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平板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其屏組件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顯示裝置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現有技術的顯示裝置中,一般是通Z字型屏壓片將顯示屏固定在前殼上,Z字型屏壓片通過螺釘固定在前殼上。另外前殼上還設置多個螺柱,后殼上與螺柱對應處設置多個螺孔,顯示裝置通過多個 螺釘分別穿過后殼上螺孔,然后與對應的螺柱適配,實現將前殼與后殼固定。這種顯示裝置裝配起來需要大量的螺釘,裝配工序復雜,生產成本高。同時由于前殼上螺柱的存在,使前殼的邊框無法變狹窄,無法滿足人們對顯示裝置中前殼邊框寬度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屏組件的固定結構,旨在減少螺絲的數量,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減小前殼的邊框寬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屏組件的固定結構,所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前殼、屏組件和卡片,所述前殼具有一收容所述屏組件的收容空間,所述卡片與所述前殼卡合固定連接、且壓接固定所述屏組件。優選地,所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還包括后殼,所述后殼與所述卡片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卡片上設有螺絲孔,所述后殼設有與所述螺絲孔適配的通孔。優選地,所述后殼上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與所述后殼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卡片的收容框。優選地,所述卡片包括與所述前殼的側板固定連接的豎直板和壓接所述屏組件的水平板,所述豎直板和所述水平板彎折連接。優選地,所述水平板上設有固定孔,所述屏組件設有與所述固定孔適配的螺柱。優選地,所述固定孔為螺紋孔。 優選地,所述豎直板的一側邊設有卡扣,所述前殼的側板設有開口,且在所述開口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卡扣適配的卡槽,所述卡片通過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配合固定在所述前殼上。優選地,所述前殼的側板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及連接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上設置至少兩個與所述卡片適配的所述開口,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至少三個與所述卡片適配的所述開口。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屏組件的固定結構,所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前殼、屏組件和卡片,所述前殼具有一收容所述屏組件的收容空間,所述卡片與所述前殼卡合固定連接、且壓接固定所述屏組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卡片與前殼卡合固定連接,由該卡片的水平板壓接固定屏組件,從而實現前殼和屏組件的固定。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可減少屏組件與前殼固定的螺絲的數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可減小前殼邊框的寬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圖I為本實用新型屏組件的固定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屏組件的固定結構較佳實施例中前殼、屏組件和卡片安裝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一并參照圖I和圖2,圖I為本實用新型屏組件的固定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屏組件的固定結構較佳實施例中前殼、屏組件和卡片安裝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前殼10、屏組件20和卡片30。其中,前殼10具有一收容屏組件20的收容空間,卡片30與前殼10卡合固定連接、且壓接固定屏組件20。本實施例中,可在前殼10上的設置多個卡片30,通過卡片30壓接屏組件20,從而將屏組件20固定。具體的,卡片30包括與上述前殼10固定連接的豎直板301和壓接屏組件20的水平板302,水平板302與豎直板301彎折連接,豎直板301的側邊設有卡扣3011,前殼10的側板設有開口(圖中未標示),且在該開口側面設置有與卡扣3011適配的卡槽101。該卡片30通過卡扣3011和卡槽101配合固定在前殼10上。前殼10、屏組件20和卡片30安裝時,首先將屏組件20放置在前殼10內,然后將卡片30的卡扣3011對準對應的卡槽101,并與該卡槽101卡合固定。從而將卡片30固定在前殼10上,同時由卡片30的水平板302壓接屏組件20,將屏組件20固定在前殼10和卡片30之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卡片30與前殼10卡合固定連接,由該卡片30的水平板302壓接固定屏組件20,從而實現前殼10和屏組件20的固定。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可減少屏組件與前殼10固定的螺絲的數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可減小前殼10邊框的寬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進一步地,上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還包括后殼40,該后殼40與上述卡片30固定連接。例如,可在卡片30的水平板302上設置一螺絲孔3021,后殼40設置一與該螺絲孔3021適配的通孔(圖中未示出)。在上述前殼10、屏組件20和卡片30安裝到位后,通過一與該通孔和螺絲孔3021適配的螺絲將后殼40固定在卡片30上。應當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上述卡片30的數量至少為七個,前殼10的側板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圖中未標示)及連接該第一側板的第二側板(圖中未標示);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上均設置至少兩個與卡片30適配的上述開口,第二側板上設置至少三個與卡片30適配的上述開口。該第一側板位于前殼10的側部,第二側板位于前殼10的頂部。具體地,還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在此不作進一步的限定。具體地,上述前殼10的側板的內側壁設置有 ^合板(圖中未標不)和一限位板(圖中未標示),該限位板通過卡合板與前殼10的側板的內側壁固定連接,并且該卡合板、限位板和前殼10的側板圍合形成開口向上和/或向下凹槽,該凹槽為上述卡槽101。本實施例中,卡合板的厚度與上述卡扣3011的寬度基本一致,卡槽101的寬度與豎直板301的厚
度基本一致。進一步地,上述水平板302上還設有固定孔3022,屏組件20設有與該固定孔3022適配的螺柱201。本實施例中,可通過一與該固定孔3022和該螺柱201適配的螺 絲將屏組件20固定在卡片30上,從而進一步固定屏組件20,提高了屏組件20與前殼10固定的穩定性。應當說明的是,作為優選,該固定孔3022為螺紋孔,可加強卡片30與屏組件20的固定強度。進一步地,上述后殼40上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定位筋(圖中未示出),該定位筋與后殼40形成用于收容上述水平板302的收容框(圖中未示出)。例如,本實施例中,該水平板302的上表面呈長方形設置,定位筋為平行設置,并與后殼40形成收容該水平板302的收容框,且該收容框的寬度與水平板302的寬度一致。當上述前殼10、屏組件20和卡片30安裝到位后,將后殼40的收容框對準對應的水平板302,并對后殼4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水平板302的部分或全部容置在該收容框內,從而可提高卡片30與后殼40固定的機械強度。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具體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為平板顯示的顯示設備,如平板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等。由于在顯示裝置中采用了上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可減少屏組件與前殼固定的螺絲的數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減小了前殼邊框的寬度,更加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增加了市場競爭力。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殼、屏組件和卡片,所述前殼具有一收容所述屏組件的收容空間,所述卡片與所述前殼卡合固定連接、且壓接固定所述屏組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殼,所述后殼與所述卡片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上設有螺絲孔,所述后殼設有與所述螺絲孔適配的通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殼上還包括兩相對設置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與所述后殼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卡片的收容框。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包括與所述前殼的側板固定連接的豎直板和壓接所述屏組件的水平板,所述豎直板和所述水平板彎折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設有固定孔,所 述屏組件設有與所述固定孔適配的螺柱。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為螺紋孔。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板的一側邊設有卡扣,所述前殼的側板設有開口,且在所述開口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卡扣適配的卡槽,所述卡片通過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配合固定在所述前殼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殼的側板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及連接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上設置至少兩個與所述卡片適配的所述開口,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至少三個與所述卡片適配的所述開口。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及具有該屏組件的固定結構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前殼、屏組件和卡片,所述前殼具有一收容所述屏組件的收容空間,所述卡片與所述前殼卡合固定連接、且壓接固定所述屏組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屏組件的固定結構可減少屏組件與前殼固定的螺絲的數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可減小前殼邊框的寬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文檔編號G09F9/00GK202758547SQ2012202423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黃元貴, 董曉旭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