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貼箔機構以及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貼箔機構,包括轉軸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至少兩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相適配地套設于弧形支撐塊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該貼箔筒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本貼箔機構采用升降可調節的至少兩個弧形支撐塊配合不同規格的貼箔筒套的設計,這樣使得同一個貼箔機構可適用不同規格錫箔片的貼箔作業,只需調節所述弧形支撐塊的伸出長度,并在其外周面上套上對應規格的貼箔筒套,即可實現不同規格的錫箔片使用。生產金紙規格多樣,能滿足不同規格大小金紙的生產。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包括上述貼箔機構的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
【專利說明】 一種貼箱機構以及貼箱上色一體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具體地是指一種貼箔機構以及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金紙作為拜神祭祀等活動時使用。其種類繁多,有壽金紙、金銀紙、太金紙、觀音紙、財神金、發財金、蓮花金、往生金等等。制作該類金紙的設備繁多。現有公開一種貼箔上色一體機,該貼箔上色一體機主要包括送紙導棍、上膠導棍、貼箔滾筒、烘干導棍一、移動導輥、絞龍掃箔裝置、引紙導輥、上色導輥、烘干裝置、印字導輥、烘干導輥二,切刀及出紙導輥。所述貼箔滾筒為圓柱形滾筒,該圓柱形滾筒的筒身上設有若干與錫箔大小相匹配的凹槽,錫箔裝設于凹槽內,當黃紙經過圓柱形滾筒的正下方時,將凹槽內的錫箔貼附于黃紙上,即完成壓箔工序。
[0003]上述貼箔工序是采用圓柱形滾筒進行滾動壓箔作業,能實現將錫箔貼附于黃紙上。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足之處,由于圓柱形滾筒的筒徑大小固定,該圓柱形滾筒不易更換,因此同一個貼箔滾筒只能貼附同一種規格的錫箔片,一臺貼箔上色一體機生產金紙規格單一,不能滿足不同規格金紙的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貼箔機構以及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其目的在于主要克服現有壓箔機構結構設計不理想,生產金紙規格單一,不能滿足不同規格金紙生產需求的缺陷。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貼箔機構,包括轉軸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至少兩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相適配地套設于弧形支撐塊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該貼箔筒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
[0007]進一步的,所述貼箔筒套設有筒徑不同的多個,每個貼箔筒套的放置凹槽裝配有對應規格大小的錫箔片。
[0008]進一步的,每個調節裝置包括傘齒輪組和一端與弧形支撐塊連接的絲桿,該絲桿另一端以可調節自身升降的方式與傘齒輪組齒合連接。
[0009]進一步的,每個調節裝置包括支撐桿以及裝設于轉軸外周面上的多個固定支撐座,該支撐桿按其不同長度設有多組,每組支撐桿設有與多個固定支撐座對應配合且長度均相同的多根支撐桿。
[0010]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為八組式或四組式或兩組式。
[0011]進一步的,每個放置凹槽內設有磁鐵片,每個錫箔片吸附于磁鐵片上。
[0012]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包括供紙機構以及供紙機構上的紙張依次經過的刷膠機構、貼箔機構、第一烘干機構、刷色機構、第二烘干機構以及切刀機構,所述貼箔機構包括轉軸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至少兩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套設于弧形支撐塊的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該貼箔筒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烘干機構和所述切刀機構之間依次設有印花機構和第三次烘干機構。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烘干機構和刷色機構之間設有用于清理廢錫箔的掃箔機構。
[0015]進一步的,每個調節裝置包括傘齒輪組和一端與弧形支撐塊連接的絲桿,該絲桿另一端以可調節其升降的方式與傘齒輪組齒合連接。
[0016]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貼箔機構采用升降可調節的至少兩個弧形支撐塊配合不同規格的貼箔筒套的設計,這樣使得同一個貼箔機構可適用不同規格錫箔片的貼箔作業,只需調節所述弧形支撐塊的伸出長度,并在其外周面上套上對應規格的貼箔筒套,即可實現不同規格的錫箔片使用。生產金紙規格多樣,能滿足不同規格大小金紙的生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0018]圖2為實施例一中貼箔機構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其為八組式結構。
[0019]圖3為圖2側視方向的示意圖。
[0020]圖4為圖2中貼箔筒套未安裝的示意圖。
[0021]圖5為圖4中絲桿上升后的示意圖。
[0022]圖6為實施例一中貼箔機構中貼箔筒套未安裝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其為四組式結構。
[0023]圖7為實施例一中貼箔機構中貼箔筒套未安裝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其為兩組式結構。
[0024]圖8為實施例二中貼箔機構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9為實施例二中轉軸的端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參照附圖1至圖9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7]實施例一
[0028]參照圖1、圖2和圖3。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包括供紙機構I以及供紙機構I上的紙張10依次經過的刷膠機構2、貼箔機構3、第一烘干機構40、用于清理廢錫箔的掃箔機構5、刷色機構6、第二烘干機構41、印花機構7、第三次烘干機構42以及切刀機構8。所述刷色機構6可對金紙刷上紅色或黃色。本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中的各個機構均采用獨立單片機控制,各個機構控制系統互不干涉,改變了現有采用鏈條式傳輸方式,這樣便于各個機構獨立調試、更換以及維修。本供紙機構1、刷膠機構2、第一烘干機構40、用于清理廢錫箔的掃箔機構5、刷色機構6、第二烘干機構41、印花機構7、第三次烘干機構42以及切刀機構8為本領域市面上常見的機構,在此,不再詳述各個機構的具體結構以及其工作原理。
[0029]參照圖2、圖3、圖4和圖5。所述貼箔機構3包括轉軸30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八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31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31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套設于弧形支撐塊31的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32,每個放置凹槽320內設有磁鐵片321,每個錫箔片吸附于磁鐵片321上。所述貼箔筒套32設有筒徑不同的多個,每個貼箔筒套32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320。每個調節裝置包括傘齒輪組33和一端與弧形支撐塊31連接的絲桿34,該絲桿34另一端以可調節其升降的方式與傘齒輪組33齒合連接。只需調節所述弧形支撐塊31的伸出長度,并在其外周面上套上對應規格的貼箔筒套32,即可實現不同規格的錫箔片使用。本貼箔筒套32的外周面上設有間隔布置的多根環形凸條322,并且相鄰地兩環形凸條322之間形成所述放置凹槽320。所述貼箔筒套32的使用方面,如貼附特定規格大小的錫箔片,錫箔片的長度可通過選擇對應筒徑的貼箔筒套32來把控,錫箔片的寬度可改變相鄰兩環形凸條322之間的間距來把控。從而可以實現金紙規格多樣的生產,能滿足不同規格大小金紙的生產。
[0030]另外,所述支撐組件可以是其他合適數目的組式,如四組式或兩組式等。兩組式即為兩個弧形支撐塊31、兩個傘齒輪組33和兩個絲桿34 ;四組式即為四個弧形支撐塊31、四個傘齒輪組33和四個絲桿34,具體可參照附圖6和圖7。
[0031]實施例二
[0032]參照圖8和圖9。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每個調節裝置包括支撐桿35以及裝設于轉軸30外周面上的多個固定支撐座36,該支撐桿35按其不同長度設有多組,每組支撐桿設有與多個固定支撐座36對應配合且長度均相同的多根支撐桿。只需選擇對應的長度的支撐桿35,并在其外周面上套上對應規格的貼箔筒套32,即可實現不同規格的錫箔片使用。
[0033]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轉軸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至少兩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相適配地套設于弧形支撐塊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該貼箔筒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貼箔筒套設有筒徑不同的多個,每個貼箔筒套的放置凹槽裝配有對應規格大小的錫箔片。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每個調節裝置包括傘齒輪組和一端與弧形支撐塊連接的絲桿,該絲桿另一端以可調節自身升降的方式與傘齒輪組齒合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每個調節裝置包括支撐桿以及裝設于轉軸外周面上的多個固定支撐座,該支撐桿按其不同長度設有多組,每組支撐桿設有與多個固定支撐座對應配合且長度均相同的多根支撐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為八組式或四組式或兩組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貼箔機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放置凹槽內設有磁鐵片,每個錫箔片吸附于磁鐵片上。
7.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包括供紙機構以及供紙機構上的紙張依次經過的刷膠機構、貼箔機構、第一烘干機構、刷色機構、第二烘干機構以及切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貼箔機構包括轉軸以及沿轉軸長度方向上間隔均布的至少兩組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弧形支撐塊以及可調節弧形支撐塊升降的調節裝置組成;還包括套設于弧形支撐塊的外周面上的貼箔筒套,該貼箔筒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若干個用于裝配錫箔片并與其規格大小相匹配的放置凹槽。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機構和所述切刀機構之間依次設有印花機構和第三次烘干機構。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機構和刷色機構之間設有用于清理廢錫箔的掃箔機構。
10.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種貼箔上色一體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每個調節裝置包括傘齒輪組和一端與弧形支撐塊連接的絲桿,該絲桿另一端以可調節其升降的方式與傘齒輪組齒合連接。
【文檔編號】B41F19/00GK204184019SQ201420483882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6日
【發明者】劉開周 申請人:劉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