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文化產(chǎn)業(y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來墨毛筆。
背景技術:
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古往今來,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開始以圖畫形式表示文字,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古代長期用毛筆寫字,便產(chǎn)生了書法。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于其他書寫形式,其書寫規(guī)律與毛筆書寫規(guī)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毛筆書法現(xiàn)在一共有六種書體,即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楷書體和馬書體六種書體書法。判斷書法作品的優(yōu)劣主要通過字體的線條,流暢性,還有整體性。中國是書法藝術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最早使用毛筆的國家。我國毛筆書法家層出不窮,像王羲之,顏真卿,懷素,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王鐸,柳公權,以及近代的沙孟海,啟功,劉惠浦(在世)等,這些文學雅士都是功力高深的書法大家。
書寫文字依賴于毛筆的產(chǎn)生。研究表明:毛筆產(chǎn)生于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國人使用毛筆寫字作畫的歷史已有數(shù)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圖畫和紋樣應當是由毛筆描繪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應該是先用毛筆寫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tǒng)繪畫工具。毛筆是漢族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明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勤勞智慧的漢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幾千年以來,它為創(chuàng)造漢族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漢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漢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jù)傳毛筆為蒙恬所創(chuàng),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xiāng)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璉每逢農(nóng)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chuàng)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zhèn)生產(chǎn)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zhàn)國,諸侯稱雄。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一律稱為“毛筆”。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
在中國專利文獻CN202463304U中,公開了一種改進后實用、便于攜帶的新型的自來墨組合毛筆,包括筆桿、筆頭和掛繩,毛筆頂部設有筆蓋,筆蓋中央連接掛繩,筆蓋底部設有筆桿,筆桿內部設有筆芯,筆桿下部設有筆頭,所述的筆頭和筆桿連接采用同一口徑的螺絲旋轉固定,筆桿內部底部設有尖針頭,筆頭和筆桿銜接處設有墊片和控制閥,所述的墊片上設有若干個下墨孔,筆頭上設有筆帽。結構更科學合理,更換筆頭、筆芯更便捷靈活,書寫更連貫流暢,使用更舒適,攜帶更方便,它克服了墨流量不易控制,筆頭壞了沒法更換,減少了沾墨的次數(shù),解決了筆墨、硯臺、筆洗等其他的輔助工具同時使用,本組合毛筆實用價值高、制作方便、值得推廣應用。
上述專利文獻中公開的自來墨組合毛筆結構復雜,各部件布局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合理性,使用不是很便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科學合理,使用方便的,可重復使用的自來墨毛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一種自來墨毛筆,包括有筆桿,所述筆桿一端設置有筆帽,另一端設置有筆頭,所述筆桿內設置有中空腔且兩端開口;在所述中空腔內嵌入有筆芯;在所述筆頭和所述筆桿之間設置有閥門;所述閥門包括有上連接部和下連接部;所述下連接部遠離所述上連接部的那一端嵌裝有筆頭,靠近所述上連接部的那一端設置有接墨件;所述閥門還包括有引墨件,所述引墨件安裝在所述上連接部靠近所述下連接部的那一端;在所述引墨件與接墨件之間設置有開關。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自來墨毛筆結構科學合理,方便使用,在筆桿內設置有中空腔且兩端開口,使得筆芯可以更為方便的嵌入至筆桿中,中空腔兩端開口,若是筆芯中的墨水用完后,可快速更換新的筆芯,重復使用自來墨毛筆;在所述筆頭和所述筆桿之間設置有閥門,采用閥門控制筆桿中筆芯的下水速度,從而使得自來墨毛筆能夠書寫更為順暢;引墨件用于將墨水從筆芯中引導出來,控制墨水流向;接墨件用于承接墨水,使得墨水全部用于筆頭上書寫;上連接部用于連接筆桿,下連接部用于連接固定、嵌裝筆頭;開關用于控制墨水的下水大小和速度。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引墨件上設置有錐狀尖端,采用這種結構的引墨件能夠更好的對墨水進行引流,防止墨水四處隨意散落,弄臟手和筆。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開關的外側還設置有旋鈕;所述上連接部和所述下連接部緊密配合相連接,其中,在所述上連接部和所述下連接部相配合的位置處有一缺口,所述旋鈕放置在該缺口內。
將旋轉開關的旋鈕設置在開關的外側,方便使用者進行控制;同時,設置缺口放置旋鈕,使用的舒適度更高,不會觸碰到手指。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引墨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引墨孔;所述開關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開關孔;所述接墨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接墨孔。
引墨件上的引墨孔與接墨件上的接墨孔基本上是對應的,這樣,直接控制開關的旋轉方向,當開關孔與上述引墨孔和接墨孔錯開時,墨水不會從閥門流出,筆頭不會有墨水,當開關孔與上述引墨孔和接墨孔漸進式相通時,墨水從閥門流出,筆頭就有墨水,可以進行書寫,通過控制旋鈕的旋轉幅度,控制開關孔相通的大小,進而控制下水大小和速度。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在所述筆芯的端尾部設置有一鋼珠,且卡合所述鋼珠的那部分筆芯內徑與所述鋼珠的直徑相當使得所述鋼珠與所述筆芯形成過盈配合;在所述鋼珠上方且遠離所述筆芯的端尾部設置有留置部,所述留置部的內徑大于所述鋼珠的直徑。
鋼珠的主要作用在于,在不使用該筆芯時,卡合所述鋼珠的那部分筆芯與所述鋼珠的直徑相當使得所述鋼珠與所述筆芯形成過盈配合,這樣的結構設置,位于筆芯中的墨水就不會出來;當筆芯裝入筆桿中具體使用時,引墨件上設置的錐狀尖端起著另外一個作用,即將鋼珠往筆芯內頂,使得其進入留置部內,由于留置部的內徑大于所述鋼珠的直徑,這樣鋼珠不會堵死筆芯的下水通道,但是又由于有鋼珠的存在,筆芯的下水速度也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作為鋼珠的一種變形,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類似構件,例如材質不一定是鋼材,形狀也不一定非得是珠狀。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筆頭上固定設置有一繩圈。設置繩圈,方便攜帶和鉤掛。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筆芯為塑料管狀體。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筆帽與筆桿之間、以及所述筆桿與所述閥門之間均采用螺絲旋轉銜接固定。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jù)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來墨毛筆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自來墨毛筆整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A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中B-B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9是圖5的橫向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5的縱向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2是圖1的立體圖;
圖13是圖7所示的基本型筆芯結構的第一種變形;
圖14是圖7所示的基本型筆芯結構的第二種變形;
其中:1-筆桿;2-筆帽;3-中空腔;4-筆芯;401-留置部;402-卡合部;5-閥門;501-上連接部;502-下連接部;503-接墨件;504-引墨件;505-開關;506-錐狀尖端;507-旋鈕;508-缺口;509-引墨孔;510-開關孔;511-接墨孔;6-鋼珠;7-繩圈;8-過渡部;9-臺階;10-筆頭;11-中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該自來墨毛筆,包括有筆桿1,所述筆桿1一端設置有筆帽2,另一端設置有筆頭10,所述筆桿1內設置有中空腔11且兩端開口;在所述中空腔11內嵌入有筆芯4,在所述筆頭10和所述筆桿1之間設置有閥門5。
如圖3所示,所述閥門5包括有上連接部501和下連接部502;所述下連接部502遠離所述上連接部501的那一端嵌裝有筆頭10,靠近所述上連接部501的那一端設置有接墨件503;所述閥門5還包括有引墨件504,所述引墨件504安裝在所述上連接部501靠近所述下連接部502的那一端;在所述引墨件504與接墨件503之間設置有開關505,所述引墨件504上設置有錐狀尖端506(如圖3、5、6、8、9、10、11所示)。
所述開關505的外側還設置有旋鈕507;所述上連接部501和所述下連接部502緊密配合相連接,其中,在所述上連接部501和所述下連接部502相配合的位置處有一缺口508,所述旋鈕507放置在該缺口508內。
所述引墨件50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引墨孔509;所述開關505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開關孔510;所述接墨件503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接墨孔511,在圖11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兩個引墨孔509,兩個開關孔510,兩個接墨孔511,且分別是對稱設置的。
圖7所示的筆芯4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型。對于筆芯4還可以采用如圖13、14中所示的結構。
如圖13所示,在所述筆芯4的端尾部設置有一鋼珠6,且卡合所述鋼珠6的那部分筆芯內徑與所述鋼珠6的直徑相當使得所述鋼珠6與所述筆芯4形成過盈配合;在所述鋼珠6上方且遠離所述筆芯4的端尾部設置有留置部401,所述留置部401的內徑大于所述鋼珠6的直徑;從圖13中,可以明顯看出,卡合所述鋼珠6的那部分筆芯(即卡合部402)通過臺階9與留置部401相連接。
作為圖13的一種變形,筆芯4還可以如圖14那樣設置,即卡合所述鋼珠6的那部分筆芯通過過渡部8與留置部401相連接;從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述過渡部8從卡合所述鋼珠6的那部分筆芯(即卡合部402)開始一直逐漸擴大內徑延伸至留置部401。
筆芯4長度為15-30cm。
如圖1,2,4,12所示,所述筆頭10上固定設置有一繩圈7。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筆芯4為塑料管狀體,所述筆帽2與筆桿1之間、以及所述筆桿1與所述閥門5之間均采用螺絲旋轉銜接固定,可以從圖11明顯的看出。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