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文具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用于書寫用筆,近代以來主要可以分為三類鉛筆,鋼筆和中性筆,鉛筆的應用范圍現主要集中在小學生使用及一些特定需要的領域;鋼筆的使用范圍更廣泛,基本能夠應用到書寫的各領域,但鋼筆也有難以克服的缺陷就是需要補充墨水,特別是現在計算機的普及對書寫的沖擊的情況下,在辦公室或企業等領域中鋼筆的缺點就更加明顯。為了克服 鋼筆的缺陷,中性筆得到了開發了應用并迅速普及,中性筆擁有書寫方便,筆跡持久,油墨濃縮等優勢。但中性筆也有一定的缺陷,這就是中性筆的筆頭容易漏墨及長時間不用筆頭部的油墨凝固的缺陷,這主要是因為現使用的中性筆筆頭是油墨通過重力通過通過筆尖及筆尖部的圓珠的空隙實現的,當使用者不使用時在筆尖及圓珠部的油墨依然存在,這樣就會出現油墨的溢出或長時間不用后,處于筆尖及圓珠部的油墨因接近空氣而干燥而堵塞整個筆頭,至使整支筆報廢。現有技術已經有提出對中性筆的筆頭進行改進,就是通過在筆頭中加入彈簧,通過彈簧的壓力來實現筆頭同筆尖的圓珠間的緊密密封,但依現有技術還有明顯的缺陷之處因筆尖處體積遠小于固定管的體積,固定管的內腔也大于筆尖處的內腔,特別是筆尖端部用于通過彈簧的孔大小有限,導致筆頭部的各腔體內徑不同,就必需使用不同外徑的彈簧,特別是頂壓圓珠部分彈簧直徑明顯小于其它部分彈簧直徑,這樣導致彈簧的壓力出現傾斜,反而對封閉筆尖同圓珠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現有中性筆技術提出改進,使得該中性筆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提供油墨,防止油墨溢漏或凝固的同時也能減少加工難度。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包括有一儲油墨管和筆頭,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儲油墨管同筆頭的固定管一端相配合,所述儲油墨管同固定管配合的一端的內徑同固定管該端的外徑相匹配,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筆頭為貫通空腔結構,所述固定管部分空腔為直徑不同的圓柱形,所述固定管用于同儲油墨管相配合部分外徑小于固定管余部分的外徑,所述筆尖外形呈圓錐形,所述筆尖部分空腔呈圓錐形。所述固定管和筆尖為一體設置,所述筆尖端部設置有腔體,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圓珠,所述圓珠部分露出腔體外,所述腔體底部有孔同固定管及筆尖相通,所述筆尖空腔同腔體底部孔相連接部分的內徑同腔體底部孔的孔徑相同,所述腔體底部的孔的四周設置有儲油槽結構,所述固定管及筆尖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通過腔體底部的孔頂壓圓珠,所述彈簧形成的螺旋外徑相同,所述固定管內腔體由二個不同內徑組成,這二個內徑中近筆尖方向內徑小。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管空腔中二個內徑大于筆尖部分空腔內徑也大于腔體底部孔直徑。所述儲油槽連通腔體和筆尖內腔,所述儲油槽為3-5個。所述筆尖部分空腔軸截面的側邊同筆尖中心線成60度角。所述腔體后端為錐形內腔壁,腔體前端為圓柱形。所述腔體后端錐形內腔壁的側邊同腔體前端錐形內腔壁的側邊成120-135度角。所述固定管上有位于同一橫截面的向內突出的凹槽,所述凹槽為3-4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對筆頭內腔體的設計,使得彈簧能保持在同一軸線上,保證了油墨無法溢出也能夠保證空氣不進入筆尖部防止油墨干燥,并且直接加大腔體后端的孔而不需要再單獨加工儲油槽或儲油孔。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筆頭剖面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圖2中A-A部分截面放大圖。10, 儲油墨管11, 固定管 12,筆尖22,23,24,25,儲油槽20,筆頭13, 腔體 14,圓珠15,腔體底部孔16, 彈簧 17,空腔18,向內突出的凹槽34,腔體的后端 35,腔體的前端36,筆尖部分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部件。下面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專利,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參考圖I-圖3所示,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筆頭改進結構,包括有一儲油墨管10和筆頭20,所述筆頭20分為固定管11和筆尖12兩部分,所述儲油墨管10同筆頭20的固定管11 一端相配合,所述儲油墨管10同固定管11配合的一端的內徑同固定管該端的外徑相匹配,所述筆頭20為有貫通空腔17結構,所述固定管11部分空腔為直徑不同的圓柱形,所述固定管11用于同儲油墨管10相配合部分外徑小于固定管余部分的外徑,所述筆尖12外形呈圓錐形,所述筆尖部分空腔36呈圓錐形。所述固定管11和筆尖12為一體設置,所述筆尖12端部設置有腔體13,所述腔體13內設置有圓珠14,所述圓珠14部分露出腔體13外,所述腔體底部有孔15同固定管11及筆尖13相通,所述筆尖空腔36同腔體底部孔15相連接部分的內徑同腔體底部孔15的孔徑相同,所述腔體底部的孔15的四周設置有儲油槽(22,23,24,25)結構,所述儲油槽(22,23,24,25)同腔體底部的孔15相連通,所述儲油槽為3_5個,所述儲油槽(22,23,24,25)連通腔體13和筆尖部分空腔36。所述固定管11及筆尖12內設置有彈簧16,所述彈簧16通過腔體底部的孔15頂壓圓珠14,所述彈簧16形成的螺旋外徑相同,所述固定管內腔體由二個不同內徑組成,這二個內徑中近筆尖方向內徑小。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管空腔中二個內徑大于筆尖部分空腔內徑也大于腔體底部孔直徑。所述筆尖部分空腔軸截面的側邊同筆尖中心線成60度角。所述腔體后端34為錐形內腔壁,腔體前端35為圓柱形。所述腔體后端34錐形內腔壁的側邊同腔體前端35錐形內腔壁的側邊成120-135 度角。所述固定管上有位于同一橫截面的向內突出的凹槽18,所述凹槽為3-4個。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包括有一儲油墨管和筆頭,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儲油墨管同筆頭的固定管一端相配合,所述儲油墨管同固定管配合的一端的內徑同固定管該端的外徑相匹配,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筆頭為貫通空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部分空腔為直徑不同的圓柱形,所述固定管用于同儲油墨管相配合部分外徑小于固定管余部分的外徑,所述筆尖外形呈圓錐形,所述筆尖部分空腔呈圓錐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和筆尖為一體設置,所述筆尖端部設置有腔體,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圓珠,所述圓珠部分露出腔體外,所述腔體底部有孔同固定管及筆尖相通,所述筆尖空腔同腔體底部孔相連接部分的內徑同腔體底部孔的孔徑相同,所述腔體底部的孔的四周設置有儲油槽結構,所述固定管及筆尖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通過腔體底部的孔頂壓圓珠,所述彈簧形成的螺旋外徑相同,所述固定管內腔體由二個不同內徑組成,這二個內徑中近筆尖方向內徑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空腔中二個內徑大于筆尖部分空腔內徑也大于腔體底部孔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槽連通腔體和筆尖內腔,所述儲油槽為3-5個。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筆尖部分空腔軸截面的側邊同筆尖中心線成60度角。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后端為錐形內腔壁,腔體前端為圓柱形。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后端錐形內腔壁的側邊同腔體前端錐形內腔壁的側邊成120-135度角。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上有位于同一橫截面的向內突出的凹槽,所述凹槽為3-4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溢漏中性筆的改進結構,包括有一儲油墨管和筆頭,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儲油墨管同筆頭的固定管一端相配合,所述儲油墨管同固定管配合的一端的內徑同固定管該端的外徑相匹配,所述筆頭分為固定管和筆尖兩部分,所述筆頭為貫通空腔結構,所述固定管部分空腔為直徑不同的圓柱形,所述固定管用于同儲油墨管相配合部分外徑小于固定管余部分的外徑,所述筆尖外形呈圓錐形,所述筆尖部分空腔呈圓錐形。
文檔編號B43K7/10GK202727686SQ2012202919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應必烈 申請人:寧波中瑞文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