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液晶顯示設(shè)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90792閱讀:2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設(shè)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總體上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
背景技術(shù)
近年來,平板顯示器發(fā)展非常活躍。尤其是液晶顯示設(shè)備由于諸如重量輕、外形薄及低功耗之類的優(yōu)點而得到許多關(guān)注。在每一個像素中配備了開關(guān)元件的有源矩陣型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諸如IPS (平面切換)模式和FFS (邊緣場切換)模式的使用橫向電場的結(jié)構(gòu)吸引了注意力。使用橫向電場模式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裝備了分別在陣列襯底中形成的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液晶分子由基本上平行于陣列襯底的主表面的橫向電場進行切換。另一方面,還提出了另一種技術(shù),其中使用在陣列襯底中形成的像素電極與在反面襯底(counter substrate)中形成的公共電極之間的橫向電場或傾斜電場切換液晶分子。


包含在說明書中并且構(gòu)成其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連同以上給出的概括說明和以下給出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圖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的結(jié)構(gòu)和等效電路的圖示。圖2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一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3是示意性示出了沿圖2中所示的線II1-1II截取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結(jié)構(gòu)的截面圖。圖4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二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5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三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6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四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7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五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

圖8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六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
圖9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七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10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第八實施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圖1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圖6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變型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在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在全部附圖中表示相同或相應(yīng)的部分。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第一襯底,設(shè)置有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一對主像素電極,從所述接觸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延伸的主像素電極的一端之間,所述次像素電極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主像素電極對;第二襯底,設(shè)置有公共電極,包括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夾置所述一對主像素電極,第三主公共電極,基本上布置在主像素電極對之間的中心,并平行于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延伸,以及第一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次像素電極之間,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第一、第二和第三主公共電極相連接,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及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具有液晶分子。根據(jù)其它實施例,液晶顯不設(shè)備包括:第一襯底,包括: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與第二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及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布置在所述第一柵極線附近,及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其中,所述接觸部形成于具有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的兩端的矩形形狀中,及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分別從所述接觸部的向著其中心部而遠離朝向源極線的末端的位置延伸至第二柵極線,第二襯底,包括主公共電極,具有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將第一與第 二主像素電極夾入中間,并分別朝向源極線,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布置在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延伸;及液晶層,保持在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之間,并具有液晶分子。圖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的結(jié)構(gòu)及等效電路的圖示。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有源矩陣型液晶顯示面板LPN。液晶顯示面板LPN配備了作為第一襯底的陣列襯底AR ;作為第二襯底的反面襯底CT,其被布置成與陣列襯底AR相對;以及液晶層,保持在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之間。液晶顯示面板LPN包括顯示圖像的有源區(qū)ACT。有源區(qū)ACT由布置成(mXn)矩陣形狀中的多個像素PX組成(在此,“m”與“η”是正整數(shù))。液晶顯示面板LPN在有源區(qū)ACT中配備了“η”條柵極線G (Gl_Gn)、“n”條輔助電容線C (Cl-Cn)、“m”條源極線S (Sl-Sm)等。柵極線G與輔助電容線C分別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柵極線G與輔助電容線C又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方向Y與第一方向X垂直相交。源極線S與柵極線G和電容線C相交。源極線S分別在第二方向Y上線性延伸。柵極線G、輔助電容線C與源極線S不必線性延伸,其一部分可以局部彎曲。每一條柵極線G都拉出到有源區(qū)ACT外部,并連接到柵極驅(qū)動器⑶。每一條源極線S都拉出到有源區(qū)ACT外部,并連接到源極驅(qū)動器SD。例如,至少一部分柵極驅(qū)動器⑶與源極驅(qū)動器SD形成于陣列襯底AR中,柵極驅(qū)動器GD和源極驅(qū)動器SD與驅(qū)動器IC芯片2相連接,驅(qū)動器IC芯片2設(shè)置在陣列襯底AR中并具有實施控制器。每一個像素PX都包括開關(guān)元件SW、像素電極PE、公共電極CE等。保持電容Cs例如形成在輔助電容線C與像素電極PE之間。輔助電容線C與外部電壓施加部VCS電連接,外部輔助電容電壓被施加至所述外部電壓施加部VCS。另外,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LPN中,在陣列襯底AR中形成像素電極PE的同時,在反面襯底CT中形成至少一部分公共電極CE。主要使用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的電場來切換液晶層LQ的液晶分子。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的電場是基本上平行于陣列襯底AR的主表面或者反面襯底CT的主表面的橫向電場,或者是相對于襯底的主表面略微傾斜的傾斜電場。開關(guān)元件SW例如由η溝道型薄膜晶體管(TFT)構(gòu)成。開關(guān)元件SW與柵極線G和源極線S電連接。在有源區(qū)ACT中形成(mXn)個開關(guān)元件SW。開關(guān)元件SW可以是頂部柵極型或者底部柵極型。盡管半導(dǎo)體層由多晶硅構(gòu)成,但半導(dǎo)體層也可以由非晶硅構(gòu)成。像素電極PE布置在每一個像素中,并與開關(guān)元件SW電連接。通過液晶層LQ對于多個像素電極PE共有地布置公共電極CE。盡管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由諸如銦錫氧化物(ΙΤ0)、銦鋅氧化物(ΙΖ0)等的透光導(dǎo)電材料構(gòu)成,但也可以使用諸如鋁之類的其它金屬。陣列襯底AR包括電功率供應(yīng)部VS,其形成在有源區(qū)ACT的外部,用于從外部向公共電極CE施加電壓。而且,公共電極CE被拉到有源區(qū)ACT的外部,并通過未示出的導(dǎo)電部件與形成在陣列襯底AR中的電功率供應(yīng)部VS電連接。圖2是示意性示出了 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在這里,顯示了在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上確定的X-Y平面中的平面圖。像素PX具有矩形形狀,其在第一方向X上的長度短于在第二方向Y上的長度。另夕卜,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5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150 μ m。柵極線Gl與柵極線G2沿第一方向X延伸。輔助電容線Cl布置在相鄰的柵極線Gl與柵極線G2之間,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源極線SI與源極線S2沿第二方向Y延伸。像素電極PE布置在相鄰的源極線SI與源極線S2之間。此外,像素電極PE位于柵極線Gl與柵極線G2之間。在所示實例中,源極線SI布置在像素PX的左手側(cè)端。準確地說,源極線SI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左手側(cè)上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PX之間的邊界。源極線S2布置在右手側(cè)端。準確地說,源極線S2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右手側(cè)上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PX之間的邊界。此外,在像素PX中,柵極線Gl布置在上端部。準確地說,柵極線Gl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其上端側(cè)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之間的邊界。柵極線G2布置在下端部。準確地說,柵極線G2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其下端側(cè)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之間的邊界。
輔助電容線Cl被布置在像素PX的下端部附近(接近連接到像素電極PE的開關(guān)元件SW)。在像素PX的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部分中,為輔助電容線Cl配備了電容部CsT,在所述電容部CsT中,加寬了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在所示實例中,開關(guān)元件SW與柵極線G2和源極線SI電連接。即,開關(guān)元件SW形成在柵極線G2與源極線SI的交叉部附近。開關(guān)元件SW的柵極電極EG與柵極線G2電連接,或者一體形成,源極電極ES與源極線SI電連接,或者一體構(gòu)成,漏極電極ED通過接觸孔CH與像素電極PE電連接,接觸孔CH形成在與輔助電容線Cl重疊的區(qū)域中。開關(guān)元件SW的漏極電極ED從像素PX的下端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上方,并延伸至像素電極PE下面。像素電極PE配備有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和接觸部PC,它們相互電連接。接觸部PC布置在像素PX的底端附近(接近連接到像素電極PE的開關(guān)元件SW)。兩個主像素電極PA分別沿第二方向Y從接觸部PC的兩位置線性延伸至像素PX的上端部附近。主像素電極PA形成在具有沿第一方向X基本上相同寬度的帶形中。接觸部PC通過接觸孔CH與開關(guān)元件SW的漏極電極DE電連接。接觸部PC在第一方向X上被形成為比主像素電極PA更寬,并與電容部CsT相對地布置。次像素電極PB被布置成沿第一方向X在柵極線Gl與接觸部PC之間延伸。次像素電極PB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連接在主像素電極PA之間。也就是說,形成了由在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電極圍繞的孔徑PO。在圖2所示的實例中,形成了以接觸部PC、兩個主像素電極PA與次像素電極PB圍繞的孔徑PO。孔徑PO形成為近似矩形形狀。為公共電極 CE配備了在反面襯底CT上的次公共電極CB和主公共電極CA。在X-Y平面中夾置主像素電極PA的兩側(cè),主公共電極CA平行于主像素電極PA沿第二方向Y線性延伸。就是說,盡管主公共電極CA與源極線相對,但主公共電極CA基本上平行于主像素電極PA延伸。主公共電極CA形成為在沿第一方向X上具有相同寬度的帶形。在所示實例中,主公共電極CA布置在沿第一方向X平行的三條線中。主公共電極CA分別布置在像素的兩側(cè)及中心。在下文中,為了區(qū)分這三條線,將圖中左手側(cè)的主公共電極CA稱為CAL,將右手側(cè)的主公共電極稱為CAR,將中心的主公共電極稱為CAC。主公共電極CAL與源極線SI相對,主公共電極CAR與源極線S2相對,主公共電極CAC與在像素電極PE的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接觸部相對。在有源區(qū)ACT中或在有源區(qū)外,主公共電極CAL、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公共電極CAC彼此電連接。在像素PX中,主公共電極CAL布置在左手側(cè)端。準確地說,布置主公共電極CAL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左手側(cè)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之間的邊界。主公共電極CAR布置在右手側(cè)端。準確地說,布置主公共電極CAR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右手側(cè)相鄰于所示像素PX的像素之間的邊界。主公共電極CAC基本上布置在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次公共電極CB沿第一方向X在接觸部PC與像素電極PE的次像素電極PB之間線性延伸,在X-Y平面中沿第二方向Y布置主像素電極PE。次公共電極CB垂直跨過主像素電極PA延伸。次公共電極CB形成為在沿第二方向Y上具有相同寬度的帶形。次公共電極CB布置在像素PX的中心部中。此外,次公共電極CB分別布置在像素PX的上下端部中,朝向柵極線Gl與G2。在下文中,為了區(qū)分這三個次公共電極CB,將圖中在上端部中的次公共電極CB稱為CBU,將在下端部中的次公共電極CB稱為CBB,將在第二方向Y上的中心主的次公共電極CB稱為CBC。次公共電極CBU與柵極線Gl相對。次公共電極CBB與柵極線G2相對。次公共電極CBC與接觸部的一部分相對。在有源區(qū)中或有源區(qū)外,次公共電極CBU、次公共電極CBB與次公共電極CBC彼此電連接。也就是說,在有源區(qū)中以網(wǎng)格形狀形成公共電極CE。在像素PX中,次公共電極CBU布置在上端部,次公共電極CBB布置在下端部。準確地說,次公共電極CBU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上端部中相鄰的像素PX之間的邊界,次公共電極CBB被布置成跨過在所示像素與在下端部中相鄰的像素PX之間的邊界。次公共電極CBC被布置在次公共電極CBU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如果關(guān)注像素電極PE與主公共電極CA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交替沿第一方向X布置。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此時,主公共電極CAL、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在X-Y平面中不重疊。也就是說,一個主像素電極PA布置在相鄰的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公共電極CAC之間,在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公共電極CAC之間。就是說,主公共電極CAL、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公共電極CAC布置在兩側(cè),其分別將主像素電極PA夾入中間。為此,以這個順序沿第一方向X排列主公共電極CAL、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C、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R。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的距離在第一方向X上基本上相同。S卩,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像素電 極PA之間的、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以及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距離在第一方向X上基本上相同。沿第二方向Y依次布置次像素電極PB、次公共電極CBC與接觸部PC。在圖2中,沿第二方向Y以此順序從上端部布置次公共電極CBU、次像素電極PB、次公共電極CBC、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B。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之間的距離、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電極PB之間的距離、以及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分別基本上相同。另外,希望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之間的距離、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電極PB之間的距離、以及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50 μ m。圖3是示意性示出沿圖2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LPN中的線II1-1II得到的橫截面結(jié)構(gòu)的截面圖。另外,在此僅示出了解釋所需的一部分。在所示實例中背光4布置在陣列襯底AR的背側(cè)。可以使用各類背光。例如,發(fā)光二極管(LED)與冷陰極熒光燈(CCFL)等可以用作背光4的光源,省略了關(guān)于其詳細結(jié)構(gòu)的解釋。使用具有透射特性的第一絕緣襯底10形成陣列襯底AR。源極線S形成在第一層間絕緣膜11上,并且覆蓋有第二層件絕緣膜12。另外,例如未示出的柵極線與輔助電容線布置在第一絕緣襯底10與第一層間絕緣膜11之間。在第二層間絕緣膜12上形成外涂層13。在外涂層13上形成像素電極PE。像素電極PE位于像素內(nèi)部,而不是在各自相鄰的源極線S上的位置。第一對準膜ALl布置在朝向反面襯底CT的陣列襯底AR上,并延伸至整個有源區(qū)ACT。第一對準膜ALl覆蓋像素電極PE等,還布置在外涂層13上。第一對準膜ALl由顯示水平對準特性的材料構(gòu)成。另外,可以進一步為陣列襯底AR配備一部分公共電極CE。使用具有透射特性的第二絕緣襯底20形成反面襯底CT。反面襯底CT包括黑矩陣BM、濾色器CF、外涂層0C、公共電極CE與第二對準膜AL2等。黑矩陣BM形成在第二絕緣襯底20上,定義每一個像素PX,并形成孔徑部AP。也就是說,布置黑矩陣BM以使得諸如源極線S、柵極線、輔助電容線與開關(guān)元件之類的直線部分可以與黑矩陣BM相對。在此,盡管僅顯示了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黑矩陣BM的一部分,但黑矩陣BM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部分。黑矩陣BM形成在朝向陣列襯底AR的第二絕緣襯底20的內(nèi)表面20A上。對應(yīng)于每一個像素PX布置濾色器CF。也就是說,盡管濾色器CF布置在第二絕緣襯底20的內(nèi)表面20A中的孔徑部AP中,但其一部分延伸至黑矩陣BM上。布置在第一方向X上相鄰的像素PX中的濾色器CF的顏色相互不同。例如,濾色器CF分別由紅、藍和綠三基色染色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由以紅色染色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的紅色濾色器CFR對應(yīng)于紅色像素布置。由以藍色染色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的藍色濾色器CFB對應(yīng)于藍色像素布置。由以綠色染色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的 綠色濾色器CFG對應(yīng)于綠色像素布置。相鄰濾色器CF之間的邊界定位于與黑矩陣BM重疊的位置處。外涂層OC覆蓋濾色器CF。外涂層OC減輕了濾色器CF表面的凹凸的影響。在朝向陣列襯底AR的外涂層OC上形成公共電極CE。在第三方向Z上公共電極CE與像素電極PE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相同。第三方向Z是與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相交的方向,即液晶顯示面板LPN的法線方向。第二對準膜AL2布置在朝向陣列襯底AR的反面襯底CT上,并延伸至整個有源區(qū)ACT。第二對準膜AL2覆蓋公共電極CE、外涂層OC等。第二對準膜AL2由顯示水平對準特性的材料構(gòu)成。對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執(zhí)行對準處理(例如,摩擦處理或光對準處理),以初始排列液晶層LQ的分子。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初始對準分子的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與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平行,彼此是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例如,如圖2所示,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與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與第二方向Y平行,并且彼此是相同方向。布置如上所述的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以使得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彼此相對。在此情況下,在陣列襯底AR上的第一對準膜ALl與反面襯底CT上的第二對準膜AL2之間由樹脂材料與一個襯底整體形成柱形隔離物。從而形成例如2-7 μ m單元間隙的預(yù)定間隙。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由布置在有源區(qū)ACT外部的密封材料SB粘在一起,同時形成預(yù)定單元間隙。液晶層LQ保持在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之間形成的單元間隙處,并布置在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之間。液晶層LQ包含未示出的液晶分子。液晶層LQ由正型液晶材料組成。第一光學(xué)元件ODl借助粘合劑等附著在陣列襯底AR的外表面IOB上,即組成陣列襯底AR的第一絕緣襯底10的外表面上。第一光學(xué)兀件ODl位于與液晶顯不面板LPN的背光4相對的一側(cè)中,并控制從背光4進入液晶顯不面板LPN的入射光的偏振狀態(tài)。第一光學(xué)元件ODl包括第一偏振板PLl,其具有第一偏振軸(或第一吸收軸)AXl。
第二光學(xué)元件0D2借助粘合劑等附著在反面襯底CT的外表面20B上,即組成反面襯底CT的第二絕緣襯底20的外表面上。第二光學(xué)元件0D2位于液晶顯示面板LPN的顯示表面?zhèn)戎校⒖刂苼碜砸壕э@不面板LPN的發(fā)出光的偏振狀態(tài)。第二光學(xué)兀件0D2包括第二偏振板PL2,其具有第二偏振軸(或第二吸收軸)AX2。以正交尼科耳狀態(tài)布置第一偏振板PLl的第一偏振軸與第二偏振板PL2的第二偏振軸,在正交尼科耳狀態(tài)中,它們基本上垂直相交。此時,布置一個偏振板,例如使得偏振軸布置在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上,即與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或第二對準處理方向TO2正交或平行。當初始對準方向與第二方向Y平行時,一個偏振板的偏振軸與第二方向Y或第一方向X平行。接下來,參考圖2和3解釋上述結(jié)構(gòu)的液晶顯示面板LPN的操作。 在非電場狀態(tài)(截止)時,即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不形成電勢差(即電場)時,對準液晶層LQ的液晶分子LM,以使得它們的長軸在與第一對準膜ALl的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與第二對準AL2膜的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平行的方向上對準。在此情況下,截止的時間對應(yīng)于初始對準狀態(tài),液晶分子LM的對準方向?qū)?yīng)于初始對準方向。另外,準確地說,液晶分子LM不是全部與X-Y平面平行地對準,而在許多情況下是預(yù)傾斜的。為此,初始對準的準確方向是在截止時間液晶分子LM的對準方向?qū)-Y平面實施正交投影的方向。在 下文中,為了簡化解釋,假定液晶分子LM與X-Y平面平行地對準,并與X-Y平面平行地旋轉(zhuǎn)。在此,第一對準膜ALl的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與第二對準膜ALl的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是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在截止時,液晶分子LM的長軸初始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Y對準,如圖2中的虛線所示。也就是說,液晶分子LM的初始對準方向是與第二方向Y或者相對于第二方向Y標記0°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當?shù)谝粚侍幚矸较騊Dl與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平行且是相同方向時,在液晶層LQ的截面中,液晶分子LM在液晶層LQ的中間部分附近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對準(預(yù)傾斜角基本上為O)。也就是說,液晶分子LM相對于在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附近的中間部分對稱地與預(yù)傾斜角對準(擴散對準)。在此,由于在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上執(zhí)行第一對準膜ALl的對準處理,靠近第一對準膜ALl的液晶分子初始在第一對準處理方向PDl上對準。類似地,由于在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上執(zhí)行第二對準膜AL2的對準處理,靠近第二對準膜AL2的液晶分子初始在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上對準。當?shù)谝粚侍幚矸较騊Dl與第二對準處理方向PD2平行且是相同方向時,在液晶層LQ的截面中,液晶分子LM成為如上所述的擴散對準狀態(tài)。因此,在陣列襯底AR上的第一對準膜ALl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對準變?yōu)榕c在反面襯底CT上的第二對準膜AL2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對準對稱。在液晶分子LM的擴散對準狀態(tài)中,顯示器即使在與襯底的法線方向傾斜的方向上也可以由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附近的分子光學(xué)補償。因此,當?shù)谝粚誓Ll與第二對準膜AL2相互平行且是相同方向時,在黑色顯示中很少有光學(xué)泄漏。因此,可以實現(xiàn)高對比度,并有可能改進顯示優(yōu)美度。另外,當?shù)谝粚誓Ll與第二對準膜AL2在液晶層LQ的截面中平行且是彼此相反的方向時,在第一對準膜ALl與第二對準膜AL2附近,液晶分子LM在液晶層LQ的中間部分中與統(tǒng)一的預(yù)傾斜角對準(均勻?qū)?。
來自背光4的一部分背光穿透偏振板PLl,進入液晶顯示面板LPN中。當光通過液晶層LQ時,進入的光的偏振狀態(tài)隨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而改變。在時間截止處,穿透液晶顯示面板LPN的光由第二偏振板PL2吸收(黑色顯示)。另一方面,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電勢差(或電場)的情況下,即在導(dǎo)通的時間,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平行于襯底形成橫向電場(或傾斜電場)。液晶分子LM受到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的電場的影響,長軸平行于X-Y平面旋轉(zhuǎn),如圖中的實線所示。在圖2所示的實例中,在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L之間的區(qū)域、以及主公共電極CAC與右手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中,液晶分子LM順時針旋轉(zhuǎn)到第二方向Y,并對準以使得其可以轉(zhuǎn)向圖中的左下方。另一方面,在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R之間的區(qū)域、以及主公共電極CAC與左手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中,液晶分子LM逆時針旋轉(zhuǎn)到第二方向Y,并對準以使得其可以轉(zhuǎn)向圖中的右下方。因此,在每一個像素PX中,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電場的情況下,液晶分子LM的對準方向由與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重疊的位置分為多個方向,在每一個對準方向上形成域。也就是說,在一個像素PX中形成多個域。在導(dǎo)通時間處,從背光4進入液晶顯示面板LPN的一部分背光穿透第一偏振板PLl,進入液晶顯示面板LPN中。當背光通過液晶層LQ時,背光的偏振狀態(tài)按照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而改變。在導(dǎo)通時間處,通過液晶層LQ的至少一部分光穿透第二起偏置片PL2(白色顯示)。另外,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每一個像素的像素電極PE由形成在反面襯底CT中的公共電極CE圍繞地布置在陣列襯底AR上。通過如圖3所示地布置,電通量線在一個像素內(nèi) 具有起點與終點,一個像素中的電通量線不泄漏到相鄰像素。為此,可以控制施加到液晶層LQ的電場在相鄰像素之間相互影響。因此,一個像素的液晶分子在來自相鄰像素PX的電場的影響下在第二方向Y上不移動,可以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的降低。此外,如上所述,通過布置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C分別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即使在像素間距變大,且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變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向液晶層LQ施加足夠的電場中,可以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降低。也就是說,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可以提供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主像素電極PA由次像素電極PB連接。因此,即使在一個主像素電極PA在接觸部PC與次像素電極PB之間斷開連接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另一個主像素電極PA與次像素電極PB將電壓施加到更遠離斷開連接部的主像素電極PA。因此,控制由斷開連接引起的顯示優(yōu)美度的降低也成為可能。此外,由于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的電極間隙中獲得高透射率,可以通過擴展在像素電極PE與主公共電極CAL和CAR之間的電極間距離做出響應(yīng),以便使得每一個像素的透射率足夠高。此外,在像素間距彼此不同的產(chǎn)品規(guī)格中,可以通過改變電極間距離并使用透射率分布的峰值條件來獲得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就是說,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顯示模式中,可以在不必使用顯微工藝的情況下,通過將對應(yīng)于產(chǎn)品規(guī)格的電極間距離從具有相對大像素間距的低分辨率設(shè)置為具有相對小像素間距的高分辨率,來提供具有多個像素間距的顯示設(shè)備。因此,可以易于實現(xiàn)對高透射率和高分辨率的要求。此外,如果關(guān)注與黑矩陣BM重疊的區(qū)域中的透射率分布,透射率充分下降。這是因為在像素外沒有出現(xiàn)來自公共電極CE的電場泄漏,在黑矩陣BM兩側(cè)上的相鄰像素之間沒有產(chǎn)生不想要的橫向電場。就是說,這是因為與黑矩陣BM重疊的區(qū)域的液晶分子保持如截止時間(或黑色顯示的時間)一樣的初始對準狀態(tài)。因此,即使在相鄰像素之間的濾色器的顏色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控制混合色的產(chǎn)生,還可以控制色彩再現(xiàn)性與對比度的下降。此外,當在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之間出現(xiàn)裝配移位時,在兩側(cè)的各自公共電極CE與像素電極PE之間的距離中會發(fā)生差別。然而,對所有像素PX共同產(chǎn)生了對準移位,在像素PX之間的電場分布中不存在差別,可以忽略對圖像的顯示的影響。即使在陣列襯底AR與反面襯底CT之間發(fā)生裝配移位,也可以控制不想要的電場到相鄰像素的泄漏。為此,即使在濾色器的顏色在相鄰像素之間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控制混合色的產(chǎn)生,還可以實現(xiàn)更為真實的色彩再現(xiàn)特性。在這個實施例中,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公共電極CAL分別與源極線S相對。在此情況下,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公共電極CAR分別布置在源極線SI與源極線S2上,與第二主公共電極CAL和第二主公共電極CAR布置在主像素電極PA側(cè)上,而不是在源極線SI與源極線S2上的情況相比,擴展了對顯示有影響的孔徑部AP,可以改進像素PX的透射率。此外,可以通過將每一個第二主公共電極CAL與第二主公共電極CAR分別布置在源極線SI與源極線S2上,來擴展在像素電極PE與第二主公共電極CAL之間的,和在像素電極PE與第二主公共電極CAR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形成接近于水平方向的更為水平的電場。為此,還可以保持寬視角,這是普通IPS模式的優(yōu)點。此外,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可以在每一個像素中形成多個域。為此,可以在多個方向上光學(xué)補償視角,獲得了寬視角。另外,在上述的實例中,由`于液晶層LQ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解釋了液晶分子LM的對準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情況。然而,如圖2所示,液晶分子LM的初始對準方向可以是傾斜方向D,其傾斜穿過第二方向Y。在此,初始對準方向D與第二方向Y構(gòu)成的角Θ1大于0°且小于45°。另外,在液晶分子LM的對準控制的觀點上來看,將角Θ1設(shè)置在5°到30°的范圍中極為有效,更希望小于20°。就是說,希望將液晶分子LM的初始對準方向設(shè)定為與相對于第二方向Y的0°到20°范圍中的方向基本上平行的方向。此外,盡管上述實例解釋了液晶層LQ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情況,但液晶層LQ可以具有負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盡管省略了詳細解釋,但當使用負型液晶材料時,希望使得上述的角Θ1在45°到90°的范圍中,并希望不小于70°,因為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在正型與負型之間具有相反關(guān)系。而且,即使在導(dǎo)通時間,由于在像素電極PE或公共電極CE上幾乎不形成橫向電場(或者沒有形成足以驅(qū)動液晶分子LM的電場),如在截止時間一樣,液晶分子LM幾乎不從初始對準方向移動。為此,如上所述,即使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在這些域中由具有透光特性的導(dǎo)電材料構(gòu)成,背光也幾乎不透過,且?guī)缀醪挥绊懺趯?dǎo)通時間的顯示。因此,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無需由透明導(dǎo)電材料構(gòu)成,可以使用諸如鋁(Al)、銀(Ag)和銅(Cu)之類的不透明導(dǎo)電材料構(gòu)成。
此外,除了形成于反面襯底CT上的主公共電極CA以外,公共電極CE可以包括第二主公共電極(屏蔽電極),其形成在陣列襯底AR上,朝向源極線S。第二主公共電極基本上平行于主公共電極CA延伸,并設(shè)定為與主公共電極CA相同的電位。可以通過提供第二主公共電極,將不想要的電場從源極線S屏蔽掉。此外,除了形成于反面襯底CT上的主公共電極CA以外,公共電極CE可以包括第二次公共電極(屏蔽電極),其形成于陣列襯底AR上,朝向柵極線G或者輔助電容線C。第二次公共電極在于主公共電極C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設(shè)定為于主公共電極CA相同的電位。可以通過提供第二次公共電極,將不想要的電場從柵極線G或輔助電容線C屏蔽掉。根據(jù)提供了第二主公共電極與第二次公共電極的結(jié)構(gòu),還可以控制顯示質(zhì)量的下降。如上所解釋的,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可以提供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接下來,參考附圖解釋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另外,在以下的解釋中,相同的標記屬于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組件,并省略了其解釋。圖4是示意性示出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在這個實施例中,為像素PX的像素電極PE配備了次像素電極PB和次公共電極CB。另外,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7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210 μ m。在圖4所示的情況下,像素間距更大,且在第二方向Y上的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更大。因此,增大了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電極PB的數(shù)量。 實際上,像素電極PE具有兩個次像素電極PB,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在下文中,為了解釋,將上次像素電極(次公共電極CBU側(cè))稱為PBl,將下次像素電極(接觸部PC側(cè))稱為PB2。在像素PX中形成孔徑PO,其由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電極與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電極圍繞。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形成了孔徑POl與孔徑P02,孔徑POl由兩個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l和次像素電極PB2圍繞,孔徑P02由接觸部PC、兩個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2圍繞。孔徑POl與P02位于第二方向Y上的直線中。公共電極CE包括兩個次公共電極CB,其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在下文中,為了解釋,將上次公共電極(次公共電極CBU側(cè))稱為CBCl,將下次公共電極(接觸部PC側(cè))稱為CBC2。接觸部PC、次公共電極CB與次像素電極PB沿第二方向Y交替布置。在圖4中,次公共電極CBU、次像素電極PBl、次公共電極CBCl、次像素電極PB2、次公共電極CBC2、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B以此順序沿第二方向Y從上部排列。在第二方向Y上,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2之間的距離、在次公共電極CBC2與次像素電極PB2之間的距離、在次像素電極PB2與次公共電極CBCl之間的距離、在次公共電極CBCl與次像素電極PBl之間的距離、及在次像素電極PBl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彼此基本相等。希望將各個距離設(shè)定為50 μ m或更小。這個實 施例中除上述以外的組件與圖2中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第二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
此外,即使像素間距變得更大,且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大,也可以通過增大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的數(shù)量,向液晶層LQ施加足夠的電場,并控制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因此,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中,可以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降低。接下來,參考附圖解釋根據(jù)第三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圖5是示意性示出根據(jù)第三實施例的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圖1中所示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另夕卜,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7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210 μ m。根據(jù)這個實施例,接觸部PC在第二方向Y上布置在像素PX的中心部分中。接觸部PC在第一方向X上布置在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公共電極CAR之間的中心部分中,在第二方向Y上布置在次公共電極CBU與次公共電極CBBC之間的中心部分中。還與接觸部PC重疊地布置輔助電容線C的電容部CsT。為像素電極PE配備了兩個主像素電極PA、兩個次像素電極PB、及接觸部PC,形成的接觸部PC比主像素電極PA更寬。在具有分別朝向源極線S的兩端的矩形中形成接觸部PC0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沿朝向源極線的端線性延伸至像素PX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圖5所示的實例中,兩個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線性延伸至像素PX的上端部,兩個主像素電極PA線性延伸至下端部。次像素電極PB分別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像素電極CBU之間,及接觸部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并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次像素電極PB連接在主像素電極PA之間。在以下的解釋中,將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次像素電極稱為PBl,將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的次像素電極稱為PB2。形成了由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電極和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電極圍繞孔徑PO。在圖5所示的實例中,形成了 孔徑P03和孔徑P04,孔徑P03由兩個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l與接觸部PC圍繞,孔徑P04由兩個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2與接觸部PC圍繞。孔徑P03與P04位于第二方向Y上的直線中。開關(guān)元件SW的漏極電極ED從半導(dǎo)體層SC延伸至接觸部PC下面,以便與主公共電極CAC相對,并與接觸部PC在接觸孔CH中電連接。除了次公共電極CBU與次公共電極CBB以外,為公共電極CE配備了兩個次公共電極CB。在下文中,為了區(qū)分次公共電極CB,將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像素電極PBl之間次公共電極稱為CBCl,將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像素電極PB2之間次公共電極稱為CBC2。次公共電極CBCl與CBC2垂直跨過主像素電極PA沿第一方向X線性延伸。在沿第二方向Y具有相同寬度的帶形中形成次公共電極CBCl與CBC2。次公共電極CBU與柵極線Gl相對,次公共電極CBB與柵極線G2相對。在有源區(qū)中或有源區(qū)外,次公共電極CBU、CBB、CBC1與CBC2相互電連接。接觸部PC、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在圖5中,次公共電極CBU、次像素電極PB1、次公共電極CBC1、接觸部PC、次公共電極CBC2、次像素電極PB2與次公共電極CBB沿第二方向Y從上端部以此順序排列。在第二方向Y上,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 (CBC1與CBC2)之間的距離、在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電極PB(PBUPB2)之間的距離、和在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U (CBB)之間的距離彼此基本上相等。希望將距離分別設(shè)定為50 μ m或更小。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除上述以外的組件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這個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此外,通過如上所述地布置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C分別在第一方向C上延伸,即使在像素間距變大,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和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的距離變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向液晶層LQ施加足夠的電場,并控制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因此,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可以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降低。根據(jù)這個實施例中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可以提供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 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為像素電極PE提供了兩個或四個主像素電極PA,其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但主像素電極PA的數(shù)量不限于這個實例。在像素的寬度變得比以上實施例更大的情況下,可以提供從接觸部延伸至上方或下方的三個或六個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和次公共電極CB的數(shù)量可以相應(yīng)于間距大小而改變。圖6是示意性示出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根據(jù)第四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在此,顯示了在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上確定的X-Y平面中的平面圖。像素PX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的長度比在第二方向Y上的長度短的矩形形狀。另夕卜,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4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120 μ m。為像素電極PE配備了一對主像素電極PA和接觸部PC,它們相互電連接。接觸部PC布置在像素PX的下端部附近(靠近連接到像素電極PE的開關(guān)元件SW)。在具有朝向源極線S的兩端的矩形中形成 接觸部。主像素電極對分別從接觸部的兩個位置延伸至上端部,這兩個位置向著像素PX的中心側(cè)而遠離其末端。就是說,在第一方向X上,接觸部PC的末端延伸并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向源極線SI與S2側(cè)突出。另外,接觸部PC的末端可以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側(cè),以使得接觸部PC的末端不與在第一方向X上相鄰的像素的像素電極電連接,并可以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上。通過在源極線SI側(cè)上延伸接觸部PC來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L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同時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C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類似地,通過在源極線S2側(cè)上延伸接觸部PC來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R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同時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C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由此將與在主公共電極CAC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電場基本上相同的電場施加到在主公共電極CAL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及在主公共電極CAR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因此,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即使在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末端側(cè)上也可以完全控制對準狀態(tài),并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的降低。就是說,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可以提供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
另外,在圖6所示的情況下,盡管朝向源極線SI與S2的接觸部PC的末端延伸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但朝向源極線SI與S2的接觸部PC的各自末端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源極線SI與S2側(cè)上延伸。就是說,可以為接觸部PC配備凸出部C導(dǎo)通,其形成于朝向源極線SI與S2的在第一方向X上突出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的末端中,如圖11所示。在該情況下,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接下來,參考附圖解釋根據(jù)第五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圖7是示意性示出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另外,在以下的解釋中,相同的標記屬于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組件,并省略了其解釋。在這個實施例中,為像素PX的像素電極PE配備了次像素電極PB。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5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150 μ m0在這個實施例中,接觸部PC布置在像素PX的下端部中。布置次像素電極PB在接觸部PC與像素PX的上端部之間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次像素電極PB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以便連接在主像素電極PA之間。在像素中,形成開口 PO,其由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電極和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電極圍繞,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電極從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突出。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像素PX中形成以接觸部PC、兩個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圍繞的開口 PO。開口 PO基本上形成于矩形中。在第一方向X上,次像素電極PB的末端延伸并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向源極線SI與S2側(cè)突出。另外,次像素電極PB可以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側(cè),以使得次像素電極PB的末端不與在第一方向X上相鄰的像素PX的像素電極電連接,并可以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當在陣列襯底AR中提供朝向源極線S的第二主公共電極時,接觸部PC與像素電極PE的次像素電極PB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 在源極線SI與S2側(cè)上延伸超過主像素電極PA,以使得接觸部PC和次像素電極PB不與第二主公共電極電連接。如果關(guān)注在像素電極PE與主公共電極CA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公共電極CA彼此平行布置。此時,主公共電極CAL、主公共電極CAR和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在X-Y平面中不重疊。另外,希望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之間的、在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電極PB之間的、和在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離分別是50 μ m或者更小。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其他結(jié)構(gòu)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的相同,并可以實現(xiàn)與第四實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即使在像素間距變大且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變大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布置在第一方向X上向源極線側(cè)突出的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C來向液晶層LQ施加足夠的電場,并控制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在以圖7中的主公共電極CAL、主公共電極CAC、次公共電極CBC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的開口部中,以由主像素電極PA與次像素電極PB構(gòu)成的十字形狀形成像素電極PE。類似地,在以主公共電極CAR、主公共電極CAC、次公共電極CBC和次公共電極CBU圍繞的開口部中,以由主像素電極PA與次像素電極PB構(gòu)成的十字形狀形成像素電極PE。因此,在以反面襯底上的公共電極圍繞的開口中,通過提供在其中以十字形狀形成像素電極的一些區(qū)域,在不產(chǎn)生旋轉(zhuǎn)位移的情況下,在任何時間向液晶層施加足夠的電壓時,都可以將液晶層LQ控制在穩(wěn)定的對準狀態(tài)中。此外,在這個實施例中,像素電極PE的接觸部PC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側(cè),在第一方向X上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次像素電極PB也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側(cè),在第一方向X上超過主像素電極PA。因此,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在像素的下半?yún)^(qū)域中,通過將接觸部PC延伸至源極線SI偵牝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L和次公共電極CBC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同時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C和次公共電極CBC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類似地,通過將接觸部PC延伸至源極線S2側(cè),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RL和次公共電極CBC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同時以接觸部PC、主像素電極PA、主公共電極CAC和次公共電極CBC圍繞在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由此,將與在主公共電極CAC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電場基本上相同的電場施加到主公共電極CAL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及在主公共電極CAR和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就是說,即使對沿著源極線的區(qū)域也施加了足夠的電場。類似地,在像素的上半?yún)^(qū)域中,在主公共電極CAL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分為兩個區(qū)域。以主公共電極CAL、次公共電極CBC、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圍繞一個區(qū)域。以次公共電極CBU、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和主公共電極CAL圍繞另一個區(qū)域。類似地,在主公共電極CAR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分為兩個區(qū)域。以主公共電極CAR、次公共電極CBC、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圍繞一個區(qū)域。以次公共電極CBU、主像素電極PA、次像素電極PB和主公共電極CAR圍繞另一個區(qū)域。另一方面,在主公共電極CAC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的區(qū)域分為兩個區(qū)域。以次公共電極CBC、主公共電極CAC、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圍 繞一個區(qū)域。以主公共電極CAC、次公共電極CBU、主像素電極PA和次像素電極PB圍繞另一個區(qū)域。因此,基本上相同的電場施加到由像素電極PE和公共電極CE形成的8個開口。因此,在上區(qū)域中,基本上相同的電場施加到8個開口。就是說,即使對沿源極線的區(qū)域也施加了足夠的電場。因此,在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中,可以完全控制在第一方向X上沿像素PX的末端的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并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的降低。就是說,可以如第一實施例地提供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圖8是示意性示出根據(jù)第六實施例的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在這個實施例中,為像素PX的像素電極PE次像素電極PB。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75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230 μ m。在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像素間距變得更大,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離更大。因此,增大了布置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次公共電極CBC與次像素PB的數(shù)量。在這個實施例中,將接觸部PC布置在像素PX的下端部中。在像素PX中還提供了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另一個次像素電極PB2與另一個次公共電極CBC2,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電極從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電極的末端突出。在第一方向X上,接觸部PC、次像素電極PBl和次像素電極PB2的末端從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突出。次公共電極CBU、次像素電極PBl、次公共電極CBCl、次像素電極PB2、次公共電極CBC2和接觸部PC以此順序從像素PX的上端部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除上述以外的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與圖7中所示的像素PX的相同。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的,即使在像素間距變大,且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U之間的距離也變大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增大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次像素電極PB與次公共電極CB的數(shù)量來向液晶層LQ施加足夠的電場,并控制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在以形成在反面襯底CT上的主公共電極CA圍繞的開口部中,以由陣列襯底中的主像素電極PA與次像素電極PB構(gòu)成的十字形狀形成像素電極PE。通過提供一些交叉部分,在任何時間向液晶層施加足夠的電壓時,都可以將液晶層LQ控制在穩(wěn)定對準狀態(tài)中。因此,可以避免顯示面板透射率的降低。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即使間距變大,電場也充足地施加到甚至沿源極線的像素的末端。因此,可以完全控制也在第一方向X上的像素PX的末端中的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并避免顯示面板的透射率的降低。就是說,可以如第一實施例地提供能夠控制顯示優(yōu)美度降低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接下來,參考附圖解釋根據(jù)第七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圖9是示意性示出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50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150 μ m。像素電極PE包括主像素電極PA與接觸部PC。接觸部PC布置在次公共電極CBU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的像素PX的中心部中,并朝向電容部CsT。形成的接觸部PC比主像素電極PA更寬。

主像素電極PA沿第二方向Y從遠離朝向源極線SI與S2的末端的接觸部PC的四個內(nèi)部部分分別延伸至像素PX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兩個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延伸至上端部,兩個主像素電極PA延伸至下端部。在第一方向X上,接觸部PC的末端延伸至源極線SI與S2側(cè),超過主像素電極PA的末端。另外,接觸部PC的末端可以在源極線SI與S2上延伸,以使得接觸部PC的末端不與在第一方向X上相鄰的像素的像素電極電連接。除上述以外的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與根據(jù)第四實施例的像素PX的相同。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可以實現(xiàn)與第四實施例相同的效果。根據(jù)這個實施例,足夠的電壓可以施加到甚至沿像素PX的末端的區(qū)域中,可以將液晶分子LM的對準狀態(tài)控制在穩(wěn)定狀態(tài)的區(qū)域中。接下來,參考附圖解釋根據(jù)第八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圖10是示意性示出當從反面襯底側(cè)觀察液晶顯示面板時一個像素的結(jié)構(gòu)的平面圖。在這個實施例中,為像素PX的像素電極PE配備了次像素電極PB。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約為75 μ m,像素PX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約為230 μ m。在這個實施例中,接觸部PC布置在像素的中心中。像素電極PE進一步包括兩個次像素電極PBl與PB2。公共電極CE包括兩個次公共電極CBCl與CBC2。兩個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延伸至上端部。類似地,兩個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延伸至下端部。在矩形中形成接觸部PC,包括朝向源極線SI與S2的兩端。主像素電極PA從接觸部PC的向著其中心側(cè)而遠離末端的四個位置分別延伸至上端部和下端部。接觸部PC和次像素電極PBl與PB2從主像素電極PA突觸到源極線SI與S2側(cè)。次公共電極CBU、次像素電極PB1、次公共電極CBC1、接觸部PC、次公共電極CBC2、次像素電極PB2和次公共電極CBB以此順序從像素PX的上端部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在次公共電極CBU與次像素電極PBl之間的、在次像素電極PBl與次公共電極CBCl之間的、在次公共電極CBCl與接觸部PC之間的、在接觸部PC與次公共電極CBC2之間的、在次公共電極CBC2與次像素電極PB2之間的、及在次像素電極PB2與次公共電極CBB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相等。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實現(xiàn)了與第六實施例相同的效果。盡管已經(jīng)說明了特定實施例,但僅是作為實施例而提出這些實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際上,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情況下修改結(jié)構(gòu)要素。通過適當?shù)亟M合在實施例中公 開的結(jié)構(gòu)要素,可以得到多個實施例。對于實施例,可以從實施例中公開的全部結(jié)構(gòu)要素中省略一些結(jié)構(gòu)要素。此外,可以適當?shù)亟M合在不同實施例中的結(jié)構(gòu)要素。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價物旨在按照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中而覆蓋這種形式或修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設(shè)置有像素電極,所述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從所述接觸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對主像素電極;以及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延伸的主像素電極的端部之間的次像素電極,所述次像素電極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所述一對主像素電極; 第二襯底,設(shè)置有公共電極,所述公共電極包括夾置所述一對主像素電極的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基本布置在所述一對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中心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延伸的第三主公共電極,以及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次像素電極之間的第一次公共電極,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第一、第二和第三主公共電極相連接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依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和所述次像素電極,并且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之間距離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次像素電極之間的距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一襯底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對源極線,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公共電極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布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一襯底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對柵極線,并且第二次公共電極與第三次公共電極分別朝向所述柵極線布置。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當在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公共電極之間不施加電場時,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一對主像素電極的所述延伸方向。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接觸部布置在一條柵極線附近。
7.—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包括: 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與第二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像素電極,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柵極線附近的接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的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以及第一與第二次像素電極,其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第一像素電極與第二像素電極, 第二襯底,包括: 主公共電極,具有第一主公共電極和第二主公共電極,所述第一主公共電極和第二主公共電極夾置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和所述第二主像素電極并且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以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延伸; 第一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之間,及 第二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之間,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與第一、第二、第三主公共電極連接,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一襯底進一步包括分別朝向所述柵極線布置的第三次公共電極與第四次公共電極。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主像素電極的所述延伸方向。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以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和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的順序?qū)⑵洳贾迷谒龅谝粬艠O線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相同。
12.一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由以矩陣方式布置的多個像素組成,所述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所述第一襯底包括: 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柵極線與第二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像素電極,包括基本上布置在像素的中心的接觸部;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柵極線的第一主像素電極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的第三主像素電極與第四主像素電極;第一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柵極線之間,并且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第一主像素電極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對;以及第二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所述第三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四主像素電極, 第二襯底,所述第二襯底包括: 主公共電極,具有第一主公共電極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其夾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以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三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四主像素電極之間,并且基本上在所述像素的中心延伸, 第一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之間,以及 第二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所述第一與第二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主公共電極相連接,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二襯底進一步包括分別朝向所述柵極線布置的第三次公共電極與第四次公共電極。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像素電極的延伸方向。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以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所述接觸部、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以及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的順序?qū)⑵洳贾迷谒龅谝粬艠O線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的距離、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相同。
17.—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所述第一襯底包括: 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與第二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像素電極,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柵極線附近的接觸部,以及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其中,所述接觸部形成為具有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的兩端的矩形形狀,并且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分別從所述接觸部的向著其中心部而遠離朝向源極線的末端的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 第二襯底,包括主公共電極,其具有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夾置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并且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以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進一步包括第一次公共電極,其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一次像素電極,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連接在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并且超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的末端向源極線側(cè)突出。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進一步包括第二次像素電極,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連接在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并且超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的末端向所述源極線突出。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二襯底進一步包括分別布置朝向所述柵極線的第三次公共電極與第四次公共電極。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的延伸方向。
22.一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由以矩陣形式布置的多個像素組成,所述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所述第一襯底包括: 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與第二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基本上布置在像素的中心;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柵極線;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柵極線,其中,所述接觸部形成為具有朝向所述源極線的兩端的矩形形狀,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分別從所述接觸部的向著其中心部而遠離朝向源極線的末端的位置延伸至第一與第二柵極線,第二襯底,所述第二襯底包括: 主公共電極,具有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分別布置朝向所述源極線,并且夾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以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基本上在所述第一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像素的中心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三主像素電極與所述第四主像素電極之間的像素的中心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進一步包括第一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柵極線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以及第二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柵極線之間,其中, 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連接在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并且超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的末端向源極線側(cè)突出,并且 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連接在所述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之間,并且超過所述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的末端向源極線側(cè)突出。
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二襯底進一步包括分別布置朝向所述柵極線的第三次公共電極與第四次公共電極。
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主像素電極的延伸方向。
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23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一次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次公共電極與所述接觸部之間的距離、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次公共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像素電極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相同。
27.—種液晶顯示設(shè)備,包括: 第一襯底,包括: 一對源極線,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柵極線,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以及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延伸至所述柵極線,其中,所述接觸部形成為具有分別朝向所述源極線的兩端的矩形形狀,并且包括分別在其末端向源極線突出的凸起部, 第二襯底,包括主公共電極,其具有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夾置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并且分別朝向源極線;以及第三主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延伸;以及 液晶層,保持在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之間,并且具有液晶分子。
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第二襯底進一步包括分別布置朝向所述柵極線的第一次公共電極與第二次公共電極。
2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顯示設(shè)備,其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對準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與第二主像素電極的延伸方向。
全文摘要
本明為液晶顯示設(shè)備,在一個實施例中,為第一襯底提供了像素電極,包括接觸部,一對主像素電極,從所述接觸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及次像素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延伸的主像素電極的一端之間,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便連接主像素電極對。為第二襯底提供了公共電極,包括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將主像素電極對夾入中間,第三主公共電極,基本上布置在主像素電極對之間的中心中,并平行于第一與第二主公共電極延伸,及次公共電極,布置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次像素電極之間,與第一、第二和第三主公共電極相連接,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文檔編號G02F1/1368GK103226267SQ2012105868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化生正人, 森本浩和, 高橋一博, 廣澤仁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本顯示器中部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平定县| 武城县| 明光市| 凤冈县| 三明市| 米脂县| 启东市| 雷波县| 合水县| 永安市| 南丹县| 静宁县| 白玉县| 教育| 广昌县| 威信县| 榆树市| 谷城县| 宜君县| 武川县| 义乌市| 兴山县| 新乡县| 辽宁省| 乌拉特中旗| 奈曼旗| 松阳县| 盘山县| 侯马市| 辽宁省| 乌拉特中旗| 浮山县| 北辰区| 博野县| 吉首市| 旺苍县| 南充市| 永福县| 信阳市|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