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保持活頁紙的環形夾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27764閱讀:2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保持活頁紙的環形夾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的環形夾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具 有至少部分地由塑膠材料構成的殼體的環形夾機構。
背景技術
環形夾機構將例如打孔紙的活頁紙保持在文件夾或筆記本中。它具有 用于保持紙張的環部件。環部件可以選擇性地打開以添加或取出活頁紙, 或者閉合以保持活頁紙同時使活頁紙沿環部件運動。環部件安裝在繞樞 轉軸線連接在一起的兩個相鄰的鉸接板上。
殼體一通常是金屬的并是細長的一將鉸接板松動地支撐在殼體內并 將鉸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們可以相對殼體樞轉。殼體具有大體弧形的 橫截面,具有將鉸接板保持在殼體內的彎折底邊。鉸接板設置在與弧的 頂壁間隔開的弧的敞開底部部分內且橫跨弧的敞開底部部分延伸、且環 部件穿過殼體上的缺口或開口延伸。
當鉸接板處于共面位置(180° )時,未變形的殼體比連接的鉸接板 窄。這樣,當鉸接板樞轉經過該位置時,它們使彈性殼體側向向外變形 并在殼體中產生彈力,迫使鉸接板樞轉而離開該共面位置,打開環部件 或者閉合環部件。因此,當環部件閉合時,彈力阻擋鉸接板運動,并將環部件夾在一起。同樣地,當環部件打開時,彈力使它們保持分開。操 作者通常通過手動拉開環部件或將它們推在一起可以克服這個力。在殼 體一端或兩端還設有控制柄,用于使環部件在打開位置和閉合位置之間 移動。
一些環形夾機構包括當環部件閉合時阻止鉸接板樞轉的鎖緊結構。鎖 緊結構將閉合的環部件可靠地鎖在一起,防止環形夾機構意外掉落時環 部件無意地打開。例如,鎖緊結構可結合在一個控制滑動件上,控制滑 動件可相對于殼體在控制滑動件上的鎖緊元件阻止鉸接板樞轉運動的鎖 緊位置、與鎖緊元件不阻止鉸接板運動的未鎖位置之間移動。
通常,殼體安裝在文件夾或筆記本上,使殼體的敞開底部部分面對文 件夾或筆記本。因此,鉸接板被殼體的頂壁覆蓋。這種形態呈現出通常 堅固的金屬表面作為殼體的露出表面。
該露出表面經常具有含鎳鍍層, 一些人可能對此敏感。此外,以印跡 保留在表面上的方式在金屬表面上印制是困難的和/或成本更高一尤其 是金屬表面鍍鎳時。鍍鎳也可能在制造環形夾機構時導致一些環境和工 作危險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在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的環形夾機構。環形 夾機構大體包括由塑膠材料制成的細長殼體。殼體具有中心部和沿著中 心部的任一側向下延伸的側向側部。環支撐部被設置在塑膠材料殼體的 側向側部之間、并且由側向側部支撐以便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環形夾機構還包括用于保持活頁紙的多個環。每個環包括第一環部件和第二環 部件。所述第一環部件被安裝在所述環支撐部上以便隨著所述環支撐部 相對于所述殼體在閉合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在閉合位置,第一環 部件和第二環部件形成基本上連續的閉合環路,以使由多個環保持的活 頁紙沿著多個環從一個環部件移動到另一環部件。在打開位置,第一環 部件和第二環部件形成不連續的打開環路,以便向所述多個環添加或從 所述多個環取出活頁紙。控制結構可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以產生所述環 支撐部的移動。所述控制結構通過阻擋將所述環部件移動到所述打開位 置的所述環支撐部的移動而適合將所述環部件可釋放地鎖定在閉合位 置。所述控制結構包括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平移移動的移動桿。所述移動 桿包括用于與所述環支撐部接合以阻擋所述環支撐部移動的鎖緊元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環形夾機構有助于在殼體上進行印制,而且減少了 可能引起過敏的鎳鍍層暴露。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顯的,并且部分地將在下面指出。


圖1是安裝在筆記本上的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一個實施例的立 體圖2是圖1所示環形夾機構的放大立體圖3是從環形夾機構底部是可見的有利位置看的圖l-2所示環形夾機 構的放大立體圖4和5分別是與圖2和3類似的圖1-3所示環形夾機構的放大立體圖,除了環處于打開位置;
圖6是圖1-5所示環形夾機構的分解立體圖6A是環形夾機構的移動桿的側視圖7是圖1-6所示環形夾機構的側視圖8是圖1-7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俯視圖9是圖1-8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仰視圖10是圖1-9所示環形夾機構的殼體的立體圖11是從殼體底部是可見的有利位置看的圖io所示殼體的另一立體
圖12是圖10-11所示殼體的仰視圖13是沿著包括圖8的線13-13的平面截取的圖卜9所示環形夾機 構的一部分的放大橫截面圖13A是與圖13類似的橫截面圖,但顯示了從打開位置向閉合位置 移動的環形夾機構;
圖14是沿著包括圖8的線14-14的平面截取的圖1-9和13所示環形 夾機構的放大橫截面圖15是與圖14類似的橫截面圖,除了環處于它們的打開位置;
圖16是圖10-12所示殼體的橫截面圖17是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8是圖17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仰視圖19是圖17-18所示環形夾機構的移動桿的立體圖20和21是沿著包括圖18的線20-20的平面截取的圖17-18所示環形夾機構的橫截面圖,分別顯示了環形夾機構的環處于閉合位置和打 開位置;
圖22是沿著包括圖17的線22-22的平面截取的圖17-18和20-21 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一部分的放大橫截面圖23是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4是圖23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仰視圖25是沿著包括圖24的線25-25的平面截取的圖23和24所示環形 夾機構的橫截面圖26是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27是圖26所示環形夾機構的仰視圖;以及
圖28是沿著包括圖27的線28-28的平面截取的圖26和27所示環形 夾機構的橫截面圖。
在所有附圖中,對應的附圖標記表示對應的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圖1-16示出了環形夾機構100的一個實施例。在圖1中, 機構100示為安裝在筆記本10上。具體地,機構100示為通過鉚釘113 安裝在筆記本10的后封皮12上,大體靠近筆記本10的脊部14且與之 對齊。鉚釘113穿過在殼體102相反端部的安裝孔123。筆記本10的前 封皮16鉸接地連接到脊部14,且移動以選擇性地覆蓋或露出在筆記本 10內由機構100保持的活頁紙(未示出)。以其它方式安裝在筆記本上(例 如裝在脊部上)、或除了筆記本之外(例如文件夾)的表面上的環形夾機構也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環形夾機構也 可以處于未安裝狀態。
參看圖2-9,該實施例的機構100包括殼體102,殼體102支撐一對 鉸接板128 (廣義地,環支撐部)和兩個環104。殼體102具有細長形狀, 包括中心部148和兩個側向側部150,側向側部150在沿著殼體長度相互 間隔開的相反縱向端部140, 142之間沿著中心部的任一側在大體垂直的 平面上向下延伸。在圖l所示實施例中,中心部具有肩部149,肩部149 朝著它們與側向側部150的相交部向下傾斜(例如,成大約45°的角度)。 中心部148和側向側部150的排布使得殼體在端部140, 142之間具有大 體上凹形橫截面結構,如圖14-16所示。
殼體102的一個縱向端部140具有位于其上并用于安裝致動控制柄 130的安裝結構141,如下所述,致動控制柄130是用于操作環形夾機構 100的控制結構118的一部分。在所示實施例中,安裝結構141是短的縱 向延伸槽形結構,具有帶相應開口 141A的相對側部,相應開口 141A與 橫過殼體縱向軸線的軸線對齊,以便接收致動控制柄130通過其可樞轉 地安裝的金屬銷132。應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其它安裝結構也 是可行的。殼體102的相反縱向端部142是封閉并且是圓形的或者弄鈍, 以減小諸如使用者的手或者衣服的物體被意外地鉤在殼體該端部上的可 能性。甚至包括敞開構形的其它端部構形也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殼 體102通過其被固定到筆記本IO上的鉚釘113或者其它裝置所用的安裝 孔123形成在殼體102的端部140, 142附近。在所示實施例中,例如, 安裝孔123穿過管狀部122,管狀部122從殼體102的中心部148向下伸出。
殼體102的一個側向側部150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個凹口 144A,凹 口 144A在側向側部上向下延伸直到其端部。多個開口 144B大體與凹口 144A相對地(即,大體在殼體102的相對側向側部150和中心部148的 相交部)形成在殼體102上。與凹口 144A不同,該實施例的開口 144B 沒有延伸到相應側向側部150的底部。凹口 144A與開口 144B成對地布 置。每個環104包括一對環部件124, 一個環部件穿過凹口 144A中的一 個,另一個環部件穿過對應的開口 144B。通過允許將被接收在其中的環 部件124向上滑入殼體并被接收在凹口 144A中而不需要環部件的任何旋 轉,凹口 144A有助于環形夾機構的組裝。與凹口 144A相比,使用沒有 延伸到側向側部150的底部的開口 144B導致殼體102更大的剛度。應理 解的是,凹口和開口的其它組合可以設置在殼體上以接收環104 (包括延 伸到側向側部的底部的全部凹口、和沒有延伸到側向側部的底部的全部 開口),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
殼體102由彈性塑膠材料構成。在所示實施例中,管狀部122和安裝 結構141與殼體102模制成一體。但是,這些部件可以單獨地形成并安 裝到殼體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是合適的塑膠材料的一個示 例,因為本實用新型人發現當它如這里所述被用于制造殼體時特別耐疲 勞型失效、并且能夠經受多次操作循環。在一個實施例中,塑膠材料具 有至少大約5kJ/ii^的沖擊強度。由于殼體102由塑膠材料制成,它易于 制造成多種不同色彩,這對于用色彩分類的筆記本是有用的。此外,如 果需要,印制文字(突起或印刻)可以模制在或者以其它方式形成在殼體上。而且,塑膠材料不需要鍍鎳(環形夾機構的金屬殼體則通常需要 鍍鎳),因此對于對鎳敏感的人而言是適合的。整個殼體102與圖中所示 實施例一樣模制成一體。但是,殼體可以包括非一體的特征并且可以不 同方式制造,包括制成隨后結合在一起以構成殼體的多個部件,而不脫 離本實用新型范圍。
在所示實施例中,殼體102的高度可以在大約8. 5到18. 5ram的范圍 內,殼體敞開底部的寬度可以在大約17到45mm的范圍內。在這種情況 下,殼體102可以具有分別在大約1. 2到大約1. 8腿范圍內的平均壁厚(例 如,側向側部150的厚度T1、肩部149的厚度T2和在肩部之間的中心 部148的厚度T3)(圖16)。側向側部150、肩部149和在肩部之間的中 心部148的平均壁厚T1, T2, T3分別大約相同。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 實施例中,側向側部150的壁厚T1、肩部149的壁厚T2和在肩部之間 的中心部148的壁厚T 3在它們整個上面在大約1. 2到大約1. 8mm的范圍 內。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側向側部150的壁厚T1、肩部149 的壁厚T2和在肩部之間的中心部148的壁厚T3在它們整個上面在大約 1. 2到大約1. 8mm的范圍內并且大體上是均勻的。
未變形的殼體102的側向側部150間隔的距離僅略微小于相互連接的 鉸接板128繞著中心鉸鏈154樞轉而相互共面時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 的外邊緣156之間的距離。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與鉸接板128樞轉運動 相關的殼體102的變形大體上最小化。例如,在一個構形中,敞開底部 的寬度在打開過程中僅僅在大約0.8到大約L8mm的范圍內增加。多個 鉸接板支撐部160從殼體102的側向側部150向內突出,如圖12所示。鉸接板支撐部與殼體102的側向側部150模制成一體。鉸接板支撐部160 可與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的外邊緣156接合,以便在環形夾機構100 的操作過程中將鉸接板保持在殼體102中。參看圖14-16,所示實施例的 鉸接板支撐部160是限定有支撐表面162的楔形結構,支撐表面162從 殼體的側向側部150橫向地向內延伸。楔形鉸接板支撐部160沿著遠離 殼體102的中心部148的方向從支撐表面162漸縮。支撐表面162近似 地垂直于殼體的側向側部150。在一個實施例中,支撐表面162至少略微 向下傾斜地從側向側部150向內延伸。在該實施例中,支撐表面162與 側向側部150形成大于90。(例如大約100° )的角度A1 (圖13A)。應 當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支撐表面162與側向側部150之間 的角度可以大于IOO。。
如圖3、 5、 9和11所示,所示實施例的鉸接板支撐部160包括在殼 體102的每個側向側部150上的多個鉸接板支撐部。多個鉸接板支撐部 160沿著殼體102縱向地分布。例如,在該實施例中,鉸接板支撐部160 適合緊鄰殼體102的端部140, 142、以及緊鄰用于環104的每個凹口/ 開口144A, 144B設置。在所示實施例中,在側向側部150上的鉸接板支 撐部160之間具有與用于環104的凹口/開口 144A, 144B對齊的間隙164, 使得環部件124在環形夾機構100的組裝過程中穿過鉸接板支撐部之間 的間隙。此外,另外的鉸接板支撐部160大約設置在環104之間的中間 位置。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鉸接板支撐部的結構和數目、各個相鄰鉸 接板支撐部之間的間隔、以及鉸接板支撐部的縱向長度可以變化。
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中的環支撐部包括一對鉸接板128,該對鉸接板128大體上相互成鏡像。鉸接板128分別大體是細長的、扁平矩形形 狀,并且每個鉸接板的長度比殼體102的長度稍短,如圖3所示。鉸接 板128沿它們的內縱向邊緣并排布置地相互連接,形成具有樞轉軸線的 中心鉸鏈154,以便鉸接板相對彼此樞轉運動。這是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 常規方式實現的。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被設置在殼體102的側向側部 150之間,使得鉸接板的外邊緣156在鉸接板支撐部160上方與側向側部 接合,這將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保持在殼體中。如下所述,鉸接板128 在殼體102中的樞轉運動伴隨著中心鉸鏈154相對于殼體的向上和向下 運動、以及鉸接板的外邊緣156相對于殼體的側向側部150的樞轉運動。
鉸接板128是足夠的短,使得它們不妨礙緊鄰與致動控制柄130相對 的殼體102的端部142插入鉚釘113。在殼體102的另一端部140,鉸接 板限定了開口 129,緊鄰致動控制柄130的管狀部122和鉚釘113穿過開 口 129。管狀部122可與筆記本10接合,以支撐殼體102。如果需要, 其它開口可以類似方式設置在鉸接板上,以允許采用另外的鉚釘(例如, 靠近殼體的端部140, 142之間的中部位置)將環形夾機構100連接到筆 記本10或其它結構上。
盡管所示實施例的鉸接板128不是與殼體102 —樣長,它們具有大于 殼體長度LH —半的長度LHP(圖9)。鉸接板128適合由厚度在大約0. 6mm 到1.6腿范圍內的彈性金屬(例如鋼)制成。鉸接板128具有大體上比 殼體102更大的剛度。鉸接板128的剛度有助于通過鉸接板有效地傳遞 力(即,有助于傳遞施加到鉸接板上以打開和/或閉合環的力)。
環104將活頁紙(未圖示)保持在筆記本10中的環形夾機構100上。環形夾機構100的兩個環104大體上是相同的,并且分別大體上是圓形 形狀。環104分別包括兩個大體半圓形的環部件124,環部件由適合材料 (例如鋼)的常規圓柱桿制成。環部件124包括自由端126,它們形成為 在環部件閉合在一起時防止環部件錯位。環104可以是本領域公知的D 形或者形成其它形狀,這也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具有不同材料制成、 或者具有不同橫截面形狀例如橢圓形的環部件的環形夾機構也不脫離本 實用新型的范圍。類似地,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由殼體支撐的環的數 目可以變化。
每個環104的一個環部件124被安裝在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中的一 個上,該環的另一個環部件被安裝在相對的鉸接板上。環部件124穿過 相應的凹口 144A/開口 144B、并被布置成使得它們的自由端126在殼體 102上方相互相向。環部件124可在打開位置(圖4和5)與閉合位置(圖 1-3)之間移動,在打開位置,活頁紙可增添到環形夾機構100和/或從 其取出,在閉合位置,對應環部件124的自由端126結合,以將活頁紙 保持在環形夾機構的環104上。
在所示實施例中,環部件124如本領域公知地剛性連接于鉸接板128, 使得當鉸接板樞轉時環部件隨鉸接板運動。盡管在所示的環形夾機構100 中,每個環104的兩個環部件124分別安裝在兩個鉸接板128之一上, 且隨鉸接板128的樞轉運動而運動,但每個環具有一個可動環部件和一 個固定環部件的機構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例如,其中僅僅每個環 的環部件之一安裝在鉸接板上,另一環部件安裝在例如殼體102上的機 構)。控制結構118可相對于殼體102移動,以產生鉸接板128(環支撐部) 的移動。在所示實施例中,控制結構118包括致動控制柄130和移動桿 170,移動桿170 (例如通過如圖13所示的直接樞轉連接)連接到致動控 制柄,以便通過致動控制柄130在殼體102中縱向地平移移動桿。該實 施例的致動控制柄130形成有通道133,接收在開口 141A中的金屬銷132 被咬合在通道133中以安裝致動控制柄130,以便由使用者相對于殼體樞 轉移動致動控制柄,如圖13中的弧形箭頭所示。移動桿170的柄部186 被咬合在形成于致動器上的另一通道136中,使得致動控制柄130的樞 轉運動大體上沿著殼體102的縱向平移地移動移動桿170(例如將它向致 動控制柄拉動),如圖13中的水平箭頭所示。
通過阻擋將環部件移動到它們打開位置所必需的鉸接板128的運動, 控制結構118適合于將環部件124以及因而是環104可釋放地鎖定在它 們的閉合位置。如圖6和13所示,該實施例的移動桿170包括在移動桿 170長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的細長桿部171、和在細長桿部上的多個鎖緊元 件172,鎖緊元件與鉸接板128接合,以阻擋打開環的鉸接板樞轉運動。 該實施例的鎖緊元件172包括傾斜肩部174,肩部遠離細長桿部171延伸 到大體水平的平臺部177,當移動桿170相對于殼體102如圖13所示定 位時,平臺部177與鉸接板128接合以阻擋鉸接板的樞轉運動。鎖緊元 件172還包括位于平臺部177與傾斜肩部174相反側的末端184。
當移動桿170通過致動控制柄130的樞轉被移動時,平臺部177被移 動到與由相互連接的鉸接板128限定的開口 176對齊,使得平臺部不再 阻擋鉸接板的運動。致動控制柄130的樞轉運動也產生鉸接板128的樞轉運動,以便在它們的打開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移動環104。如圖3、 5
和6所示,所示實施例的鉸接板128包括緊鄰連接鉸接板的中心鉸鏈154 的指狀部158。指狀部158從鉸接板128的端部縱向地突出、并且被捕獲 在限定于致動控制柄130上的接收部134中,使得所施加的用于樞轉致 動控制柄的力被施加到鉸接板的指狀部上,以便在殼體中升高和降低指 狀部。該實施例的指狀部158被包括在相對于鉸接板的其它部分被升高 的鉸接板128的部分159 (例如通過沖壓)上,以便有助于指狀部與接收 部134對齊。當鉸接板128的指狀部158通過致動控制柄130在殼體102 中被升高和降低時,相互連接的鉸接板的外邊緣156由殼體的側向側部 150松動地捕獲,從而導致鉸接板相對于殼體樞轉運動。
應理解的是,在環打開過程中,移動桿170的縱向移動必須在鉸接板 128的樞轉運動之前進行,使得在鉸接板開始它們的樞轉運動之前平臺部 177被移動到與鉸接板上的開口 176對齊。類似地,移動桿170縱向移回 到其閉合位置(圖13)必須在鉸接板128移回到它們的閉合位置之前進 行。鉸接板128和移動桿170的移動的這種順序通過將鉸接板128、致動 控制柄130和移動桿170中的一個或多個構造成在環104的打開和/或閉 合過程中提供空動(lost motion)而實現。例如,鉸接板128、致動控 制柄130和移動桿170中的一個或多個構造成當移動桿170在殼體中縱 向移動時變形,以延遲鉸接板128的樞轉運動直到平臺部177與開口 176 對齊之后。
該實施例的致動控制柄130例如被構造成具有活動鉸鏈138(圖13), 活動鉸鏈138有助于在打開環104的過程中致動控制柄變形,使得已經捕獲鉸接板128的指狀部158的接收部134的移動可以落在己經捕獲移 動桿170的柄部186的通道136的移動之后。類似地,活動鉸鏈138有 助于在閉合環104時致動控制柄變形,使得已經捕獲移動桿170的柄部 186的通道136的移動可以落在已經捕獲鉸接板的指狀部158的接收部 134的移動之后。
該實施例的移動桿170還包括設置在其細長桿部171與柄部186之間 的鉸接區178。鉸接區178有助于移動桿170的變形,以使在環104閉合 過程中細長桿部171的移動落在柄部186的移動之后,從而使鎖緊元件 172和鉸接板128的運動按順序進行。鉸接區178還適合相對于橫過細長 桿部171的軸線彎曲。
盡管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具有多種方式來構造合適的鉸接區,所示實 施例的鉸接區178的厚度小于在其相反端部上的移動桿170的厚度,如 圖13所示。而且,鉸接區178沿著移動桿170的縱向方向是彎曲的,并 且鉸接區遠離殼體102的中心部148彎曲。此外,如圖6所示,鉸接區 178形成位于兩個細側向臂192之間、并且有助于鉸接區彎曲的細長開口 190,兩個細側向臂在鉸接區的相反端部之間延伸。
多個墊部175沿著細長桿部間隔開、并且設置成用于與殼體102 (即, 殼體的中心部148的下側)滑動地接合,每個墊部175的橫向寬度大于 細長桿部171的橫向寬度。所示實施例的鎖緊元件172沿著細長桿部171 設置在與墊部175位置重合的位置。由于墊部175的寬度大于細長桿部 171的寬度,墊部增大了對移動桿170的扭轉運動的阻礙(即,當鎖緊元 件172位置處于阻擋鉸接板128的運動時響應于打開環104的嘗試)。墊部175也將鎖緊元件172阻擋鉸接板128樞轉運動時受到的載荷分布在 殼體中心部148的較寬區域上。
致動控制柄130和/或移動桿170由塑膠材料構成。例如,致動控制 柄130和/或移動桿可由與殼體102相同的塑膠材料構成。在一個實施例 中,致動控制柄130和移動桿170都由尼龍或聚甲醛(POM)構成。所示 實施例的鎖緊元件172與移動桿170的其它部分形成一體。空穴部182 可有選擇地包括在鎖緊元件172中(例如,有助于采用多種模制工藝制 造移動桿170)。但是,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鎖緊元件可以與移動桿分 開地制造、并安裝到移動桿上。
當環形夾機構100處于靜止狀態時,環部件124和鉸接板128正常地 處于它們的閉合位置(圖13)。在此位置,鎖緊元件172阻擋鉸接板128 的樞轉運動,并因而將環104保持在閉合位置。由于鎖緊元件172在該 位置阻擋鉸接板128的運動,殼體102不需要提供大彈力將環104保持 在閉合位置。
參照圖13,當使用者沿著箭頭方向樞轉致動控制柄130時,移動桿 170通過攜帶移動桿的柄部186的通道136的弧形運動被向著致動控制柄 拉動。鉸接板128和/或致動控制柄130變形,以使鎖緊元件172的平臺 部177移動到與開口 176對齊,從而允許鉸接板(和環部件124)沿著圖 13上的箭頭方向遠離閉合位置樞轉運動。致動控制柄130在鎖緊元件172 的初始阻力作用下通過活動鉸鏈138的變形而變形,使得在移動桿170 將鎖緊元件172移動到開口 176中時鉸接板128的樞轉運動被延遲。
類似地,為了閉合環104,使用者沿著圖13上的箭頭相反方向樞轉致動控制柄130,將鉸接板128的指狀部158在殼體中向下移動,從而將 鉸接板沿著圖13上的箭頭相反方向樞轉。致動控制柄130的這種樞轉試 圖將移動桿170向左運動(當如圖13中定向時)。但是,鉸接板128大 體上還沒有被樞轉,使得這種運動初始被阻止。移動桿170能夠在鉸接 區178彈性地彎曲,使得移動桿的長度有效地收縮,但更重要的是允許 致動控制柄130繼續樞轉運動。因此,鉸接板128能夠在移動桿170大 體保持靜止時向下樞轉。當鉸接板128向下移動足夠遠以越過鎖緊元件 172的傾斜肩部174時,移動桿的鉸接區178的彈性迫使移動桿和鎖緊元 件移動到如圖13所示位于鉸接板后面的鎖緊位置。末端184在開口 176 的邊緣與鉸接板128接合,以限制移動桿170向左運動并將移動桿保持 在略微變形的構形,從而在閉合鎖緊位置時阻止移動桿移動。
由于鎖緊元件172阻擋鉸接板128運動以打開環104,不用太關心與 重復打開和閉合環104相關的殼體塑性變形導致殼體施加到鉸接板128 上的彈力損失。而且,由于側向側部150相互間隔的距離幾乎等于相互 連接的鉸接板128的外邊緣156之間的距離,由殼體102施加的彈力很 小,這意味著在打開和閉合環104的過程中殼體102不經受大的變形, 從而降低了塑膠殼體102塑性變形的可能性。此外,環形夾機構100的 各個特征組合起來避免需要提供將鉸接板偏壓到它們打開和/或閉合位 置的其它彈簧件,從而降低了制造環形夾機構的成本。
圖17顯示了環形夾機構的第二實施例200。除了所說明的,環形夾 機構200與以上所述環形夾機構IOO大體相同。 一個差別是,每個環204 的一個環部件224a具有大體半圓形形狀,在該對環部件中的另一個環部件224b具有大體直的傾斜段225、并且比半圓形環部件側向上更加遠離 殼體102延伸。此外,與半圓形環部件224a不同,具有大體直的段225 的環部件224b巻繞著絞接板228的外邊緣256、并從鉸接板下面向上延 伸到鉸接板。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將意識到,環204可被特征化為"D" 形環。
參照圖19和22,第二實施例的移動桿270與上述移動桿170略微不 同。具體地,移動桿270具有鉸接區278,鉸接區278包括緊鄰最靠近柄 部286的鎖緊元件272的厚度減小部分。在閉合環部件224a, 224b時, 移動桿270可在鉸接區278彎曲,以便在鉸接板228樞轉時延遲鎖緊元 件272的運動。參照圖22,例如,第二實施例的致動控制柄230具有與 上述致動控制柄130 (圖13)不同的構形、并且具有活動鉸鏈238,活動 鉸鏈238變形以實現與第一實施例100的活動鉸鏈138相同的功能。致 動控制柄230構造并布置成,使得通過向下按壓按鈕形式的控制柄可以 打開環部件224a, 224b。還是如圖22所示,在殼體202的端部240的安 裝結構241從殼體的中心部248朝著殼體端部向上傾斜。這在殼體202 中端部240處提供了另外的空間,以便在致動控制柄230被用于打開環 204時有助于在柄部286與鉸接區278之間的移動桿270的一部分在殼體 中向上樞轉運動。
圖23-25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第三實施例300,除了所說 明的,第三實施例與以上所述環形夾機構200大體相同。 一個差別是, 殼體302和鉸接板328大體上比在上述實施例200中的對應殼體和鉸接 板短。而且,環形夾機構300僅有兩個環304,而不是與上述實施例100,200中一樣具有三個環。最好如參照圖25所看到的,每個環304的環部 件324相互對稱。每個環部件324巻繞著它被固定在上面的鉸接板328 的外邊緣356、并從鉸接板下面向上延伸到鉸接板。環部件324從殼體 302側向向外延伸到相對陡峭的向上彎曲部313。環部件324從彎曲部313 向上延伸地逐漸向內彎曲、并且形成環304的相對平坦上部315。
圖26-28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環形夾機構的第四實施例400。除了所說 明的,該實施例400與以上所述第二實施例200和第三實施例300大體 相同。 一個差別是,該實施例具有相對更長的殼體402和相對更長的鉸 接板428。而且,與分別具有兩個或三個環的上述實施例100, 200, 300 不同,環形夾機構400具有四個環404。環404由與針對第一實施例100 所述的環部件124形狀大體相同的環部件424形成。因此,環404具有 大體圓形外觀,如圖28所示。
當在介紹環形夾機構的部件時,冠詞"一個、"該"以及"所述"的 含義是具有一個或多個該部件。術語"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 其各種變化是指包括在內的,其含義是可以存在除了列出的部件以外的 其它部件。此外,使用術語"向上"和"向下"以及這些術語的變體, 或使用其它方向和方位性術語,是為了方便,但不需要這些組成部分的 任何特別定位。
由于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 的變化,因此在上面描述中包括的以及在附圖中表示的所有內容都應該 認為是解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夾機構包括細長的殼體,所述殼體由塑膠材料制成、并具有中心部和沿著中心部的任一側向下延伸的側向側部;環支撐部,所述環支撐部被設置在塑膠材料殼體的側向側部之間、并且由側向側部支撐以便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用于保持活頁紙的多個環,每個環包括第一環部件和第二環部件,所述第一環部件被安裝在所述環支撐部上以便隨著所述環支撐部相對于所述殼體在閉合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在閉合位置,第一環部件和第二環部件形成基本上連續的閉合環路,以使由多個環保持的活頁紙沿著多個環從一個環部件移動到另一環部件,在打開位置,第一環部件和第二環部件形成不連續的打開環路,以便向所述多個環添加或從所述多個環取出活頁紙;可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以產生所述環支撐部的移動的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通過阻擋將所述環部件移動到所述打開位置的所述環支撐部的移動而適合將所述環部件可釋放地鎖定在閉合位置,所述控制結構包括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平移移動的移動桿,所述移動桿包括用于與所述環支撐部接合以阻擋所述環支撐部移動的鎖緊元件。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由 塑膠材料形成。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包 括多個鎖緊元件,所述多個鎖緊元件與所述移動桿成一體地由塑膠材料 形成。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包 括在所述移動桿長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的細長桿部、和沿著所述細長桿部 的長度間隔開并且設置成用于與所述殼體滑動地接合的墊部,所述墊部 的寬度大于所述細長桿部的寬度。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元件沿著所述細長桿部設置在與所述墊部位置重合的位置。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包 括鉸接區,所述鉸接區適合相對于橫過所述移動桿的縱向延伸部的軸線 彎曲。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區的 厚度小于在所述鉸接區相反端部緊鄰所述鉸接區的所述移動桿的厚度。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區沿 著所述移動桿的縱向方向是彎曲的,所述鉸接區遠離所述殼體彎曲。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區具有位于其上的細長開口。
10.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支撐部包括一對金屬鉸接板,所述一對金屬鉸接板大體上是并排的、并且被鉸 接地相互連接,以便相對彼此樞轉運動,所述金屬鉸接板的長度大于所 述殼體長度的一半。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板 形成有開口 ,所述開口用于在所述第一環部件處于打開位置時接收所述 鎖緊元件。
12.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 構包括大體在所述殼體的縱向端部可樞轉地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控制 柄,所述鉸接板中的至少一個包括指狀部,所述指狀部從所述鉸接板端 部沿著所述鉸接板縱向突出、并且由所述控制柄捕獲,以便將力從所述 控制柄傳遞到所述鉸接板。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柄 通過金屬鉸接銷安裝在所述殼體上。
1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形成 有從所述殼體突出的管狀部,用于接收將所述殼體連接到另一結構上的 固定件。
1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環形夾機構,其特征在于,與封皮結合,所 述環形夾機構被安裝在所述封皮上,所述封皮被鉸接,以便移動而選擇 性地覆蓋和露出由所述環形夾機構保持的任何活頁紙。
專利摘要一種環形夾機構具有由塑膠材料制成的細長殼體。殼體具有中心部和沿著中心部的任一側向下延伸的側向側部。環支撐部設置在側向側部之間并由它們支撐,以便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多個環中的每個環包括第一環部件和第二環部件。第一環部件安裝在所述環支撐部上以便在閉合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環形夾機構還包括可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的控制結構。控制結構通過阻擋所述環支撐部的移動而適合將所述環部件可釋放地鎖定在閉合位置。控制結構包括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平移移動的移動桿。移動桿包括用于與所述環支撐部接合以阻擋所述環支撐部移動的鎖緊元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環形夾機構有助于在殼體上進行印制,而且減少了可能引起過敏的鎳鍍層暴露。
文檔編號B42F13/00GK201143822SQ20072019998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
發明者杜振源, 皮金彪, 黃明華 申請人:國際文具制造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乐平市| 泊头市| 涿州市| 丘北县| 凌云县| 綦江县| 苏州市| 舒兰市| 弥勒县| 长治县| 海丰县| 翼城县| 峨眉山市| 上思县| 鄂伦春自治旗| 瑞丽市| 司法| 天门市| 东丽区| 房产| 禹州市| 萨迦县| 什邡市| 巴林右旗| 沙坪坝区| 衢州市| 丘北县| 视频| 泰兴市| 沐川县| 淳化县| 锡林郭勒盟| 双辽市| 汉川市| 马关县| 策勒县| 清水县| 左云县| 栖霞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