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噴墨打印設備和檢查圖案打印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917926閱讀:1080來源:國知局
噴墨打印設備和檢查圖案打印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噴墨打印設備和檢查圖案打印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對與著色材料墨一起施加至打印介質來執行打印的不具有著色材料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進行調整的技術。



背景技術:

與著色材料墨一起使用透明墨,這樣可以提高打印物的牢度,并且可以增加打印濃度(OD)。已知一種用于打印用于檢查噴出的狀態的檢查圖案以調整透明墨的噴出的技術。

例如,作為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圖案,日本特開2000-141624公開了打印數個圖案,其中,透明墨的相對打印位置從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移位。在兩種墨的圖案相互重疊的情況下通過著色材料墨所形成的圖案的顏色,不同于在這兩種墨的圖案相互不重疊的情況下通過著色材料墨所形成的圖案的顏色,并且通過使用該特征,檢測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移位量,而且基于所檢測到的移位量來調整打印位置。

此外,作為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技術,日本特開2005-22216公開了在打印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圖案時,以與透明墨重疊的方式打印著色材料墨。在良好地噴出透明墨的區域中,由于著色材料墨的重疊而發生濃度變化,并且通過檢測該變化,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

此外,在用于如在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一樣噴出透明墨的打印頭中,由于打印頭在制造時的差異和打印頭隨著時間的變化,因而噴出量可能根據噴嘴而不同。為了克服該問題,進行眾所周知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所謂的頭濃淡(head shading(HS))校正,以調整透明墨的施加量。在進行HS校正的情況下, 噴出透明墨以打印HS圖案。希望該圖案使得可以檢測根據不包括著色材料的透明墨的施加量而變化的濃度的差。對于HS圖案,日本特開2005-22216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通過如上所述施加透明墨所導致的濃度的變化的技術。

然而,在日本特開2000-141624所述技術中,存在下面這種情況:在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和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不重疊的區域之間,顏色的變化量相對小。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滿意地檢測打印位置的移位,并且作為結果,不能進行打印位置的高精度調整。此外,在日本特開2005-22216所述的技術中,存在下面這種情況:在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相互重疊的區域和僅打印著色材料墨的區域之間,濃度或者顏色的變化量小。在這種情況下,難以高精度地檢查噴出狀態。例如,在著色材料墨具有很有可能保留在打印介質的上層的性質的情況下,或者在打印介質自身具有著色材料墨不太可能滲透打印介質的性質的情況下,在透明墨與著色材料墨重疊的情況和透明墨與著色材料墨不重疊的情況之間,濃度或者顏色的變化量小。此外,即使在使用日本特開2005-22216所述的技術來打印用于HS(施加量的校正)的圖案的情況下,根據要打印圖案的打印介質的種類和墨的組合,可能不能獲得用于檢測透明墨的施加量的差的足夠的濃度變化。結果,存在不能高精度地校正施加量的情況。

這樣,在打印用于調整透明墨的噴出的圖案的情況下,傳統技術存在下面的問題:即使在以與透明墨重疊的方式打印著色材料墨以檢測顏色或者濃度的變化的情況下,在打印透明墨的區域和未打印透明墨的區域之間,也不能獲得足夠的顏色或者濃度的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利用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打印檢查圖案時,能夠增加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和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 不重疊的區域之間的顏色或者濃度的變化量的噴墨打印設備和檢查圖案打印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噴墨打印設備,其使用用于噴出第一顏色的第一著色材料墨、著色材料在種類上不同于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的第二顏色的第二著色材料墨、以及透明的透明墨以在打印介質上進行打印的打印單元,并且進行用于檢查來自打印頭的所述透明墨的噴出操作的檢查處理,其中,所述透明墨用于將至少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定影至所述打印介質的表面,所述噴墨打印設備包括: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指示以進行所述檢查處理;以及控制單元,用于響應于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所述指示,使得所述打印單元噴出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和所述透明墨來打印所述檢查處理所使用的檢查圖案,其中,在打印所述檢查圖案時,所述控制單元使得所述打印單元以如下方式打印所述檢查圖案,其中按照所述透明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的順序,向所述打印介質的檢查圖案形成區域施加所述透明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和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并且在所述檢查圖案中,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與所述透明墨相互接觸的部分中,在從所述打印介質的表面側向著所述打印介質的背面側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第二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順序以所述第二顏色和所述第一顏色使所述打印介質著色,而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與所述透明墨相互不接觸的部分中,在所述方向上按照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二顏色的順序以所述第一顏色和所述第二顏色使所述打印介質著色。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檢查圖案打印方法,其用于通過使用用于噴出第一顏色的第一著色材料墨、著色材料在種類上不同于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的第二顏色的第二著色材料墨、以及透明的透明墨以在打印介質上進行打印的打印單元,來打印用于檢查來自打印頭的所述透明墨的噴出操作的檢查圖案,其中,所述透明墨用于將至少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定影至所述打印 介質的表面,所述檢查圖案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打印步驟,通過噴出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和所述透明墨來打印所述檢查處理所使用的檢查圖案,其中,在所述打印步驟中,在打印所述檢查圖案時,以如下方式打印所述檢查圖案,其中按照所述透明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的順序,向所述打印介質的檢查圖案形成區域施加所述透明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和所述第二著色材料墨,并且在所述檢查圖案中,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與所述透明墨相互接觸的部分中,在從所述打印介質的表面側向著所述打印介質的背面側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第二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順序以所述第二顏色和所述第一顏色使所述打印介質著色,而在所述第一著色材料墨與所述透明墨相互不接觸的部分中,在所述方向上按照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二顏色的順序以所述第一顏色和所述第二顏色使所述打印介質著色。

根據上述結構,變得可以在利用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打印檢查圖案時,增加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和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不重疊的區域之間的顏色或者濃度的變化量。

通過以下(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顯而易見。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示意性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用于說明配置了圖1所示的打印頭的噴嘴的打印芯片的結構的圖;

圖3是用于特別說明圖2所示的各個打印芯片的噴嘴配置的圖;

圖4是用于詳細說明圖1所示的反射型光學傳感器的示意圖;

圖5是示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

圖6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于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 所使用的圖案的示意圖;

圖7A~7D是示出對于圖6所示的圖案的、K點和C點的打印位置相對位移4個移位量的圖案的圖;

圖8是用于說明在使用圖7A~7D所示的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圖案時打印位置移位量和反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9是用于說明用于調整透明墨(配準調整圖案)的打印位置的圖案的示意圖;

圖10A~10D是示出對于圖9所示的圖案的、透明墨和K墨的打印位置相對位移4個移位量的圖案的圖;

圖11是用于說明在使用圖10A~10D所示的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圖案時打印位置移位量和反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12是示出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13是詳細示出圖12所示步驟100的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的流程圖;

圖14是示出用于在打印介質P上打印圖6所示的用于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的例子的圖;

圖15是詳細示出圖12所示步驟200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的流程圖;

圖16是示出用于在打印介質上打印圖9所示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的例子的圖;

圖1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發光部中所使用的R、G和B發光二極管的顏色波長特征的圖;

圖18A~18D是用于說明使用從發光部所發射的光的光學特性的測量原理的圖;

圖19A~19D是用于說明在打印介質上所打印的黑色(K)著色材料墨的點 的光學特性和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所獲得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20A~20D是用于說明類似地在打印介質上所打印的青色(C)著色材料墨的點的光學特性和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所獲得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21A~21D是用于說明類似地在打印介質上所打印的品紅色(M)著色材料墨的點的光學特性和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所獲得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22A~22D是用于說明類似地在打印介質上所打印的黃色(Y)著色材料墨的點的光學特性和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所獲得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23A~23E是用于說明在相互重疊地打印透明墨和單色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和相互不重疊地打印透明墨和單色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的光學特性的圖;

圖24A~24D是用于說明在顏色1和2的著色材料墨依次著落在打印介質上的情況下,顏色1和2的著色材料墨如何滲透打印介質的打印介質的橫斷面圖;

圖25A~25F是用于說明在透明墨和顏色1和2的墨依次著落在打印介質上的情況下,透明墨和顏色1和2的墨如何滲透打印介質的打印介質的橫斷面圖;

圖26A~26K是用于說明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光學特性的差異的圖;

圖2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28A~28H是用于說明圖27所示的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調整圖案的打印的打印介質的示意性橫斷面圖;

圖2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及其打印順序的圖;

圖30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在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 時每一片的反射濃度的圖;

圖31A~31H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檢測輔助圖案和基準圖案的打印的示意性橫斷面圖;

圖32是示出圖31A~31H所示的用于打印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圖案的打印順序的圖;

圖3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34是示出圖33的步驟400的用于選擇要檢查的墨和光源顏色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3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選擇要檢查的墨和光源顏色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3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示意性結構的示意圖;

圖37是示出用于圖36所示的打印頭的墨的噴嘴陣列的配置的圖;

圖38A和38B是特別用于分別說明圖37所示的打印頭21和22的噴嘴配置的圖;

圖39是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

圖40A~40D是用于說明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光學特性的差異的圖;

圖4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所使用的噴出測試圖案的圖;

圖42是示出構成圖41所示的噴出測試圖案的片的點的配置的圖;

圖4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在用于判斷透明墨的噴出的圖案中的片和噴嘴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圖;

圖4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處 理的流程圖;

圖4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透明墨的Pth測試處理的流程圖;

圖46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表示頭驅動脈沖的脈沖寬度和頭等級之間的關系的表的例子的圖;

圖4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透明墨的Pth測試圖案的圖;

圖48是用于詳細說明如圖47所示用于透明墨的Pth判斷片的圖;

圖4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

圖5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由打印頭的噴嘴之間的噴出特性的差異所導致的濃度不均勻的例子的圖;

圖5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用于創建用于校正透明墨的施加量(HS)的表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52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例子的圖;

圖53是示出用于打印圖52所示的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5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及其打印順序的圖;

圖5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通過一個芯片而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的結果的例子的圖;

圖56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55所示測量結果的芯片而測量出的濃度和濃度變化量的圖;

圖57是示出通過與用于圖55所示測量結果的芯片不同的芯片而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58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57所示測量結果的芯片而測量出的濃度和 濃度變化量的圖;

圖59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用于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60是示出通過用于獲得圖55和56所示的測量結果的、用于透明墨的芯片,根據以上參考圖59所述的處理而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61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60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而測量出的濃度和濃度變化量的圖;

圖62是示出通過用于獲得圖57和58所示的測量結果的、用于透明墨的芯片,根據以上參考圖59所述的處理而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結果的圖;

圖63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62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而測量出的濃度和濃度變化量的圖;

圖64是示出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所使用的線掃描器的橫斷面圖;

圖65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圖;

圖66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以及

圖67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的三個測試片的反射濃度的測量結果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涉及如下的模式:利用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以重疊的方式打印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作為檢查圖案的,從而使得在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與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不重疊的區域之間的顏色的變化量大。

圖1是示出本發明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示意性結構的示意圖。打印設備1包括在與打印介質的寬度相對應的區域上配置噴嘴的所謂的全幅型打印頭2。作為打印頭2,打印設備1包括用于噴出透明墨的打印頭21和用于噴出著色材料墨的頭22(用于C、M、Y和K墨的一個頭)。這些打印頭的位置在與打印介質P的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噴嘴陣列方向:Y方向)上延伸。此外,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位于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的在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因此,比著色材料墨更早地將透明墨噴出施加至打印介質。打印頭2的位置對著跨輸送帶5的臺板6。頭移動部10在對著臺板6的方向上向上或者向下移動打印頭2。控制部9控制頭移動部10的操作。此外,打印頭2包括用于噴出墨的噴嘴、將儲墨器3中的墨供應至的公共儲液室以及用于將來自公共儲液室的墨引導至噴嘴的墨路。每一噴嘴設置有例如用于在墨中產生氣泡的加熱電阻元件(加熱器)和驅動加熱器的頭驅動器,從而從噴嘴噴出墨。噴嘴的加熱器經由頭驅動器2a與控制部9電連接,并且根據來自控制部9的on/off信號(噴出/不噴出信號)來控制加熱器的驅動。

用于墨的打印頭2經由連接管4分別連接至用于儲存透明墨、青色(C)墨、品紅色(M)墨、黃色(Y)墨和黑色(K)墨的五個儲墨器3R、3C、3M、3Y和3K(以下統稱為儲墨器3)。此外,儲墨器3可以單獨地安裝或者拆卸。

控制部9集中控制打印設備1中的各種類型的處理。控制部9包括例如CPU 33、諸如ROM 34和RAM 35等的存儲器以及ASIC等。

帽7位于打印頭2的側方,并且與打印頭2相距打印頭2之間的間隔的間距的一半的距離。被控制部9控制操作的帽移動部8,可以在打印頭2的側方的位置和緊挨著打印頭2的下方的位置之間移動帽7,并且這樣使得可以覆蓋打印頭2并且進行諸如預噴出等的恢復處理。稍后參考圖4說明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被設置在打印頭2的在打印介質的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用于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滑架能夠使得反射光學傳感器30在Y方向上移動,并且經由電動機 驅動器17來控制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移動。

輸送帶5被設置為繞著與帶驅動電動機11連接的驅動輥,并且通過旋轉驅動驅動輥來輸送打印介質P。經由電動機驅動器12來控制輸送帶5的操作。充電裝置13被設置在輸送帶5的上游。充電裝置13使得輸送帶5帶電,從而使得打印介質P與輸送帶5緊密接觸。經由充電裝置驅動器13a開啟/關閉充電裝置13。進給輥對14將打印介質P提供至輸送帶5。進給電動機15旋轉驅動進給輥對14。經由電動機驅動器16來控制進給電動機15的操作。

另外,如圖1所示用于實現本發明的打印設備的結構僅是例子,并且本發明并非局限于該結構。例如,本發明僅必須具有打印頭和打印介質相對移動這樣的結構,并且本發明的結構沒有特別限制。例如,本發明可以具有打印頭相對于打印介質進行移動這樣的結構。

圖2是用于說明配置了圖1所示的打印頭2的噴嘴的打印芯片的結構的圖。由于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和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具有相同結構,因而說明例如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打印頭22具有例如約1英寸的有效噴出寬度,并且以交錯方式在基板(支持構件)上配置由硅所形成的10個打印芯片H200(H200a~H200j)。在Y方向上相互鄰接的打印芯片H200被配置成在噴嘴陣列方向(Y方向)上具有預定重疊寬度,并且這樣使得可以利用鄰接打印芯片的重疊部分進行無縫打印。

圖3是特別用于說明圖2所示各打印芯片H200的噴嘴配置的圖。打印芯片H200包括8個噴嘴陣列H201~H208。噴嘴陣列H201和H202對應于青色墨,噴嘴陣列H203和H204對應于品紅色墨,噴嘴陣列H205和H206對應于黃色墨,并且噴嘴陣列H207和H208對應于黑色墨。各噴嘴陣列的噴嘴配置間距為600dpi,并且各顏色的兩個噴嘴陣列相互偏離半個間距。這樣使得可以使用各顏色墨在Y方向上進行1200dpi分辨率的打印。此外,每一噴嘴陣列由600個噴嘴形成,因此,對于每一顏色墨,設置1200個噴嘴。

另一方面,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中的打印芯片中,設置2個噴嘴陣列(H207、H208)。這兩個噴嘴陣列也相互偏離半個間距,并且這樣使得可以在Y方向上進行1200dpi分辨率的打印。此外,噴嘴的數量也是1200個。另外,如圖3所示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一樣,用于透明墨的打印芯片可以具有下面的結構:設置8個噴嘴陣列,僅使用兩個噴嘴陣列H207和H208,并且不使用噴嘴陣列H201~H206。另外,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利用所有噴嘴陣列進行打印以提高穩健性,或者對于使用其它噴嘴陣列作為用于補償未噴出的輔助噴嘴,沒有限制。

圖4是用于詳細說明圖1所示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示意圖。反射光學傳感器30被安裝在可以在Y方向上移動的滑架(未示出)上,并且具有發光部31和光接收部32。從打印介質P反射從發光部31所發射的光(入射光)31A,并且通過光接收部32檢測反射光32A。經由柔性線纜(未示出)將反射光32A的檢測信號(模擬信號)傳送至控制部9(圖1),并且通過控制部中的A/D轉換器將其轉換成數字信號。可以使用具有相對低的分辨率的光學傳感器作為光學傳感器30,并且這樣可以降低成本。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并且主要示出圖1所示的控制部9的詳細結果。

作為功能元件,控制器(控制部)9具有CPU 33、ROM 34、RAM 35、圖像處理部36和打印位置調整部37。CPU 33集中控制本實施例的打印設備的整體操作。例如,CPU 33根據存儲在ROM 34中的程序,控制各部的操作。ROM 304存儲各種類型的數據。ROM 34存儲例如與打印介質的種類有關的信息、與墨有關的信息、諸如溫度和濕度等的與環境有關的信息、以及各種類型的控制程序。圖像處理部36對經由接口100a從主機設備100所輸入的圖像數據進行圖像處理。例如,對于每一像素,將多值圖像數據量化成N值圖像數據,并且分配與通過每一量化像素所表示的灰度值相對應的點配置圖案。最后, 生成與各噴嘴陣列相對應的噴出數據(打印數據)。打印位置調整部37進行稍后參考圖27等所述的打印位置調整處理(配準調整處理)。

主機設備100是圖像數據的供應源,并且可以是用于創建諸如與打印有關的圖像等的數據、并且進行處理等的計算機。主機設備可以是用于讀取圖像等的讀取器。經由接口(I/F)100a,可以將圖像數據、其它命令和狀態信號等傳送至控制器9,或者從控制器9接收圖像數據、其它命令和狀態信號等。傳感器組是用于檢測設備的狀態的傳感器組,并且具有以上參考圖4所述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用于檢測初始位置的光電耦合器32和被設置在適當部位以檢測環境溫度的溫度傳感器310。頭驅動器2a是用于根據打印數據等驅動打印頭2的驅動器。頭驅動器2a具有用于校準打印數據以與噴出加熱器的位置相對應的移位寄存器、用于在適當定時進行鎖存的鎖存電路、用于與驅動定時信號同步操作噴出加熱器的邏輯電路元件、以及用于適當設置驅動定時(噴出定時)以調整打印位置的定時設置部等。電動機驅動器16是用于控制進給電動機15的驅動的驅動器,并且用于進給打印介質。電動機驅動器12是用于控制用于驅動輸送帶5的帶驅動電動機11的驅動的驅動器,并且用于在X方向上輸送打印介質P。電動機驅動器17是用于控制用于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滑架的驅動的驅動器。充電裝置驅動器13a驅動充電裝置以使得用于使得打印介質P與輸送帶5緊密接觸的輸送帶5帶電。

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

透明墨是不包含著色材料的液體,在著色材料墨是顏料墨的情況下,透明墨的成分使顏料著色材料凝結或沉淀,并且在著色材料墨是染料墨的情況下,透明墨的成分使染料凝結。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墨包括四水硝酸鈣、甘油、表面活性劑和水,并且使用包含顏料作為著色材料的顏料墨作為著色材料墨。在透明墨著落在預先施加了透明墨的打印介質的區域上的情況下,多價金屬鹽影響作為著色材料墨中的著色材料的顏料或者染料,并且使得不能 溶解的或者難以溶解的金屬復合物凝結或者沉淀。結果,抑制著色材料墨中的著色材料成分滲透打印介質,并且很可能保留在打印介質的表面層附近。

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

在下面的說明中,將打印介質的通過打印設備所打印的部分與打印介質上的預定部分的比率稱為“面積因子”。例如,在打印介質上的整個預定部分上打印點的情況下,面積因子為100%;在完全沒有打印點的情況下,面積因子為0%;以及在打印部分的面積是預定部分的面積的一半的情況下,面積因子為50%。

圖6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于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圖案(配準調整圖案)的示意圖。圖6示出用于作為著色材料墨的C、M、Y和K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中的、用于調整同一打印芯片中X方向上的青色(C)墨的打印位置以與黑色(K)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的打印位置調整(顏色間X方向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在圖6中,相對暗的陰影點是利用從用于K墨的噴嘴陣列的噴嘴所噴出的墨所打印的點,并且相對淺的陰影點是以相同方式利用C墨所打印的點。X方向和Y方向上的點間隔都是1200dpi,并且在X方向上交替配置4個K墨點和4個C墨點。

圖7A~7D是示出對于圖6所示的圖案的、K墨和C墨的打印位置相對位移4個移位量的圖案的圖。為了簡化說明,通過暗陰影矩形表示打印K點的區域,并且通過淺陰影矩形表示打印C點的區域。

圖7A示出K墨和C墨的相對打印位置理想地相互一致(移位量為0)的狀態下的圖案。另一方面,圖7B示出相對打印位置位移預定量的狀態,并且圖7C和7C示出相對打印位置進一步位移的狀態下的圖案。通過這些附圖顯而易見,隨著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相對打印位置移位量變大,整個圖案的濃度變低。更具體地,在圖7A所示的圖案中,K點和C點的組合的面積因子約為100%。如圖7B~7D所示,隨著打印位置移位量變大,K點和C點相互重疊的 區域變大,并且沒有形成點的區域,即,沒有點覆蓋的區域變大。整個圖案的濃度極大地取決于面積因子的變化,而不是由點的重疊所導致的濃度的變化。因此,隨著面積因子變低,整個圖案的濃度變低。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相對于從K墨噴嘴陣列的噴出定時將從C墨噴嘴陣列的噴出定時移位預定量來打印參考圖6和7A~7D所述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

此外,用于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調整的圖案,可以是通過將圖7A~7D所示的圖案旋轉90度所獲得的圖案。利用用于各顏色墨的預定數量的連續噴嘴來打印這些圖案,并且可以通過位移用于打印這些圖案所使用的預定數量的連續噴嘴的范圍來打印這些圖案。

圖8是用于說明在使用圖7A~7D所示的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9個圖案的情況下,打印位置移位量和反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在圖8中,垂直軸表示反射濃度(OD值),并且水平軸表示打印位置移位量。在使用光學傳感器30(圖4)的情況下,通過R=Iref/Iin表示反射率R,并且通過T=1–R表示透射率。反射濃度d滿足關系d=-Log(R)。如上所述,在C點和K點的打印位置移位量為“0”的情況下,面積因子為100%,因此,反射率R變成最低,也就是說,反射濃度d變成最高。此外,在C點或者K點的打印位置在+X方向或者–X方向上位移的情況下,反射濃度d變低。

在用于獲得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調整值的處理中,打印如圖14所示具有不同相對移位量的9個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測量它們的濃度。然后,通過利用例如最小二乘法進行曲線近似,根據所測量出的4個濃度獲得如圖8所示的與打印位置的位移相對應的曲線,并且通過該曲線獲得最大濃度的位置。與最大濃度相對應的X方向上的移位量,對應于打印位置相互最相一致時的打印定時。因此,可以使用與該移位量相對應的打印定時作為調整值。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說明了用于顏色間X打印位置調整以使得同一打 印芯片中X方向上C墨的打印位置與K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所使用的調整圖案的例子。然而,可以以相同方式進行Y方向顏色間打印位置調整(顏色間Y打印位置調整)。此外,對于鄰接打印芯片的重疊區域,也可以通過利用打印芯片的K墨形成圖案,以相同方式進行用于鄰接打印芯片的打印位置調整(芯片間打印位置調整)。

用于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

圖9是用于說明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配準調整圖案)的示意圖。該附圖所示的圖案是用于調整X方向上的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下面通過使用用于基于黑色(K)墨的打印位置來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作為例子來進行說明。

在圖9中,淺白色點表示透明墨的點,并且陰影暗點表示K墨的點。點間隔在X方向和Y方向都是1200dpi,并且以交錯方式配置由點所形成的、并且一個邊具有18個點的正方形,從而使得正方形相互不重疊。這里,將在1200dpi的各個像素中形成一個點的狀態稱為“實心”打印。在標準普通紙上,進行實心打印的情況下的面積因子約為100%。

圖10A~10D是示出對于圖9所示的圖案的、透明墨和K墨的打印位置相對位移4個移位量的圖案的圖。為了簡化說明,通過白色正方形表示打印透明墨點的區域(透明墨實心區域),并且通過陰影正方形表示打印K點的區域(K實心區域)。

圖10A示出透明墨和K墨的相對打印位置理想地相互一致(移位量為0)的狀態下的圖案。另一方面,圖10B示出相對打印位置被小量位移的狀態,圖10C示出相對打印位置被稍微較大量位移的狀態,并且圖10D示出相對打印位置被更大量位移的狀態。在打印位置調整圖案中,隨著打印位置移位量變大,透明墨點和K墨點相互重疊的區域增大,并且在重疊區域中,K墨凝結因而增加了其濃度,從而增加了整個圖案的濃度。更具體地,在圖10A所示 狀態下,重疊率約為0%。如圖10B和10C所示,隨著打印位置移位量變大,重疊率變高,并且在圖10D中,重疊率約為100%。這樣,重疊率和上述面積因子相互沖突。由于透明墨不包含著色材料,即使在面積因子增大的情況下,單獨使用透明墨也不會有助于濃度。然而,在透明墨與K墨重疊的情況下,重疊區域中的K墨凝結因而增加了濃度。更具體地,不同于圖7A~7D所示的用于著色材料墨的墨間打印位置調整,隨著透明墨點和K墨點的重疊率變大,整個圖案的濃度變高。

此外,用于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調整的圖案,可以是通過將圖10A~10D所示的圖案旋轉90度所獲得的圖案。利用針對每一顏色墨的預定數量的連續噴嘴打印這些圖案,并且可以通過位移用于打印這些圖案所使用的預定數量的連續噴嘴的范圍來進行打印。

圖11是用于說明在使用圖10A~10D所示的、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7個圖案的情況下,打印位置移位量和反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在透明墨點和K墨點的打印位置移位量為“0”的情況下,重疊率約為0%,并且反射率R變成最高,也就是說,反射濃度d變成最低。此外,在透明墨點或者K墨點的打印位置在+X方向或者–X方向上位移的情況下,反射濃度d增大。

在用于獲得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值的處理中,打印如圖16所示的、具有不同相對移位量的7個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測量它們的濃度。然后,通過利用例如最小二乘法進行曲線近似,根據所測量出的4個濃度獲得如圖11所示的、與打印位置的位移相對應的曲線,并且通過該曲線獲得最小濃度的位置。與最小濃度相對應的X方向上的移位量,對應于打印位置相互最相一致時的打印定時。因此,可以使用與該移位量相對應的打印定時作為調整值。

在該例子中,通過相對于K墨的噴出定時移位透明墨的噴出定時,在X方向上位移打印位置。如用于著色材料墨的墨間打印位置調整一樣,通過移 位用于噴嘴的打印數據,可以在Y方向上位移打印位置。此外,還可以根據點大小或者打印位置調整精度等改變圖案。

打印位置調整

圖12是示出打印位置調整處理的流程圖。

首先,在步驟100,進行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配準調整)。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包括用于調整鄰接打印芯片的打印位置的芯片間打印位置調整和用于調整打印位置以使得與同一芯片中其它顏色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的顏色間打印位置調整。在芯片間打印位置調整中,相對于打印芯片H200a(圖2),調整鄰接打印芯片的打印位置。

在芯片間打印位置調整中,利用打印芯片的K墨來打印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使用它們的測量值作為打印芯片的代表值。通過控制各打印芯片的噴出定時,進行X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并且通過在Y方向上移位用于每一打印芯片的噴出數據,進行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在顏色間打印位置調整中,相對于用于K墨的噴嘴陣列H207和H208,針對每一打印芯片調整用于C、M和Y墨的噴嘴陣列的打印位置。對于調整值,利用打印芯片中的黑色和相關顏色來打印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使用其測量值作為用于相關顏色的噴嘴陣列的調整值。通過控制用于每一打印芯片和每一顏色的噴出定時,進行X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并且通過在Y方向上移位用于每一打印芯片和每一顏色的噴出數據,進行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

接著在步驟200,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是為了調整Y方向上同一位置的打印芯片的打印位置,并且針對每一打印芯片進行該調整。例如,針對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的打印芯片H200a和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的打印芯片H200a,進行打印位置調整。

在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中,相對于用于K墨的噴嘴陣列H207和H208,針對每一打印芯片調整用于透明墨的噴嘴陣列的打印位置。對于調整 值,利用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來打印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使用其測量值作為用于透明墨的打印芯片的調整值。通過針對每一打印芯片控制透明墨的噴出定時,進行X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并且通過在Y方向上移位用于每一打印芯片的透明墨的噴出數據,也就是說,通過移位所要使用的噴嘴的范圍,來進行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用于Y方向上的打印位置調整的分辨率是作為噴嘴的實質分辨率的1200dpi,并且通過控制噴出定時,可以以高達4800dpi的分辨率來進行X方向上的打印位置的調整。

圖13是詳細示出圖12所示步驟100的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的流程圖。

首先,在步驟101,針對X方向和Y方向中的各個方向,打印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包括芯片間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和顏色間打印位置調整圖案。接著,在步驟102,光學傳感器30測量這些圖案的光學特性(本實施例中的濃度)。在步驟103,基于所測量出的圖案的光學特性,針對X方向和Y方向中的各個方向,獲得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適當條件(調整值)。例如,如上所述,可以通過使用利用最小二乘法所進行的曲線近似中的峰值來獲得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條件。在步驟104和105,針對Y方向設置噴出數據的移位量(步驟104),并且基于所獲得的打印位置調整條件,針對X方向設置噴出定時的變化(步驟105)。

圖14是示出在打印介質P上打印圖6所示的用于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的例子的圖。不同于圖7A~7D所示的4個例子,所示例子包括K墨和C墨的具有不同的打印位置移位量的9個打印圖案。以下還將這些圖案稱為片。對于用于這9個片的K墨和C墨的打印開始定時,例如,K墨的打印開始定時是固定的,并且使用總共9個定時,即,當前所設置的開始定時、4個較早的開始定時和4個較晚的開始定時,作為用于C墨的開始定時來進行打印。可以通過響應于預定指示的輸入所啟動的程序來進行打印開始定時的設 置和基于打印開始定時的9個片的打印。

在這樣打印片(a)~(i)作為打印位置調整圖案之后,移動打印介質P和滑架以使得被安裝在滑架上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位置對著片,并且測量每一片的光學特性(濃度)。測量結果對應于在以上參考圖8所述的調整時的打印位置的位移狀態,而且中央處的濃度自然并非是最高的。

此外,為了降低噪聲的影響,可以停止滑架以進行測量、使用具有更大光斑直徑的傳感器、并且對多個點的測量結果進行平均。這樣使得可以對打印圖案的不均勻局部光學特性(例如,反射光學濃度)進行平均,并且高精度地測量反射光學濃度。

圖15是詳細示出步驟200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的流程圖。

首先,在步驟201,針對X方向和Y方向,打印用于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接著,在步驟202,光學傳感器30測量這些圖案的光學特性(濃度)。然后,在步驟203,基于所測量出的圖案的光學特性,針對X方向和Y方向中的各個方向獲得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適當條件(調整值)。例如,如以上參考圖11所述,可以通過使用利用最小二乘法所進行的曲線近似中的峰值來獲得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條件。然后,針對Y方向設置用于透明墨的噴出數據的移位量(步驟204),并且基于所獲得的打印位置調整條件,針對X方向設置噴出定時的變化(步驟205)。

圖16是示出在打印介質P上打印以上參考圖9所述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圖案的例子的圖。不同于圖10A~10D所示的4個片圖案,圖16所示的例子是具有不同的打印位置相對移位量的7個片的例子。對于用于這7個片的透明墨和K墨的打印開始定時,用作為基準的用于K墨的打印開始定時是固定的,并且使用總共7個定時,即,當前所設置的開始定時、3個較早的開始定時和3個較晚的開始定時,作為用于透明墨的開始定時。可以通過響應于預定指示的輸入所啟動的程序來進行打印開始定時的設置和基于打印 開始定時的7個片的打印。

傳感器光源和反射濃度

接著詳細說明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30對用于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測量。本實施例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根據打印設備所使用的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色調以及打印頭的結構等,選擇并使用紅色(R光源)、綠色(G光源)和藍色(B光源)這三種類型的發光二極管(LED)中任一個作為發光部31。

圖17是示出發光部31中所使用的R、G和B發光二極管的顏色波長特性,并且示出用于各顏色和各波長的光源的光強度。如圖17所示,從左到右,藍色發光二極管(B光源)具有峰值波長約為470nm的波長特性,綠色發光二極管(G光源)具有峰值波長約為530nm的波長特性,并且紅色發光二極管(R光源)具有峰值波長約為620nm的波長特性。

圖18A~18D是用于說明使用從發光部31所發射的光的光學特性的測量原理的圖。圖18A示出在發光部31的R、G和B光源中的R光源下的波長特性。圖18B示出沒有形成點的打印介質的波長特性(反射率),并且示出打印介質的點未形成部分自身的顏色的反射率。圖18C示出打印介質自身的波長特性(光吸收率),并且通過從100%減去上面的反射率獲得光吸收率。圖18D示出從R光源所發射的并且從打印介質所反射的反射光的波長特性,并且表示波長和光強度(反射光強度)之間的關系。

如圖18B和18C所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打印介質在整個可見光波長區域上具有高反射率和低吸收率。因此,對于圖18D所示的R光源的反射光的光學特性,光強度由于打印介質對光的吸收而稍微降低。然而,該波長特性與圖18A所示的R光源下的波長特性不會有太大不同。圖18D中的陰影部分是有助于用于測量可見光波長區域中的光強度的元件的測量輸出的部分。實際上,測量元件的靈敏度特性受到影響,但是為了簡化說明,下面假定陰影部分的面積直接對應于光學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反射濃度)。在陰影部分的面積 大的情況下,反射濃度低,并且在陰影部分的面積小的情況下,反射濃度高。

接著說明著色材料墨的色調和光源顏色之間的關系。下面以使用R光源作為光源顏色的情況作為例子來進行說明。

圖19A~22D是用于說明在打印介質上所形成的黑色(K)、青色(C)、品紅色(M)和黃色(Y)著色材料墨的點的光學特性和通過使用光學傳感器所獲得的測量結果的圖。圖19A、20A、21A和22A示出R光源下的波長特性。圖19B、20B、21B和22B示出打印介質的針對各顏色墨的點形成部分(打印部分)的反射率,并且這是由于利用各顏色墨的點形成部分的顏色顯影而產生的。圖19C、20C、21C和22C示出打印介質的針對各墨的點形成部分的吸收率,并且通過從100%減去反射率來獲得吸收率。圖19D、20D、21D和22D示出從R光源所發射的并且從打印介質所反射的反射光的波長特性,并且表示反射光的波長和強度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如圖19A~19D所示的K墨的情況下,發現如圖19B所示,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為低,并且相反,如圖19C所示,吸收率在整個波長范圍為高。因此,如圖19D所示,在作為紅色區域的約620nm的波長處,從K點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低,因此,反射濃度變高。結果,在從K點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和如圖18D所示從(打印介質的)空白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之間,差異變大。

在如圖20A~20D所示的C墨的情況下,發現如圖20B所示,反射率在與該色調相對應的約為460nm的波長處達到峰值,并且相反,如圖20C所示,在除與該色調相對應的波長以外的可見光區域中,吸收率變高。因此,如圖20D所示,在作為紅色區域的約為620nm的波長處,從C點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低,因此,反射濃度變高。結果,如在K墨的情況下一樣,在從C點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和從空白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之間,差異變得相對大。

圖21A~21D所示的M墨和圖22A~22D所示的Y墨分別具有圖21B和22B所示的波長特性(反射率),并且作為結果,并且如圖21C和22C所示實現吸收率。更具體地,發現在作為紅色區域的、約為620nm的波長處,M墨和Y墨的吸收率低。因此,從R光源所發射的、并且從M點和Y點所反射的光束的強度變得相對高,如圖21D和22D所示,并且反射濃度變得相對低。結果,在從M點和Y點所反射的光束的強度和如圖18D所示通過空白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之間,差異變小。

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反射濃度

通過使用圖7A~7D所示的圖案來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以檢測與打印位置的位移相對應的面積因子的變化。對此,隨著在空白部分(打印介質的背景部分)和點形成部分之間光源的反射光的強度的差變大,S/N比提高,并且可以提高檢測精度。因此,在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情況下,優選選擇光源顏色,以使得從所要調整的兩種墨所反射的光束的強度變得低于從空白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相對大的強度(從而使得反射濃度變高)。

具體地,在例如調整K墨和C墨的打印位置的情況下,優選選擇紅色作為光源顏色。更具體地,在K墨和C墨的打印位置相互一致的情況下,K點和C點的總面積因子約為100%,如圖7A所示。結果,在R光源下,圖19D和20D所示的反射光束的強度以混合方式存在,因此,反射濃度變高。另一方面,在墨的打印位置相互相對大量位移、并且如圖7D所示面積因子低的情況下,打印介質的曝光面積變大。結果,在R光源下,反射光的強度處于與如圖18D所示從空白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強度的相同水平,并且整個打印部分的反射濃度低。

因為類似原因,在調整K墨和M墨的打印位置的情況下,優選選擇并使用綠色作為光源顏色,并且在調整K墨和Y墨的打印位置的情況下,優選選擇并使用藍色作為光源顏色。

此外,例如,可以通過調整這些顏色的所有打印位置以與黑色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來調整除黑色墨以外的顏色(CMY)墨的打印位置。由于從所有RGB光源所發射的、并且從黑色墨所反射的光的強度低,因而可以根據為了與黑色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而調整打印位置的其它著色材料墨的色調,從紅色(R光源)、綠色(G光源)和藍色(B光源)中選擇具有良好光吸收特性的光源顏色,從而來測量光學特性。這樣使得可以高精度地檢測片的著色材料墨點的總面積因子的變化。結果,可以提高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精度。

此外,下面說明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著色材料墨(的色調)和光源顏色之間的關系。

如以上參考圖10A~10D和圖11所述,通過改變用作為基準的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的相對移位量來進行打印、并且檢測重疊部分的顏色變化作為光學特性的變化,來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

圖23A~23E是用于說明相互重疊地打印透明墨和單色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和相互不重疊地打印透明墨和單色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的光學特性的圖。如用于說明上述光學特性的附圖一樣,圖23A示出R光源下的波長特性。

圖23B示出在打印介質上單獨打印K墨的情況下、或者在K墨與透明墨重疊的情況下的點形成部分的波長特性(反射率)。在圖23B中,實線表示K墨與透明墨重疊的情況下的特性,并且虛線表示單獨使用K墨的情況下的特性。對于圖23C和23D來說也是相同的。在圖23A中,通過實線所表示的、K墨與透明墨重疊的情況下的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低于通過虛線所表示的、單獨使用K墨的情況下的反射率。更具體地,發現在K墨與透明墨重疊的情況下,濃度變高。圖23C示出打印介質上的K點形成部分的波長特性(吸收率)。通過從100%減去上述反射率來獲得吸收率。圖23D示出在R光源下從打印介質所反射的反射光的波長特性,并且示出反射光的波長和強度之間的關系。圖23E示出與通過圖23D所示的反射光的波長特性(反射光的強度)的差異。這 表示在單獨使用K墨的情況和K墨與透明墨重疊的情況之間針對反射光的波長的反射光的強度的差。在本發明的該實施例中,通過使用上述差來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

更具體地,在如圖10A所示,透明墨點和K點相互不重疊的打印位置關系中,圖18D所示的反射光的強度和圖23D中通過虛線所示的反射光的強度以混合形式存在。此外,在如圖10D所示,透明墨點和K點相互完全重疊的打印位置關系中,圖18D所示的反射光的強度和圖23D中通過實線所示的反射光的強度以混合方式存在。更具體地,在使用透明墨和K墨相互簡單重疊這一特征的上述打印位置調整中,存在下面的情況:在透明墨和K墨相互重疊的情況和透明墨和K墨相互不重疊的情況之間,反射光的強度,即,所測量出的強度不會存在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由打印位置的位移所導致的面積因子的變化不能明顯地檢測到濃度的變化。因此,單獨使用透明墨點幾乎無助于R、G和B光源的任何波長區域的吸收,并且對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難以如上所述將面積因子的變化檢測為反射光的強度的變化。

另外,利用傳統技術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使用利用透明墨的對著色材料墨的凝結,并且將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相互重疊的情況和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相互不重疊的情況之間的濃度的差,檢測為光學特性的差異來檢測相對位置關系。然而,如上述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一樣,與用于檢測面積因子的變化的情況相比,通過使用用于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凝結而導致的反射濃度的變化量較小,并且可能降低檢測精度。例如,在通過諸如反射光學傳感器和電路等的裝置的成本降低、以及所要使用的介質和墨的特性來降低上述變化量的情況下,存在所要檢測的差被噪聲掩蓋的可能性,并且變得難以檢測。

另一方面,本發明對在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相互重疊的情況和透明墨和 著色材料墨相互不重疊的情況之間反射濃度的差大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進行打印。下面說明幾個實施例。

圖24A~24D和25A~25F是用于解釋在兩種不同色調的著色材料墨著落在打印介質的相同位置上的情況下的滲透方式的打印介質的橫斷面圖。圖24A~24D示出顏色1和2的著色材料墨依次著落在打印介質上的情況,并且圖25A~25F示出透明墨和顏色1和2的墨依次著落在打印介質上的情況。

如圖24A所示,從打印頭噴出顏色1的墨滴241。該墨滴著落在打印介質的空白部分上,從而使得墨中的溶劑滲透打印介質,并且將作為墨中的固體的著色材料定影在打印介質的表面層。這樣,如圖24B所示,形成點242。然后,如圖24C所示,從打印頭噴出顏色2的墨滴243。該墨滴以重疊方式著落在在打印介質上所形成的點242上。在該墨滴已著落在打印介質上以這樣形成點的情況下,如圖24D所示,墨滴243稍后著落在相同位置上,并且向下滲透至點242的深度,而且向下滲透至點244的位置。這是因為最先著落的墨增加了打印介質的濕潤性,并且使得隨后著落的墨能夠容易地滲透。在將兩種不同色調的墨噴出在不存在透明墨的區域上的情況下,隨后著落的顏色2的墨滴243向下滲透至打印介質的該深度,從而使得最先著落的顏色1的墨滴241保留在打印介質的上表面。結果,在點相互重疊的部分中主要觀察到顏色1。另外,圖24A~24D以簡單方式示出使得點242和點244依次分離以示出滲透位置的點242和點244,但是存在下面的情況:隨后著落的顏色2的墨滴243的著色材料中的一部分也保留在上表面。

此外,在使用透明墨和兩種類型的墨的情況下,如圖25A所示,從打印頭噴出透明墨的墨滴245。如圖25B所示,該墨滴著落在打印介質的空白部分上,并且被定影在打印介質的表面層以形成點246。接著,如圖25C所示,從打印頭噴出顏色1的墨滴247,并且以重疊方式著落在在打印介質上所形成的透明墨的點246上。在顏色1的墨與透明墨接觸并凝結的情況下,墨中的溶劑 滲透打印介質,并且如圖25D所示,與圖24A~24D所示的情況相比,墨滴247中所包含的著色材料被定影至更接近打印介質的表面層的區域,并且形成點248。然后,如圖25E所示,從打印頭噴出顏色2的墨滴249,并且如圖25F所示,最先著落的墨1的點248以重疊方式著落。由于最先著落的透明墨點246的成分保留在打印介質的表面層中,因而顏色2的墨滴249的著色材料不會滲透至如圖24A~24d所示的點的深度,并且被定影至顏色1的點248的上側。

如上所述,在使用兩種類型的墨和透明墨的情況下,與如圖24A~24D所示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相比,顏色1和顏色2的墨的著色材料被定影至更接近打印介質的表面層的部分。結果,點位置的濃度提高,并且作為其色調,主要看見被定影至上層的顏色2。

圖26A~26K是用于說明如參考圖24A~24D和25A~25F所述的、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光學特性的差異的圖,并且示出使用黃色(Y)墨作為顏色1墨、且使用黑色(K)墨作為顏色2墨的情況。圖26A、圖26B和圖26C分別示出發光部31的R、G和B光源的發光二極管的波長特性。

圖26D示出在以重疊方式將Y墨和K墨依次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情況下(虛線)和以重疊方式將透明墨、Y墨和K墨依次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情況下(實線)形成點的區域的波長特性(反射率)。另外,這些附圖中的虛線和實線與圖26E~26H中的含義相同。

如圖26D所示,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下(實線),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為低(反射濃度高)。此外,在將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實線)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虛線)進行比較時,發現表示反射率的曲線的形狀在預定波長范圍變化。這是因為顏色1墨和顏色2墨之間的固定位置關系根據是否存在透明墨而改變,因而色調如以上針對圖24A~24D和25A~25F所述那樣改變。更具體地,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隨后著落的K墨被定影至上層,并且形成主色調,因此,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為低,并且曲線的形狀大體平坦。另一方面, 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最先著落的Y墨被定影至上層,并且形成主色調。因此,如圖26C所示反射率在接近B光源的峰值波長的范圍相對低,而如圖26A和26B所示反射率在接近R和G光源的峰值波長的范圍相對高。圖26E示出打印介質的點形成部分的波長特性(吸收率)。通過從100%減去上述反射率獲得該吸收率。

圖26F、26G和26H示出在R、G和B光源下從打印介質的點形成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束的波長特性。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實線),黑色是主色調,因此,在任一光源下,反射光的強度低,并且反射濃度高。另一方面,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虛線),黃色是主色調,因此,在R和G光源下,反射光的強度高(反射濃度低),并且在B光源下,反射光的強度低(反射濃度高)。在這方面,通過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選擇R和G光源,可以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的差,點形成部分的反射濃度變得相對低。

圖26I、26J和26K示出在根據是否存在透明墨而改變的R、G和B光源下的反射光束的波長特性的差異。在各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反射光的濃度差,并且R和G光源的情況下的陰影部分的面積大于B光源的情況下的陰影的面積。隨著陰影部分的面積變大,反射濃度的差變大,并且檢測精度提高。

另外,以上述方式,說明了下面的情況:依次打印Y墨和K墨,而且通過適當組合著色材料墨的色調、打印順序和光源顏色,可以實現相同有利結果。更具體地,對于特定光源顏色,選擇反射濃度低的色調作為最先著落的顏色1墨,并且選擇反射濃度高的色調作為隨后著落的顏色2墨。這樣使得與使用一種類型的著色材料墨(單色)的情況相比可以增大反射濃度的變化量,并且提高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差異的可檢測性。

本實施例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

圖27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處理的流程圖。此外,圖28A~28H是用于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圖案的打印的打印介質的示意性橫斷面圖。另外,根據本實施例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是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并且使用K墨作為基準位置處的墨,而且使用Y墨作為檢測輔助墨。更具體地,以上參考圖25A~25F所述的顏色1墨和顏色2墨,分別對應于Y墨和K墨。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紅色(R光源)作為光源顏色。

在圖27中,首先,在步驟301,利用透明墨(所要調整的墨)打印打印位置調整圖案281(圖28A)。本實施例的調整圖案281是與以上參考圖9和10A~10D所述的圖案那樣的交錯圖案。圖28A和28E分別示出如圖10A和10D所示利用透明墨來打印調整圖案。

接著,在步驟302,利用作為檢測輔助墨的Y墨來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82(圖28B)。通過在與稍后利用K墨所要打印的基準圖案283相同的位置處打印相同圖案,來打印本實施例的檢測輔助圖案282。圖28B和28F示出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82的方式。

接著,在步驟303,利用用作為基準墨的K墨打印基準圖案283(圖28C)。如參考圖9和10A~10D所述的圖案那樣,打印本實施例的基準圖案283,并且圖28C和28G分別示出利用K墨打印圖10A和10D所示的基準圖案的方式。這樣,在步驟302利用Y墨所打印的檢測輔助圖案282的打印位置上,以重疊方式打印基準圖案283。

圖29是示出如以上參考圖27和27A~28H所述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及其打印順序的打印圖案的圖。如圖29所示,依次在打印介質上打印透明墨的調整圖案281、Y墨的檢測輔助圖案282和K墨的基準圖案283。通過移位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移位量,以如圖14所示的9種方式打印這些圖案。在X方向和Y方向中的各個方向上進行上述處理。

再次參考圖27,在上述打印之后,在步驟304,測量R光源下的光學特性,并且在步驟305,獲得適當的打印位置調整條件(調整值)。此外,在步驟306,基于所獲得的調整值,設置Y方向上透明墨的噴出數據的移位量(步驟306),并且設置X方向上的噴出定時的變化(步驟307)。

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測量值的比較

圖30是用于說明與根據以上參考圖15所述的比較例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時的各片的反射濃度(虛線)相比,根據本實施例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時的各片的反射濃度(實線)的圖。在圖30中,虛線表示在單獨使用K墨(基準墨)作為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的與打印位置的位置相對應的反射濃度的變化,并且實線表示在使用Y墨(檢測輔助墨)和K墨(基準墨)作為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的反射濃度的變化。與反射濃度最小的點相對應的移位量(X軸)為0的狀態,對應于圖10A或者圖28D所示的狀態,即,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與作為基準墨的K墨的打印位置相一致的狀態。另一方面,具有反射濃度最大的移位量的點,對應于圖10D或者圖28H所示的狀態,即,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相對于作為基準墨的K墨的打印位置發生大的位移的狀態。

假定在單獨使用K墨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時,反射濃度的變化寬度為1.0,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透明墨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時,反射濃度的變化寬度為1.8,并且變化寬度變大。這樣,通過適當組合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打印順序和測量所使用的光源顏色的組合,變得可以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光學特性的差異,并且提高該差異的可檢測性。

傳感器光源顏色、檢測輔助墨和基準墨的組合

在以上本實施例的說明中,使用紅色(R)光源作為光源顏色,使用Y墨作為最先要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使用K墨作為隨后所要施加的基準著色材料墨。然而,存在實現相同有利結果的其它組合。

如上所述,對于用于測試所使用的光源顏色,本發明選擇具有使得反射濃度低的色調的墨作為最先所要施加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選擇具有使得反射濃度高的色調的墨作為隨后所要施加的基準著色材料墨的墨。假定作為代表性組合,使用R、G和B作為傳感器光源顏色,并且C、M、Y和K是著色材料墨的理想顏色,在紅色(R)光源下,選擇Y墨或者M墨作為檢測輔助墨,并且使用K墨或者C墨作為基準墨。在綠色(G)光源下,選擇C墨或者Y墨作為檢測輔助墨,并且選擇K墨或者M墨作為用于組合的基準墨。此外,在藍色(B)光源下,選擇M墨或者C墨作為檢測輔助墨,并且選擇K墨或者Y墨作為用于組合的基準墨。另外,存在以下的許多情況:噴墨打印設備所使用的C、M、Y和K著色材料墨不是理想的C、M、Y和K。另外,所要使用的打印介質的顏色顯影和打印設備的結構也會限制點重疊順序。在這方面,希望在各種條件下在打印用的打印介質上實際打印圖案以預先獲得最佳組合。

關于光學特性的檢測

在以上本實施例的說明中,使用用于從具有預定峰值波長的顏色(R、G或者B)光源發射光并且測量其反射光的強度(反射濃度)的反射光學傳感器,作為被配置成檢測光學特性的檢測單元。然而,自然地,可以使用其它檢測單元,只要該其它檢測單元檢測特定波長范圍的光學特性即可。例如,還可以從白色光源發射白色光,通過使用用于RGB的顏色濾波器使得該白色光的放大后的反射光發散,并且通過使用作為攝像元件的CCD傳感器讀取發散后的反射光,從而獲得RGB信息。此外,通過利用作為攝像裝置的CMOS傳感器讀取RGB光源的反射光,也可以獲得RGB信息。在這些情況下,通過讀取所獲得的RGB信息的適當通道的亮度值作為上述反射濃度,可以獲得相同的有利結果。

此外,在另一模式下,在通過目視進行測試的情況下,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反射濃度低(亮度高)的色調的墨,作為最先所要施加的檢測輔助著色材 料墨,并且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反射濃度高(亮度低)的色調的墨,作為隨后所要施加的基準著色材料墨。這樣可以增大透明墨和基準著色材料墨相互重疊的情況和透明墨和基準著色材料墨相互不重疊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亮度)的變化量。用戶觀察以如圖16所示的方式所打印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如參考圖30所述從9個片中選擇最低濃度的片,并且輸入與所選擇的片相對應的移位量作為調整值。作為墨的特定組合的例子,使用Y墨作為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使用K墨作為基準著色材料墨。

測試圖案的變形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檢測輔助圖案,在與基準圖案相同的位置處,打印具有相同形狀的圖案。然而,只要檢測輔助圖案包括基準圖案的整個打印部分,就可以實現本發明的有利結果。

圖31A~31H是示出與圖28A~28H相同的、打印根據本變形例的檢測輔助圖案284和基準圖案283的方式的示意性橫斷面圖。此外,圖32是示出圖31A~31H所示的、打印用于調整打印位置的圖案的打印順序的圖。如這些附圖所示,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84以包括整個基準圖案283。

更具體地,由于即使在除K墨基準圖案283以外的區域中存在Y墨的情況下,在R光源下,利用Y墨所打印的部分的反射濃度也低,因而,整個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對反射濃度的影響小。因此,如上所述,在針對光源顏色,選擇反射濃度低的墨作為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選擇反射濃度高的墨作為基準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圖31D和31H所示狀態的檢測值之間的差,變得大于如在參考圖28A~28H所述的情況下下使用一種墨作為基準墨的情況下的差。通過使用檢測輔助圖案284,即使在沒有精確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情況下,也變得可以提高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精度。結果,例如,作為打印位置的調整,可以僅進行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并且消除用于在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之前反饋回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值的步 驟,從而降低控制負荷和縮短所需時間。此外,通過進行一系列操作,可以一次打印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和用于透明墨的打印位置調整圖案,并且還可以減少所要使用的打印介質的數量。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X方向(輸送方向)和Y方向(噴嘴陣列方向)上調整打印位置,但是自然地,本發明不局限于該實施例。必要時,可以在任一方向上調整打印位置。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全部多個頭,并且即使串行掃描型打印設備的情況下,自然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于例如調整在右方向上移動的滑架的打印位置和在左方向上移動的滑架的打印位置。

此外,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圖案,例如,可以是用于調整著色材料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格線圖案,并且可以適當改變圖案,只要重疊率根據移位量而改變即可。此外,還可以根據所要實現的打印設備的調整范圍來改變圖案的大小。

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

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和光源的最佳組合的選擇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紅色作為光源顏色(R光源)、使用Y墨作為顏色1墨、并且使用K墨作為顏色2墨來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用于測試的最佳組合可以根據打印位置的調整所使用的打印介質的特性(諸如可滲透性和顏色顯影等)、所裝載的著色材料墨的色調(諸如暗和淺等)和所安裝的光源的顏色等而改變。

圖3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處理的流程圖。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中,在打印位置調整圖案的打印之前,選擇可檢測性最高的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和光源顏色的組合(步驟400)。在該選擇之后,步驟401~407中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301~307的處理相同,并且省略對其的說明。

圖34是示出用于在步驟400中選擇所要檢查的墨和光源顏色的處理的流 程圖。首先,在步驟501,選擇這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并且在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下,以重疊方式打印這些墨來打印片。此時的點配置模式是所謂的實心模式,其中,對于每一顏色,在1200dpi的一個像素處配置一個點。在本實施例中,裝載C、M、Y和K這四種顏色的墨作為著色材料墨,并且利用所有六個可推測的組合(CM、CY、CK、MY、MK和YK)來打印顏色墨相互重疊的實心片。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全幅型打印頭,并且在一個輸送方向上輸送打印介質。因此,上述六個組合是在包括打印順序的打印操作中可以實現的兩種顏色的墨的所有組合。接著,在步驟502,進一步將與上述步驟501中的著色材料墨的相同組合與透明墨組合來打印相同的實心片。

接著,在步驟503,利用所安裝的光源的顏色(R、G和B),測量所打印的總共12個實心片的光學特性。在步驟504,選擇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反射濃度的差最大的光源顏色的組合和兩種顏色的墨的組合。在步驟505,判斷在利用所選擇的兩種顏色的墨的組合的正常打印操作中,是否依次噴出反射濃度低的著色材料墨和反射濃度高的著色材料墨。對于反射濃度,在沒有以上述順序噴出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在步驟506排除所選擇的組合,并且在步驟504,再次選擇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和光源顏色的組合。在步驟505,判斷為按照上述順序噴出這些反射濃度的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在步驟507,將所選擇的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和光源顏色的組合設置為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組合。

作為另一模式,存在用于減少所要選擇的著色材料墨的組合數量的模式。更具體地,在用于調整透明墨的打印位置所使用的打印介質中,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和基準著色材料墨之間的實心打印的反射濃度的更大的差趨于導致更大的變化量。通過使用該趨勢,可以更容易地選擇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和光源顏色的最佳組合。更具體地,在使用諸如R、G和B光源等的兩種以上的光源和諸如C、M、 Y和K墨等的三種以上的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下,在透明墨的打印位置的調整之前,利用著色材料墨打印單色實心片,并且在每一顏色光源下測量反射濃度。然后,選擇在同一光源的條件下反射濃度的差最大的光源和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的組合來對透明墨進行測試。

圖35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選擇所要檢查的墨和光源顏色的處理的流程圖。使用本實施例的選擇處理,從而使得用于選擇墨和光源的組合的實心打印的片的數量為4(C、M、Y和K),并且在所裝載的墨的數量大的情況下,可以減少用于選擇墨和光源的組合所打印的片的數量。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涉及用于以重疊方式利用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打印作為檢查圖案的、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圖案的模式,并且增大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和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不重疊的區域之間的顏色的濃度的變化量。在以下第二實施例的說明中,向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分配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對其的說明。

圖3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示意性結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打印設備與第一實施例的打印設備的不同在于:打印頭是所謂的用于對打印介質進行掃描和打印的所謂的串行打印頭200。打印頭200整體包括兩個打印頭,即,用于噴出透明墨的打印頭210和用于噴出著色材料墨,即,青色(C)、品紅色(M)、黃色(Y)和黑色(B)墨的打印頭220。在這些打印頭中,沿打印介質P的輸送方向(副掃描方向:Y方向)配置用于每一墨的多個噴嘴。此外,打印頭200包括用于噴出墨的噴嘴、將儲墨器3中的墨供應至的公共儲液室和用于將來自公共儲液室的墨引導至噴嘴的墨路。每一噴嘴都設置有例如用于在墨中生成氣泡的加熱電阻元件(加熱器),并且頭驅動器驅動噴出加熱器,從而通過噴嘴噴出墨。噴嘴的噴出加熱器經由頭驅動器2a被電連接至控制部9,并且根據來自控制部9的on/off信號(噴出/不噴出信號) 控制加熱器的驅動。用于墨的打印頭200經由諸如軟管等的連接管4,被分別連接至用于儲存透明墨、青色墨(C墨)、品紅色墨(M墨)、黃色墨(Y墨)和黑色墨(K墨)的5個儲墨器3R、3C、3M、3Y和3K(以下統稱為儲墨器3)。此外,可以單獨安裝或者拆卸儲墨器3。

打印頭2可以在所要打印的區域中在X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移動以對著跨輸送帶5的臺板6,從而使得打印頭2可以掃描打印介質。頭移動部10移動打印頭2以進行掃描。控制部9控制頭移動部10的操作。

以上參考圖4針對第一實施例所述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在打印介質的輸送方向上被設置在打印頭2的下游。用于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滑架使得反射光學傳感器30能夠在Y方向上移動,并且經由電動機驅動器17來控制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操作。

輸送帶5纏繞被連接至帶驅動電動機11的驅動輥,并且通過旋轉并驅動驅動輥來輸送打印介質P。經由電動機驅動器12來控制輸送帶5的操作。充電裝置13被設置在輸送帶5的上游。充電裝置13使得輸送帶5帶電,從而使得打印介質P緊密接觸輸送帶5。經由充電裝置驅動器13a開啟/關閉充電裝置13。進給輥對14將打印介質P輸送至輸送帶5上。進給電動機15驅動并旋轉進給輥對14。經由電動機驅動器16來控制進給電動機15的操作。

另外,如圖36所示的用于進行本發明的打印設備的結構僅是例子,并且本發明并不局限于該結構。例如,本發明不一定具有打印頭和打印介質相對移動的結構,并且本發明的結構沒有特別限制。例如,通過以下的說明同樣顯而易見,本發明還可應用于所謂的全幅型打印設備,其中,在所要輸送的打印介質的寬度上配置噴嘴。在全幅型打印設備的例子中,在打印操作期間,所配置的噴嘴陣列被固定至設備,并且在跨噴嘴的配置方向的方向上移動的打印介質上進行打印。

圖37是示出圖36所示打印頭200的用于墨的噴嘴陣列的配置的圖。如圖 38A和38B詳細示出打印頭210一樣,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0具有兩個噴嘴陣列。對于C、M、Y和K墨中的每一個,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0同樣具有兩個噴嘴陣列。

圖38A和38B是分別特別用于說明圖37所示的打印頭210和220的噴嘴配置的圖。如圖38A所示,通過兩個噴嘴陣列H201和H202形成打印頭210的噴嘴陣列。在噴嘴陣列H201中,配置256個噴嘴#0、#2、……、#510,并且在噴嘴陣列H202中,配置256個噴嘴#1、#3、……、#511。在噴嘴陣列H201和H202中,以600dpi的密度配置噴嘴,并且噴嘴陣列相互偏離半個間距。以1200dpi的配置密度,配置512個噴嘴的陣列。對于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0中用于C墨的噴嘴陣列H203和H204、用于M墨的噴嘴陣列H205和H206、用于Y墨的噴嘴陣列H207和H208、以及用于K墨的噴嘴陣列H209和H210同樣也是這樣的,并且以1200dpi的配置密度配置512個噴嘴的陣列。

圖39是示出本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圖39主要詳細示出圖36所示的控制部9的結構。圖39所示的結構與圖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在于:第二實施例包括噴出狀態檢查部370,并且第二實施例進行稍后參考圖44等所述的噴出狀態的檢查。

電動機驅動器12是用于控制用于驅動輸送帶5的帶驅動電動機11的驅動的驅動器,并且被用于在X方向上輸送打印介質P。電動機驅動器17是用于控制用于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滑架的驅動的驅動器。充電裝置驅動器13a使得輸送帶5帶電,并且被用于使得打印介質P與輸送帶5緊密接觸。

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

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透明墨與第一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透明墨相同。

傳感器光源和反射濃度

在用于透明墨的噴出狀態測試圖案的檢查中,本實施例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根據本實施例的打印設備所使用的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色調以及打 印頭的結構等,選擇并使用紅色(R光源)、綠色(G光源)和藍色(B光源)這三種類型的發光二極管(LED)中的任一個作為發光部31。

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打印介質在整個可見光波長區域上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具有針對第一實施例的如圖18B或者18C所示的低吸收率。結果,對于圖18D所示的、來自R光源的反射光的光學特性,由于打印介質對光的吸收,光的強度稍微降低,但是光學特性與圖18A所示的R光源本身的光學特性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圖18D中的陰影部分有助于用于測量可見光波長區域中的光的強度的元件的測量輸出。實際上,圖18D中的陰影部分影響測量元件的靈敏度特性,但是為了簡化說明,陰影部分的面積直接對應于光學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反射濃度)。在陰影部分的面積大的情況下,反射濃度低,并且在陰影部分的面積小的情況下,反射濃度高。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使用兩種不同色調的墨來打印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測試圖案。

在使用兩種類型的墨和透明墨的情況下,與以上對于第一實施例參考圖24A~24D和25A~25F所述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相比,將兩種類型的顏色墨中的著色材料定影至更接近打印介質的表面層的位置。結果,打印點的部分(打印部分)的濃度提高,并且作為打印部分的色調,被定影至上層部分的顏色2變成主導。

圖40A~40D是用于說明如以上參考圖24A~24D和25A~25F所述的、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光學特性的差異的圖,并且示出下面的情況:使用黃色(Y)墨作為顏色1墨,而且使用黑色(K)墨作為顏色2墨。圖40A示出發光部31的R、G和B光源的發光二極管的波長特性。

圖40B示出在以重疊方式依次將Y墨和K墨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情況下(虛線)和以重疊方式依次將透明墨、Y墨和K墨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情況下(實線)形成點的區域的波長特性(反射率)。另外,這些附圖中的虛線和實線同樣具 有與圖40C和40D相同的含義。

如圖40B所示,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下(實線),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上均低(反射濃度高)。此外,在將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虛線)和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實線)進行比較時,發現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虛線),表示反射率的曲線的形狀在預定波長范圍上變化。這是因為顏色1墨和顏色2墨之間的固定位置關系根據是否存在透明墨而改變,因而色調如以上參考圖24A~24D和25A~25F所述一樣改變。更具體地,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隨后著落的K墨被定影至上層,并且形成主色調,因此,反射率在整個波長范圍上低,并且曲線的形狀大體平坦。另一方面,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最先著落的Y墨被定影至上層,并且形成主色調。因此,反射率在約為500nm以下的波長范圍上相對低,而反射率在接近R光源的峰值波長(620nm)的范圍上相對高。圖40C示出打印介質的點形成部分的波長特性(吸收率)。通過從100%減去上述反射率來獲得該吸收率。

圖40D示出在R光源下通過打印介質的點形成部分所反射的反射光的波長特性。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實線),黑色是主色調,因此,在R光源下,在接近峰值波長的范圍中,與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相比(虛線),反射光的強度低,并且反射濃度高。另一方面,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虛線),黃色是主色調,因此,反射光的強度較高(反射濃度較低)。在這方面,通過選擇R光源,可以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的差,其中,在R光源下,在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下,點形成部分的反射濃度變得相對低。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說明了依次打印Y墨和K墨的情況,但是通過適當組合著色材料墨的色調、打印順序和光源顏色,可以實現相同的有利結果。更具體地,對于某一光源顏色,選擇反射濃度低的色調作為最先著落的顏色1墨,并且選擇反射濃度高的色調作為隨后著落的顏色2墨。這樣使得與使用 一種類型的著色材料墨(單色)的情況相比可以增大反射濃度的變化量,并且提高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差異的可檢測性。

更具體地,上述使用Y墨和K墨的例子表現如圖40C所示的打印介質的點形成部分的吸收率的波長特性。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在使用峰值波長約為550nm的綠色(G)光源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相同的有利結果。此外,在使用峰值波長約為470nm的藍色(B)光源的情況下,在反射光束之間的特性的差異小的區域中,測量反射濃度,并且不能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濃度或者顏色的差。

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檢查

圖4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所使用的噴出測試圖案的圖。通過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101、著色材料墨1的檢測輔助圖案201和著色材料墨2的檢測輔助圖案202,形成噴出測試圖案P。在本實施例中,使用Y墨作為著色材料墨1,并且使用K墨作為著色材料墨2。

如圖41所示,在打印介質的具有預定大小的矩形區域中,形成噴出測試圖案P,并且在整個矩形區域中以重疊方式打印著色材料墨1的檢測輔助圖案201和著色材料墨2的檢測輔助圖案202。在整個矩形區域上不打印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101,而是以16列×32行配置該附圖中的矩形黑色塊(片)102的方式來進行打印。

形成塊形狀片102以使其對應于用于噴出透明墨的各個噴嘴。更具體地,在X方向上掃描用于噴出透明墨的打印頭21,并且如圖41所示,通過在Y方向上所配置的噴嘴陣列中的16個噴嘴#0、#32、……、#448和#460噴出透明墨,以在最左側打印在垂直方向上所配置的16個片102。在該打印中,如圖42所示,在打印頭的掃描期間,在X方向上打印80個點。接著,將打印介質在Y方向上輸送一個點。然后,在掃描打印頭的同時,以相同方式,打印與80個點的打印陣列相鄰的80個點的陣列。通過以相同方式重復掃描和輸送, 可以打印在行上具有80個點和在列上具有48個點的片102。在X方向上以與1200dpi相對應的間隔,打印80個點,并且在Y方向上,以與1200dpi相對應的間隔,打印48個點。此外,一個片102是具有約1.7mm的X方向長度和約1.0mm的Y方向長度的矩形。

再次參考圖41,在打印了Y方向上的16個片102之后,在與Y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輸送打印介質以恢復至基準位置,并且通過使用16個噴嘴#1、#33、……、#449和#461進行與上述相同的操作來打印片102。通過進行上述打印,可以打印如圖41所示以16列×32行所配置的片102。

圖43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在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中,片102和噴嘴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圖。在圖41中,塊103示出通過未能噴出透明墨所打印的片102的反射濃度明顯低于通過噴出透明墨所打印的另一片102的反射濃度的情況。如上所述,對于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之間的關系,片的濃度根據是否存在透明墨而變化。圖43示出用于利用透明墨打印塊103的噴嘴是噴嘴#37。

另外,反射濃度低于其它片的反射濃度的、諸如塊103等的區域,不局限于通過完全未能通過噴嘴噴出透明墨所形成的區域。例如,即使在透明墨的噴出量小于特定量的情況下、或者在噴出方向偏離正常方向、而且透明墨沒有著落在特定位置上的情況下,反射濃度可能也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在可以通過光學傳感器檢測到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片的濃度差的情況下,也可以檢測到這類噴出故障。

在上述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101上,以重疊方式打印Y墨的檢測輔助圖案201和K墨的檢測輔助圖案202。更具體地,這些檢測輔助圖案201和202是如圖41所示在整個矩形區域中所打印的圖案。更具體地,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01和202,以使得在X方向和Y方向上以1200dpi配置點。這樣,這些圖案覆蓋透明墨的整個噴出判斷圖案101。

圖44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用于檢查透明墨的噴出狀態的處理的流程圖。首先,在步驟701,如以上參考圖41等所述,利用透明墨打印噴出判斷圖案101。接著,如以上參考圖41等所述,在步驟702利用Y墨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01、并然后在步驟703以重疊方式利用K墨打印檢測輔助圖案202。在所要使用的紅色(R)光源下,最先打印的Y墨的反射濃度低于隨后打印的K墨的反射濃度。

接著,在步驟704,反射光學傳感器30測量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101的光學特性。更具體地,反射光學傳感器30測量透明墨的噴出判斷圖案101中的每一片102的反射濃度。然后,在步驟705,通過將測量片102的反射濃度和在不使用透明墨圖案的情況下僅利用檢測輔助圖案201和202所打印的區域的反射濃度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噴出透明墨。在步驟706,基于步驟705的判斷結果,判斷是否存在不噴出的噴嘴,并且在不存在不噴出的噴嘴的情況下,結束上述處理。在存在不噴出的噴嘴的情況下,在步驟707進行恢復操作。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通過在透明墨上以重疊方式依次打印反射濃度在R光源下低的Y墨和反射濃度在R光源下高的K墨,來打印測試圖案,并且在R光源下測量所打印的測試圖案。這樣使得可以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的差。結果,可以容易地檢測該差。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紅色(R)光源作為傳感器光源,使用Y墨作為最先所要噴出的著色材料墨1,并且使用K墨作為隨后所要噴出的著色材料墨2。然而,可以以任意其它組合來實現本發明的有利結果,只要滿足上述傳感器光源顏色和反射濃度之間的關系即可。例如,在R光源的情況下,優選Y墨或者K墨作為著色材料墨1,并且優選K墨或者C墨作為著色材料墨2。在G光源的情況下,優選C墨或者Y墨作為著色材料墨1,并且優選K墨或者M墨作為著色材料墨2。在B光源的情況下,優選M墨或者C墨作為著色材料墨1,并且 優選K墨或者Y墨作為著色材料墨2。然而,諸如C、M、Y和K等的、在噴墨打印設備中所使用的著色材料墨的顏色并非是理想的顏色,并且對于點重疊順序的限制根據所要使用的打印介質的顏色顯影和打印設備的結構而改變。因此,最好預先設置并使用用于標準打印介質的最佳組合。

關于光學特性的檢測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用于通過具有預定峰值波長的顏色(R、G或者B)光源發射光的、并且測量其反射光的強度(反射濃度)的反射光學傳感器來檢測光學特性。然而,自然地,可以使用其它結構,只要該其它結構檢測特定波長范圍上的光學特性即可。例如,還可以使用例如通過白色光源發射白色光的CCD掃描器,通過使用用于RGB的顏色濾波器使得該白色光的放大后的反射光發散,并且通過使用作為攝像元件的CCD傳感器讀取發散的反射光,從而獲得RGB信息。此外,通過利用作為攝像裝置的CMOS傳感器讀取來自RGB光源的反射光,還可以使用用于獲得RGB信息的CIS掃描器等。在這些情況下,通過讀取所獲得的RGB信息的適當通道的亮度值作為上述反射濃度,可以獲得相同的有利結果。

此外,在另一模式下,在通過目測來進行測試的情況下,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反射濃度低(亮度高)的色調的墨,作為最先所要噴出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反射濃度高(亮度低)的色調的墨,作為隨后所要噴出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這樣可以增大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亮度)的變化量。作為具體組合,優選使用Y墨作為最先所要噴出的檢測輔助墨,并且使用K墨作為隨后所要噴出的檢測輔助墨。

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

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涉及用于對于打印頭中的每一噴嘴的噴出加熱器設置適當驅動能量(電能)的驅動條件設置處理。

作為除正常打印模式以外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打印模式,本實施例打印用于設置所要提供給噴出加熱器的電壓脈沖的脈沖寬度的驅動條件設置處理(以下還稱為Pth測試)所要使用的測試圖案。可以通過噴墨打印設備本身或者與噴墨打印設備所連接的主機設備中所設置的界面來設置打印模式。

在Pth測試中,在逐步降低所要提供至打印頭的驅動能量(本實施例中為脈沖寬度)的同時,在打印介質上打印用于測量驅動能量的片,并且基于該片的濃度,將使得未能噴出墨的驅動能量設置為閾值。通過將所設置的閾值乘以預定系數(k)所獲得的值,設置為用于隨后的打印操作所使用的驅動能量。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涉及對于用于驅動能量的Pth測試所使用的測試圖案的打印,其中,該驅動能量用于噴出透明墨。

圖45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Pth測試處理的流程圖。在開始Pth測試的情況下,在步驟801,設置在打印用于透明墨的測試圖案時噴出加熱器的驅動脈沖的電壓(以下還稱為驅動電壓)。該驅動電壓是通過將對于正常打印操作所使用的驅動脈沖當前設置驅動電壓VH除以上述值k(例如,2>k>1)所獲得的閾值電壓Vth。可以將值k設置成1.15,但是不局限于該數值。接著,在步驟802,將所要提供給用于透明墨的每一噴嘴的噴出加熱器的驅動脈沖的脈沖寬度設置成最大脈沖寬度。通常,在制造時,可能產生打印頭的噴出加熱器的表面特性等的偏差。由于上述偏差,用于噴出透明墨所需的最小驅動脈沖寬度(以下還將該驅動脈沖寬度稱為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也產生偏差。在該步驟中,在從最小值到最大值的閾值驅動脈沖寬度范圍內的偏差中,將最大值設置為所要應用于噴出加熱器的驅動脈沖的脈沖寬度的初始值。

本實施例的打印設備的存儲器(ROM)存儲下面的表,其中,在該表中,以特定寬度為單位分割從最小值到最大值的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的偏差范圍,以獲得多個脈沖寬度,并且向這些脈沖寬度分配被稱為頭等級的值。圖 46示出該表的一個例子。在圖46所示的例子中,以0.01μsec為單位設置多個閾值驅動脈沖寬度(0.59μsec~1.21μsec),并且向閾值驅動脈沖寬度分配頭等級(1~63)。本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可以根據頭等級來設置要提供給打印頭的噴出加熱器的驅動脈沖的脈沖寬度。因此,在步驟802,將與頭等級中的最大頭等級(63)相對應的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1.21μsec)設置為初始值。

此外,通常,在用于制造打印頭的處理中,測量適用于每一制造的打印頭的驅動脈沖寬度。基于通過上述測量所獲得的閾值驅動脈沖寬度,參考與上述表類似的表,設置打印頭的頭等級。將頭等級存儲在打印頭的存儲器中,并且使打印頭出廠。在其上具有打印頭的打印機可以從打印頭的存儲器讀取頭等級,并且基于頭等級識別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然而,存在下面的情況:由于諸如電源電壓的偏差等的、實際使用打印機的環境,適當驅動能量存在誤差。在這方面,本實施例的Pth測試是有效的,并且在下面所述的步驟803及以后的處理中,根據打印設備或者其使用環境,重新設置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

再次參考圖45,在步驟803,將具有在步驟801所設置的驅動閾值電壓和在步驟802所設置的驅動脈沖寬度的初始值的驅動脈沖,提供給與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中的噴嘴相對應的加熱器,并且將測試圖案打印在打印介質上。

圖47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用于透明墨的Pth測試圖案的圖。在圖47中,通過透明墨的Pth判斷片301、著色材料墨1的檢測輔助圖案401和著色材料墨2的檢測輔助圖案402形成Pth測試圖案300。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使用Y墨作為著色材料墨1,并且使用K墨作為著色材料墨2。

通過利用用于透明墨的512個噴嘴中中央部分的192個噴嘴掃描一次打印頭,來打印透明墨的Pth判斷片301。所要打印的區域是一個行的區域的部分,并且是在圖47中被分配行編號的區域的部分。一個行的區域具有約8.2mm的Y方向長度和約50mm的X方向長度。

圖48是用于詳細說明用于透明墨的一個Pth判斷片301的圖。如圖48所示,在X方向上以與600dpi相對應的間隔打印384個點,并且在Y方向上以與600dpi相對應的間隔打印96個點,從而形成Pth判斷片301。以交錯方式打印這848×96點。Pth判斷片301是具有約16.3mm的X方向長度和約4.1mm的Y方向長度的矩形。

如圖47所示,根據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在Y方向上相互間隔地打印以上述方式所形成的17個Pth判斷片301中的最大的。隨著圖47中的Pth判斷片301的行編號(1~17)變高,所要提供給用于打印的噴出加熱器的驅動脈沖的脈沖寬度變小。在將最大驅動脈沖寬度設置為初始值的情況下,打印屬于第一行的片。

再次參考圖45,在利用如上所述所設置的驅動脈沖寬度打印了用于透明墨的Pth判斷片301之后,在其中打印了Pth判斷片301的行中(在其中打印了Pth判斷片301的行是第k行的情況下,為第k行),在步驟804,與利用透明墨所打印的Pth判斷片重疊地打印Y墨的檢測輔助圖案401,并且在步驟805,與Y墨的圖案重疊地打印K墨的檢測輔助圖案402。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掃描打印頭2一次,打印Pth判斷片301和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

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具有如圖47所示相同的形狀,并且具有約50mm的X方向長度和8.1mm的Y方向長度。此外,在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中,在X方向和Y方向上以與1200dpi相對應的間隔,對于像素以100%的密度配置點。這樣使得即使在Y墨和K墨的打印位置由于特定因素而相互位移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打印以覆蓋透明墨的整個Pth判斷片301。另外,使用與正常打印所使用的相同的驅動脈沖來打印Y墨和K墨的檢測輔助圖案。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通過進行與在Pth判斷片的情況下相同的掃描一次,打印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但是可以通過進行另一掃描來打印。例如,可以通過進行第一掃描來打印Pth測試圖案,并且可以通過進行第二掃描來 打印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此外,通過控制第二掃描中的打印頭的掃描方向,不管著色材料墨的顏色的配置順序如何,都可以實現想要的重疊順序。然而,打印Pth判斷片301和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的時間間隔,自然必然是發生以上參考圖25A~25F所述現象的時間間隔。

在如上所述在第k行上打印了片301和檢測輔助圖案401和402之后,然后在步驟806,反射光學傳感器30在X方向上掃描測試圖案300,并且在R光源下測量片301的光學特性。這樣,反射光學傳感器30在R光源下測量測試圖案,其中,通過以重疊方式依次在透明墨上打印反射濃度在R光源下低的Y墨和反射濃度在R光源下高的K墨,形成該測試圖案。結果,如以上參考圖24A~24D和25A~25F等所述,可以使得反射濃度的差在存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存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大,并且可以容易地檢測該差。

在接著的步驟807,判斷Pth判斷片301的反射濃度是否低于預先設置的閾值。在所測量出的反射濃度等于或者高于預先設置的閾值的情況下,即,在利用當前所設置的驅動脈沖寬度良好地噴出透明墨的情況下(S802或者S808),在步驟808,通過將頭等級降低一個水平,減小驅動脈沖寬度。例如,在圖47所示在第一行上所打印的Pth判斷片301的反射濃度等于或者高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如圖45所示,將脈沖寬度設置成與頭等級62相對應的1.2μsec,并且處理進入步驟803。然后,在步驟804,在不同于先前所打印的第k行的第(k+1)行上打印透明墨的Pth判斷片301,并且在步驟804和805及隨后的步驟,進行相同處理。

在步驟807,判斷為所測量出的反射濃度低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也就是說,例如,在由于不利用當前所設置的驅動脈沖寬度(S802或者S808)噴出透明墨、因而在使用透明墨的情況和不使用透明墨的情況之間不存在Pth判斷片301的濃度或者顏色的差的情況下,在步驟809,將其相應的頭等級比與當前所設置的脈沖寬度相對應的頭等級高一個水平的驅動脈沖寬度,設置為 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例如,假定在圖47中,利用形成在第14行上所打印的Pth判斷片301的驅動脈沖寬度所打印的片301的濃度,即,與頭等級50相對應的驅動脈沖寬度低于閾值。在這種情況下,將在圖47的第13行上打印片301的脈沖寬度,即,與頭等級51相對應的驅動脈沖寬度(1.09μsec)設置為用于透明墨的閾值驅動脈沖寬度Pth。

如上所述,通過將所測量出的閾值脈沖寬度Pth乘以閾值電壓Vth所獲得的驅動能量,是不能利用其噴出用于打印頭的著色材料墨的驅動能量的邊界值,即,閾值驅動能量。在該測量操作之后,對于正常打印操作,驅動電壓從閾值電壓Vth改變成驅動電壓Vop。由于驅動電壓Vop是閾值驅動電壓Vth的k倍,因而通過將正常驅動電壓Vop乘以所測量出的閾值脈沖寬度Pth所獲得的驅動能量,是通過將閾值驅動能量乘以值k所獲得的最佳驅動能量。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涉及用于打印用于校正透明墨的施加量的圖案(HS)作為檢查圖案的模式,并且增大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相互重疊的區域中與透明墨的施加量的差相對應的濃度的差。在下面第三實施例的說明中,向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相同的組件,分配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對其的說明。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涉及具有與圖1所示的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上述噴墨打印設備相同的結構的設備。圖49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噴墨打印設備的控制結構的框圖,并且主要詳細示出圖1所示的控制部9的結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與圖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的不同在于:第三實施例包括HS處理部371。HS處理部371進行稍后參考圖51等所述的用于校正透明墨的施加量的處理(透明HS)。更具體地,圖像處理部36進行圖像數據的預定顏色轉換,并且獲得透明墨和C、M、Y和K著色材料墨的顏色信號數據。基于用于每一墨的HS表,對于每一顏色信號進行施加量校正(HS校正)。基于通過打印稍后參 考圖51等所述的圖案所獲得的HS表,校正透明墨的顏色信號。圖像處理部36量化由HS校正之后的顏色信號數據所構成的圖像數據。

著色材料墨和透明墨

本實施例所使用的透明墨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

施加透明墨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打印圖像,在著色材料墨之前,向要打印圖像的打印介質的區域施加透明墨。具體地,如對于第一實施例的圖1所示,在打印介質P的輸送方向上位于上游的、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噴出透明墨,接著,位于下游的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噴出著色材料墨,從而如上所述施加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對于透明墨的施加量,本實施例被設計成在X方向和Y方向上(圖1)與600dpi相對應大小的像素施加約10ng的透明墨。更具體地,本實施例被設計成在如通過圖像數據所表示的透明墨的打印占空比為100%的情況下,向600dpi的像素施加約10ng的透明墨。在本實施例中,打印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密度為1200dpi的像素,并且在打印占空比為100%的情況下,在1200dpi的4個(2×2)像素中的兩個像素中的每一個上打印(施加)透明墨的點(透明墨滴),如上所述,這些墨滴的總量約為10ng。在施加量校正部371中,在通過透明墨的圖像數據(顏色信號數據)所表示的灰度值是128的情況下,該值對應于100%打印占空比的打印。然而,即使在進行上述設置的情況下,打印頭的噴出量可能發生偏差。結果,例如,過量的透明墨導致由過量的水分所引起的薄片變形、滲墨以及由透明墨的過量消耗所引起的運行成本的增大。另一方面,在噴出量降低、并且透明墨的施加量不足的情況下,著色材料墨不會充分凝結,濃度降低,并且圖像質量下降。此外,在同一打印頭的噴嘴中以混合方式存在這些狀態的情況下,除上述問題以外,還發生濃度的變化,并且打印圖像的質量進一步下降。在本實施例中,進行稍后所述的用于校正透明墨的施加量的處理(透明墨HS校正)來管理透明墨的施加 量。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說明中,假定將特定量的透明墨均勻地施加至與利用著色材料墨形成圖像的區域大體相同的區域。然而,在用于施加透明墨的方法中,不僅可以將透明墨施加至形成圖像的區域,而且還可以將其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整個表面。此外,透明墨的施加量根據來自圖像打印部的著色材料墨的施加量而變化。這樣使得可以降低涉及施加透明墨的區域的處理的負荷,并且還可以抑制透明墨的過量消耗。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打印圖像,在施加著色材料墨之前,施加透明墨。然而,施加順序不局限于上述順序。可以在施加著色材料墨之后施加透明墨。此外,可以在施加多種類型的著色材料墨的同時施加透明墨。

施加量的校正(HS)

下面具體說明通過施加量校正部371的處理。這里,通過以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中用于一種顏色的墨的噴嘴陣列作為例子來進行說明。圖50是示出由打印頭的噴嘴陣列的噴嘴之間的噴出特性的差異所導致的濃度不均勻的例子的圖。另外,通過將設置有噴嘴的多個頭芯片配置成頭芯片與一些噴嘴重疊來構成本實施例的打印頭。在通過該打印頭進行打印時,噴嘴的重疊部分的一半被配置成用于掩膜處理。

使用打印頭的用于一種顏色的噴嘴陣列的噴嘴來通過使用相同信號值(灰度值)的圖像數據打印濃度為d0的均勻圖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例如在不進行利用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的處理的情況下量化圖像數據以獲得噴出數據、通過用于一種顏色的噴嘴陣列的噴嘴噴出墨以進行打印、并且光學測量所獲得的圖像的濃度,可以獲得圖50所示的濃度分布。另外,即使在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進行HS校正的情況下,由于打印頭的時間變化等,也可能獲得圖50所示的濃度分布。HS校正對這一濃度分布進行校正,從而使得例如所有噴嘴具有作為目標的恒定濃度d0。更具體地,HS處理部371進行校正以 降低與表現高于圖50所示的目標濃度d0的濃度(例如,d1或者d3)的芯片的噴嘴相對應的圖像數據的信號值(灰度值)。另一方面,HS處理部371進行校正以增大與表現低于目標濃度d0的濃度(例如,d2)的芯片的噴嘴相對應的圖像數據的信號值(灰度值)。換句話說,基于芯片的噴出特性和目標噴出特性之間的關系,增大或者降低給予芯片的信號的水平。將用于每一芯片的HS處理的這類數據作為表數據存儲在ROM 34中。

另外,如上所述,本實施例涉及用于校正芯片之間的濃度分布(濃度不均勻)的HS校正。這是因為從微觀角度來看,以噴嘴為單位生成濃度分布,并且由于用于制造芯片的方法,與同一芯片中的濃度分布相比,不同芯片之間的濃度分布趨于更大。另外,本發明自然可應用于稍后說明的一個噴嘴的濃度分布或者多個噴嘴組的濃度分布。

傳感器光源顏色和反射濃度

接著說明傳感器光源顏色和反射濃度。本實施例的反射光學傳感器30根據打印設備所使用的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色調、以及打印頭的結構等,選擇并使用紅色(R光源)、綠色(G光源)和藍色(B光源)發光二極管(LED)這三種類型中的任一個作為發光部31。更具體地,參考圖17和18對第一實施例的說明,同樣適用于本實施例。

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部分的反射濃度

根據本實施例的透明墨和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部分的反射濃度和光學特性,與第一實施例中參考圖19A~24D所述的相同。

透明墨的施加量的校正(透明墨HS)

圖5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用于創建用于校正透明墨的施加量(HS)的表的處理的流程圖。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圖49)使用用于HS的該表來如上所述校正施加量。

首先,打印用于獲得用于透明墨的施加量校正表的圖案(用于透明墨的 HS圖案)(S901)。接著,測量所打印的HS圖案的光學特性(S902)。然后,從所測量出的光學特性獲得與透明墨的施加量有關的校正系數(S903),并且創建用于透明墨的施加量校正表(S904)。下面將詳細說明各步驟。

S901: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打印

通過使用透明墨和兩種預定類型的著色材料墨來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在本實施例中,使用黃色(Y)墨作為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使用黑色(K)墨作為第二著色材料墨。圖52是用于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例子的圖。通過以重疊方式依次在利用不同施加量的透明墨所形成的多個測試片61上打印特定施加量的第一著色材料墨(Y)和第二著色材料墨(K),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檢測輔助圖案62)。圖53是示出用于打印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首先,從打印頭21噴出透明墨,并且打印具有不同施加量的多個片61(a)~61(i)。在認為當前所設置的透明墨的施加量是100%的情況下,利用總共9個施加量0%、25%、50%、75%、(100%)、125%、150%、175%和200%形成這些測試片,其中,當前所設置的施加量是中值。在圖52中,示出9個列61(a)~61(j)作為具有這些施加量的片。此外,對于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中的每一芯片,打印這些測試片。在圖52中,示出行a~j作為這些這些測試片。更具體地,通過使用打印頭21上所配置的芯片H200a~H200j各自中央部分的512個噴嘴,打印具有512像素×512像素(約108mm×約108mm)的片作為片行a~j的片。更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檢測每一芯片的噴出特性,并且基于檢測結果來校正每一芯片的施加量。在這方面,將中央部分中的512個噴嘴的噴出特性處理為表示芯片的噴出特性的噴出特性。此外,如在透明墨的情況下一樣,如上所述,同樣通過打印頭22,使用每一芯片中央部分中的512個噴嘴來打印著色材料墨的片。另外,自然地,使用除中央部分中的512個噴嘴以外的噴嘴來打印除片以外的區域。然而,在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和用于著色材料墨的打印頭22在Y方向上不在相同位置的情況下,通過 使用除中央部分中的噴嘴以外的噴嘴,可以利用著色材料墨來打印這些片。另外,通過8位圖像數據的灰度值,特別表示0%~200%的9個施加量,并且在灰度值為255的情況下,例如,施加量是使得在構成片的512像素×512像素的每一像素上形成透明墨的一個點的施加量。此外,在所設置的透明墨的施加量(灰度值)是128的情況下,例如,該施加量是中值,并且灰度值是0、32、64、96、(128)、160、192、224和255。

再次參考圖53,在以上述方式利用透明墨打印測試片之后,然后,基于與預定施加量(灰度值)有關的圖像數據,在以上述方式所打印的每一測試片和除這些片以外的區域上,以重疊方式利用第一著色材料墨(Y)打印檢測輔助圖案62(S1002)。然后,如第一著色材料墨的情況一樣,基于與預定施加量(灰度值)有關的圖像數據,在每一測試片和除這些片以外的區域上,以重疊方式利用第二著色材料墨(K)打印檢測輔助圖案62(S1003)。

圖54是示出上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及其打印順序的圖。如圖54所示,首先,在打印介質P上利用透明墨打印測試片61(a)~61(i)。然后,在測試片和其它區域上依次打印Y墨的檢測輔助圖案62(a)和K墨的基準圖案62(b)。在本實施例中,檢測輔助圖案62(a)是通過基于圖像數據的灰度值(施加量)向與600dpi×600dpi相對應的區域施加約20nm的Y墨所獲得的均勻濃度實心圖案,并且檢測輔助圖案62(b)也是通過向與600dpi×600dpi相對應的區域施加約20ng的K墨所獲得的均勻濃度實心圖案。這些施加量與在通過本實施例的打印設備進行打印時所使用的著色材料墨的最大施加量(占空比)相一致。此外,對于圖案的打印,為了降低著色材料墨的施加量變化的影響,最好預先在校正著色材料墨的施加量之后進行透明墨的HS。

S902:光學特性的測量

測量所打印的測試片61(a)~61(i)的光學特性。在如上所述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之后,移動打印介質P和滑架,以使得被安裝在滑架上的反射光 學傳感器30的位置對著測試片61(a)~61(i)。然后,測量反射光學濃度作為各片的光學特性。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紅色(R光源)作為反射光學傳感器30的光源。另外,為了降低噪聲的影響,可以在停止滑架之后進行測量、使用具有大的光斑直徑的傳感器、或者平均在多個點處的測量結果。這樣使得可以平均所打印的圖案上的局部不均勻,并且高精度地測量反射光學濃度。

S903:校正后的施加量的計算

圖55是示出通過一個芯片所打印的測試片61(a)~61(i)的測量結果的例子的圖。在圖55中,反射濃度D從透明墨的施加量為0%的片(a)開始到透明墨的施加量為100%的片(e)逐漸增大,而在透明墨的施加量為100%的片(e)之后,反射濃度Dn幾乎是恒定的。這示出在該例子中的打印測試片的芯片的情況下,用于使得著色材料墨凝結的透明墨的所需最小施加量,即,透明墨的最佳施加量約為100%。在本實施例中,將緊接著在其中測試片之間的反射濃度的變化量ΔD小于3%的片的前一片中的施加量,設置為該芯片的透明墨的校正后施加量,并且使用其作為用于判斷反射濃度Dn是否幾乎恒定的標準。更具體地,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在打印測試片時所設置、并且通過用于透明墨的圖像數據所表示的施加量是100%。因此,通過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圖49)校正與該芯片相對應的、并且作為用于打印透明墨的圖像數據的施加量100%,而且施加量100%用作為用于表示施加量100%的透明墨的圖像數據。測試片61(a)~61(i)的連續編號n為1~9,并且通過下面的公式來表示ΔDn:

ΔDn=(Dn-1-Dn)/Dn(n=2,3,4,...9)

其中,Dn是反射濃度測量值。

圖56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55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所測量出的濃度Dn和濃度的變化量ΔDn的圖。如圖56所示,在濃度的變化量ΔDn第一次變得小于3%的情況下,n=6。因此,在該例子中,計算出n=5(測試片e)時的施加 量“100%”,作為芯片的透明墨的校正后施加量。

圖57是示出通過使用不同于用于圖55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的芯片所打印的測試片61(a)~61(i)的測量結果的圖。如圖57所示,反射濃度D從透明墨的施加量為0%的片(a)開始到透明墨的施加量為150%的片逐漸增大,而在透明墨的施加量為150%的片(g)之后,反射濃度D幾乎是恒定的。這示出在該例子中芯片的最佳施加量約為150%,也就是說,示出在施加量為作為當前設置值的100%的情況下,施加量不足。圖58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57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所測量出的濃度Dn和濃度的變化量ΔDn的圖。如圖58所示,在變化量ΔDn第一次變得小于3%的情況下,n=8。因此,在該例子中,計算出n=7(測試片g)時的施加量“150%”,作為該芯片的透明墨的校正后施加量。更具體地,通過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圖49)校正與該芯片相對應的、并且作為用于打印透明墨的圖像數據的施加量100%,并且用作為表示施加量150%的透明墨的圖像數據。

作為比較例,說明在針對透明墨僅使用一種顏色(例如,K墨)來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情況下的測試片61的測量值。圖59是示出根據該比較例的用于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在圖59中,在步驟1101,如步驟1001一樣,利用透明墨打印多個測試片。接著在步驟1102,在透明墨的測試圖案上,以重疊方式利用預定施加量的第一著色材料墨(K)打印檢測輔助圖案62(b)。

圖60是示出通過利用其獲得圖55和56所示的測量結果的、用于透明墨的芯片,根據以上參考圖59所述的處理所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結果的圖。此外,圖61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60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所測量出的濃度Dn和濃度的變化量ΔDn的圖。如這些附圖所示,所檢測到的測試片之間的濃度差小。結果,在本實施例中,所測量出的光學濃度在測試片(f)之后是恒定的(參考圖55和56),并且在該比較例中,反射濃度D在施加量為25%的片(b)之后幾 乎是恒定的。因此,與上述實施例相比,發現檢測濃度幾乎恒定時的施加量的精度變低。

同樣,圖62是示出通過使用利用其獲得圖57和58所示的測量結果的、用于透明墨的芯片,根據以上參考圖59所述的處理所打印的測試片的測量結果的圖。此外,圖63是示出通過使用用于圖62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所測量出的濃度Dn和濃度的變化量ΔDn的圖。同樣,在該比較例中,所檢測到的片之間的濃度差小。結果,在該實施例中,所測量出的光學濃度在測試片(h)之后是恒定的(參考圖57和58),并且在該比較例中,反射濃度D在施加量為25%時的片(b)之后幾乎是恒定的。因此,與上述實施例相比,同樣發現在該例子中,檢測濃度幾乎恒定時的施加量的精度變低。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通過適當組合兩種顏色的著色材料墨、打印順序和對于測量所使用的光源顏色,變得可以增大在測試片之間、或者在透明墨的量大的情況和透明墨的量小的情況之間的檢測值的差,并且提高其可檢測性。

S904:創建用于透明墨的施加量校正表,設置校正后施加量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在步驟903所計算出的校正后施加量,對于每一芯片,都創建用于透明墨的施加量校正表。更具體地,對于通過其獲得圖55所示的上述測量結果的芯片,設置該表以將與該芯片的噴嘴相對應的、用于透明墨的圖像數據的灰度值(施加量)(100%),轉換成通過將轉換之前的灰度值乘以系數100%/100%=1.0所獲得的灰度值。此外,對于通過其獲得圖57所示的測量結果的芯片,設置該表以將與芯片的噴嘴相對應的、用于透明墨的圖像數據的灰度值(施加量)(100%),轉換成通過將轉換之前的灰度值乘以系數150%/100%=1.5所獲得的灰度值。此外,將這樣所獲得的用于透明墨的HS表存儲在ROM 34(圖49)中。在利用透明墨進行打印時,CPU 33向施加量校正處理部371請求發送存儲在ROM 34中的用于透明墨的HS表。施加量校正處 理部371通過使用所發送的HS表,校正用于透明墨的圖像數據。該控制使得可以降低由用于透明墨的每一芯片的制造誤差和耐久性劣化等所導致的墨的噴出特性的偏差,并且可以使得均勻地施加透明墨。

傳感器光源顏色和檢測輔助墨顏色的組合

在以上實施例的說明中,使用紅色(R)光源作為光源顏色,并且在著色材料墨中,使用Y墨作為最先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而且使用K墨作為隨后施加至打印介質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然而,其它組合可以實現相同有利結果。如上所述,本發明選擇具有在使用對于測試所使用的光源的顏色的情況下其反射濃度低的色調的墨,作為最先要施加的檢測輔助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選擇具有在使用對于測試所使用的光源的顏色的情況下其反射濃度高的色調的墨,作為隨后所要施加的檢測輔助第二著色材料墨。對于代表性組合,假定作為傳感器光源顏色的R、G和B、以及作為著色材料墨顏色的C、M、Y和K是理想顏色,選擇Y墨或者M墨作為紅色(R)光源下的檢測輔助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可以選擇K墨或者C墨作為紅色(R)光源下的檢測輔助第二著色材料墨。可以選擇C墨或者Y墨作為綠色(G)光源下的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可以選擇K墨或者M墨作為綠色(G)光源下的第二著色材料墨。此外,可以選擇M墨或者C墨作為藍色(B)光源下的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可以選擇K墨或者Y墨作為藍色(B)光源下的第二著色材料墨。另外,存在以下的許多情況:諸如C、M、Y和K等的噴墨打印設備中所使用的著色材料墨的顏色不是理想的C、M、Y和K,并且所要使用的打印介質的顏色顯影和打印設備的結構還限制點重疊順序。在這方面,最好預先在各種條件下在打印所使用的打印介質上實際打印圖案以獲得最佳組合。

光學特性的檢測

在以上本實施例的說明中,使用用于通過具有預定峰值波長的顏色(R、G或者B)光源發射光的、并且測量其反射光的強度(反射濃度)的反射光學傳 感器,作為用于檢測光學特性的檢測單元。然而,可以使用其它檢測單元,只要該其它檢測單元檢測特定波長范圍的光學特性即可。例如,還可以通過白色光源發射白色光,通過使用用于RGB的顏色濾波器使得其放大后的反射光發散,并且通過使用作為攝像元件的CCD傳感器讀取所發散的反射光,從而獲得RGB信息。此外,還可以通過利用作為攝像裝置的CMOS傳感器讀取來自RGB光源的反射光來獲得RGB信息。在這些情況下,通過讀取所獲得的RGB信息的適當通道的亮度值作為上述反射濃度,可以獲得相同的有利結果。

此外,在其它模式下,在通過目測來進行測試的情況下,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其反射濃度低(亮度高)的色調的墨,作為最先所要施加的檢測輔助著色材料墨,并且選擇具有在白色光下其反射濃度高(亮度低)的色調的墨,作為隨后所要施加的基準著色材料墨。這樣可以增大測試片之間的、或者透明墨的量大的情況和透明墨的量小的情況之間的反射濃度(亮度)的差。用戶可以觀察如圖52所示以上述方式所打印的透明HS圖案,從9個片中選擇恒定濃度的片,并且輸入該片中的施加量作為透明墨的施加量。作為墨的具體組合的例子,使用Y墨作為檢測輔助第一著色材料墨,并且使用K墨作為檢測輔助第二著色材料墨。

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

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可以使用能夠根據打印介質的寬度來進行檢測的線掃描器作為用于檢測光學特性的讀取裝置。本實施例的線掃描器包括CCD線傳感器,并且在與打印介質的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以1600dpi的間隔配置CCD傳感器。通過使用具有相對高分辨率的讀取裝置,可以校正針對數個噴嘴的施加量。

圖64是示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線掃描器的橫斷面圖。在圖64中,CCD 40將光轉換成電信號。從原稿所反射的光束42穿過鏡頭41,并且到達CCD 40。 在該結構中,附圖標記43表示用于將光束42反射進小的空間的鏡,附圖標記44表示用于照射原稿的原稿照射裝置,附圖標記45表示用于輸送原稿的輸送輥,并且附圖標記46表示用于引導原稿的紙張輸送導向板。通過輸送輥45,使得通過進紙導向板46所引導的原稿以預定速度通過讀取部。通過原稿照射裝置44照射讀取部處的原稿。通過鏡43反射從被照射的原稿所反射的光束42,并且其穿過鏡頭41進入CCD 40。通過CCD 40被轉換成電信號的圖像信息通過圖像分析部,并且對其進行分析。掃描器可以獲得與紅色(R)、綠色(G)和藍色(B)通道有關的模擬亮度數據。如在第三實施例中所述,在R、G和B光源下,可以以與反射濃度相同的方式來處理亮度數據。

圖65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圖。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創建用于透明墨的HS表的處理,與以上第三實施例中所述的處理相同。通過利用不同施加量的透明墨形成多個測試片63(a)~63(i),打印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以下稱為HS圖案2)。然后,在這些測試片上以重疊方式依次打印特定施加量的第一著色材料墨(Y)和第二著色材料墨(K)(檢測輔助圖案62)。如上所述,在第三實施例中,在認為當前所設置的透明墨的施加量為100%的情況下,利用總共9個施加量0%、25%、50%、75%、(100%)、125%、150%、175%和200%,其中,當前設置的施加量是中值。另外,透明墨的片63是通過使用每一芯片的所有噴嘴所打印的、并且具有差不多與打印介質的寬度相同大小的圖案。

圖66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打印用于透明墨的HS圖案的處理的流程圖。首先,用于透明墨的打印頭21利用不同的施加量打印測試片63(a)~63(i)(S1201)。如上所述,利用9個施加量形成這些測試片。接著,在這多個測試片上以重疊方式利用第一著色材料墨(Y)打印均勻檢測輔助圖案62(S1202)。然后,在這多個測試片63上依次利用第二著色材料墨(k)打印均勻檢測輔助圖案62(S1203)。

圖67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測試片63(a)、63(e)和63(i)的反射濃度的測量結果的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線掃描器獲得具有400dpi分辨率的亮度數據。通過使用具有這樣相對高分辨率的讀取裝置,變得可以以更小單位來檢測濃度。在測量反射濃度之后,如第三實施例一樣,對于400dpi的每一區域,將測試片63(a)~63(i)的濃度進行比較來確定透明墨的校正后施加量。

盡管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含所有這類修改、等同結構和功能。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广州市| 博野县| 大渡口区| 施秉县| 三明市| 米泉市| 南汇区| 牙克石市| 轮台县| 凤山县| 图们市| 高台县| 临江市| 印江| 南江县| 孙吴县| 凤翔县| 江川县| 任丘市| 鄢陵县| 松江区| 罗田县| 沙雅县| 双鸭山市| 上饶市| 平南县| 沙湾县| 虎林市| 四平市| 滨海县| 曲阜市| 邵阳县| 永善县| 云浮市| 凤翔县| 阆中市| 淳安县| 孝义市| 盘锦市|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