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自動上殼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上殼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半自動上殼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半自動上殼機的推書動作是通過推規將書芯推到上升傳送板上,受推規的動作誤差及書芯的到位反彈影響,書芯在上升傳送板上的定位不準確;書芯厚度較薄時,上膠輥齒輪會碰到上升傳送板;書芯的上膠時間部位無法調整;此外,現有的半自動上殼機的推書動作和上升傳送板上升下降動作都是通過三相剎車馬達實現的,工作時,剎車馬達發熱嚴重、剎車動作時聲音大、馬達容易燒壞;上升傳送板上升下降動作時,每次的升降停止位置不固定,有時會超出行程范圍從而造成撞車現象,嚴重影響機器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推書過程中書芯定位準確的半自動上殼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半自動上殼機,包括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和上升傳送機構;上升傳送機構包括上升驅動裝置和受上升驅動裝置驅動的上升傳送板;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包括推書機構和與推書機構相對設置的定位機構以及驅動推書機構和定位機構的推書驅動裝置;推書機構包括受推書驅動裝置驅動的推書傳動凸輪; 定位機構包括受推書傳動凸輪帶動的書芯定位擺臂和連接在書芯定位擺臂上端的定位規;推書機構將書芯推到上升傳送板后,由定位機構的定位規回推再定位。進一步地,書芯定位擺臂的中部鉸接到該半自動上殼機機架上,下端通過軸承緊靠在推書傳動凸輪的側圓周上,上端與定位規的下端連接進一步地,推書驅動裝置包括推書馬達以及與推書馬達驅動連接的第一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和第一蝸輪減速機,推書傳動凸輪與第一蝸輪減速機驅動連接;上升驅動裝置包括上升馬達以及與上升馬達驅動連接的第二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和第二蝸輪減速機,上升傳送板與第二蝸輪減速機驅動連接。進一步地,推書機構還包括截面為八字型的書芯放置區。進一步地,該半自動上殼機的上膠機構的膠水機構裝置包括上膠輥、上膠大輥和過橋齒輪組,過橋齒輪組包括與上膠輥的端齒輪嚙合的第一齒輪和與上膠大輥端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互嚙合,上膠輥的端齒輪的外徑小于上膠輥的直徑。進一步地,上升傳送板的導軌的材質為塑鋼尼龍。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該半自動上殼機采用回推再定位機構和由馬達以及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和蝸輪減速機組成的驅動裝置,使得推書過程中書芯在上升傳送板上的定位準確、安全高效、上膠套殼質量穩定,并減少了馬達的噪聲和發熱,延長馬達的使用壽命。
圖1、圖2和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a、圖4b和圖如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主視、左視和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上升傳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上膠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和8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通過調節鏈輪和凸輪位置所得刷膠位置的示意圖;圖9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半自動上殼機的上膠機構過橋齒輪組的傳動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0為現有半自動上殼機的上膠機構齒輪傳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參看圖1、圖2和圖3,該半自動上殼機包括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2、上升傳送機構3和上膠機構4。其中,如圖4a、圖4b和圖如和圖5所示,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2包括推書傳動凸輪21、搖桿22、書芯推進套筒23、推規M、截面為八字型的書芯放置區25、書芯定位擺臂沈、定位規27、數字顯示器28和四,驅動裝置四包括推書馬達以及與該推書馬達
驅動連接的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292和蝸輪減速機四3。推書傳動凸輪21與驅動裝置四的蝸輪減速機293驅動連接,并通過一端鉸接在推書傳動凸輪21上的連桿211與搖桿22連接,推書傳動凸輪21上的連桿211的另一端鉸接到搖桿22的中下部,搖桿22下端鉸接到該半自動上殼機的機架底部,上端鉸接到書芯推進套筒23上,這樣推書傳動凸輪21 的轉動通過連桿211帶動搖桿22擺動,進而帶動橫向(圖5中左右方向)活動套裝在導軌上的書芯推進套筒23左右移動,推規M通過連接零件固定在書芯推進套筒23上,故會隨同書芯推進套筒23同時左右移動,在其向右移動時,即可將放置在書芯放置區的書芯(圖中未示出)推進到上升傳送板31上;書芯定位擺臂沈的中部鉸接到半自動上殼機機架上, 下端通過軸承緊靠在推書傳動凸輪21的右側圓周上,上端與定位規27的下端連接。如圖6所示,上升傳送機構3包括上升傳送板31、上升傳動甩頭32、連桿33、上升搖桿34、上升齒條35、上升傳動入力齒輪36、上升帶動齒輪37、上升齒條38和驅動裝置 39,驅動裝置39包括上升馬達391以及與該上升馬達39驅動連接的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392和蝸輪減速機393。上升傳動甩頭32與驅動裝置39的蝸輪減速機393驅動連接, 并通過連桿33帶動上升搖桿34上下擺動,而下端與上升搖桿34連接的上升齒條35隨上升搖桿34 —起運動,上升傳動入力齒輪36與上升齒條35相嚙合,并在上升齒條35上下運動的帶動下轉動,繼而帶動與上升傳動入力齒輪36同軸的上升帶動齒輪37轉動,這樣就使得與上升帶動齒輪37相嚙合的上升齒條38實現了上下運動,上升傳送板31與上升齒條38 是裝在同一滑套312上,隨上升齒條38 —起上下運動,上升搖桿34向下擺動時上升傳送板
431為上升運動,上升搖桿34向上擺動時上升傳送板31為下降運動。上升傳送機構3還包括吊錘平衡裝置40,能夠保證了每次的升降停止位置固定不變,永不撞車。上升傳送板31 上升下降采用塑鋼尼龍材質作為導軌311,這樣可以減少噪音和磨損。如圖7所示,上膠機構4為相對設置在上升傳送板31兩側的兩個,每個上膠機構 4包括上膠雙凸輪41、拉桿42、擺臂43、弧形齒擺臂44、膠水機構裝置45和與上升傳動甩頭32裝配在蝸輪減速機393輸出軸頭上的鏈輪46以及與上膠雙凸輪41同軸的鏈輪47, 其中,結合圖7可以看出,該膠水機構裝置45又包括上膠輥451、上膠大輥452和過橋齒輪組453,上膠大輥452是由拉動齒條拉動其端齒輪從而轉動的,并通過過橋齒輪組453帶動上膠輥451,過橋齒輪組453包括與上膠輥451的端齒輪嚙合的齒輪妨4和與上膠大輥 452端齒輪嚙合的齒輪455,齒輪4M和齒輪455相互嚙合,上膠輥451的端齒輪的外徑小于該上膠輥451的直徑,鏈輪46和鏈輪47通過鏈條連接,使得上膠雙凸輪41通過鏈條在驅動裝置39的蝸輪減速機393的帶動下轉動,并通過拉桿42、擺臂43和弧形齒擺臂44的帶動兩個膠水機構裝置45靠攏刷膠或讓離退出刷膠,即當上膠雙凸輪41轉到其表面的軌跡低位時,帶動兩個膠水機構裝置45靠攏刷膠;當上膠雙凸輪41轉到其表面的軌跡高位時, 帶動兩個膠水機構裝置45讓離退出刷膠。在兩輥筒之間形成的上楔角區存貯著白乳膠水 102,另外,通過調節鏈輪47的周向位置,松開鏈輪47的固定螺絲調整其與傳動軸的固定方位,可以改變書芯101的開始刷膠位置103 (如圖8a所示),通過調節上膠雙凸輪41外面的一個凸輪可以改變雙凸輪的有效工作低位量和高位量,從而改變刷膠的工作時間,實現不同書芯101要求刷膠多少的調整104(如圖8b所示)。如圖8所示,現有的半自動上殼機上膠結構的上膠輥48轉動是由上膠大輥49經齒輪50直接傳動的,沒有經過過橋齒輪組 453,由于齒輪50的外徑比上膠輥48的直徑大,當書芯厚度較薄時,就會造成齒輪50碰撞到上升傳送板31,使得薄書芯的上膠生產受到了限制。而本方案的上膠大輥452的動力經齒輪455和齒輪妨4再傳到上膠輥451的端齒輪上,451的端齒輪的外徑比上膠輥451的外徑小,所以就算上膠輥451碰到上升傳送板31時,451的端齒輪也不會碰到上升傳送板 31,這樣的構造既拓寬了薄書芯的上膠生產,又能保證上膠輥與上膠大輥是純滾動接觸,即外圓轉動線速度是一致的,從而減少輥筒磨擦磨損以及保證上膠的質量穩定性。工作過程如下開始時,上升傳送板31處于最下面位置,把書殼(圖中未示出)放在上升傳送板 31上面的書殼放置架5上,把經過厚度分中的書芯放到八字型的書芯放置區251上,推書馬達291經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292和蝸輪減速機293帶動推書傳動凸輪21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帶動搖桿22擺動,搖桿22繼而帶動書芯推進套筒23以及推規M向如圖5所示的右方移動,將放置在書芯放置區251上的書芯推到上升傳送板31上;當推書傳動凸輪 21轉過180度后,搖桿22及推規M開始返回移動,此時由于推書傳動凸輪21的表面軌跡作用帶動書芯定位擺臂26開始擺動,繼而使得定位規27向如圖5所示的左方移動,對書芯再次進行定位。此一系列的動作過程就實現了書芯的推進以及書芯的定位推規M將書芯推進到如圖3所示的右方后返回,與此同時定位規27再將書芯向如圖5所示的左方推動移出幾毫米,最終保證了書芯的定位準確性,定位的精準度不再受推規M的動作誤差及書芯的到位反彈影響,還可以很方便地對書芯的定位位置進行微調,調節量有數字顯示器顯示, 調節操作一目了然。書芯的定位先是由推規24進行粗定位,而后由定位規27進行精定位,如此采用雙定位方式確保書芯定位準確無誤。然后,上升馬達391經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392和蝸輪減速機393帶動上升傳動甩頭32轉動,通過連桿33繼而帶動上升搖桿34向下擺動,而下端與上升搖桿34連接的上升齒條35隨上升搖桿34向下運動,上升傳動入力齒輪36與上升齒條35相嚙合,并在上升齒條35上下運動的帶動下轉動,繼而帶動與上升傳動入力齒輪36同軸的上升帶動齒輪37轉動,這樣就使得與上升帶動齒輪37相嚙合的上升齒條38實現了向上運動,上升傳送板31與上升齒條38是裝在同一滑套上,隨上升齒條38 —起挑著書芯(圖中未示出)向上運動。與此同時,與上升傳動甩頭32裝配在蝸輪減速機393輸出軸頭上的鏈輪46通過鏈條帶動鏈輪47,進而帶動同軸的上膠雙凸輪41轉動,當上膠雙凸輪41轉到其表面的軌跡低位時,通過拉桿42、擺臂43、弧形齒擺臂44帶動兩個膠水機構裝置45向上升到中間的書芯靠攏,膠水機構裝置45的上膠大輥452通過過橋齒輪組453帶動上膠輥451,在兩輥筒之間形成的上楔角區存貯著白乳膠水,當上升傳送板31挑著書芯上升時,兩邊的上膠輥451 向書芯靠攏并給予一定的壓力,膠液均勻地刷在書芯的環襯上。上膠雙凸輪41繼續轉到其表面的軌跡高位時,帶動兩個膠水機構裝置45讓離退出刷膠。而涂有膠水的書芯繼續在上升傳送板31的挑動下向上運動頂撞到上面放置好的書殼的中間,并與其準確套合在一起, 從而完成整個上殼工序。最后,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2、上升傳送機構3和上膠機構4復位,準備重復以上上
殼工序。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和上升傳送機構;所述上升傳送機構包括上升驅動裝置和受所述上升驅動裝置驅動的上升傳送板;所述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包括推書機構和與所述推書機構相對設置的定位機構以及驅動所述推書機構和定位機構的推書驅動裝置;所述推書機構包括受所述推書驅動裝置驅動的推書傳動凸輪;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受所述推書傳動凸輪帶動的書芯定位擺臂和連接在所述書芯定位擺臂上端的定位規;所述推書機構將書芯推到所述上升傳送板后,由所述定位機構的定位規回推再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書芯定位擺臂的中部鉸接到該半自動上殼機機架上,下端通過軸承緊靠在推書傳動凸輪的側圓周上,上端與所述定位規的下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書驅動裝置包括推書馬達以及與所述推書馬達驅動連接的第一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和第一蝸輪減速機, 所述推書傳動凸輪與所述第一蝸輪減速機驅動連接;所述上升驅動裝置包括上升馬達以及與所述上升馬達驅動連接的第二雙法蘭電磁離合剎車器組和第二蝸輪減速機,所述上升傳送板與第二所述蝸輪減速機驅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書機構還包括截面為八字型的書芯放置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該半自動上殼機的上膠機構的膠水機構裝置包括上膠輥、上膠大輥和過橋齒輪組,所述過橋齒輪組包括與所述上膠輥的端齒輪嚙合的第一齒輪和與所述上膠大輥端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互嚙合,所述上膠輥的端齒輪的外徑小于所述上膠輥的直徑。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半自動上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傳送板的導軌的材質為塑鋼尼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自動上殼機。該半自動上殼機包括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和上升傳送機構;上升傳送機構包括上升驅動裝置和受上升驅動裝置驅動的上升傳送板;推書及書芯定位機構包括推書機構和與推書機構相對設置的定位機構以及驅動推書機構和定位機構的推書驅動裝置;推書機構包括受推書驅動裝置驅動的推書傳動凸輪;定位機構包括受推書傳動凸輪帶動的書芯定位擺臂和連接在書芯定位擺臂上端的定位規;推書機構將書芯推到上升傳送板后,由定位機構的定位規回推再定位,使得推書過程中書芯在上升傳送板上的定位準確。
文檔編號B42C9/00GK202163120SQ20112027144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7日
發明者梁志敏 申請人:梁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