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雕刻機附屬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
背景技術:
雕刻機,是通過計算機內配置的專用雕刻軟件進行設計和排版,并由計算機把設計與排版的信息自動傳送至雕刻機控制器中,再由控制器把這些信息轉化成能驅動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帶有功率的信號(脈沖串),控制雕刻機主機生成X、Y、Z三軸的雕刻走刀路徑的一種裝置;此時,雕刻機上的高速旋轉雕刻頭,通過按加工材質配置的刀具,對固定于主機工作臺上的加工材料進行切削,即可雕刻出在計算機中設計的各種平面或立體的浮雕圖形及文字。雕刻機具體結構通常都包括用于水平放置工件的主機工作臺以及架設于主機工作臺上的用于執行X、Y、Z三軸雕刻動作的坐標滑移組件,其龍門狀坐標滑移組件上的架設于主機工作臺的兩腳端沿主機工作臺的移動動作構成雕刻頭的X軸聯動,龍門狀坐標滑移組件上的用于裝設雕刻頭的動力部沿連接其兩腳端的橫梁移動構成雕刻頭的Y軸聯動,而雕刻頭上設置有平行橫梁布置的用于順次布置多個雕刻頭的平衡梁,該平衡梁的中部連接動力部且其沿動力部的上下鉛垂動作構成雕刻頭的Z軸聯動;上述雕刻機的工作機構,可以說是現有雕刻機的主力工作方式,想要實現多工件同時操作,就必須要布置平衡梁以及相應在其上設置指定數目的雕刻頭,其本身固然實現了工件基于三維空間上的多層次雕刻目的,然而,其存在的缺陷同樣不容小視:由于平衡梁僅僅依靠其中段部位與動力部間構成掛設配合,也即平衡梁完全構成了基于其中段連接支點處的懸臂狀結構,正常安裝完畢后尚且看不出異樣,一旦開始工作時,由于布置于平衡梁上的雕刻頭均為本身施力的有負載雕刻,各雕刻頭產生的雕刻力均被動的傳輸至懸臂狀平衡梁上,導致懸臂狀平衡梁本身開始發生基于其連接支點的受力顫動現象,且越遠離平衡梁中段處其顫動幅度就愈大,該顫動力又隨之被反饋至雕刻頭處而使雕刻頭產生震動,從而極大的影響了雕刻成品的實際質量,特別是當雕刻頭數目增至6臺以上時,位于平衡梁兩端最遠處的雕刻頭根本就因震動而無法實現雕刻。如何尋求一種結構簡單而易于實現的雕刻機跟刀裝置,從而解決雕刻頭的雕刻震動問題,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迫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雕刻機的跟刀裝置,其可有效解決傳統的懸臂狀平衡梁的顫動問題,最終確保對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質需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包括用于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橫梁以及平行橫梁長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設雕刻頭的平衡梁,所述平衡梁與橫梁間由布置于平衡梁中部的動力部連接,所述動力部和平衡梁沿橫梁的水平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Y軸聯動動作,平衡梁沿動力部的鉛垂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Z軸聯動動作,其特征在于:所 述跟刀裝置還包括夾設并連接于平衡梁與橫梁間的導向部,導向部朝向平衡梁的一側與平衡梁間構成沿鉛垂方向的導向結構,導向部朝向橫梁的一側與橫梁間構成水平滑移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上述導向部的布置,從而起到在雕刻機工作時的穩定平衡梁的目的。實際上,導向部可以看作是除了動力部外的另一個相對于平衡梁的支撐機構,通過合適安排其布置位置,從而將原本結構不穩定的單點支撐的懸臂狀平衡梁轉變為結構穩定的多點支撐簡支梁狀平衡梁結構。由于導向部在原有動力部支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起到固定平衡梁的效果,即使從雕刻頭處傳輸來較大震動,仍可通過動力部及導向部的雙重支撐效果而加以吸收,從而保證平衡梁本身的工作穩固性,以有效解決傳統的懸臂狀平衡梁的顫動問題,最終確保對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質需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配后的雕刻機整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圖2的I部分局部放大圖;圖4為導向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包括用于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橫梁10以及平行橫梁10長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設雕刻頭的平衡梁20,所述平衡梁20與橫梁10間由布置于平衡梁20中部的動力部30連接,所述動力部30和平衡梁20沿橫梁10的水平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Y軸聯動動作,平衡梁20沿動力部30的鉛垂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Z軸聯動動作,所述跟刀裝置還包括夾設并連接于平衡梁20與橫梁10間的導向部40,導向部40朝向平衡梁20的一側與平衡梁20間構成沿鉛垂方向的導向結構,導向部40朝向橫梁10的一側與橫梁10間構成水平滑移結構。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可參考圖1-4所示,這樣,通過上述導向部40的布置,從而起到在雕刻機工作時的穩定平衡梁20的目的。實際上,導向部20可以看作是除了動力部30外的另一個相對于平衡梁20的支撐導向機構,甚至可將其直接制作為另一臺動力部,從而通過合適安排其布置位置,將原本結構不穩定的單點支撐的懸臂狀平衡梁20轉變為結構穩定的多點支撐簡支梁狀平衡梁20結構。其支撐點也即導向部40的實際布置數目及方式,可如圖1所不的優選為導向部40為兩個且分置于動力部30兩側布置,而導向部40布置位置為臨近平衡梁20端部布置,從而起到更穩固的支撐及導向平衡梁20的目的,由于支撐點變為了沿平衡梁20中部以及兩端布置的三個,實際上整個平衡梁20在工作時也即形成了導向部40——動力部30——導向部40的三點支撐梁結構,最終杜絕傳統平衡梁20的單點支撐結構的不穩定性;當然,也可根據廠家需要酌情對導向部40數目及布置位置進行相應選用,此處就不再一一贅述。由于導向部40在原有動力部30支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起到固定平衡梁20的效果,S卩使從雕刻頭a處傳輸來較大震動,仍可通過動力部30及導向部40的雙重穩定支撐效果而加以吸收,從而保證平衡梁20本身的工作穩固性,以有效解決傳統的懸臂狀平衡梁20的顫動問題,最終確保對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質需求。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如圖2-3所示,所述橫梁10上側面布置有用于與動力部30間構成滑動配合的第一滑軌11,橫梁10上的朝向平衡梁20的一側布置有用于與導向部40配合的第二滑軌12 ;所述導向部40外形呈方形塊板狀,其一側布置有滑軌部41并與第二滑軌12間構成水平滑動配合,其另一側布置有鉛垂導軌或滑塊,所述平衡梁20上相應設置滑塊或鉛垂導軌,兩者間構成滑移配合。通過上述各滑軌配合方式,即使使用多于6臺雕刻頭的雕刻機結構,也能因導向部40良好的對于平衡梁20的多點支撐效應而使雕刻頭a得以穩定而可靠的執行相應雕刻動作,不但保證了其實際雕刻質量,生產時也可通過布置更多的雕刻頭a,從而有效提升產品的實際雕刻效率。實際上,第一滑軌11和第二滑軌12的布置方式,都為原有的雕刻機布置結構,而本實用新型實際上即為直接在原有的布置方式基礎上加以添設導向部40,從而起到力的支撐過渡作用,借以達到穩固平衡20梁結構強度的目的;由于都是在原有結構上的改進,這樣,在實際應用時亦只需花費較小的更新成本即可進行傳統雕刻機的大范圍更新換代,從而更利于本實用新型的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廣闊?!?br>
權利要求1.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包括用于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橫梁(10)以及平行橫梁(10)長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設雕刻頭的平衡梁(20),所述平衡梁(20)與橫梁(10)間由布置于平衡梁(20)中部的動力部(30)連接,所述動力部(30)和平衡梁(20)沿橫梁(10)的水平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Y軸聯動動作,平衡梁(20)沿動力部(30)的鉛垂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Z軸聯動動作,其特征在于:所述跟刀裝置還包括夾設并連接于平衡梁(20)與橫梁(IO )間的導向部(40 ),導向部(40 )朝向平衡梁(20 )的一側與平衡梁(20 )間構成沿鉛垂方向的導向結構,導向部(40)朝向橫梁(10)的一側與橫梁(10)間構成水平滑移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跟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40)為兩個且分置于動力部(30)兩側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跟刀裝置,其特征在于:導向部(40)布置位置為臨近平衡梁(20)端部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跟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10)上側面布置有用于與動力部(30)間構成滑動配合的第一滑軌(11),橫梁(10)上的朝向平衡梁(20)的一側布置有用于與導向部(40)配合的第二滑軌(12);所述導向部(40)外形呈方形塊板狀,其一側布置有滑軌部(41)并與第二滑軌(12)間構成水平滑動配合,其另一側布置有鉛垂導軌或滑塊,所述平 衡梁(20)上相應設置滑塊或鉛垂導軌,兩者間構成滑移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雕刻機附屬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雕刻機的跟刀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用于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橫梁以及平行橫梁長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設雕刻頭的平衡梁,平衡梁與橫梁間由布置于平衡梁中部的動力部連接,動力部和平衡梁沿橫梁的水平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Y軸聯動動作,平衡梁沿動力部的鉛垂動作構成坐標滑移組件的Z軸聯動動作,跟刀裝置還包括夾設并連接于平衡梁與橫梁間的導向部,導向部朝向平衡梁的一側與平衡梁間構成沿鉛垂方向的導向結構,導向部朝向橫梁的一側與橫梁間構成水平滑移結構。本實用新型可有效解決傳統的懸臂狀平衡梁的顫動問題,最終確保對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質需求。
文檔編號B44B1/06GK203110763SQ20132003170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羅群, 羅亮 申請人:合肥四維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