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絲印機,尤其涉及一種可以自動上料定位的絲印機。
背景技術:
絲印機以作為印刷機械廣泛使用,在大多數(shù)廠家均在使用半自動絲印機和手動絲印機來生產(chǎn)產(chǎn)品,在生產(chǎn)效率日益更新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中,半自動和手動的絲印機已經(jīng)越來越無法滿足,而現(xiàn)有的自動化絲印機采用全自動化設備,將原有的設備結(jié)構更換,對于廠家的設備成本有很大的壓力,而對于原有的絲印機進行改造又會增加成本,對于追求效益的生產(chǎn)廠家來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在原有的絲印機設備上進行簡單改造,達到自動上料并且定位產(chǎn)品的功效,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的絲印機,機構簡單適用范圍廣,普適性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絲印機自動上料定位機構,包括工作臺,還包括上料組件、定位組件和下料傳送軌道;所述的上料組件位于所述的工作臺的一側(cè),由上料臺延伸到所述的工作臺的附近;所述的定位組件位于所述的工作臺上,與所述的工作臺相鄰;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位于所述的工作臺的右側(cè),從所述的工作臺向外延伸。
所述的上料組件包括上料傳送軌道、上料氣缸和上料推板;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延伸至所述的工作臺上,與所述的工作臺相鄰;所述的上料氣缸位于所述的工作臺的一側(c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上料推板呈“l(fā)”形狀,位于所述的上料氣缸的立柱的前端,與所述的上料氣缸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推板包括上料長板和上料短板,所述的上料長板與上料短板互相垂直,所述的上料長板平行于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所述的上料短板垂直于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組件包括定位氣缸和定位推板;所述的定位氣缸位于所述的工作臺的左側(c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定位推板呈“l(fā)”形狀,位于所述的定位氣缸的立柱的前端,與所述的定位氣缸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推板包括定位長板和定位短板,所述的定位長板與定位短板互相垂直,所述的定位長板平行于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所述的定位短板垂直于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氣缸與定位氣缸的缸體連通,所述的上料氣缸充氣向外動作時,所述的定位氣缸泄氣回撤;所述的定位氣缸充氣向外動作時,所述的上料氣缸泄氣回撤。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氣缸和定位氣缸的下方設置有氣缸底座,所述的氣缸底座位于廠房底面,底部設有移動輪和固定臺;所述的移動輪設置有四個,均布在所述的氣缸底座上,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轉(zhuǎn)動;所述的固定臺位于所述的移動輪外圍,與所述的氣缸底座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臺呈圓錐外形,圓錐上端的內(nèi)側(cè)設置有內(nèi)螺紋與所述的氣缸底座相配合,所述的固定臺內(nèi)部設置有頂緊錐臺,所述的頂緊錐臺豎直向下,底面為傾斜斜面與所述的移動輪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的移動輪上方設置有萬向節(jié),所述的萬向節(jié)上方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的固定臺相配合;所述的移動輪上設置有剎車楔塊,所述的剎車楔塊的一端為傾斜斜面,與所述的固定臺相配合,貫穿所述的移動輪。
進一步的,所述的剎車楔塊上設有凸臺和彈簧,所述的凸臺位于所述的剎車楔塊的上表面,與所述的剎車楔塊固定連接;所述的彈簧位于所述的凸臺與移動輪之間,兩端分別與所述的凸臺和移動輪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每一個所述的移動輪上設有兩個所述的剎車楔塊,對稱分布在所述的移動輪的兩側(c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絲印機自動上料定位機構,在常用絲印設備上設置本機構達到自動上料和定位的功能,在原有的設備上增加機械結(jié)構實現(xiàn)功能,不再需要整機設計,結(jié)構簡單,適用范圍廣,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機構的位置自主調(diào)節(jié)以適合各種尺寸規(guī)格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普適性和推廣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示出本發(fā)明的上料示意圖。
圖3示出本發(fā)明的下料示意圖。
圖4示出本發(fā)明的氣缸底座的主視圖。
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移動輪與固定臺的剎車狀態(tài)的主剖視圖。
圖6示出本發(fā)明的移動輪與固定臺的自由狀態(tài)的主剖視圖。
其中:1.工作臺、2.下料傳送軌道、3.上料傳送軌道、4.上料氣缸、5.上料推板、6.上料長板、7.上料短板、8.氣缸底座、9.定位推板、10.定位長板、11.定位短板、12.氣缸底座、13.移動輪、14.固定臺、15.萬向節(jié)、16.頂緊錐臺、17.剎車楔塊、18.凸臺、19.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絲印機自動上料定位機構,包括工作臺1,還包括上料組件、定位組件和下料傳送軌道2;所述的上料組件位于所述的工作臺1的一側(cè),由上料臺延伸到所述的工作臺1的附近,用于傳遞被加工產(chǎn)品至所述的工作臺1上并推送到加工區(qū)域;所述的定位組件位于所述的工作臺1上,與所述的工作臺1相鄰,用于定位被加工的產(chǎn)品;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位于所述的工作臺1的右側(cè),從所述的工作臺1向外延伸,產(chǎn)品加工完畢后推送出所述的工作臺1至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上,將成品取走。
所述的上料組件包括上料傳送軌道3、上料氣缸4和上料推板5;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3延伸至所述的工作臺1上,與所述的工作臺1相鄰,用于將被加工產(chǎn)品運輸至所述的工作臺1上;所述的上料氣缸4位于所述的工作臺1的一側(c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將被加工的產(chǎn)品推送至加工區(qū)域;所述的上料推板5呈“l(fā)”形狀,位于所述的上料氣缸4的立柱的前端,與所述的上料氣缸4固定連接,用于推送產(chǎn)品并且固定產(chǎn)品的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推板5包括上料長板6和上料短板7,所述的上料長板6與上料短板7互相垂直,所述的上料長板6平行于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3,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用于固定產(chǎn)品的一面并且保持推送時產(chǎn)品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的上料短板7垂直于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3,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用于固定產(chǎn)品的另一面,保證產(chǎn)品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組件包括定位氣缸8和定位推板9;所述的定位氣缸8位于所述的工作臺1的左側(c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確定產(chǎn)品的位置并將加工完成的產(chǎn)品推至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上;所述的定位推板9呈“l(fā)”形狀,位于所述的定位氣缸8的立柱的前端,與所述的定位氣缸8固定連接,用于定位并推送產(chǎn)品。
進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推板9包括定位長板10和定位短板11,所述的定位長板10與定位短板11互相垂直,所述的定位長板10平行于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用于確定被加工產(chǎn)品的一面;所述的定位短板11垂直于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高度小于被加工的板件厚度,用于確定被加工產(chǎn)品的另一面。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氣缸4與定位氣缸8的缸體連通,所述的上料氣缸4充氣向外動作時,所述的定位氣8缸泄氣回撤;所述的定位氣缸8充氣向外動作時,所述的上料氣缸4泄氣回撤,保證兩個氣缸反向運動,互不干涉。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氣缸4和定位氣缸8的下方設置有氣缸底座12,所述的氣缸底座12位于廠房地面上,用于承載所述的上料氣缸4和定位氣缸8,底部設有移動輪13和固定臺14;所述的移動輪13設置有四個,均布在所述的氣缸底座12上,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轉(zhuǎn)動,可以在任意方向上移動所述的上料氣缸4和定位氣缸8;所述的固定臺14位于所述的移動輪13外圍,與所述的氣缸底座12螺紋連接,用于在需要時固定所述的氣缸底座12。
進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臺14呈圓錐外形,圓錐上端的內(nèi)側(cè)設置有內(nèi)螺紋與所述的氣缸底座12相配合,所述的固定臺內(nèi)部設置有頂緊錐臺16,所述的頂緊錐臺16豎直向下,底面為傾斜斜面與所述的移動輪13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的移動輪13。
進一步的,所述的移動輪13上方設置有萬向節(jié)15,所述的萬向節(jié)15上方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的固定臺14相配合,使得所述的移動輪13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動;所述的移動輪13上設置有剎車楔塊17,所述的剎車楔塊17的一端為傾斜斜面,與所述的固定臺14相配合,貫穿所述的移動輪13,用于固定所述的移動輪13。
進一步的,所述的剎車楔塊17上設有凸臺18和彈簧19,所述的凸臺18位于所述的剎車楔塊17的上表面,與所述的剎車楔塊17固定連接;所述的彈簧19位于所述的凸臺18與移動輪13之間,兩端分別與所述的凸臺18和移動輪固定13連接,當所述的固定臺14向上移動時,所述的剎車楔塊17被所述的彈簧19推至所述的移動輪13的外部,剎車功能結(jié)束,所述的移動輪13便可以自由移動了。
進一步的,每一個所述的移動輪13上設有兩個所述的剎車楔塊17,對稱分布在所述的移動輪13的兩側(cè),保證剎車平緩。
使用時將被加工的產(chǎn)品放置在所述的上料傳送軌道3上,移動至所述的上料推板5的上料短板7處停止,如圖所示,此時啟動所述的上料氣缸4將產(chǎn)品推至加工區(qū)域,所述的上料長板6、上料短板7、定位長板9和定位短板10固定住產(chǎn)品的四面,從而確定產(chǎn)品的位置,開始加工,當加工完成時,所述的定位氣缸8啟動,由于所述的定位氣缸8和上料氣缸4連通,在所述的定位氣缸8充氣移動時,所述的上料氣缸4便會泄氣回撤,不再固定產(chǎn)品在原有位置,此時定位氣缸8就會將產(chǎn)品推送至所述的下料傳送軌道2上,再將產(chǎn)品輸出,同時下一件產(chǎn)品輸送至所述的上料短板7處,在所述的定位氣缸8回撤的同時,所述的上料氣缸4啟動推送,形成一個加工流程,如此往復,保證加工效率的同時提高產(chǎn)品的正確率。
當遇到不同的產(chǎn)品時,只需要將所述的固定臺14向上擰出,所述的頂緊錐臺16離開所述的剎車楔塊17,所述的剎車楔塊17被所述的彈簧19彈出所述的移動輪13,此時移動輪恢復自由從而可以移動;移動所述的移動輪13帶動所述的氣缸底座12,使得所述的上料氣缸4和定位氣缸8處于不同的位置對應不同的規(guī)格,確定好位置后將所述的固定臺14向下擰緊,使得所述的頂緊錐臺16與剎車楔塊17接觸,將所述的剎車楔塊17壓入所述的移動輪13,固定所述的移動輪13使其無法轉(zhuǎn)動,從而固定所述的上料氣缸4和固定氣缸8的位置,從而適用于加工產(chǎn)品。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性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