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尤其是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吊帶拉手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廣告效果好的廣告載體,廣告商開發了各種與之有關的廣告載體,比如車身廣告、車燈箱廣告、車站燈箱廣告、椅套廣告、車廂內張貼平面廣告或安裝多媒體進行廣告演示,可謂無奇不有,各廣告運營商在開發廣告展示方式上,不斷推陳出新。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展示廣告內容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拉手本體,該拉手本體上設有吊帶固定裝置和可供乘客緊握的握把,其中吊帶固定裝置和握把之間留有廣告內容展示位。
所述的拉手本體為單片。
所述的拉手本體為雙片,在廣告內容展示位形成夾層。
所述的吊帶固定裝置是在拉手本體的適當位置設一橫向通槽,用以穿置吊帶。
在拉手本體的下端形成一可讓手指穿過的環形通槽,該環形通槽的下沿與拉手本體的底邊形成可供乘客緊握的握把。
所述環形通槽的上沿形成向上的弧形。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得拉手由原來的單一功能,增加了廣告展示功能,乘客在乘車時,可以通過閱讀拉手上的廣告內容來增加信息量,是一種新興的、價格適宜的廣告形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拉手本體1,其上端設一橫向通槽2,用以穿置吊帶,為吊帶固定裝置,習用的實施方式有多種,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拉手本體1的下端設一可讓乘客手指穿過的環形通槽4,該環形通槽4的下沿41與拉手本體1的底邊形成握把3,可供乘客乘車時緊握;在橫向通槽2和環形通槽4之間留有廣告內容展示位5。
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在于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吊帶拉手上設置廣告內容展示位,使得拉手由原來的單一功能,增加了廣告展示功能,乘客在乘車時,可以通過閱讀拉手上的廣告內容來增加信息量。在這種發明思路下,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
若想讓廣告內容保留的時間長些,可以將拉手本體1由對稱的兩片固接而成,這樣就在廣告內容展示位5處形成夾層,廣告內容可以夾在其中,而不易損壞。如圖2、3所示,拉手本體11、12的四周各設置通孔6,通過緊固螺絲將其緊固,這樣在原來的廣告內容展示位5處形成夾層,廣告內容7可以夾持其中。
若考慮乘客拉拉手時的舒適度和方便性,環形通槽4越大則效果越好,但是這樣就會影響廣告效果,折中的方式就是將環形通槽4的上沿42作成弧形,這樣使用中既不會碰痛手背,又不會占去太多的廣告位置。
當然拉手本體1可以僅是單片的,廣告內容可以張貼或印刷在廣告內容展示位5上。
若廣告內容展示位5的造型不同,比如矩形、扇形、不規則形,則拉手本體1的整體造型將隨之變化,該種變化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拉手本體,該拉手本體上設有吊帶固定裝置和可供乘客緊握的握把,其中吊帶固定裝置和握把之間留有廣告內容展示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手本體為單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手本體為雙片,在廣告內容展示位形成夾層。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帶固定裝置是在拉手本體的適當位置設一橫向通槽,用以穿置吊帶。
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拉手本體的下端形成一可讓手指穿過的環形通槽,該環形通槽的下沿與拉手本體的底邊形成可供乘客緊握的握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用的拉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通槽的上沿形成向上的弧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拉手本體,該拉手本體上設有吊帶固定裝置和可供乘客緊握的握把,其中吊帶固定裝置和握把之間留有廣告內容展示位,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得拉手由原來的單一功能,增加了廣告展示功能,乘客在乘車時,可以通過閱讀拉手上的廣告內容來增加信息量,是一種新興的、價格適宜的廣告形式。
文檔編號G09F21/00GK2619832SQ03221758
公開日2004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9日
發明者張堅 申請人:張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