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woled顯示裝置中,包括由紅色亞像素單元(r)、綠色亞像素單元(g)、藍色亞像素單元(b)以及白色亞像素單元(w)共同組成的像素單元。在使用中,通過上述子像素的組合發光來顯示白色。通常情況下,woled顯示裝置的實際發出的白光的色坐標與目標白光色坐標有偏差,這使得woled顯示裝置必須使用r、g、b中的某幾個與w共同顯示白色來補償白色的色坐標,即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
現有技術中使用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為:通過測量某一亮度下的r、g、b、w色坐標(r、g、b、w色坐標代表的含義是:r色坐標、g色坐標、b色坐標和w色坐標,即四個亞像素單元各自的色坐標;顯然,本文中后述的相同或相似表述形式均代表上述含義。),通過色度學混色公式計算得到r、g、b、w補色比例;再確定目標w亮度(目標w亮度為使用者認為確定的、顯示裝置所能夠實現的任意w亞像素單元的輸出亮度,本文中后述的目標w亮度均具有相同含義),然后用目標w亮度乘以r、g、b、w補色比例,獲得r、g、b、w補色亮度,實現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上述現有方法的缺點是:確定補色亮度時使用的r、g、b、w色坐標并不是工作中實際顯示的色坐標,存在補色不準確的問題,影響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顯示裝置,有效提升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準確度、改善顯示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包括:
獲取woled顯示裝置某一輸出亮度下的r、g、b、w第一色坐標;
基于所述r、g、b、w第一色坐標,計算得到r、g、b、w第一補色比例;
確定目標w亮度,使所述目標w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一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一補色亮度,并確定所述r、g、b、w第一補色亮度對應的r、g、b、w第二色坐標;
重復執行前述三步至少一次,獲得所述目標w亮度對應的r、g、b、w第二補色比例;其中,每次重復執行時,均使用前次重復執行中獲得的所述r、g、b、w第二色坐標替換所述r、g、b、w第一色坐標;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為最后一次重復執行中獲得的所述r、g、b、w第一補色比例;
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根據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根據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包括:
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使所述目標w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二補色亮度;將r、g、b、w實際輸出亮度調節為所述r、g、b、w第二補色亮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復執行前述三步至少一次,獲得所述目標w亮度對應的r、g、b、w第二補色比例之后,還包括:
獲得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
基于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使用插值法生成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
根據所述關聯關系,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關聯關系,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包括:
根據所述關聯關系,確定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對應的所述r、g、b、w第三補色比例,并使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三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三補色亮度;將r、g、b、w實際輸出亮度調節為所述r、g、b、w第三補色亮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獲得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包括:
以預設間隔連續獲得多個亮度值作為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間隔為1-10尼特。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間隔為5尼特。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獲取woled顯示裝置某一輸出亮度下的r、g、b、w第一色坐標包括:
持續增大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
當r、g、b、w色坐標不再隨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的增大而改變時,記錄此時的r、g、b、w色坐標為所述r、g、b、w第一色坐標。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上述任意一項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的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補色模塊,用于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根據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顯示裝置應用上述包括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的應用步驟的補色方法時,所述補色模塊還用于:根據所述關聯關系,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顯示裝置,對woled顯示裝置進行實際使用測試,基于實測數據經過重復執行計算,得到對應于目標w亮度的準確補色比例,然后使用該補色比例作用于woled顯示裝置以實現補色效果,解決了現有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補色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有效提升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準確度、改善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的應用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的表述均是為了區分兩個相同名稱非相同的實體或者非相同的參量,可見“第一”、“第二”、“第三”僅為了表述的方便,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后續實施例對此不再一一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參考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流程圖。
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獲取woled顯示裝置某一輸出亮度下的r、g、b、w第一色坐標。
本步驟中,將woled顯示裝置加電進行正常顯示過程,將woled顯示裝置調解至某一輸出亮度,然后記錄此時r、g、b、w各個亞像素單元的輸出亮度,作為r、g、b、w第一色坐標。可見,該r、g、b、w第一色坐標,即實測中記錄的r、g、b、w各個亞像素單元的輸出亮度。
作為優選的,在獲得r、g、b、w第一色坐標時,采用如下實施方式:將woled顯示裝置加電進行正常顯示過程,然后持續增大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在上述過程中,對應于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的增大,r、g、b、w色坐標會隨之明顯改變。由于woled顯示裝置的制作工藝原因,當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增大到某一值時,r、g、b、w的輸出亮度將不再隨著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的增大而改變(或是明顯改變),此時r、g、b、w色坐標較為接近實際工作時顯示的色坐標,所以記錄此時的r、g、b、w色坐標為r、g、b、w第一色坐標,這能夠進一步提升本發明實施例的補色方法的準確性。
步驟102、基于所述r、g、b、w第一色坐標,計算得到r、g、b、w第一補色比例。
本步驟中,基于前述步驟中獲得的r、g、b、w第一色坐標,通過色度學混色公式進行計算,得到r、g、b、w第一補色比例。本步驟計算得出r、g、b、w第一補色比例的過程為現有技術,其具體的計算過程和原理公式不再詳述。
步驟103、確定目標w亮度,使所述目標w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一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一補色亮度,并確定所述r、g、b、w第一補色亮度對應的r、g、b、w第二色坐標。
本步驟中,首先確定一個目標w亮度,然后使目標w亮度乘以r、g、b、w第一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一補色亮度。步驟至此與現有技術相同,此時得到的r、g、b、w第一補色亮度不會被實際用于補色,而是獲取r、g、b、w第一補色亮度其對應的r、g、b、w第二色坐標。可見,r、g、b、w第二色坐標為計算得到的r、g、b、w第一補色亮度對應的色坐標,區別于作為實測數據的r、g、b、w第一色坐標。
步驟104、重復執行前述三步至少一次,獲得所述目標w亮度對應的r、g、b、w第二補色比例;其中,每次重復執行時,均使用前次重復執行中獲得的所述r、g、b、w第二色坐標替換所述r、g、b、w第一色坐標;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為最后一次重復執行中獲得的所述r、g、b、w第一補色比例。
本步驟中,重復執行步驟101至103,具體的,在每次重復執行時,使用前次執行中得到的r、g、b、w第二色坐標代替步驟101中使用的r、g、b、w第一色坐標進行后續的計算過程。可見,本步驟執行一個迭代計算過程。重復執行次數越多,最后一次執行時得到的結果會更為準確。相應的,則將最后一次執行得到的r、g、b、w第一補色比例作為r、g、b、w第二補色比例。該r、g、b、w第二補色比例與所述目標w亮度對應,作為所述目標w亮度對應的準確的補色比例,而該r、g、b、w第二補色比例即在后續的woled顯示裝置實際工作中用于補色使用。
可見在前述步驟中,r、g、b、w第一補色比例為上述重復執行過程中得到的、作為中間量的補色比例;而r、g、b、w第二補色比例為上述重復執行過程的最終結果,作為最終實際使用的補色比例。
步驟105、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根據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本步驟中,將前述步驟中得到的目標w亮度與其對應的r、g、b、w第二補色比例應用于woled顯示裝置的實際顯示過程。具體的,當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使所述目標w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二補色亮度;將r、g、b、w實際輸出亮度調節為所述r、g、b、w第二補色亮度。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發明對woled顯示裝置進行實際使用測試,基于實測數據經過重復執行計算,得到對應于目標w亮度的準確補色比例,然后使用該補色比例作用于woled顯示裝置以實現補色效果,解決了現有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補色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有效提升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準確度、改善顯示效果。
在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在前述實施例的步驟104之后,參考圖2,還包括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的應用步驟:
步驟201、獲得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
本步驟中,設定多個不同的目標w亮度,使用前述實施例中的步驟101至步驟104,分別得到多個不同的目標w亮度其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
作為優選的,在選取多個不同的目標w亮度時,以預設間隔連續獲得多個亮度值作為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采用相同間隔的多個目標w亮度能夠方便的進行數據選取,且在后續的插值計算處理時能夠提供準確度。顯然,選取的預設間隔越小,后續的插值處理得到的關聯關系越準確,但是其對應的數據設定和計算的處理工作量確越大。所以,基于數據設定和計算的處理工作量的考慮,本實施例中,所述預設間隔的設置區間為1-10尼特;其中,預設間隔的優選取值為5尼特。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選取多個不同的目標w亮度時,根據實際的實施需要,也可以采用不等間隔的方式選取多個目標w亮度。
步驟202、基于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使用插值法生成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
本步驟中,使用多個不同所述目標w亮度分別對應的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這一不連續的數據,通過插值法進行計算生成一連續的關聯關系。該關聯關系即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其中,r、g、b、w第三補色比例即通過所述得到的關聯關系計算得到的補色比例。
步驟203、根據所述關聯關系,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本步驟中,將所述關聯關系應用于woled顯示裝置的實際顯示過程。具體的,根據所述關聯關系,確定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對應的所述r、g、b、w第三補色比例,并使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乘以所述r、g、b、w第三補色比例,獲得r、g、b、w第三補色亮度;將r、g、b、w實際輸出亮度調節為所述r、g、b、w第三補色亮度。
由上述優選實施例可見,本發明還通過生成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與r、g、b、w第三補色比例的關聯關系來應用于實際的woled顯示裝置顯示過程,使得woled顯示裝置的任意輸出亮度均能夠對應有準確的補色比例,進一步的補色準確度、改善顯示效果。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的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補色模塊,用于當所述woled顯示裝置的輸出亮度到達所述目標w亮度時,根據所述r、g、b、w第二補色比例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進一步的,當所述顯示裝置應用上述優選實施例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時,所述補色模塊還用于:根據所述關聯關系,對所述woled顯示裝置進行補色。
顯然,由于應用了前述實施例的woled顯示裝置的補色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具有補色準確度高、顯示效果好的技術效果。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被限于這些例子;在本發明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步驟可以以任意順序實現,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
本發明的實施例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的寬泛范圍之內的所有這樣的替換、修改和變型。因此,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