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刮刀皮修棱機。
背景技術:
絲網印刷時,采用夾具夾持刮刀皮的上半部分,利用刮刀皮下部的棱角將絲網上的油墨刮滲到玻璃產品上,或滿版印刷或圖案印刷。在印刷的過程中,刮刀皮反復與印刷網版摩擦,棱角磨禿,不能將油墨很好的滲透到玻璃產品上,這時,需要重新更換新的刮刀皮。現有技術中,采用軌道砂輪磨邊機進行刮刀皮修棱,但是其修棱的效果不好,磨邊無傾角是弧形,嚴重影響玻璃制品印刷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研究設計了一種刮刀皮修棱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刮刀皮進行反復利用、玻璃制品印刷效果好、節約企業生產成本的刮刀皮修棱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刮刀皮修棱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箱本體、進刀裝置、輸送輥、傳動裝置、限位裝置、出料槽,所述進刀裝置包括刀片、刀片架、刀片架安裝座、穿過刀片架安裝座頂部的手輪螺絲、連接桿、連接桿支撐座,刀片架一側設置有刀片安裝口,連接桿一端與刀片架安裝座固定連接,連接桿另一端設置有進刀絲桿,連接桿與連接桿支撐座通過滑槽滑動連接,進刀絲桿上套有螺母調節盤,進刀絲桿一側還設置有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包括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支撐架、安裝在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支撐架上的進刀檔位碰珠及滾輪,刀片架頂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圓形凹槽,刀片架安裝座一側底部設置有刀片架槽,刀片架底部設置有與刀片架槽相配套的卡條,刀片架通過卡條、手輪螺絲固定在刀片架安裝座上,所述輸送輥包括上壓輥、下壓輥,上壓輥為四個,下壓輥安裝在輥槽內,下壓輥的高度低于輥槽側板的高度,靠近刀片架一側輥槽側板上設置有供刀片切削的切削口,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機、主齒輪傳動桿、從齒輪傳動桿,主齒輪傳動桿一端通過減速機與電機相連接,主齒輪傳動桿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軸承座上,主齒輪傳動桿上設置有四個主動斜齒輪,從齒輪傳動桿為四根,從齒輪傳動桿一端穿過第二軸承座與上壓輥連接,從齒輪傳動桿另一端通過從動斜齒輪與主動斜齒輪嚙合,所述限位裝置包括壓板、壓板推桿、壓板調節手柄、推針、限位標尺,限位標尺包括第一限位標尺、第二限位標尺,壓板推桿一端穿過第三軸承座與壓板推桿固定連接,壓板推桿另一端為帶有螺紋的螺桿,螺桿一端穿過壓板推桿限位座依次與螺母、壓板調節手柄連接,第三軸承座與壓板推桿限位座之間的螺桿上套有彈簧,推針一端焊接在第三軸承座與螺桿交接點處,推針另一端的針尖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標尺正上方。
所述刀片與水平面呈30°~40°角。
所述上壓輥的表面設置有滾花。
所述上壓輥、下壓輥之間的距離為8-9mm。
所述上壓輥包括第一上壓輥、第二上壓輥、第三上壓輥、第四上壓輥,第一上壓輥、第二上壓輥安裝有進水管,進水管口位于下壓輥正上方。
所述壓板的厚度為6mm。
所述螺桿直徑為16mm。
所述機箱本體一側還設置有箱門,箱門通過合頁與機箱本體連接。
所述出料槽安裝在機箱本體一側,出料槽與水平面呈40°~45°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通過限位裝置對刮刀皮進行精準對位,進刀裝置方便刮刀皮的拆卸安裝,刮刀皮穿過上壓輥、下壓輥之間的縫隙后,刀片在刮刀皮上切削出一定的棱角,本實用新型可以對刮刀皮進行反復利用、使得玻璃制品印刷效果好、節約企業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箱本體,2、出料槽,3、刀片,4、刀片架,4-1、刀片安裝口,5、刀片架安裝座,5-1、刀片架槽,6、手輪螺絲,7、連接桿,7-1、進刀絲桿,8、連接桿支撐座,9、螺母調節盤,10、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支撐架,11、進刀檔位碰珠,12、滾輪,13-1、第一上壓輥,13-2、第二上壓輥,13-3、第三上壓輥,13-4、第四上壓輥,14、下壓輥,15、輥槽,15-1、輥槽側板,15-1-1、切削口,16、電機,17、減速機,18、主齒輪傳動桿,18-1、主動斜齒輪,19、從齒輪傳動桿,19-1、從動斜齒輪,20、第一軸承座,21、第二軸承座,22、壓板,23、壓板推桿,23-1、螺桿,23-2、壓板推桿限位座,24、壓板調節手柄,25、推針,26-1、第一限位標尺,26-2、第二限位標尺,27、第三軸承座,28、進水管,28-1、進水管口,29、箱門,30、合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刮刀皮修棱機,包括機箱本體1、進刀裝置、輸送輥、傳動裝置、限位裝置、出料槽2,進刀裝置包括刀片3、刀片架4、刀片架安裝座5、穿過刀片架安裝座頂部的手輪螺絲6、連接桿7、連接桿支撐座8,刀片架4一側設置有刀片安裝口4-1,連接桿7一端與刀片架安裝座5固定連接,連接桿7另一端設置有進刀絲桿7-1,連接桿7與連接桿支撐座8通過滑槽(圖中未標示出)滑動連接,進刀絲桿7-1上套有螺母調節盤9,進刀絲桿7-1一側還設置有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包括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支撐架10、螺母調節盤限位裝置支撐架10上的進刀檔位碰珠11及滾輪12,刀片架4頂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圓形凹槽(圖中未標示出),刀片架安裝座5一側底部設置有刀片架槽5-1,刀片架4底部設置有與刀片架槽5-1相配套的卡條4-1,刀片架4通過卡條4-1、手輪螺絲6固定在刀片架安裝座上,輸送輥包括上壓輥、下壓輥14,上壓輥為四個,下壓輥14安裝在輥槽15內,下壓輥14的高度低于輥槽側板15-1的高度,靠近刀片架4一側的輥槽側板15-1上設置有供刀片3切削的切削口15-1-1,傳動裝置包括電機16、減速機17、主齒輪傳動桿18、從齒輪傳動桿19,主齒輪傳動桿18一端通過減速機17與電機16相連接,主齒輪傳動桿18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軸承座20上,主齒輪傳動桿18上設置有四個主動斜齒輪18-1,從齒輪傳動桿19為四根,從齒輪傳動桿19一端穿過第二軸承座21與上壓輥連接,從齒輪傳動桿19另一端通過從動斜齒輪19-1與主動斜齒輪18-1嚙合,限位裝置包括壓板22、壓板推桿23、壓板調節手柄24、推針25、限位標尺,限位標尺包括第一限位標尺26-1、第二限位標尺26-2,壓板推桿23一端穿過第三軸承座27與壓板推桿23固定連接,壓板推桿23另一端為帶有螺紋的螺桿23-1,螺桿23-1一端穿過壓板推桿限位座23-2依次與螺母26、壓板調節手柄24連接,第三軸承座27與壓板推桿限位座23-2之間的螺桿23-1上套有彈簧28,推針25一端焊接在第三軸承座27與螺桿23-1交接點處,推針25另一端的針尖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標尺26-1正上方,刀片3與水平面呈30°~40°角,上壓輥的表面設置有滾花,上壓輥、下壓輥14之間的距離為8-9mm,上壓輥包括第一上壓輥13-1、第二上壓輥13-2、第三上壓輥13-3、第四上壓輥13-4,第一上壓輥13-1、第二上壓輥13-2安裝有進水管28,進水管口28-1位于下壓輥14正上方,壓板22的厚度為6mm,螺桿23-1直徑為16mm,機箱本體1一側還設置有箱門29,箱門29通過合頁30與機箱本體1連接,出料槽2安裝在機箱本體1一側,出料槽2與水平面呈40°~45°角。
具體使用過程:將刀片3安裝在刀片架4一側的刀片安裝口4-1上后再將刀片架4放置在刀片架安裝座5上,刀片架4底部的卡條4-1放置在刀片架安裝座5的刀片架槽5-1內,旋緊手輪螺絲6,將刀片架固定在刀片架安裝座5內,推動螺母調節盤9使得連接桿7沿著連接桿支撐座8的滑槽(圖中未標示出)向前推進,將刀片架安裝座5推到指定位置后,旋轉螺母調節盤9微調進片量后將螺母調節盤9放置于進刀檔位碰珠11及滾輪12之間,刮刀皮經第二限位標尺26-2測量寬度后,旋轉壓板調節手柄24,將壓板22向前推送,待推針25的針尖指在第一限位標尺26-1合適的位置時,停止旋轉壓板調節手柄24,啟動電機16,主齒輪傳動桿18轉動,主齒輪傳動桿18上的四個主動斜齒輪18-1與從齒輪傳動桿19上的從動斜齒輪19-1嚙合,帶動四根從齒輪傳動桿19轉動,最終帶動第一上壓輥13-1、第二上壓輥13-2、第三上壓輥13-3、第四上壓輥13-4轉動,刮刀皮從機箱本體1入口處經上壓輥、下壓輥14輸送至出口處,水由進水管28的進水管口28-1流至刮刀皮上,刮刀皮經過切削口15-1-1時,刀片3將刮刀皮側面削去0.5-1mm,最終經出料槽2落至指定點處,刮刀皮切削出新的棱角,使得刮刀皮進行翻新再利用,本實用新型通過限位裝置對刮刀皮進行精準對位,進刀裝置方便刮刀皮的拆卸安裝,刮刀皮穿過上壓輥、下壓輥14之間的縫隙后,刀片3在刮刀皮上切削出一定的棱角,本實用新型可以對刮刀皮進行反復利用、使得玻璃制品印刷效果好、節約企業生產成本。
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