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服飾配件,特別是一種改進型熒光服飾商標吊卡。
背景技術:
商標吊卡是一種在鞋服上用來對服裝的品牌、制造商、商標、面料、尺寸以及價格、使用注意事項等進行說明的卡牌。目前市場上的商標吊卡主要有紙質吊卡、塑料吊卡和金屬吊卡三類,其中紙質吊卡由于成本相對較低,使用較為廣泛。
傳統的紙質吊卡通常包括一個吊卡本體,吊卡本體上的圖文采用油墨印制形成,同時在吊卡本體上開設有穿孔,穿孔中穿設有系繩,通過該系繩將吊卡掛在鞋服相應的位置上。購買者購買該鞋服之后,將該細繩剪斷后即可將商標吊卡取下,如果身邊沒有剪刀或刀子,則難以將商標吊卡取下,較不方便。
此外,由于商標吊卡一般掛在服飾的內側,光線相對較暗,不易看清商標吊卡上的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人對商標吊卡的結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從服飾上取下的改進型熒光服飾商標吊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改進型熒光服飾商標吊卡,包括吊卡本體,還包括有外表面涂有熒光粉的熒光塊,所述熒光塊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卡槽,所述吊卡本體上開設有穿孔,所述穿孔上穿插有系繩,所述系繩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一對一穿插在所述卡槽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吊卡本體包括外卡體和內卡體,所述外卡體對折后被分隔為第一標示部和第二標示部,所述內卡體對折后被分隔為第三標示部和第四標示部,所述第三標示部和所述第四標示部位于所述第一標示部和所述第二標示部之間,且所述第三標示部和所述第四標示部未相互連接的一端的位置與所述第一標示部和所述第二標示部相互連接的一端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第一標示部、所述第二標示部、所述第三標示部和所述第四標示部通過鉚釘鉚接在一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鉚釘位于所述第一標示部和所述第二標示部相互連接的一端,所述穿孔位于所述鉚釘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標示部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三標示部的長度,所述第三標示部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標示部的長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三標示部朝向所述第一標示部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壓槽,多個所述壓槽的形狀組合形成商標吊卡上的圖文,所述壓槽的底面涂有熒光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三標示部和所述第四標示部之間設置有用于記錄商品信息的感應芯片,所述感應芯片膠粘在所述第三標示部和/或所述第四標示部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卡槽和卡勾結構,便于購買者將商標吊卡從服飾上取下,同時由于卡槽設置在熒光塊上,使用者可以在光線相對較暗的環境下快速找到熒光塊,將卡槽和卡勾相互分離,使用較為方便。
2、通過設置壓槽組合形成圖文,并在壓槽的地面涂有熒光層,便于在光線相對較暗的環境下讀取商標卡吊上的內容,且熒光層不易被磨掉。
3、通過將外卡體和內卡體對折形成四個標示部,增加商標卡吊的層次感,提高產品的檔次。
4、通過設置感應芯片,可利用感應芯片讀取設備快速讀取感應芯片上存儲的內容,便于追蹤服飾的周轉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改進型熒光服飾商標吊卡的結構示意圖。
各圖中標示對應如下:
10-吊卡本體; 11-外卡體;
12-內卡體; 13-第一標示部;
14-第二標示部; 15-第三標示部;
16-第四標示部; 17-鉚釘;
18-壓槽; 19-反光層;
20-熒光塊; 30-系繩;
31-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改進型熒光服飾商標吊卡,包括吊卡本體10和外表面涂有熒光粉的熒光塊20。
熒光塊20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卡槽(圖中未示出),即卡槽有兩個,吊卡本體10上開設有穿孔31,穿孔31上穿插有系繩30,系繩3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熒光塊20上的卡槽配合的卡扣(圖中未示出),即卡扣也有兩個,兩個卡扣一對一穿插在卡槽內。
吊卡本體10可以為常規的吊卡本體,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是一種新的吊卡本體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吊卡本體10包括外卡體11和內卡體12,外卡體11和內卡體12都為長方形紙片,且兩者的尺寸一樣,其中外卡體11為硬紙片,內卡體12為軟紙片。
外卡體11對折后被分隔為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之間的折痕與外卡體11的寬度方向平行,且該折橫與外卡體11兩端的距離互不相同,即外卡體11并非對半折疊的,且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的一端相互連接;內卡體12對折后被分隔為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第三標示部15和第三標示部16之間的折痕與內卡體12的寬度方向平行,且該折橫與內卡體12兩端的距離相同,即內卡體12是對半折疊的,且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的一端相互連接,也即使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的長度是相同的。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位于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之間,且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未相互連接的一端的位置與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相互連接的一端的位置相對應,也即是位于同一端。同時。第一標示部13、第二標示部14、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通過鉚釘17鉚接在一起,且鉚釘17位于第一標示部13和第二標示部14相互連接的一端。這樣可以使得吊卡本體10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穿孔31位于鉚釘17上,即鉚釘17上的鉚接孔自然形成穿孔31,由于鉚釘17為金屬件,穿孔31位于鉚釘17上可有效增加穿孔31側壁的強度,避免穿孔31被系繩拉裂。
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標示部13的長度小于第三標示部15的長度,第三標示部15的長度小于第二標示部14的長度。這樣使得第一標示部13不會完全遮擋住第三標示部15,第三標示部15不會完全遮擋住第二標示部14,這樣可增加吊卡本體10的層次感,有利于提高產品的檔次。
第一標示部13遠離第二標示部14的側面上印刷形成有有與產品相關的圖文信息層,該圖文信息層與常規的商標吊卡相同,都是采用油墨印制形成,此處不再詳述。第一標示部13上的圖文信息層由于沒有添加熒光粉,在強光線下也不會刺眼,主要是為了便于使用者在正常光線環境或者商場強光線環境下讀取產品信息。
第三標示部15朝向第一標示部13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壓槽18,當然,壓槽18位于第三標示部15未被第一標示部13遮擋的位置處。多個壓槽18的形狀組合形成商標吊卡上的圖文,壓槽18可以通過常規的燙壓設備直接燙壓形成,同時壓槽18的底面涂有熒光層,由于熒光層位于壓槽18的底部,可確保熒光層不會因為第三標示部15與服飾或者包裝袋之間的相互摩擦而被磨掉,同時熒光層可使得購買者無需將商標吊卡從服飾內側拿出,可直接在服飾內側光線相對較弱的環境下讀取產品信息。
第二標示部14朝向第一標示部13的一側設置涂有反光層19,反光層19位于第二標示部14未被內卡體12遮擋的位置處。反光層19可通過反射光線吸引購買者的注意,引導購買者讀取商標吊卡上的內容。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之間設置有用于記錄商品信息的感應芯片(圖中未示出),感應芯片膠粘在第三標示部15和/或第四標示部16上。感應芯片可以為常規的感應式存儲芯片,可直接從市場上購買,感應芯片內存儲有相關的產品信息,在產品的周轉過程中,可利用配套的感應芯片讀取設備快速讀取感應芯片上存儲的內容,便于追蹤服飾的周轉過程,發現問題后可及時查找到問題的源頭。此外,由于感應芯片的電路板的抗折彎性能比硬紙板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商標吊卡的抗折彎性能。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現有技術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形,如在第三標示部15和第四標示部16之間設置塑料片用于提高商標吊卡的抗折彎性能等,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