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裝訂機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裝訂機中的導電橡膠模塊。
背景技術:
票據種類與檔案繁多,使得裝訂機的發展越來越智能化,對裝訂機裝訂的效果、是否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是否減少耗材等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現在裝訂機在裝訂時鉆刀經常鉆導電橡膠塊的同一位置,使導電橡膠塊受損,不能很好地把裝訂孔打好,使裝訂效果不好,甚至不能裝訂,還得靠人工更換導電橡膠塊或者更換導電橡膠塊的位置,重新對齊裝訂物,打孔裝訂,這樣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且導電橡膠塊的利用率也不高。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出現各種各樣的機械結構,有的直接用電機旋轉,也有的用棘輪結構,但是要求這些結構與導電橡膠塊相對保持絕緣,或者這些結構必須與鉆刀相對保持絕緣,因為裝訂機是靠鉆刀與導電橡膠塊是否接觸來判斷裝訂孔是否被打好,鉆刀與導電橡膠塊相當于開關的兩個觸點。所以這些機械結構裝配與維修都要考慮到絕緣,裝配與維修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裝訂機中的導電橡膠模塊,以解決現有的導電橡膠塊易損壞致使利用率較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裝訂機中的導電橡膠模塊,包括導電橡膠座、導電橡膠塊、絕緣尼龍外套、彈性摩擦塊、單向軸承、滑動板、擺動桿、第一絕緣撞桿和第二絕緣撞桿;在滑動板的中心開有安裝孔,所述導電橡膠座位于所述滑動板的安裝孔內,所述導電橡膠塊設置在所述導電橡膠座的上端;所述絕緣尼龍外套位于所述滑動板的下方且與所述滑動板固定相接,沿所述絕緣尼龍外套的軸向開有中心孔;所述彈性摩擦塊設置在所述絕緣尼龍外套的上端面內且與所述導電橡膠座的底面接觸;在所述導電橡膠座的底面中心設有軸桿,所述軸桿套接所述單向軸承后插接在所述絕緣尼龍外套的中心孔中;所述擺動桿設置在所述絕緣尼龍外套的底面,并套接在所述單向軸承上;所述第一絕緣撞桿和所述第二絕緣撞桿相對設置,所述擺動桿位于所述第一絕緣撞桿和所述第二絕緣撞桿之間。
在所述滑動板的安裝孔的內壁與所述導電橡膠座的外側面之間設置有絕緣尼龍內套。
在所述導電橡膠座的上端頂面開有槽口,所述導電橡膠塊安裝在所述槽口中。
在所述絕緣尼龍外套的頂面開有環繞其中心孔的嵌槽,所述彈性摩擦塊嵌接在所述嵌槽內。
由于裝訂機裝訂是通過導電橡膠塊與鉆刀是否接觸來判斷裝訂孔是否被打好,打好裝訂孔后,導電橡膠塊和鉆刀都要移動離開被打好的裝訂孔,為裝訂讓位。待下次打裝訂孔時,導電橡膠塊和鉆刀再移動回來,以便再次進行打孔。
本實用新型正是借助導電橡膠塊的往復移動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旋轉動力,而不需要另加別的動力。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滑動板設置在裝訂機的機架上,將帶有導電橡膠塊的導電橡膠座置于滑動板的安裝孔內,同時在滑動板底面設置絕緣尼龍外套,使導電橡膠座底面的軸桿套接單向軸承后插接在絕緣尼龍外套的中心孔內;并在絕緣尼龍外套的底面設置與單向軸承相接的擺動桿,滑動板在機架上移動時,擺動桿始終位于第一絕緣撞桿和第二絕緣撞桿之間。當打好裝訂孔后,滑動板在機架上前移,同時帶動導電橡膠塊離開被打好的裝訂孔,當擺動桿隨著滑動板的移動而觸碰到其中一個絕緣撞桿后,該絕緣撞桿迫使擺動桿驅動單向軸承繞導電橡膠座底面的軸桿逆時針旋轉(這時的轉動方向正好是單向軸承相對導電橡膠座的軸轉動的方向),而此時導電橡膠座在彈性摩擦塊的作用下與滑動板保持靜止,隨著滑動板的繼續前移,擺動桿驅動單向軸承繞軸桿逆時針旋轉過一定角度。當需要再次打裝訂孔時,滑動板帶動導電橡膠塊和擺動桿在機架上后移,當擺動桿觸碰到另一絕緣撞桿后,該絕緣撞桿迫使擺動桿驅動單向軸承繞導電橡膠座底面的軸桿順時針旋轉,而此時單向軸承旋轉的方向正好是其相對導電橡膠座的軸抱死的方向,因此,隨著滑動板的繼續后移,擺動桿驅動單向軸承帶動導電橡膠座克服彈性摩擦塊的摩擦力,繞導電橡膠座的軸順時針旋轉過一個角度。故再次打裝訂孔時,導電橡膠塊與上一次相比,已順時針旋轉過一定角度,從而克服了鉆刀經常鉆導電橡膠塊的同一位置,致使導電橡膠塊易損壞的問題。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導電橡膠模塊,裝訂機每裝訂一次,導電橡膠塊旋轉一定的角度。角度的大小可以調整,根據不同粗細的鉆刀可調節不同的角度,這樣就可以提高導電橡膠塊的利用率,同時減少人工更換導電橡膠塊的次數。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加工與裝配、維修的工藝性比較好,為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方便,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能保持較好的裝訂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訂機中導電橡膠模塊的正面剖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第一絕緣撞桿,2、第二絕緣撞桿,3、擺動桿,4、滑動板,5、單向軸承,6、絕緣尼龍外套,7、導電橡膠座,8、導電橡膠塊,9、絕緣尼龍內套,10、彈性摩擦塊,11、軸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裝訂機中的導電橡膠模塊由第一絕緣撞桿1、第二絕緣撞桿2、擺動桿3、滑動板4、單向軸承5、絕緣尼龍外套6、導電橡膠座7、導電橡膠塊8、絕緣尼龍內套9和彈性摩擦塊10組成。
滑動板4設置在裝訂機的機架上,滑動板4可沿裝訂機的機架前后移動。在滑動板4的中心開有安裝孔,導電橡膠座7位于滑動板4的安裝孔內;絕緣尼龍內套9設置在滑動板4的安裝孔的內壁與導電橡膠座7的外側面之間。在導電橡膠座7的上端頂面開有槽口,導電橡膠塊8安裝在槽口中。絕緣尼龍外套6位于滑動板4的下方且與滑動板4固定相接,沿絕緣尼龍外套6的軸向開有中心孔;絕緣尼龍外套6的中心孔的孔芯與滑動板4的安裝孔的孔芯重合。在導電橡膠座7的底面中心設有軸桿11,軸桿11與導電橡膠座7為一體結構;單向軸承5套接在軸桿11上,單向軸承5以及軸桿11兩者共同插接在絕緣尼龍外套6的中心孔中。在絕緣尼龍外套6的頂面開有環繞其中心孔的嵌槽,彈性摩擦塊10嵌接在嵌槽內,且彈性摩擦塊10的上端面與導電橡膠座7的底面接觸,兩者之間存在相互摩擦力。
擺動桿3設置在絕緣尼龍外套6的底面,擺動桿3的一端套接在單向軸承5上,且擺動桿3與單向軸承5之間固定連接。擺動桿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絕緣撞桿1與第二絕緣撞桿2之間。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相對設置,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間距。第一絕緣撞桿1距打裝訂孔的位置比第二絕緣撞桿2距打裝訂孔的位置近。
導電橡膠模塊在裝配時,首先在絕緣尼龍外套6頂面的嵌槽內安裝彈性摩擦塊10,再將導電橡膠座7放置在絕緣尼龍外套6上,并使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穿過絕緣尼龍外套6的中心孔,把絕緣尼龍內套9套接在導電橡膠座7的外側面;然后把導電橡膠座7放入滑動板4的安裝孔內,并用螺絲將絕緣尼龍外套6與滑動板4鎖緊在一起。這時導電橡膠座7在彈性摩擦塊10的作用下與滑動板4保持靜止。
把單向軸承5壓入擺動桿3一端的孔內,使兩者緊配合,再把它們一起套接到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上,且使單向軸承5也位于絕緣尼龍外套6的中心孔內,并安裝好軸擋。再把導電橡膠塊8從上面放入導電橡膠座7上端頂面的槽口內使兩者相對固定,把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裝配到裝訂機的機架上,同時把滑動板4也設置在裝訂機的機架上,至此裝配工作完成。滑動板4可相對裝訂機的機架來回移動,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相對裝訂機的機架靜止不動。滑動板4在裝訂機的機架上移動時,擺動桿3的另一端(即與單向軸承不相接的一端)始終位于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之間。
結合圖2,在滑動板4的往復移動過程中,擺動桿3在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之間受撞擊而帶動導電橡膠塊偏轉。當滑動板4相對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前移(即圖2中向上移動),帶動擺動桿3碰到第二絕緣撞桿2時,第二絕緣撞桿2迫使擺動桿3驅動單向軸承5、繞著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逆時針旋轉(這時的轉動方向正好是單向軸承5相對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轉動的方向)。這時,導電橡膠座7在彈性摩擦塊10的作用下與滑動板4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隨著滑動板4的繼續前移,擺動桿3帶著單向軸承5、繞著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逆時針旋轉過一個角度。
當滑動板4相對第一絕緣撞桿1和第二絕緣撞桿2后移(即圖2中向下移動),帶動擺動桿3碰到第一絕緣撞桿1時,第一絕緣撞桿1迫使擺動桿3驅動單向軸承5繞著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順時針旋轉(這時的轉動方向正好是單向軸承5相對導電橡膠座7底面的軸桿11抱死的方向)。這時,導電橡膠座7在彈性摩擦塊10的作用下,與滑動板4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隨著滑動板4的后移,擺動桿3帶著單向軸承5與導電橡膠座7克服導電橡膠座7與彈性摩擦塊10之間的摩擦力,繞導電橡膠座7的軸順時針旋轉過一個角度。所以,每當裝訂機完成一次裝訂操作,導電橡膠塊8就順時針轉過一定的角度。調節第一絕緣撞桿1與第二絕緣撞桿2之間的距離,即可調整導電橡膠塊8順時針轉過的角度,以適應不同粗細的鉆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