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成像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全息展示機。
背景技術:
全息展示機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呈現出一個360°立體成像的一種全息投影裝置,使一個平面物體在另一個方向上呈現靜態的三維的像的狀態。
例如:公告號為CN201548757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它包括四維空間立體成像裝置和與四維空間立體成像裝置配合使用的投影機,投影機所投射的光影為由以投射面中心點為對稱中心的4份對稱視頻圖像組成的對稱性視頻圖像光影;四維空間立體成像裝置包括平面成像裝置和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對平面成像裝置上所成的平面視頻圖像進行立體動態成像的四維成像裝置,四維成像裝置為由4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光反射介質拼裝而成的倒四棱錐狀成像裝置,平面成像裝置布設在四維成像裝置正下方。
這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通過平面成像裝置和平面鏡成像原理對平面成像裝置上所成的平面視頻圖像進行立體動態成像的四維成像裝置,實現成像速度快、使用操作簡便,能簡單方便的解決物體的四維動態成像,但是在實際展示中,人們只能觀看或收聽由管理員預先設定好的影像,與觀眾的交互性不強,特別是在展覽會上展示多個作品時需要多臺這樣的成像裝置,額外的增加了展覽成本,因此,需要在次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交互性強、成像質量好、結構簡單并且控制簡便的全息展示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息展示機,包括投影機構、倒錐形成像機構、以及用于固定安裝投影機構的機架本體,包括第一顯示屏和與倒錐形成像機構相對的第二顯示屏,且在第一顯示屏上設有用以控制投影機構在第二顯示屏上成像與投影機構通信連接的紅外線檢測裝置,所述紅外線檢測裝置響應于操作者的手勢動作輸出信號反饋至投影機構。
如此設置,在此系統中,通過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的配合效果,使投影機構投射出的影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主要特點在于在第一顯示屏上設有用以控制投影機構在第二顯示屏上成像與投影機構通信連接的紅外線檢測裝置,紅外線檢測裝置響應于操作者的手勢動作輸出信號反饋至投影機構,在實際使用中,投影儀投射在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上的投影通過控制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投影成像的利用率,本設計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使裝置整體的成像效果大大提高。
進一步設置:所述紅外線檢測裝置包括發射紅外線的發射件,所述發射件固定安裝在第一顯示屏上表面,所述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形成的投射面固定安裝在機架本體上方且與投影機構相匹配。
如此設置,將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形成的投射面固定安裝在機架本體的上方,并且和投影機構所處的位置相匹配,進一步提高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的投影效果,提高投影機構在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上的利用率。
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組合形成的投射面比例為4:3或者16:9。
如此設置,適用現市場上普遍的投影設備的使用比例,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有效的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同時能有效的提高投影上控制的準確性,從而大大提高成像的質量效果。
進一步設置:所述投影機構響應于紅外線檢測裝置發出的檢測信號作用于第二顯示屏。
如此設置,通過第一顯示屏上的控制設置能有效的提高第二顯示屏上的成像效果,能進一步提高裝置互動的實用性,裝置在實際使用中進一步生動形象的使操作者體驗。
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屏所在平面與第二顯示屏所在平面形成夾角a,夾角開口方向指向投影原點且大小在120°-150°之間。
如此設置,第一顯示屏所在平面與第二顯示屏所在平面形成夾角a,能進一步放大第一顯示屏上的成像大小,相同比例下的投影這樣的結構使第一顯示屏上的成像變大,同時,夾角開口方向指向投影原點且大小在120°-150°之間,使成像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成像太模糊導致不方便操作的問題。
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屏上的發射件設有若干個,且均勻的分布在第一顯示屏上表面邊緣。
如此設置,在第一顯示屏上設置了若干個的發射件,大大的提高了采集信息的準確性,有效的使成像質量進一步提高,并且均勻的分布在第一顯示屏的表面邊緣,位置合理,能有效的提高裝置的全面性。
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屏與第二顯示屏可拆卸連接。
如此設置,將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設置成可拆卸連接,方便安裝或拆卸,同時,在第一顯示屏上能更換不同的控制方式,能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全面性和多功能性。
進一步設置:所述機架本體上還設有四個遮擋板,所述四個遮擋板分別設置在倒錐形成像機構上頂角的連接處,且與第二顯示屏相垂直。
如此設置,在機架本體上還加設了四個遮擋板,四個遮擋板分別設置在倒錐形成像機構上頂角的連接處,并且與第二顯示屏相垂直,能有效的對倒錐形成像機構起到一個保護作用。
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屏設有觸摸屏,所述觸摸屏與機架本體固定連接。
如此設置,在第一顯示屏上加設的觸摸屏,并且與機架本體上的第一顯示屏固定連接,通過簡單的結構組成,使用觸摸屏能有效的吸引兒童的興趣度,通過實際物體的吸引力,增加兒童的學習好奇心,有助于育兒教育的發展。
進一步設置:所述機架本體底部還設有多個萬向滑輪。
如此設置,在機架本體底部加設的萬向輪,方便機架本體的移動,同時在實際展覽中,能轉動機架本體,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實用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通過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的配合效果,使投影機構投射出的影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主要特點在于在第一顯示屏上設有用以控制投影機構在第二顯示屏上成像與投影機構通信連接的紅外線檢測裝置,紅外線檢測裝置響應于操作者的手勢動作輸出信號反饋至投影機構,在實際使用中,投影儀投射在第一顯示屏和第二顯示屏上的投影通過控制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投影成像的利用率,本設計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使裝置整體的成像效果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全息展示機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正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圖1的截面圖;
圖5為圖4中A的放大圖。
圖中:1、機架本體;2、倒錐形成像機構;3、投影機構;4、第一顯示屏;5、第二顯示屏;6、紅外線檢測裝置;61、發射件;7、觸摸屏;8、遮擋板;9、萬向滑輪;10、排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5對一種全息展示機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4所示:一種全息展示機,包括投影機構3、倒錐形成像機構2、以及用于固定安裝投影機構3的機架本體1,包括第一顯示屏4和與倒錐形成像機構2相對的第二顯示屏5,且在第一顯示屏4上設有用以控制投影機構3在第二顯示屏5上成像與投影機構3通信連接的紅外線檢測裝置6,紅外線檢測裝置6響應于操作者的手勢動作輸出信號反饋至投影機構3。
紅外線檢測裝置6包括發射紅外線的發射件61,發射件61固定安裝在第一顯示屏4上表面,將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形成的投射面固定安裝在機架本體1的上方,并且和投影機構3所處的位置相匹配,進一步提高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的投影效果,提高投影機構3在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上的利用率。
如圖3所示: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組合形成的投射面比例為4:3或者16:9,適用現市場上普遍的投影設備的使用比例,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有效的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同時能有效的提高投影上控制的準確性,從而大大提高成像的質量效果。
投影機構3響應于紅外線檢測裝置6發出的檢測信號作用于第二顯示屏5,通過第一顯示屏4上的控制設置能有效的提高第二顯示屏5上的成像效果,能進一步提高裝置互動的實用性,裝置在實際使用中進一步生動形象的使操作者體驗。
如圖5所示:第一顯示屏4所在平面與第二顯示屏5所在平面形成夾角a,能進一步放大第一顯示屏4上的成像大小,相同比例下的投影這樣的結構使第一顯示屏4上的成像變大,同時,夾角開口方向指向投影原點且大小在120°-150°之間,使成像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成像太模糊導致不方便操作的問題。
在第一顯示屏4上設置了若干個的發射件61,大大的提高了采集信息的準確性,有效的使成像質量進一步提高,并且均勻的分布在第一顯示屏4的表面邊緣,位置合理,能有效的提高裝置的全面性。
將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設置成可拆卸連接,方便安裝或拆卸,同時,在第一顯示屏4上能更換不同的控制方式,能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全面性和多功能性。
如圖2和4所示:在機架本體1上還加設了四個遮擋板8,四個遮擋板8分別設置在倒錐形成像機構2上頂角的連接處,并且與第二顯示屏5相垂直,能有效的對倒錐形成像機構2起到一個保護作用。
在第一顯示屏4上加設的觸摸屏7,并且與機架本體1上的第一顯示屏4固定連接,通過簡單的結構組成,使用觸摸屏7能有效的吸引兒童的興趣度,通過實際物體的吸引力,增加兒童的學習好奇心,有助于育兒教育的發展。
機架本體1底部還設有多個萬向滑輪9,方便機架本體1的移動,同時在實際展覽中,能轉動機架本體1;機架本體1上還設有排風件10,排風件10固定安裝在投影機構3所在的一側且與投影機構3高度位置相同,在機架本體1上加設的排風件10,能有效的對投影機構3進行散熱作用,大大的提高裝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通過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的配合效果,使投影機構3投射出的影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主要特點在于在第一顯示屏4上設有用以控制投影機構3在第二顯示屏5上成像與投影機構3通信連接的紅外線檢測裝置6,紅外線檢測裝置6響應于操作者的手勢動作輸出信號反饋至投影機構3,在實際使用中,投影儀投射在第一顯示屏4和第二顯示屏5上的投影通過控制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投影成像的利用率,本設計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使裝置整體的成像效果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