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導光板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已經存在將激光打標機用于導光板領域的加工之中,導光板激光打點,一般使用大面積三維動態打標機,導光板的加工尺寸,依據激光打標機的工作面積決定,限制了導光板的生產尺寸。單現有技術中仍無法實現超出激光打標機固定工作面積尺寸的導光板生產,以及更高的自動化過程,必須要有工人在激光機器旁邊進行鋪放或收起導光板的動作。激光操作導光板會有很多粉塵,人體吸入粉塵會造成塵肺等問題。
同時,人工的鋪料取料大大增加了加工的時長,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包括傳送臺,所述傳送臺前后兩端分別連接有進料臺和出料臺,所述傳送臺中部上方架設有用于放置激光打標機的打印箱,待加工產品可連續不間斷通過傳送臺經打印箱下方,所述打印箱內設置有激光打標機和其下部的可使激光打標機上下移動的托架;所述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還包括一與機床電聯的主控箱,所述主控箱內設有MCU和為各部分提供電能的電路控制模塊,機床上安裝有感應裝置,所述感應裝置與所述MCU通過電聯或無線收發模塊連通;待加工產品由進料臺被傳至傳送臺工作區域,通過MCU控制進入指定打點區域,開始連續加工,加工完畢由傳送臺傳送至出料臺,機床內安裝吸塵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料臺與出料臺上設有若干并排放置的可旋轉托輥,所述托輥通過左右兩邊的固定栓固定于所述進料臺和出料臺兩邊的側壁上,所述托輥相對于所述固定栓自由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料臺與傳送臺、出料臺與傳送臺分別通過連接架連接固定,待加工產品可從托輥直接傳送至傳送臺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傳送臺上安裝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內部兩端安裝有主動輪和從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電機驅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感應裝置安裝于機床上部,所述感應裝置與MCU連通,所述主動輪與所述MCU連通,感應裝置將信號反饋給MCU,MCU經過計算控制所述主動輪的運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打印箱通過四條支腿架于所述傳送臺上方,所述打印箱內部安裝有絲桿箱,所述絲桿箱安裝于所述打印箱側壁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絲桿箱內部數值設置有若干轉動絲桿,所述絲桿由電機驅動,固定板通過連接裝置豎立貼于所述絲桿箱外部并延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若干套于絲桿上的絲桿滑塊和與所述絲桿滑塊連接的連桿,所述連桿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固定板前部設有若干托架,所述托架為三角形結構,所述托架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托架上表面為平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傳送臺、進料臺和出料臺的寬度相同,皆為N,其中100mm≤N≤300mm。
有益效果
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有效的延伸了導光板激光打點可以延伸的尺寸,從固定有效工作范圍的工作尺寸,改變為有效工作尺寸*另外一個方向無限延長的加工尺寸。極大改變了導光板的應用空間。由于激光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用戶只要在計算機上設計,即可實現激光雕刻輸出并且可隨時變換雕刻,可邊設計邊出產品。待加工產品由進料臺被傳送至傳送臺工作區域,通過MCU控制,開始連續工作,產品加工完畢由傳送臺送至出料臺。本實用新型采用智能傳送帶傳動自動定位激光打點的形式,增長了加工產品的一個方向的價格尺寸,減少了人工的耗費,提升了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進料臺1、托輥11、傳送臺2、傳送帶21、出料臺3、主控箱4、打印箱5、絲桿箱51,固定板52,托架53,箱蓋板5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包括傳送臺2,傳送臺2前后兩端分別連接有進料臺1和出料臺3,傳送臺2中部上方架設有用于放置激光打標機的打印箱5,待加工產品可通過傳送臺經打印箱5下方通過,所述打印箱內設置有激光打標機和其下部的可使激光打標機上下移動的托架53;導光板連續激光打點機床還包括一與機床電聯的主控箱,主控箱內設有MCU和為各部分提供電能的電路控制模塊,機床上安裝有感應裝置,感應裝置與所述MCU通過電聯或無線收發模塊連通;待加工產品由進料臺1被拖至傳送臺,通過主控箱控制進入指定打印區域,加工完畢由傳送臺送至出料臺3,機床內安裝吸塵裝置。
進料臺1與出料臺3上設有若干并排放置的可旋轉托輥11,托輥11通過左右兩邊的固定栓固定于所述進料臺1和出料臺3兩邊的側壁上,托輥相對于固定栓自由轉動。
進料臺1與傳送臺2、出料臺3與傳送臺2分別通過連接架連接固定,待加工產品可從托輥11直接傳送至傳送臺2上。
傳送臺2上安裝有傳送帶21,傳送帶21內部兩端安裝有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通過電機驅動。
感應裝置安裝于機床上部,感應裝置與MCU連通,主動輪與MCU連通,感應裝置將信號反饋給MCU,MCU經過計算控制所述主動輪的運轉。
打印箱5通過四條支腿架于傳送臺2上方,打印箱5內部安裝有絲桿箱51,絲桿箱51安裝于所述打印箱5側壁上。
絲桿箱51內部數值設置有若干轉動絲桿,絲桿由電機驅動,固定板52通過連接裝置豎立貼于絲桿箱51外部并延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連接裝置包括若干套于絲桿上的絲桿滑塊和與絲桿滑塊連接的連桿,連桿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2上。
固定板52前部設有若干托架53,托架53為三角形結構,托架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2上,托架上表面為平面。
傳送臺2、進料臺1和出料臺3的寬度相同,皆為100mm、120mm、150mm、180mm或300mm。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