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塊與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關(guān)于一種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具有不同導熱系數(shù)的復數(shù)個金屬背板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隨著電子技術(shù)的進步,顯示裝置越來越普及。當使用者對顯示裝置的亮度要求越來越高,顯示裝置中背光模塊所配置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便需更強,因而光源產(chǎn)生的熱度也越高。隨著顯示裝置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背光模塊的散熱便顯得更加重要。目前用以使背光模塊中光源散熱的金屬背板皆為單件式的金屬背板,若選用導熱系數(shù)一般的金屬材料做為金屬背板,雖產(chǎn)品的成本較低,但背光模塊中光源散熱的效果實屬有限。若選用導熱系數(shù)較高的金屬材料做為金屬背板,雖可提高背光模塊中光源的散熱效果,但產(chǎn)品的成本也隨之提高。因此,對于背光模塊中光源的散熱問題,如何兼顧散熱效果與產(chǎn)品成本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不同導熱系數(shù)的復數(shù)個金屬背板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該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以兼顧背光模塊的散熱效果與產(chǎn)品成本。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該背光模塊包含光源;基板,承載該光源;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該第一金屬背板抵接該基板;以及第二金屬背板,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該第二金屬背板與該第一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其中,該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該第二導熱系數(shù)。于一實施例中,該基板為金屬基板。于另一實施例中,該金屬基板為鋁基板或銅基板。于又一實施例中,該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與第四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相對,第該二面與該第四面相對,該第一面、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依序兩兩相鄰,該基板藉由該第一面承載該光源,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至少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的其中之一。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該第一端呈現(xiàn)Π字形,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呈現(xiàn)Π字形的該第一端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該第二端與該第二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含面板;導光件,鄰近該面板設(shè)置;以及背光模塊,鄰近該導光件設(shè)置,該背光模塊包含光源,該光源朝向該導光件發(fā)光;基板,承載該光源;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該第一金屬背板抵接該基板;以及第二金屬背板,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該第二金屬背板與該第一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其中,該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該第二導熱系數(shù)。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基板為金屬基板。
于又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金屬基板為鋁基板或銅基板。于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與第四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相對,第該二面與該第四面相對,該第一面、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依序兩兩相鄰,該基板藉由該第一面承載該光源,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至少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的其中之一。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該第一端呈現(xiàn)Π字形,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呈現(xiàn)Π字形的該第一端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該第二端與該第二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具有不同導熱系數(shù)的復數(shù)個金屬背板,藉此,可兼顧背光模塊的散熱效果與產(chǎn)品成本。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構(gòu)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I包含面板30、導光件50、背光模塊10與殼體70。導光件50鄰近面板30設(shè)置,背光模塊10鄰近導光件50設(shè)置,而面板30、導光件50與背光模塊10則皆設(shè)置于殼體70所形成的容置空間中。背光模塊10包含光源101、基板103、第一金屬背板105與第二金屬背板107。光源101朝向?qū)?光件50發(fā)光,基板103則用以承載光源101?;?03上具有控制光源101以及連結(jié)至顯示裝置I中其它組件所需的電路,因其乃屬本領(lǐng)域一般技術(shù)人士所熟知的技術(shù),故不在此贅述。第一金屬背板105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且第一金屬背板105抵接基板103。第二金屬背板107則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且第二金屬背板107與第一金屬背板105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第二金屬背板107與第一金屬背板105重合處的抵接,可藉由殼體70、面板30、導光件50以及背光模塊10的第一金屬背板105與第二金屬背板107的高度適當設(shè)計以達成,亦可以焊接或其它方式使第二金屬背板107與第一金屬背板105的重合處緊密結(jié)合。其中,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第二導熱系數(shù)。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基板103為鋁基板或銅基板等的金屬基板。在不同實施例中,基板103亦可為其它金屬所制成的金屬基板。請一并參閱圖2,圖2為圖1中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03具有第一面1031、第二面1033、第三面1035與第四面1037。第一面1031與第三面1035相對,第二面1033與第四面1037相對,且第一面1031、第二面1033、第三面1035與第四面1037依序兩兩相鄰。基板103藉由第一面1031承載光源101,且第一金屬背板105至少抵接基板103的第二面1033、第三面1035與第四面1037的其中之一。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金屬背板105具有第一端1051與第二端1053。第一端1051呈現(xiàn)π字形,且第一金屬背板105藉由呈現(xiàn)π字形的第一端1051抵接基板103的第二面1033、第三面1035與第四面1037。第一金屬背板105并藉由第二端1053與第二金屬背板107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金屬背板105的第一端1051亦可呈現(xiàn)π字形以外的其它形狀。例如第一金屬背板105的第一端1051可呈現(xiàn)L形,而第一金屬背板105可藉由呈現(xiàn)L形的第一端1051抵接基板103的第三面1035與第四面1037?;蛘?第一金屬背板105的第一端1051可為平面,并僅與基板103的第四面1037抵接。在本實施例中的結(jié)構(gòu)中,因承載光源101的基板103為直接抵接于具有導熱系數(shù)相對較高的第一金屬背板105,使光源101產(chǎn)生的熱可盡快有效地傳導至第一金屬背板105。又因背光模塊10的金屬背板系由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的第一金屬背板105與第二金屬背板107共同構(gòu)成,藉由導熱系數(shù)雖不如第一金屬背板105但成本相對較低的第二金屬背板107的設(shè)計,仍可使傳導至第一金屬背板105的熱再進一步傳導至第二金屬背板107。這樣的金屬背板設(shè)計,相較于整體金屬背板皆僅由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的金屬構(gòu)成,可有效地使背光模塊10的光源101獲得良好的散熱;且相較于整體金屬背板皆僅由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的金屬構(gòu)成,產(chǎn)品成本將更具優(yōu)勢。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具有不同導熱系數(shù)的復數(shù)個金屬背板,藉此,可兼顧背光模塊的散熱效果與產(chǎn)品成本。
本發(fā)明已由上述相關(guān)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fā)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塊包含 光源; 基板,承載該光源; 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該第一金屬背板抵接該基板;以及第二金屬背板,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該第二金屬背板與該第一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 其中,該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該第二導熱系數(shù)。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基板為金屬基板。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金屬基板為鋁基板或銅基板。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與第四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相對,第該二面與該第四面相對,該第一面、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依序兩兩相鄰,該基板藉由該第一面承載該光源,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至少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的其中之一。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該第一端呈現(xiàn)π字形,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呈現(xiàn)π字形的該第一端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該第二端與該第二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
6.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顯示裝置包含 面板; 導光件,鄰近該面板設(shè)置;以及 背光模塊,鄰近該導光件設(shè)置,該背光模塊包含 光源,該光源朝向該導光件發(fā)光; 基板,承載該光源; 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該第一金屬背板抵接該基板;以及第二金屬背板,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該第二金屬背板與該第一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 其中,該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該第二導熱系數(shù)。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板為金屬基板。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金屬基板為鋁基板或銅基板。
9.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與第四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相對,第該二面與該第四面相對,該第一面、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依序兩兩相鄰,該基板藉由該第一面承載該光源,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至少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的其中之一。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該第一端呈現(xiàn)π字形,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呈現(xiàn)π字形的該第一端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二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且該第一金屬背板藉由該第二端與該第二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該背光模塊包含光源、基板、第一金屬背板與第二金屬背板?;宄休d光源,第一金屬背板具有第一導熱系數(shù)且抵接基板,第二金屬背板具有第二導熱系數(shù)且與第一金屬背板部分相互重合地抵接。其中,第一導熱系數(shù)大于第二導熱系數(shù)。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具有不同導熱系數(shù)的復數(shù)個金屬背板,藉此,可兼顧背光模塊的散熱效果與產(chǎn)品成本。
文檔編號G09F9/00GK103062677SQ20121055311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呂逸杰, 郭益成 申請人: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