板,所述導軌跨設在兩主梁上部,導軌上滑動設置所述數碼印刷頭,所述承印導紙輥對應導軌下方設置在兩主梁之間,兩主梁各自的兩端的上部均設有所述立柱,立柱上對應每路輸入的紙路一一錯位設置有過紙輥組;所述換向導紙輥組包括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其中第一換向導紙輥與第二換向導紙輥分別設置于所述承印導紙輥兩側的所述兩主梁之間,而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則分布設置于所述兩主梁下部的支撐板之間;所述過紙輥組包括兩個過紙輥,兩個過紙輥平行于導軌分別設置在兩主梁兩端的上部立柱間;所述其中一套數碼印刷機構還包括有出紙輥,該套數碼印刷機構的兩主梁一端的立柱間設置所述出紙輥;上述結構中,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的軸線水平設置且互為平行;上述結構中,所述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通過塞打螺絲連接在所述主框架中;上述結構中,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主框架的主梁與支撐板和/或者主梁與立柱間通過燕尾榫及燕尾槽適配連接;上述結構中,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支撐板對應第一換向導紙輥下部設置。本新型還涉及一種數碼輪轉印刷機,它包括至少兩個印塔、翻紙單元及如上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所述印塔并排設置,每個印塔上端均設有供紙部,所述最邊上的印塔旁設置有翻紙單元,翻紙單元上部設有翻紙部,所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其中包括有出紙輥的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翻紙單元的翻紙部之間,另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相鄰印塔的供紙部之間;所述印塔中設有滾筒,所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兩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與印塔中的滾筒的相對位置水平且互相平行。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充分利用了傳統輪轉印刷機的頂部空間,配置了一個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它包含兩套集紙路分流、承載、換向、數碼印刷頭安裝于一體的數碼印刷機構,通過使用一套數碼印刷頭就能夠完成本機印刷的多紙路的所有版面任意選擇的進行雙面同時數碼印刷人物。無需另行購買新數碼印刷機,只需要加裝本專利裝置改造即可使傳統輪轉印刷機變為數碼輪轉印刷機,系統良好的一體性好也確保了改造過程可操作性強,安裝費低廉又可有效節省非生產性的勞動,改造后的設備即可以不影響原有的印刷功能,又可以根據需要實現無局限性的數碼印刷任務。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三印塔的傳統輪轉印刷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新型的應用于傳統轉輪印刷機中印塔和翻紙單元之間的數碼印刷機構的結構不意圖;圖3為本新型的應用于傳統轉輪印刷機中印塔和印塔之間的數碼印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新型的數碼印刷機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新型應用于傳統輪轉印刷機對第一紙路正反面印刷的示意
圖1 ;圖6為本新型應用于傳統輪轉印刷機對第一紙路正反面印刷的示意圖2 ;圖7為本新型應用于傳統輪轉印刷機對第二紙路正反面印刷的示意圖;圖8為本新型應用于傳統輪轉印刷機對第三紙路正反面印刷的示意圖;圖9為塞打螺絲在本專利中應用結構示意圖。100-第一印塔;200_第二印塔;300_第三印塔;400_翻紙單元;500、600_數碼印刷機構;101-第一紙路;201-第二紙路;301-第三紙路;202、302_供紙部;203、303_導紙輥組;204、304-導紙輥架;402_翻紙部;403_換向導紙輥;404_分切導紙輥組;1-數碼印刷頭;2-導軌;3-主梁;4_支撐板;5-立柱;6_支撐桿;7_固定部;8-紙輥;9_塞打螺絲;11-承印導紙輥;12-第一換向導紙輥;13-第二換向導紙輥;14-第三換向導紙輥;15-第四換向導紙輥;16-第五換向導紙輥;17-第一過紙輥組;18-第二過紙輥組;19-第三過紙輥組;20_出紙輥;71_同位孔;81_芯軸I ;91_精密配合段;92_螺紋連接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0031]本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通過利用傳統輪轉印刷機現有空間,通過直接加裝,從而可使傳統輪轉印刷機改造升級成為一款能夠進行對紙張正/反雙面數碼印刷的設備。具體的,為了實現同時對紙路雙面的印刷,本新型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配備了兩套數碼印刷機構,參見圖2、3,每套數碼印刷機構均包括有數碼印刷頭1、主框架、承印導紙輥11、換向導紙輥組及過紙輥組。其中,主框架為整個裝置的一個基礎,包括有導軌2、兩條主梁3、兩個支撐板4及四個立柱5。上述兩條主梁3互為平行,最佳的,在兩條主梁3的兩端設有水平段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封閉的穩固的封閉式結構。在每一個主梁3下部均連接有支撐板4,兩條主梁3上部之間跨設有導軌2,導軌2則滑動連接有數碼印刷頭1,從而數碼印刷頭I可沿著導軌2移動實現不同位置的數碼印刷的工作任務。作為核心部件的數碼印刷頭1,本方案中作為一實施例采用的是柯達最新推出的鼎盛S20套印系統,該系統的數碼印刷頭可達0.6公里/分鐘的印速,印速對應報紙的印刷速度為每小時13.2萬份,此外該印數碼印刷頭的分辨率600*300dpi,打印幅寬為10.6cm,在速度和精度上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報業集團的高速輪轉機報紙印刷的需求。為了配合上述數碼印刷頭I實現印刷,在主框架的兩條主梁3之間設置有承印導紙輥11,且承印導紙輥11應當對應導軌2下方設置在兩主梁3之間。為了實現對多紙路的分流、承載、換向,在主框架的兩條主梁3與支撐板4之間設置有換向導紙輥組,兩條主梁3在導軌兩側的兩端的上部分別設置所述立柱5,即在四個角均設置有共四個立柱5,兩條主梁3同一端的立柱5之間對應實際需要配合紙路數量的每路輸入的紙路一一錯位設置有過紙輥組。上述的換向導紙輥組進一步包括有:第一換向導紙輥12、第二換向導紙輥13、第三換向導紙棍14、第四換向導紙棍15及第五換向導紙棍16,其中第一換向導紙棍12與第二換向導紙輥13分別設置在承印導紙輥11兩側的兩條主梁3之間,而第三換向導紙輥14、第四換向導紙輥15及第五換向導紙輥16則分布設置于兩條主梁3下部的支撐板4之間。因此,上述支撐板4的設置位置是需要根據第三換向導紙輥14、第四換向導紙輥15和第五換向導紙輥16的安裝位置而定,而第三換向導紙輥14、第四換向導紙輥15和第五換向導紙輥16的安裝位置則需要考慮到避讓其他紙路、穿紙皮帶和確保最終通過承印導紙輥11的紙路的紙張擁有合適的紙張包角,進而保障紙張有足夠傳動力,因此,較佳的,此處將支撐板4設置于第一換向導紙輥12下部。而過紙輥組均包括兩個過紙輥,兩個過紙輥平行于導軌分別設置在兩條主梁同端的上部立柱5間。最佳的,上述過紙輥組在輸入紙路為兩路以上時,多組過紙輥組之間位置應當錯位設置,以避免各紙路通過時的沖突。如圖3、4中所示為對應三紙路情況下的結構,對應每個紙路分別設置了第一過紙輥組17、第二過紙輥組18和第三過紙輥組19,為了方便多組過紙輥組的安裝,根據需要可以在立柱5上端設置水平連板,主框架的兩主梁兩端上部的立柱5的水平連板之間由內而外錯位設置上述三組過紙輥組,較佳的,上述設置有過紙輥組的兩兩立柱5之間還連接有支撐桿6,即每個主梁3兩端上部的立柱5間連接所述支撐桿6,該支撐桿6的設置可使得立柱5之間形成完整的框架結構,進而保證設置的各紙輥間有良好的平行度。上述結構對于本新型提供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中的兩套數碼印刷機構而言均適用。但兩套數碼印刷機構也略有不同,體現在至少其中有一套數碼印刷機構(如圖2中)還包括有出紙輥20,該套數碼印刷機構的兩主梁一端的立柱5間設置所述出紙輥20,。該套數碼印刷機構在配置到現有傳統輪轉印刷機時是專門設置在印塔和翻紙單元之間的,對應的上述出紙輥20應當在在靠近翻紙單元400 —端的兩主梁的立柱5間的下部設置。較佳的,為了確保主梁與支撐板4及立柱5的連接穩固性及精度,主梁3與支撐板4及立柱5間可通過燕尾榫及燕尾槽適配連接,較佳的在主梁3上精密加工形成燕尾槽,而支撐板4和立柱5上則精密加工燕尾榫,從而支撐板4和立柱5的燕尾榫的配合完成兩者的連接,最佳的,兩者通過螺栓進一步將連接固定。 較佳的,本專利中涉及的所有紙輥,包括承印導紙輥11、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12、第二換向導紙輥13、第三換向導紙輥14、第四換向導紙輥15及第五換向導紙輥16、第一過紙輥組17的過紙輥、第二過紙輥組18的過紙輥、第三過紙輥組19的過紙輥之間的軸線為水平設置,且所有紙輥之間互為平行,最佳的,上述紙輥之間的軸線水平度應當在
0.01mm/M,平行度也確保在0.0lmm/M(通過水平尺直接放置于紙輥上測量所得結果)。為了達到該精度,承印導紙輥11、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12、第二換向導紙輥13、第三換向導紙輥14、第四換向導紙輥15及第五換向導紙輥16、第一過紙輥組17的過紙輥、第二過紙輥組18的過紙輥、第三過紙輥組19的過紙輥均通過塞打螺絲連接在所述主框架的兩個主梁3及支撐板4之間。如圖9所示為塞打螺絲9應用在本專利中的示意圖,塞打螺絲9包括頭部的螺紋連接段92、中部的精密配合段91和尾部的鎖固段,本專利各類紙輥8 (即包括本段前述)安裝在固定部7 (如上述主框架或立柱5)上時候,紙輥8相連的芯軸81對位在固定部7的同位孔71上后,塞打螺 絲9貫穿兩者,其頭端的螺紋連接段92與芯軸81在尾部鎖固段下螺接緊固,而螺紋連接段92則通常為精密外加工圓,其與同位孔71的間隙配合可做到0.005-0.0lmm,由此解決了紙輥8的精密連接與對位的問題。此外,本專利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在設計安裝時候,需注意框架結構所有組合件的功能面精度及外形尺寸及孔的精度要通過加工確保誤差小于或等于設計精度要求。由于主框架平面是是支承基準,更是加工時的導向基準,因此此處兩條主梁上的所有連接紙輥的對應孔需要相對支承基準高度尺寸一致從而確保其為同位孔,裝配時,兩條主梁的水平和平行位置,必要時由定位螺栓定位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加工精度是安裝精度的基礎,本產品在制造時對加工精度有較高要求,各項設計精度要求如下:1、黑標檢測器在設備運打時震動量寫土0.1mm ;2、數碼印刷的承印導紙輥徑向跳動含± 0.1mm ;3、紙張速度檢測輪徑向跳動蘭±0.05mm,直徑80 ^ ±0.03mm ;4、數碼噴印頭設置距最終印刷紙面lmm,震動量蘭±0.1mm ;5、使用時候,通過承印導紙輥紙張包角> 180度。本新型還提供了應用了上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一種數碼輪轉印刷機,它包括至少兩個印塔、翻紙單元及擁有上述特征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所述印塔并排設置,每個印塔上端均設有供紙部,在最邊上的印塔旁設置有翻紙單元,翻紙單元上部設有翻紙部,所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其中包括有出紙輥的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翻紙單元的翻紙部之間,另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相鄰印塔的供紙部之間。較佳的,上述中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承印導紙輥11、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棍12、第二換向導紙棍13、第三換向導紙棍14、第四換向導紙棍15及第五換向導紙輥16、第一過紙輥組17的過紙輥、第二過紙輥組18的過紙輥、第三過紙輥組19的過紙輥與印塔中的滾筒的相對位置水平且互相平行。最佳的,上述滾筒、紙輥之間的軸線的平行度應確保在正負0.03mm/M以內。此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平行度是通過千分尺測量紙輥、滾筒兩端得到值,區別于前面紙輥之間的水平度、平行度采用水平尺測量方法,采用千分尺測量可進一步降低測量過程中人為度數的誤差,從而確保其安裝精度。參見圖5-8是本專利技術應用的一個實施例,圖中為一種典型的,機型為高斯N75的傳統輪轉印刷機,其配置有:四個輸紙部、三個雙幅紙四色印刷塔(第一印塔100、第二印塔200、第三印塔300)、兩個雙三角板折頁部(圖中畫了其中一個雙三角板折頁部的翻紙單元400),通過該設備一次印刷可完成六對開張,48版雙面全彩印刷。為了使其能支持數碼印刷,可通過本專利技術將最新的數碼印刷頭與原有安裝好的設備有機融合,從而使其直接可支援多紙路的數碼印刷任務,具體的改造方式如下:1、拆除第三印塔300的供紙部302的導紙輥組,開辟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安裝空間;2、利用第三印塔300與翻紙單元400上部空間,具體的在第三印塔300的供紙部302與翻紙單元400的翻紙部402之間安裝本專利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帶有出紙輥的其中一套數碼印刷機構600,將該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的兩個主梁分別搭接固定在供紙部302和翻紙部402上;3、利用第二印塔200與第三印塔300上部空間,具體的在第二印塔200的供紙部202與第三印塔300的供紙部302之間安裝本專利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不帶出紙輥的另一套數碼印刷機構500,將該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的兩個主梁分別搭接固定在供紙部202和供紙部302上,而后將原先第一印塔100、第二印塔200、第三印塔300對應引出的第一紙路101、第二紙路201、第三紙路301均引入上述兩套數碼印刷機構中,根據下述不同走紙方式,實現每次對其中一條紙路的兩個印刷面(紙張的正面/反面)進行數碼印刷的目的。對第一印塔的第一紙路正反面面實現數碼印刷的方案一:如圖5,距離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最遠的第一印塔100引出的第一紙路101需要先對其反面(對應圖中下表面)數碼印刷再對其正面(對應圖中上表面)數碼印刷時,其自第一印塔100引出后,從上經過第一印塔100的供紙部中的導紙輥架的導輥、經過第二印塔200左側的供紙部202的導紙輥架204的導輥后引入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數碼印刷機構500,依次從下經過第四換向導紙輥15、從下經過承印導紙輥11而后繞回從下第三換向導紙輥14、從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19后從上經過第三印塔300的供紙部302的導紙輥架304的上部導輥引入數碼印刷機構600,此時的第一紙路101依次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向上經過承印導紙輥11時,向下經過第二換向導紙輥13、向上經過出紙輥20后引出,則第一紙路101在經過數碼印刷機構5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即完成反面的數碼印刷,而經過數碼印刷機構6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完成正面的數碼印刷。[0056]對第一印塔的第一紙路正反面面實現數碼印刷的方案二:如圖6,本方案是先對第一印塔100引出的第一紙路101的正面數碼印刷后再對其反面進行數碼印刷的走紙方式,第一紙路101自第一印塔100引出后,從上經過第一印塔100的供紙部中的導紙輥架的導輥、經過第二印塔200的供紙部202的導紙輥架204后引入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數碼印刷機構500,依次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從上經過承印導紙輥11、從下經過第二換向導紙輥13后經過第二印塔200右側的供紙部202的導紙輥架204的導輥至第三印塔300左側的供紙部302的導紙輥架304的上部導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此時的第一紙路101依次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向下經過承印導紙輥11后繞回在從下經過第一換向導紙輥12,再向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19、向下經過出紙輥20后引出,則第一紙路101在經過數碼印刷機構5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即完成正面的數碼印刷,而經過數碼印刷機構6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完成反面的數碼印刷。上述第一紙路101在進行正反面數碼印刷的過程中,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二印塔200的第二紙路201則引出后通過自身供紙部202中的導紙輥組203至第三印塔300左側的供紙部302中的導紙輥組303至右側的導紙輥架304后引入數碼印刷機構600,從下經過第五換向導紙輥16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換向導紙輥403。而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三印塔300的第三紙路301則引出后通過自身右側的供紙部302中導紙輥組303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分切導紙輥組404,由此既三個印塔可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各自照常工作完成印刷任務。對第二印塔的第二紙路實現雙面數碼印刷:如圖7,在第一印塔100和第三印塔300之間的第二印塔200引出的第二紙路201需要對其正反面數碼印刷時,其自第二印塔200引出后,從上經過自身右側的供紙部202上的導紙輥架204的下部導輥,而后引入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數碼印刷機構500,依次從下經過第四換向導紙輥15、從下經過承印導紙輥11后繞回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再從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19,而后經過第三印塔300左側的供紙部302上的導紙輥架304的下部導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依次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從上經過承印導紙輥11引出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換向導紙輥403,引出進入翻紙單元400的翻紙部中的上部的換向導紙輥403。第二紙路201在從上經過承印導紙輥11時,承印導紙輥11上設置的數碼印刷頭I即可對該第二紙路201的正面根據需要進行數碼印刷。對第二印塔的第二紙路反面實現數碼印刷:如圖7,在第一印塔100和第三印塔300之間的第二印塔200引出的第二紙路201需要對其反面(對應圖中下表面)數碼印刷時,其自第二印塔200引出后,從上經過第三印塔300的供紙部302中的導紙輥架304的下部導輥,而后引入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依次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從下經過承印導紙輥11而后繞回從下經過第一換向導紙輥12再從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19 (也可以選第二過紙輥組18)上的過紙輥后引出進入翻紙單元400的翻紙部中的上部的換向導紙輥403。第二紙路201其經由繞回承印導紙輥11時,承印導紙輥11上設置的數碼印刷頭I即可對該第二紙路201的反面根據需要進行數碼印刷。則第二紙路201在經過數碼印刷機構5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即完成反面的數碼印刷,而經過數碼印刷機構6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完成正面的數碼印刷。[0064]而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一印塔100的第一紙路101則在引出后首先通過自身供紙部上的導紙輥架的導輥后,從下經過第二印塔200左側供紙部202上的導紙輥架204的導紙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500的第一過紙輥組17,而后從下進入第三印塔左側供紙部302上的導紙輥架304的導紙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的第一過紙輥組17再從下經過出紙輥20后引出。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三印塔300的第三紙路301則在引出后首先通過自身右側的供紙部302中的導紙輥組303后直接進入翻紙單元400的分切導紙輥組404。由此三個印塔的三個紙路實現互不影響的工作。對第三印塔的第三紙路實現雙面數碼印刷:如圖8,在距離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最近的第三印塔300引出的第三紙路301需要對其正反面數碼印刷時,第三紙路301從第三印塔300反向引出后首先通過自身左側供紙部302上導紙輥架304中的導輥,而后引入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數碼印刷機構500,依次從下經過第二換向導紙輥13、從上經過承印導紙輥11,從下經過第三換向導紙輥14,再從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而后進入第三印塔300右側供紙部302中導紙輥組303后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從下經過其第四換向導紙輥15、從下經過承印導紙輥11后繞回從下經過第一換向導紙輥12在從上經過第三過紙輥組19后從左側經過第二換向導紙輥13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分切導紙輥組。則第三紙路301在經過數碼印刷機構6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即完成正面的數碼印刷,而經過數碼印刷機構600的承印導紙輥11時完成反面的數碼印刷。而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一印塔100的第一紙路101則在引出后首先通過自身供紙部上的導紙輥架的導輥后,從下經過第二印塔200左側供紙部202上的導紙輥架204的導紙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500的第一過紙輥組17,而后從下進入第三印塔左側供紙部302上的導紙輥架304的上部導紙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的第一過紙輥組17再從下經過出紙棍20后引出。不進行數碼印刷的第二印塔200的第二紙路201則在引出后進入數碼印刷機構500,從上經過第二過紙輥組18,然后經過第三印塔左側供紙部302上的導紙輥架304的下部導紙輥進入數碼印刷機構600,從上經過其第二過紙輥組18后進入翻紙單元400的換向導紙輥403。由此三個印塔的三個紙路實現互不影響的工作。借由上述紙路的示例說明可見,配合本專利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改造后的傳統輪轉印刷機可進行數碼化印刷,進而完成對報紙印刷六張全彩共計48個版面,任意一個版面單次雙面的可變、嵌入式數碼噴印印刷任務。需要指出的是,本專利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應用在傳統輪轉印刷機時可采用的紙路走法不限于上述幾種方式,只要采用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所提供的結構從而實現合理的走紙應用都應當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此外,穿紙的方式可根據需要采用傳統的按照所需要走紙的方式設置穿紙皮帶的方式,本專利產品也可直接采用人手簡單牽引通過紙路從而使用。再者,本專利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也可以應用在兩個印塔的情況,其使用可參考但不限于上述提供的實施方式。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套依次數碼印刷機構; 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均包括有數碼印刷頭、主框架、承印導紙輥、換向導紙輥組及過紙輥組;所述主框架包括導軌、兩條主梁、兩個支撐板及四個立柱;所述兩條主梁互為平行,兩主梁上部跨設所述導軌,導軌上滑動設置所述數碼印刷頭,兩主梁下部分別相對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承印導紙輥對應導軌下方設置在兩主梁之間,兩主梁兩端的上部分別設置所述立柱,立柱上對應每路輸入的紙路一一錯位設置有過紙輥組;所述換向導紙輥組包括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其中第一換向導紙輥與第二換向導紙輥分別設置于所述承印導紙輥兩側的所述兩主梁之間,而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則分布設置于所述兩主梁下部的支撐板之間;所述過紙輥組包括兩個過紙輥,兩個過紙輥平行于導軌分別設置在兩主梁兩端的上部立柱間; 所述其中一套數碼印刷機構還包括有出紙輥,該套數碼印刷機構的兩主梁一端的立柱間設置所述出紙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的軸線水平設置且互為平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通過塞打螺絲連接在所述主框架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主框架的主梁與支撐板和/或者主梁與立柱間通過燕尾榫及燕尾槽適配連接。
5.如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支撐板對應第一換向導紙輥下部設置。
6.如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立柱上端設有水平連板,主框架的兩主梁兩端上部的立柱的水平連板之間由內而外錯位設置有至少兩組過紙輥組;兩主梁在靠近翻紙單元一端的立柱的下部間還設置所述出紙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每個主梁兩端上部的立柱間連接有支撐桿。
8.—種數碼輪轉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兩個印塔、翻紙單元及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所述印塔并排設置,每個印塔上端均設有供紙部,所述最邊上的印塔旁設置有翻紙單元,翻紙單元上部設有翻紙部,所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其中包括有出紙輥的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翻紙單元的翻紙部之間,另一套數碼印刷機構的主框架搭接在最邊上的印塔的供紙部與相鄰印塔的供紙部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數碼輪轉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塔中設有滾筒,印塔中的滾筒與所述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的兩套數碼印刷機構中的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的相對位置水平且互相平行。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數碼輪轉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印塔中的滾筒與所述支援多紙路數碼印刷的裝置的承印導紙輥、過紙輥組的過紙輥與換向導紙輥組的第一換向導紙輥、第二換向導紙輥、第三換向導紙輥、第四換向導紙輥及第五換向導紙輥的平行度應不大于正負 0.03m m/M。
專利摘要本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及數碼輪轉印刷機,它包括兩套依次數碼印刷機構;每套數碼印刷機構均包括有數碼印刷頭、主框架、承印導紙輥、換向導紙輥組及過紙輥組;所述主框架包括導軌、兩條主梁、兩個支撐板及四個立柱;所述兩條主梁互為平行,兩主梁上部跨設所述導軌,導軌上滑動設置所述數碼印刷頭,兩主梁下部分別相對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承印導紙輥對應導軌下方設置在兩主梁之間,兩主梁兩端的上部分別設置所述立柱,立柱上對應每路輸入的紙路一一錯位設置有過紙輥組。本新型還涉及一種數碼輪轉印刷機,它包括至少兩個印塔、翻紙單元及如上述的多紙路雙面數碼印刷系統;改造后的設備即可以不影響原有的印刷功能,又可以根據需要實現無局限性的數碼印刷任務。
文檔編號B41F13/02GK203063252SQ20122067233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關景夫, 吳志良, 米曉東, 謝偉國 申請人:深圳報業集團印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民勤县| 泸定县| 东兴市| 宾川县| 治县。| 石景山区| 内江市| 托克托县| 井研县| 云林县| 乡城县| 交口县| 灵川县| 河北区| 海宁市| 澄江县| 紫云| 开封市| 宜良县| 彰化市| 淳安县| 仁化县| 海丰县| 普安县| 五华县| 和硕县| 漳浦县| 甘肃省| 固始县| 常熟市| 尤溪县| 资兴市| 云霄县| 东山县| 阿拉善右旗| 邵武市| 龙江县| 肇源县| 尤溪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