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節屏幕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內置相機的拍攝像素越來越高,這也激發了移動終端用戶的拍照興趣。然而,當用戶在戶外拍照,尤其是在強光環境下逆光拍照時,移動終端的屏幕亮度較低,用戶難以看清取景畫面中的內容。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光傳感器檢測外部環境光的光強值,進而根據檢測到的光強值調節移動終端的屏幕亮度。然而,現有利用光傳感器調節屏幕亮度的方法,對外部環境的光強值的響應速度比較慢,且容易導致屏幕亮度調節不足、移動終端顯示的取景畫面色彩暗淡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調節屏幕的方法,該方法能夠根據曝光時間快速調節屏幕亮度,進而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調節屏幕的裝置。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移動終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調節屏幕的方法,包括: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通過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調節屏幕的裝置,包括:獲取模塊,用于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轉換模塊,用于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模塊,用于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通過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三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殼體、處理器、存儲器、圖像傳感器、電路板和電源電路。其中,電路板安置在殼體圍成的空間內部;處理器、圖像傳感器和存儲器設置在電路板上;電源電路,用于為移動終端的各個電路或器件供電;圖像傳感器,用于獲取曝光時間;存儲器用于存儲可執行程序代碼;處理器通過讀取存儲器中存儲的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運行與所述可執行程序代碼對應的程序,以用于執行以下步驟:
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本發明第三方面實施例提出的移動終端,通過利用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附圖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案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1: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
圖像傳感器是攝影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具備拍照功能的移動終端中,圖像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
本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移動終端中相機的曝光時間。
可選地,參見圖2,圖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2所示,在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之前,還可以包括:
S21:開啟圖像傳感器。
能夠理解的是,為了能夠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首先要開啟圖像傳感器。由于圖像傳感器是攝影設備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啟移動終端中的相機進行拍照時,圖像傳感器即被開啟。
在開啟圖像傳感器之后,即可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拍攝照片所需的曝光時間。
具體地,參見圖3,圖3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3所示,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31:接收圖像傳感器檢測的環境光的光強度值。
本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圖像傳感器檢測外部環境光的光強度值,進而接收圖像傳感器檢測的環境光的光強度值。
S32:根據光強度值計算曝光時間。
本實施例中,在獲得圖像傳感器檢測的環境光的光強度值之后,即可根據光強度值計算獲得曝光時間。
在拍照時,需要利用圖像傳感器來檢測外部環境光的光強度值,即圖像傳感器能夠接收到的進光量,從而計算出正確地曝光數值。例如:根據接收到的進光量計算出曝光時間的長度為1/500秒,即可正確曝光照片。
S12: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本實施例中,在獲取曝光時間之后,基于預設函數,即可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函數是預先建立的。不同圖像傳感器在環境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獲取的曝光時間并不一定相同,對應的轉換后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也就不同。
S13: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本實施例中,在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后,即可對移動終端的屏幕進行調節,將屏幕的亮度調節至對應的亮度值,將屏幕的飽和度調節至對應的飽和度值,以使移動終端適應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光強。
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方法,通過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圖4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4所示,基于上述實施例,在步驟S12之前,該調節屏幕的方法還可以包括:
S41:建立預設函數。
其中,預設函數用于表述曝光時間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具體地,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成反比關系。也就是說,如果拍照所需的曝光時間長,說明環境光不夠強烈,因此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低,即無需將屏幕的亮度和飽和度調整到最亮或最飽和即可看清屏幕;相反地,如果拍照所需的曝光時間短,則說明環境光足夠強烈,那么就需要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整得越高越好,使得用戶能夠在強烈的環境光下看清屏幕,屏幕色彩鮮艷。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函數可以是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與曝光時間成反比關系的計算公式,通過曝光時間計算獲得對應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預設函數也可以是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的對應關系表,通過查表獲得與曝光時間對應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其中,對應關系表中,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成反比關系。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
本實施例中,在建立了預設函數之后,即可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需要說明的是,建立預設函數的過程可以在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前的任一時刻進行,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預設函數可以在移動終端出廠前由生產廠商設置,也可以由移動終端用戶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自行設置,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
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方法,通過預先建立預設函數,用于表述曝光時間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實現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轉換,進而實現根據曝光時間快速調節屏幕的亮度和飽和度。
為了實現上述實施例,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調節屏幕的裝置,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5所示,該調節屏幕的裝置包括:獲取模塊510、轉換模塊520,以及調節模塊530。其中,
獲取模塊510,用于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
可選地,如圖6所示,該調節屏幕的裝置還包括:
開啟模塊540,用于在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之前,開啟圖像傳感器。
本實施例中,為了能夠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首先要通過開啟模塊540開啟圖像傳感器。
在開啟模塊540開啟圖像傳感器之后,獲取模塊510即可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取拍攝照片所需的曝光時間。
具體地,如圖7所示,在如圖5所示的基礎上,獲取模塊510具體包括:
接收單元511,用于接收圖像傳感器檢測的環境光的光強度值。
計算單元512,用于根據光強度值計算曝光時間。
在拍照時,需要利用圖像傳感器來檢測外部環境光的光強度值,即圖像傳感器能夠接收到的進光量,接收單元511接收圖像傳感器來檢測外部環境光的光強度值之后,計算單元512即可計算出正確地曝光數值。例如:計算單元512根據接收單元511接收到的進光量計算出曝光時間的長度為1/500秒,即可正確曝光照片。
轉換模塊520,用于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本實施例中,在獲取模塊510獲取曝光時間之后,轉換模塊520即可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函數是預先建立的。不同圖像傳感器在環境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獲取的曝光時間并不一定相同,對應的轉換后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也就不同。
調節模塊530,用于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本實施例中,在轉換模塊520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后,調節模塊530即可對移動終端的屏幕進行調節,將屏幕的亮度調節至對應的亮度值,將屏幕的飽和度調節至對應的飽和度值,以使移動終端適應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光強。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中對調節屏幕的方法實施例的解釋說明也適用于本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裝置,其實現原理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裝置,通過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圖8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出的調節屏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8所示,在如圖5所示的基礎上,該調節屏幕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建立模塊550,用于在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前,建立預設函數。
其中,預設函數用于表述曝光時間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具體地,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成反比關系。也就是說,也就是說,如果拍照所需的曝光時間長,說明環境光不夠強烈,因此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低,即無需將屏幕的亮度和飽和度調整到最亮或最飽和即可看清屏幕;相反地,如果拍照所需的曝光時間短,則說明環境光足夠強烈,那么就需要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整得越高越好,使得用戶能夠在強烈的環境光下看清屏幕,屏幕色彩鮮艷。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函數可以是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與曝光時間成反比關系的計算公式,通過曝光時間計算獲得對應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預設函數也可以是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的對應關系表,通過查表獲得與曝光時間對應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其中,對應關系表中,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成反比關系。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
本實施例中,在建立模塊550建立預設函數之后,轉換模塊520即可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中對調節屏幕的方法實施例的解釋說明也適用于本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裝置,其實現原理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屏幕的裝置,通過預先建立預設函數,用于表述曝光時間與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實現曝光時間與亮度值和飽和度值之間的轉換,進而實現根據曝光時間快速調節屏幕的亮度和飽和度。
圖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9所示,移動終端90可以包括:殼體910、處理器920、存儲器930、圖像傳感器940、電路板950和電源電路960。其中,
電路板950安置在殼體910圍成的空間內部;處理器920、圖像傳感器940和存儲器930設置在電路板950上;電源電路960用于為移動終端的各個電路或器件供電;圖像傳感器940用于獲取曝光時間;存儲器930用于存儲可執行程序代碼;處理器920通過讀取存儲器930中存儲的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運行與可執行程序代碼對應的程序,以用于執行以下步驟:
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
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對調節屏幕的方法實施例的解釋說明也適用于該實施例的移動終端,其實現原理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通過利用圖像傳感器獲取曝光時間,并基于預設函數將曝光時間轉換為對應的屏幕的亮度值和飽和度值,進而根據亮度值和飽和度值調節屏幕。由此,能夠實現對屏幕亮度和飽和度的快速調節,保證在相機打開的同時完成對屏幕的調節,提高屏幕調節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并提高取景畫面中的內容的可辨識度。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