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裝訂處理設備和圖像形成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08501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裝訂處理設備和圖像形成系統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裝訂處理設備和圖像形成系統。



背景技術:

wo2011/018897描述了一種紙張裝訂模具組,其中一個模具的各個齒部包括傾斜表面部,該傾斜表面部在齒寬方向上的一側或兩側上朝向其峰頂部在變窄方向上傾斜,而另一個模具的各個齒部(該齒部面對所述一個模具的齒部)的至少峰頂部一直延伸至到達位于所述一個模具的齒部的傾斜表面部側上的谷底部。



技術實現要素:

在裝訂處理設備中,可以通過利用擠壓構件擠壓記錄材料束來進行裝訂處理,所述擠壓構件具有壓靠在記錄材料束上進行擠壓的凹凸部。然而,當從擠壓構件作用在記錄材料束上的載荷集中在記錄材料的一部分上時,可能會給記錄材料造成損壞。

本發明的目的是,與載荷容易集中在記錄材料束的一部分中的構造相比,使得難以在記錄材料束中發生損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裝訂處理設備,該裝訂處理設備包括:一對擠壓構件,所述擠壓構件均包括被構造成在記錄材料束中形成凹入部分和凸出部分的凹凸部,該凹凸部包括突起部,每個突起部的側表面傾斜而使得該突起部從該突起部的頂點開始變寬,其中當在所述突起部的列方向上觀察時,作為所述一對擠壓構件中的一個擠壓構件的第一擠壓構件的突起部的側表面與作為所述一對擠壓構件中的另一個擠壓構件的第二擠壓構件的突起部的側表面在擠壓過程中彼此相交。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裝訂處理設備,該裝訂處理設備包括:第一擠壓構件,該第一擠壓構件包括被構造成在記錄材料束中形成凹入部分和凸出部分的凹凸部,該凹凸部包括突起部,每個突起部的側表面傾斜而使得該突起部從該突起部的頂點開始變寬;以及第二擠壓構件,該第二擠壓構件包括被構造成在所述記錄材料束中形成凹入部分和凸出部分的凹凸部并且與所述第一擠壓構件成對,該凹凸部包括突起部,每個突起部的側表面傾斜而使得該突起部從該突起部的頂點開始變寬,其中當在所述突起部的列方向上觀察時,所述第一擠壓構件的突起部的側表面與所述第二擠壓構件的突起部的側表面在擠壓過程中彼此相交。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裝訂處理設備中,可設置在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所述突起部中的每個突起部都包括頂點側相交部,在該頂點側相交部,經過所述突起部的頂點并沿著所述突起部的縱向方向延伸的直線與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側表面彼此相交;并且所述第一擠壓構件的所述頂點側相交部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置與所述第二擠壓構件的所述頂點側相交部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對齊。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裝訂處理設備中,所述突起部可從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每個擠壓構件中的基部的表面突出;設置在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所述突起部中的每個突起部均包括基部側相交部,該基部側相交部位于所述基部的表面與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側表面彼此相交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擠壓構件的所述基部側相交部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置與所述第二擠壓構件的所述基部側相交部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對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裝訂處理設備中,設置在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凸部的頂點角可以比位于設置在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另一者中的突起部之間的谷部的開口角小。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裝訂處理設備,該裝訂處理設備包括:第一擠壓構件,該第一擠壓構件包括:基部;以及凹凸部,該凹凸部從所述基部的表面突出并且沿著一個方向形成,所述凹凸部包括一個或多個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中的每個突起部都具有在所述一個方向上的兩端處連接至所述基部的所述表面的側壁,所述突起部布置在與所述一個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擠壓構件被構造成擠壓記錄材料束的一個側表面;以及第二擠壓構件,該第二擠壓構件包括:基部;以及凹凸部,該凹凸部從所述基部的表面突出并且沿著所述一個方向形成,所述凹凸部包括一個或多個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中的每個突起部都具有在所述一個方向上的兩端處連接至所述基部的所述表面的側壁,所述突起部布置在與所述一個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擠壓構件被構造成擠壓所述記錄材料束的另一個側表面,從而與所述第一擠壓構件相配合而對所述記錄材料束進行擠壓;其中在設置在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所述突起部的兩端中的每端處,設置有基部側相交部和頂點側相交部,設置在對置的兩端中的每端處的所述側壁與所述基部的所述表面在所述基部側相交部處彼此相交,經過所述突起部的頂點并沿著所述一個方向延伸的直線與所述側壁在每個頂點側相交部處彼此相交;并且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一個擠壓構件的所述頂點側相交部定位成比所述第一擠壓構件和第二擠壓構件中的另一個擠壓構件的所述基部側相交部更接近所述突起部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所述另一個擠壓構件的所述頂點側相交部定位成比所述一個擠壓構件的所述基部側相交部更接近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中央部一側。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圖像形成系統,該圖像形成系統包括:被構造成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以及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裝訂處理設備,該裝訂處理設備被構造成將借助于所述圖像形成單元而在上面形成圖像的多個記錄材料裝訂在一起。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與載荷容易集中在記錄材料束的一部分中的構造相比,可以使得難以對記錄材料束產生損壞。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與載荷容易集中在記錄材料束的一部分中的構造相比,可以使得難以對記錄材料束產生損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與第一擠壓構件的頂點側相交部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位置與第二擠壓構件的頂點相交部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對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作用在被頂點側相交部擠壓的記錄材料的一部分上的載荷。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與第一擠壓構件的基部側相交部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位置與第二擠壓構件的基部側相交部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對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施加在記錄材料束的一個表面上的擠壓力與施加在記錄材料束的另一個表面上的擠壓力之間的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與設置在一個擠壓構件中的突起部的頂點角與位于另一個擠壓構件中的突起部之間的谷部的開口角彼此相等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裝訂記錄材料束所需的載荷。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與載荷容易集中在記錄材料束的一部分中的構造相比,可以使得難以對記錄材料束產生損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與載荷容易集中在記錄材料束的一部分中的構造相比,可以使得難以對記錄材料束產生損壞。

附圖說明

下面將基于如下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

圖1是圖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的示例性構造的視圖;

圖2是圖示編制堆疊單元的外圍結構的視圖;

圖3是圖示無針裝訂處理設備的構造的立體圖;

圖4是圖示當在圖3中的箭頭iv的方向上觀察時無針裝訂處理設備的視圖;

圖5a至圖5c是圖示在裝訂處理時無針裝訂處理設備的操作的視圖;

圖6a是圖示左上側壁和左下側壁在裝訂處理時彼此不相交的情況下的構造的視圖;

圖6b是圖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造的視圖;

圖7a和圖7b是圖示無針裝訂處理設備的另一個示例性構造的視圖,其中圖7a是圖示在開始裝訂處理之前上凸部和下凸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而圖7b是圖示在裝訂處理過程中上凸部和下凸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視圖;以及

圖8是圖示無針裝訂處理設備的另一個示例性構造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1是圖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的示例性構造的視圖。

圖1所示的圖像形成系統1包括例如通過電子照相方法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2諸如打印機或復印機以及對作為記錄材料的示例的片材s執行后處理的片材處理裝置3,通過圖像形成裝置2在該片材s上形成例如色調劑圖像。

圖像形成裝置2包括:片材供應單元5,該片材供應單元5供應將在上面形成圖像的片材s;以及圖像形成單元6,該圖像形成單元6在從片材供應單元5供應的片材s上形成圖像。

另外,圖像形成裝置2包括:片材翻轉裝置7,該片材翻轉裝置7將已經由圖像形成單元6形成圖像的片材s的表面翻轉;以及排出輥9,該排出輥9將上面形成有圖像的片材s排出。

另外,圖像形成裝置2包括從用戶接收關于裝訂處理的信息的用戶接口90。

片材處理裝置3包括將從圖像形成裝置2輸出的片材s進一步傳送到下游側的傳送器10和后處理裝置30。

另外,片材處理裝置3包括控制整個圖像形成系統1的控制器80。

傳送器10包括入口輥11(一對輥)和穿孔器12。入口輥11接收從圖像形成裝置2的排出輥9輸出的片材s。穿孔器12按照需要對由入口輥11接收的片材s進行穿孔。

另外,傳送器10包括:第一傳送輥13,該第一傳送輥13是被構造成將片材s進一步輸送到穿孔器12下游側的一對輥;以及第二傳送輥14,該第二傳送輥14是被構造成將片材s向后處理裝置30傳送的一對輥。

后處理裝置30包括接收輥31,該接收輥31是被構造成接收從傳送器10傳送的片材s的一對輥。

另外,后處理裝置30包括編制堆疊單元35和退出輥34(一對輥)。編制堆疊單元35設置在接收輥31的下游側并且在其上收集和容納多個片材s。退出輥34將片材s排向編制堆疊單元35。

另外,后處理裝置30包括:槳狀件37,該槳狀件37旋轉而朝向編制堆疊單元35的端部引導件35b(稍后將描述)擠壓和推動片材s;夯實器(tamper)38,該夯實器38被構造成將片材s的端部對齊;以及噴出輥39。噴出輥39擠壓容納在編制堆疊單元35上的片材s并且旋轉,由此傳送作為裝訂的記錄材料束的示例的片材束。

另外,后處理裝置30配備有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將容納在編制堆疊單元35上的片材束的端部裝訂在一起。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布置在編制堆疊單元35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處(位于設置有稍后將描述的端部引導件35b的一側)。

另外,后處理裝置30包括殼體30a,該殼體30a在其中容納上述相應構件。殼體30a包括開口69。開口69被設置成通過噴出輥39將由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裝訂的片材束排出到后處理裝置30外部。

另外,后處理裝置30包括堆疊單元70,該堆疊單元70在其上疊加從殼體30a的開口69排出的片材束,從而使得用戶可以容易地拿走片材束。

圖2是圖示編制堆疊單元35的外圍結構的視圖。

如圖2所示,編制堆疊單元35設置有具有頂表面的底部單元35a,片材s堆疊在該頂表面上。底部單元35a傾斜以使片材s沿著其頂表面移動。由退出輥34朝向編制堆疊單元35傳送的片材s(在圖2中的方向s1上傳送的片材s)被堆疊在底部單元35a上。

另外,編制堆疊單元35設置有端部引導件35b。端部引導件35b使在移動方向上沿著底部單元35a移動的片材s(在圖2中的方向s2上移動的片材s)的遠端對齊。

槳狀件37布置在編制堆疊單元35的上方并且相對于退出輥34位于圖2中的方向s1上的下游側。

當槳狀件37在圖2中順時針(在圖2的箭頭r1的方向上)旋轉時,已經沿著圖2中的方向s1傳送的片材s被擠壓并在圖2的方向s2上被推動到編制堆疊單元35上。

夯實器38設置在編制堆疊單元35在其寬度方向上(在與圖2中的移動方向s2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側,并且其另一端側將編制堆疊單元35夾持在中間。夯實器38例如由馬達(未示出)驅動以在編制堆疊單元35的寬度方向上移動。因而,夯實器38使編制堆疊單元35上的片材s的一側端和另一側端對齊(在編制堆疊單元35的寬度方向上)。

噴出輥39設置有第一噴出輥39a和第二噴出輥39b。

第一噴出輥39a和第二噴出輥39b被布置成隔著編制堆疊單元35的底部單元35a彼此對置。

第一噴出輥39a設置在編制堆疊單元35的前表面(堆疊片材s的表面)上。

第二噴出輥39b設置在編制堆疊單元35的后表面(與堆疊片材s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第一噴出輥39a和第二噴出輥39b在與片材s接觸的狀態下由馬達(未示出)驅動以在圖2的箭頭r2的方向上旋轉。因而,片材束b在圖2中的方向s3上被傳送。

圖3是圖示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的構造的立體圖。圖4是當從圖3的箭頭iv的方向觀察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時的視圖。

如圖3中所示,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設置有上擠壓構件51。另外,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設置有下擠壓構件52,該下擠壓構件52與上擠壓構件51成對,并且被布置成與上擠壓構件51對置。

上擠壓構件51被設置成可在由馬達(未示出)驅動的凸輪(未示出)旋轉時相對于下擠壓構件52向前和向后(參見圖3中的箭頭d1和d2)移動。

上擠壓構件51設置有上基部53和從上基部53突出的上凹凸部54。上凹凸部54被設置成沿著一個方向(在圖3的箭頭3a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上凹凸部54設置有多個上凸部54a和多個上凹部54b。

多個上凸部54a在上凹凸部54的縱向方向上并排布置。

另外,上凸部54a從上基部53的表面53a向下突出。上凸部54a沿著上凹凸部54的短邊方向(與上凹凸部54的縱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

每個上凹部54b在上凹凸部54的縱向方向上都形成在兩個相鄰的上凸部54a之間。另外,上凸部54a和上凹部54b在上凹凸部54的縱向方向上交替布置。

下擠壓構件52設置有下基部57和從下基部57突出的下凹凸部58。下凹凸部58設置成沿著上凹凸部54的縱向方向延伸。

另外,下凹凸部58設置有多個下凸部58a和多個下凹部58b。

上凸部54a和下凸部58a是示例性突起部。上凹部54b和下凹部58b是示例性谷部。

多個下凸部58a在下凹凸部58的縱向方向上并排布置。

另外,下凸部58a從下基部57的表面57a向上突出。下凸部58a沿著下凹凸部58的短邊方向(與下凹凸部58的縱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

每個下凹部58b在下凹凸部58的縱向方向上都形成在兩個相鄰的下凸部58a之間。另外,下凸部58a和下凹部58b在下凹凸部58的縱向方向上交替布置。

當上擠壓構件51的上凹凸部54隔著片材束b(參見圖2)與下擠壓構件52的下凹凸部58嚙合時,片材束b被擠壓,并且在片材束b中形成凹入部分和凸出部分。

因而,將片材束b的各個片材(在片材束b內彼此相鄰的片材s)擠壓并裝訂在一起。

另外,如圖4所示,上擠壓構件51的上凸部54a設置有在圖4中位于其下端側的上頂點54c。

另外,上凸部54a設置有位于其縱向方向的一端側的左上側壁54d。

左上側壁54d在圖4中的其下端側連接至上凸部54a的上頂點54c。另外,左上側壁54d在圖4中的其上端側連接至上基部53的表面53a。

左上側壁54d隨著距離上基部53的表面53a的距離的增加而傾斜,以接近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換言之,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傾斜成使得上凸部54a從上頂點54c朝向上基部53的表面53a變寬。

另外,上凸部54a設置有位于該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處的右上側壁54e。

右上側壁54e在圖4中其下端側連接至上頂點54c。另外,右上側壁54e在圖4中其上端側連接至上基部53的表面53a。

右上側壁54e傾斜成使得隨著距離上基部53的表面53a的距離的增加而接近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換言之,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傾斜成使得上凸部54a從上頂點54c朝向上基部53的表面53a變寬。

另外,上擠壓構件51設置有位于該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處的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沿著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延伸的直線l1(作為經過上頂點54c的直線)與左上側壁54d彼此相交。

另外,上擠壓構件51設置有位于該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處的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位于直線l1與左上側壁54e彼此相交的位置。

另外,上擠壓構件51設置有位于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處的左上基部側相交部54h。左上基部側相交部54h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左上側壁54d與上基部53的表面53a彼此相交。

另外,上擠壓構件51設置有位于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處的右上基部側相交部54i。右上基部側相交部54i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右上側壁54e與上基部53的表面53a彼此相交的位置。

接下來,將描述下擠壓構件52。

下擠壓構件52的下凸部58a設置有在圖4中位于其上端側的下頂點58c。

另外,下凸部58a設置有位于該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的左下側壁58d。

左下側壁58d在圖4中其上端側處連接至下凸部58a的下頂點58c。另外,右下側壁58d在圖4中其下端側處連接至下基部57的表面57a。

左下側壁58d傾斜成隨著距離下基部57的表面57a的距離的增加而接近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換言之,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傾斜成使得下凸部58a從下頂點58c朝向下基部57的表面57a變寬。

另外,下凸部58a設置有位于該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右下側壁58e。

右下側壁58e在圖4中其上端側處連接至下頂點58c。另外,右下側壁58e在圖4中其下端側處連接至下基部57的表面57a。

右下側壁58e傾斜成隨著距離下基部57的表面57a的距離的增加而接近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換言之,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傾斜成使得下凸部58a從下頂點58c朝向下基部57的表面57a變寬。

另外,下擠壓構件52設置有位于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處的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沿著下凸部58a的縱向方向延伸的直線l2(作為穿過下頂點58c的直線)與左下側壁58d彼此相交。

另外,下擠壓構件52設置有位于該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處的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該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直線l2與右下側壁58e彼此相交。

另外,下擠壓構件52設置有位于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處的左下基部側相交部58h。左下基部側相交部58h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左下側壁58d與下基部57的表面57a彼此相交。

另外,下擠壓構件52設置有位于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右下基部側相交部58i。右下基部側相交部58i位于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右下側壁58e與下基部57的表面57a彼此相交。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的位置與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的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對齊。

另外,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的位置與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的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對齊。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左上基部側相交部54h的位置與左下基部側相交部58h的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對齊。

另外,右上基部側相交部54i的位置與右下基部側相交部58i的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對齊。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定位成比左下基部側相交部58h更接近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

另外,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定位成比右下基部側相交部58i更接近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

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df定位成比左上基部側相交部54h更接近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

另外,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定位成比右上基部側相交部54i更接近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側。

圖5a至圖5c是圖示裝訂時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的操作的視圖。圖5b和圖5c省略了片材束b的圖示。在圖5a至圖5c中,上凸部54a比下凸部58a位于圖5a至圖5c的紙面的更后面。

如圖5a所示,上擠壓構件51朝向下擠壓構件53向下移動。當上擠壓構件51向下移動時,上凸部54a的上頂點54c和下凸部58a的下頂點58c擠壓片材束b。

之后,如圖5b所示,上擠壓構件51進一步向下移動。當上擠壓構件51進一步向下移動時,上頂點54c在擠壓片材束b的同時到達下頂點58c的下側。

當上頂點54c到達下頂點58c的下側時,左上側壁54d和左下側壁58d在從圖5b的紙面的前側看時彼此相交。另外,右上側壁54e和右下側壁58e彼此相交。換言之,當在上凸部54a的列方向(布置多個上凸部54a的方向)觀察時(當在列方向上從上游側或下游側觀察時),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的橫向表面與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在擠壓片材束b的過程中彼此相交。同樣,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橫向表面與下凸部58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的橫向表面彼此相交。

當左上側壁54d與左下側壁58d彼此相交時,在左上側壁54d中產生擠壓片材束b的區域a1。另外,在左下側壁58d中產生擠壓片材束b的區域a2。

當右上側壁54e與右下側壁58e彼此相交時,在右手側壁54e中產生擠壓片材b的區域a3。另外,在右下側壁58e中產生擠壓片材束b的區域a4。

結果,片材束b的被上凸部54a擠壓的部分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變寬。這里,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由于除了上頂點54c之外左上側壁54d的一部分和右上側壁54e的一部分也適合于擠壓片材束b,因此片材束b的被上凸部54a擠壓的部分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變寬。

同樣,片材束b的被下凸部58a擠壓的部分在下凸部58a的縱向方向上變寬。另外,由于除了下頂點58c之外左下側壁58d的一部分和右下側壁58e的一部分也如上凸部54a一樣適合于擠壓片材束b,因此片材束b的被下凸部58a擠壓的部分在下凸部58a的縱向方向上變寬。

隨后,如圖5c中所示,上擠壓構件51進一步向下移動。即使當上擠壓構件51進一步向下移動時,當從圖5c的紙張的前側觀察時,左上側壁54d與左下側壁58d之間的相交關系繼續。另外,右上側壁54e與右下側壁58e之間的相交關系也繼續。

因而,進一步加寬了擠壓片材束b的左上側壁54d的區域a1的范圍。也進一步加寬了擠壓片材束b的左下側壁58d的區域a2的范圍。擠壓片材束b的右上側壁54e的區域a3的范圍也加寬了。擠壓片材束b的右下側壁58e的區域a4的范圍也加寬了。

結果,片材束b的被上凸部54a擠壓的部分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被進一步加寬。另外,片材束b的被下凸部58a擠壓的部分在下凸部58a的縱向方向上被進一步加寬。

于是,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當上擠壓構件51到達預定位置時,片材束b的裝訂處理結束。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當開始裝訂處理時,上凸部54a的上頂點54c首先擠壓片材束b。另外,下凸部58a的下頂點58c擠壓片材束b。

這里,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當上頂點54c擠壓片材束b時,載荷可能容易集中在片材束b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以及片材束b的被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擠壓的部分中。

另外,當下頂點58c擠壓片材束b時,載荷可能容易集中在片材束b的被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擠壓的部分以及片材束b的被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擠壓的部分中。

因而,當上擠壓構件51在載荷以這種方式集中的狀態下進一步向下移動時,在片材束b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和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擠壓的部分處可能發生片材束b的損壞。

相比而言,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片材束b的被上擠壓構件51和下擠壓構件52擠壓的部分根據上擠壓構件51的進一步移動而在上凸部54a延伸的方向上以及下凸部58a延伸的方向上逐漸變寬。

結果,作用在片材束b上的載荷被分布開,從而很難發生片材束b的損壞。

另外,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5b所示,上凸部54a的側壁(左上側壁54d和右上側壁54e)與下凸部58a的側壁(左下側壁58d和右下側壁58e)在裝訂過程中彼此相交。

因而,減輕了作用在片材束b的特定部分上的載荷。

這里,例如,當上凸部54a的側壁和下凸部58a的側壁在裝訂過程中彼此不相交時,載荷容易強烈地作用在片材束b的特定部分上。

圖6a是圖示左上側壁54d和左下側壁58d在裝訂時彼此不相交的情況的構造的視圖。

在圖6a所示的構造中,左上基部側相交部54h和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定位成比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在圖6a中更靠右,并且左上側壁54d與左下側壁58d彼此不相交。

在該構造中,載荷容易強烈地作用在片材束b(未示出)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上,并且例如容易在該部分處發生片材損壞。

在圖6a所示的構造中,當上擠壓構件51向下移動時,片材束b的一部分抵靠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從下側被擠壓。在這種情況下,下擠壓構件52的下頂點部分58a進入位于片材束b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的相反側中的每一側(圖6a的紙面的后側和前側)的狀態。另外,難以提供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的逃逸空間。

換言之,在圖6a所示的構造中,下凸部58a的壁部設置在片材束b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的相反側中的每一側(圖6a的紙面的后側和前側),如附圖標記6a所示。片材束b被該壁部限制,從而容易被強烈地擠壓在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上。

相比而言,在其中左上側壁54d和左下側壁58d如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一樣彼此相交的構造中,位于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的相反側中的每一側的壁部的區域減小,如圖6b中的附圖標記6a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容易提供片材束b的被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擠壓的部分的逃逸空間,從而減輕了作用在被擠壓部分上的載荷。另外,在這種情況下,也難以發生片材損壞。

這里,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上凸部54a的側壁(左上側壁54d和右上側壁54e)與下凸部58a的側壁(左下側壁58d和右下側壁58e)之間的相交關系繼續,直到裝訂結束,如圖5c所示。

因而,與其中側壁的相交關系在裝訂過程中就終止的構造相比,難以發生載荷強烈地作用在片材束b的特定部分上的情況。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4中所示,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的位置與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的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對齊。

在這種情況下,作用在片材束b上的載荷被分布到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和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當左上頂點側相交部54f的位置與左下頂點側相交部58f的位置彼此不對齊時(當這些位置在上凸部54a的縱向方向上不彼此對齊時),其中一個頂點側相交部與片材束b之間的接觸壓力會變得比另一個頂點側相交部與片材束b之間的接觸壓力大。在這種情況下,在接觸壓力相對較大的一側可能發生片材損壞等。

相比而言,當兩個頂點側相交部的位置如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彼此對齊時,載荷被分布到頂點側相交部,從而使得難以發生片材束b的損壞。

另外,上凸部54a在其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側也與上述一樣,并且右上頂點側相交部54g的位置與右下頂點側相交部58g的位置彼此對齊。

圖7a和圖7b是圖示了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的另一個示例性構造。這里,圖7a是圖示了在開始裝訂之前上凸部54a與下凸部58a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視圖。圖7b是圖示了在裝訂過程中上凸部54a與下凸部58a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視圖。另外,與圖4中所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將由與圖4中使用的附圖標記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

如圖7a所示,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下凸部58a比上凸部54a定位成在圖7a中更靠左。

另外,如圖7b中所示,在該示例性構造中,上凸部54a的側壁與下凸部58a的側壁同樣在裝訂過程中彼此相交,并且該關系繼續直到裝訂結束。

因而,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樣抑制了強烈地作用在片材束b的一部分上的載荷。

圖8是圖示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的另一個示例性構造的視圖并且是當從上凹凸部54在其端長度方向上的一端側觀察該無針裝訂處理設備50時的視圖。與圖3和圖4所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將由與圖3和圖4中使用的附圖標記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

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關于上凹部54b的上開口角度a和下凸部58a的下頂點角度b,滿足如下關系:上開口角度a>下頂點角度b。

這里,上開口角度a是由上凸部54a的側表面和另一個相鄰上凸部54a的側表面形成的角度。

另外,下頂點角度b是由下凸部58a的一個側表面與其另一個側表面形成的角度。

在該示例性構造中,與上開口角度a和下頂點角度b彼此相同的情況相比,作為作用在片材束b上的載荷的每單位面積作用載荷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裝訂片材束b所需的載荷。

已經出于圖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前面描述。并非旨在將本發明窮舉或限制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明顯,許多修改和變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并描述實施方式,以便最好地解釋本發明及其實際應用的原理,借此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的適合于預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種實施方式及各種修改。本發明的范圍旨在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四会市| 云龙县| 滦南县| 鸡泽县| 美姑县| 荃湾区| 北辰区| 修武县| 海盐县| 丰台区| 镶黄旗| 蓝田县| 安西县| 贵定县| 监利县| 连江县| 福安市| 达州市| 南丰县| 乌鲁木齐县| 安丘市| 韩城市| 淮北市| 镇原县| 长治市| 安义县| 大城县| 长岭县| 沁阳市| 封丘县| 德钦县| 华亭县| 澳门| 泗阳县| 洪洞县| 庐江县| 北碚区| 隆子县| 嘉兴市|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