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淚道探通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教學模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淚道探通的模型。
背景技術:
淚道是淚器的一部分,包括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淚點位于上下瞼緣內側端淚乳頭頂端的小孔,對向淚湖,分別為上下淚點,是淚液進入淚道的起始處;上下淚小管分別起自上下淚點,先與瞼緣成垂直方向走行向上下,繼而轉行向內側,上下淚小管匯合開口于淚囊;淚囊是位于眼眶內側壁前下方淚囊窩內的一個膜性囊,其上端在內眥水平以上,為膨大的盲端,其下端移行為鼻淚管,淚囊和鼻淚管分別貼附于淚囊窩和骨性鼻淚管的骨膜,眼輪匝肌的部分肌纖維分布于淚囊的淺、深面,收縮時可擴大淚囊,使囊內呈負壓,有利于將結膜囊的淚液引流至淚囊內;鼻淚管為淚囊下端的膜性管道,上段大部分包埋于骨性鼻淚管中,與骨膜緊密相貼,下段位于鼻腔外側壁黏膜的深面,向下開口于下鼻道外側壁額 前份。由于眼眶通過淚道與鼻腔想通,當淚點變位或炎癥阻塞淚道時均會致淚液引流不暢,而使淚液溢于框外,針對淚道阻塞造成的溢淚癥可行淚道沖洗來疏通阻塞的淚道,淚道沖洗既可以作為診斷技術,也可作為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因此掌握該項技術很重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淚道探通的模型,使學生掌握對淚道的認識以及進行淚道沖洗的操作。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由頭部殼體、外皮、眼眶、眼球組成,眼眶將眼球固定在頭部殼體上,外皮覆蓋在頭部殼體表面。所述的頭部殼體具有完整的口腔,內有牙齒、舌結構,在眼部設置空槽。所述的外皮仿真由軟性硅膠制成,在兩側的上下眼瞼緣內側淚點位置設置開口,并按照正常人體結構設置上下淚小管、淚囊、鼻淚管,鼻淚管向下設置通路通向口腔。所述的右側的鼻淚管內設置膿液,由凡士林固定。所述的左側的淚小管阻塞。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擬兩種淚道病理特征,右側眼在鼻淚管部位設置膿液,模擬上沖下溢或下沖上溢;左側眼設置淚小管阻塞,模擬藥液從原淚點溢出。可作為淚道的醫學教學儀器及淚道探通訓練模型。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I頭部殼體,2外皮,3眼眶,4眼球,5上淚點,6下淚點,7上淚小管,8下淚小管,9淚囊,10鼻淚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由頭部殼體I、外皮2、眼眶3、眼球4組成,眼眶3將眼球4固定在頭部殼體I上,外皮2覆蓋在頭部殼體I的表面。右側的鼻淚管10處設置膿液,由凡士林固定,當進行淚道探通時,表現為藥液由上淚點5注入,由下淚點6溢出,或表現為藥液由下淚點6注入,由上淚點5溢出;左側設置上淚小管7與下淚小管8阻塞,進行淚道探通時,表現為藥液由上淚點5注入,由上淚點5溢出,或表現為由下淚點6注入,由下淚點6溢出。模擬兩種淚道阻塞病理,可作為醫學教學儀器和學生練習淚道探通模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由頭部殼體、外皮、眼眶、眼球組成,眼眶將眼球固定在頭部殼體上,外皮覆蓋在頭部殼體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所述的頭部殼體具有完整的口腔,內有牙齒、舌結構,在眼部設置空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皮仿真由軟性硅膠制成,在兩側的上下眼瞼緣內側淚點位置設置開口,并按照正常人體結構設置上下淚小管、淚囊、鼻淚管,鼻淚管向下設置通路通向口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所述的右側的鼻淚管內設置膿液,由凡士林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淚道探通模型,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側的淚小管阻塞。
專利摘要淚道探通模型,涉及醫學教學儀器,其特征是由頭部殼體、外皮、眼眶、眼球組成,眼眶將眼球固定在頭部殼體上,外皮覆蓋在頭部殼體表面。所述的頭部殼體具有完整的口腔,內有牙齒、舌結構,在眼部設置空槽。所述的外皮仿真由軟性硅膠制成,在兩側的上下眼瞼緣內側淚點位置設置開口,并按照正常人體結構設置上下淚小管、淚囊、鼻淚管,鼻淚管向下設置通路通向口腔。所述的右側的鼻淚管內設置膿液,由凡士林固定。所述的左側的淚小管阻塞。模擬兩種淚道病理特征,右側眼在鼻淚管部位設置膿液,模擬上沖下溢或下沖上溢;左側眼設置淚小管阻塞,模擬藥液從原淚點溢出。
文檔編號G09B23/28GK202795870SQ2012202938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劉雁飛, 姚存欣 申請人:天津市醫學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