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印機噴頭,特別涉及一種打印機噴頭的聯控系統。
背景技術:
打印機是目前辦公、家用的常用設備,其能夠將計算機處理的結果打 印在相關介質上。噴頭是打印機上的關鍵部件之一,其與墨囊相連,是打印機的出字部分。
打印機都會設置多個不同尺寸的噴頭,例如4寸噴頭、6寸噴頭,當需要對4寸的紙張進行打印噴墨時,4寸噴頭進行工作;當需要對6寸的紙張進行打印噴墨時,6寸噴頭進行工作;但是當需要對10寸的紙張進行噴墨時既無法控制4寸噴頭和6寸噴頭同時進行工作,完成對10寸的紙張進行打印噴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打印機噴頭的聯控系統,能夠控制多個噴頭同時進行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打印機噴頭的聯控系統,包括若干打印機噴頭,所述的聯控系統包括全控子系統和單控子系統,所述的單控子系統包括分別對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控制的第一無線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控制單元,所述的第一無線控制單元受控于工作人員觸發通過無線連接控制第一噴頭進行工作;所述的第二無線控制單元受控于工作人員觸發通過無線連接控制第二噴頭進行工作;所述的全控子系統受控于工作人員觸發通過無線連接控制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同時進行工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控制單元可分別控制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使打印人員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打印紙張的尺寸以及與紙張相對應噴頭尺寸,進行打印;當打印人員需要打印較大紙張時可通過全控子系統控制所有的打印機噴頭同時工作,進行較大紙張的打印,兩個單元可進行切換,方便打印。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無線控制單包括:第一觸發裝置,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一驅動信號;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一觸發裝置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一驅動信號;第一信號發射裝置,與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發射;第一信號接收裝置,與所述的第一信號發射裝置無線連接,接收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一信號接收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輸出第一控制信號;第一控制裝置,受控于所述的第一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的第一噴頭進行工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通過觸發第一觸發裝置,進行無線控制使第一噴頭進行工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二無線控制單元包括:第二觸發裝置,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二驅動信號;第三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一觸發裝置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一驅動信號;第二信號發射裝置,與所述的第三驅動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發射;第二信號接收裝置,與所述的第二信號發射裝置無線連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第四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二信號接收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輸出第二控制信號;第二控制裝置,與所述的第四驅動裝置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二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的第二噴頭進行工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通過觸發第二觸發裝置,進行無線控制使第二噴頭進行工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全控子系統包括:第三觸發裝置,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三驅動信號;第五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三觸發裝置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三驅動信號;第三信號發射裝置,與所述的第五驅動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發射;第三信號接收裝置,與所述的第三信號發射裝置無線連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第六驅動裝置,與所述的第三信號接收裝置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輸出第三控制信號;第三控制裝置,受控于所述的第三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的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進行工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通過觸發第三觸發裝置,進行無線控制使第二噴頭和第二噴頭同時進行工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觸發裝置包括第一開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二觸發裝置包括第二開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三觸發裝置包括第三開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驅動電阻、第二驅動電阻和第一驅動三極管,所述的第一驅動電阻和第二驅動電阻串聯接地,所述的第一驅動電阻和第二驅動電阻的節點耦接所述第一驅動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一驅動電阻耦接所述第一觸發裝置,所述第一驅動三極管的集電極耦接所述第一信號發射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驅動電阻和第二驅動電阻進行分壓達到使第一驅動三極管導通的目的,使第一信號發射裝置上電并發射第一驅動信號。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三驅動電阻、第四驅動電阻和第二驅動三極管,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和第四驅動電阻串聯接地,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和第四驅動電阻的節點耦接所述第二驅動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耦接所述第一信號接收裝置,所述第二驅動三極管的集電極耦接所述第一控制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三驅動電阻和第四驅動電阻進行分壓達到使第二驅動三極管導通的目的,使第一控制裝置上電并控制第一噴頭進行工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無線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控制單元可分別控制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使打印人員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打印紙張的尺寸以及與紙張相對應噴頭尺寸,進行打印;當打印人員需要打印較大紙張時可通過全控子系統控制所有的打印機噴頭同時工作,進行較大紙張的打印,兩個單元可進行切換,方便打印,第一驅動電阻和第二驅動電阻進行分壓達到使第一驅動三極管導通的目的,使第一信號發射裝置上電并發射第一驅動信號,第三驅動電阻和第四驅動電阻進行分壓達到使第二驅動三極管導通的目的,使第一控制裝置上電并控制控制第一噴頭進行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聯控系統與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圖2是單控子系統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全空子系統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中,110、打印單元;120、單控子系統;130、全控子系統;1201、第一無線控制單元;1202、第二無線控制單元;11016、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11026、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12011、第一觸發裝置;12012、第一驅動裝置;12013、第一信號發射裝置;12014、第一信號接收裝置;12015、第二驅動裝置;12016、第一繼電器線圈;12021、第二觸發裝置;12022、第三驅動裝置;12023、第二信號發射裝置;12024、第二信號接收裝置;12025、第四驅動裝置;12026、第二繼電器線圈;13011、第三觸發裝置;13012、第五驅動裝置;13013、第三信號發射裝置;13014、第三信號接收裝置;13015、第六驅動裝置;13016、第一繼電器線圈和第二繼電器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打印機噴頭的聯控系統,如圖1所示,其與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的電路連接示意圖,包括打印單元110,打印單元110包括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第一噴頭內電路和第二噴頭內電路并聯設置,第一噴頭內電路和第二噴頭內電路分別串聯設置有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11016和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11026,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11016閉合時第一噴頭上電工作;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11026閉合時第二噴頭上電工作。
如圖2所示單控子系統120電路結構示意圖,包括單控子系統120,單控子系統120包括第一無線控制單元1201和第二無線控制單元1202,第一無線控制單元1201受控于工作人員觸發通過無線連接控制第一噴頭進行工作;第二無線控制單元1202受控于工作人員觸發通過無線連接控制第二噴頭進行工作。
第一無線控制單元1201包括:
第一觸發裝置12011,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一驅動信號,第一觸發裝置12011包括第一開關S1。
第一驅動裝置12012,與第一觸發裝置12011耦接,受控于第一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一驅動信號,第一驅動裝置12012包括第一驅動電阻R11、第二驅動電阻R12和第一驅動三極管Q1,所述的第一驅動電阻R11和第二驅動電阻R12串聯接地,第一驅動電阻R11和第二驅動電阻R12的節點耦接所述第一驅動三極管Q1的基極,所述的第一驅動電阻R11耦接所述第一觸發裝置12011,所述第一驅動三極管Q1的集電極耦接第一信號發射裝置12013。
第一信號發射裝置12013,與第一驅動裝置12012耦接,接收第一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一驅動信號發射。
第一信號接收裝置12014,與第一信號發射裝置12013無線連接,接收第一驅動信號。
第二驅動裝置12015,與第一信號接收裝置12014耦接,接收第一驅動信號輸出第一控制信號;第二驅動裝置12015包括第三驅動電阻R13、第四驅動電阻R14和第二驅動三極管Q2,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R13和第四驅動電阻R14串聯接地,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R13和第四驅動電阻R14的節點耦接所述第二驅動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的第三驅動電阻R13耦接所述第一信號接收裝置12014,所述第二驅動三極管Q2的集電極耦接第一控制裝置。
第一控制裝置,受控于第一控制信號控制第一噴頭進行工作,第一控制裝置包括第一繼電器線圈12016和上述的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11016,第一繼電器線圈12016與第二驅動三極管Q2的集電極耦接。
第二無線控制單元1202包括:
第二觸發裝置12021,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二驅動信號;第二觸發裝置12021包括第二開關S2。
第三驅動裝置12022,與第二觸發裝置12021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二驅動信號;第三驅動裝置12022包括第五驅動電阻R15、第六驅動電阻R16和第三驅動三極管Q3,所述的第五驅動電阻R15和第六驅動電阻R16串聯接地,所述的第五驅動電阻R15和第六驅動電阻R16的節點耦接所述第三驅動三極管Q3的基極,所述的第五驅動電阻R15耦接所述第二觸發裝置12021,所述第三驅動三極管Q3的集電極耦接第二信號發射裝置12023。
第二信號發射裝置12023,與所述的第三驅動裝置12022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發射。
第二信號接收裝置12024,與所述的第二信號發射裝置12023無線連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
第四驅動裝置12025,與所述的第二信號接收裝置12024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二驅動信號輸出第二控制信號;第四驅動裝置12025包括第七驅動電阻R17、第八驅動電阻R18和第四驅動三極管Q4,所述的第七驅動電阻R17和第八驅動電阻R18串聯接地,所述的第七驅動電阻R17和第八驅動電阻R18的節點耦接所述第四驅動三極管Q4的基極,所述的第七驅動電阻R17耦接所述第二信號接收裝置12024,所述第四驅動三極管Q4的集電極耦接第二控制裝置。
第二控制裝置,與所述的第四驅動裝置12025耦接,受控于所述的第二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的第二噴頭進行工作。第二控制裝置包括第二繼電器線圈12026和上述的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11026,第二繼電器線圈12026與第四驅動三極管Q4的集電極耦接。
如圖3所示全空子系統電路結構示意圖,包括
第三觸發裝置13011,受控于工作人員輸出第三驅動信號;第三觸發裝置13011包括第三開關S。
第五驅動裝置13012,與第三觸發裝置13011耦接,受控于第三驅動信號導通并輸出第三驅動信號;第三驅動裝置12022包括第九驅動電阻R21、第十驅動電阻R22和第五驅動三極Q5管,第九驅動電阻R21和第十驅動電阻R22串聯接地,第九驅動電阻R21和第十驅動電阻R22的節點耦接第五驅動三極管Q5的基極,第九驅動電阻R21耦接第三觸發裝置13011,所述第五驅動三極管Q5的集電極耦接第三信號發射裝置13013。
第三信號發射裝置13013,與所述的第五驅動裝置13012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并將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發射。
第三信號接收裝置13014,與所述的第三信號發射裝置13013無線連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
第六驅動裝置13015,與所述的第三信號接收裝置13014耦接,接收所述的第三驅動信號輸出第三控制信號;第六驅動裝置13015包括第十一驅動電阻R23、第十二驅動電阻R24和第六驅動三極管Q6,所述的第十一驅動電阻R23和第十二驅動電阻R24串聯接地,所述的第十一驅動電阻R23和第十二驅動電阻R24的節點耦接第六驅動三極管Q6的基極,所述的第十一驅動電阻R23耦接所述第三信號接收裝置13014,第六驅動三極Q6管的集電極耦接第三控制裝置。
第三控制裝置,受控于所述的第三控制信號控制所述的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進行工作。第三控制裝置包括串聯設置的上述第一繼電器線圈12016和第二繼電器線圈12026,還包括上述的與第一噴頭內電路和第二噴頭內電路分別串聯設置的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11016和第二繼電器常開觸點11026。
在一實例中,例如第一噴頭為有效打印面積為4寸的噴頭、第二噴頭為有效打印面積為6寸的噴頭。當工作人員需要對4寸的紙張進行打印時,工作人員觸發第一觸發裝置12011第一噴頭即開始工作,對4寸的紙張進行打印;當工作人員需要對6寸的紙張進行打印時,工作人員觸發第二觸發裝置12021第二噴頭即開始工作,對6寸的紙張進行打印;當工作人員需要對10寸的紙張進行打印時,工作人員觸發第3觸發裝置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即同時開始工作,對10寸的紙張進行打印。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