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套體,特別涉及一種用以容置電子裝置的套體。
背景技術:
三維立體顯示的技術,是于拍攝時同時擷取預計供右眼觀看的右眼畫面及供左眼觀看的左眼畫面。并在顯示設備上播放右眼畫面及左眼畫面。人類右眼觀看到右眼畫面且人類左眼觀看到左眼畫面時,能夠在大腦中合成三維立體的影像,進而達成三維立體顯示的效果。然而,若是右眼觀看到左眼畫面或是左眼觀看到右眼畫面時,則人類在大腦中可能無法合成三維立體的影像,或者在合成的三維立體的影像中感知到一些幻影,甚至有可能會造成人類暈眩惡心的情形。為了使人類右眼僅觀看到右眼畫面,人類左眼僅觀看到左眼畫面,有業者設計以顏色、偏光及時間差等方式,利用眼鏡將右眼畫面及左眼畫面分開供右眼觀看及左眼觀看。然而,使用者除了必須購買特殊的顯示設備以外,還必須在使用顯示設備時配戴相關的眼鏡,才能夠觀賞到三維立體影像。若要不使用眼鏡觀看三維立體影像,則通常需要加裝光柵等裝置于顯示設備上,使右眼畫面與左眼畫面在空間中分開而分別供人類右眼及左眼觀看。但若光柵的角度有所偏斜,則會造成原先應該相對應的顯示單元位置錯誤,而使人類無法觀看到正確清晰的三維立體影像。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體,利用光柵與承載電子裝置的承載體之間能夠樞轉,以調整光柵的角度。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套體,用以容置一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套體包括:一承載體,具有一承載區域及相對的一承載第一端與一承載第二端,該承載區域用以承載該電子裝置;—蓋體,具有一開口及相對的一蓋體第一端與一蓋體第二端,該蓋體用以覆蓋該電子裝置,且該開口對應于該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單元;一光柵板,設置于該開口 ;一彈性連接件,連接該承載第一端及該蓋體第一端,且用以令該蓋體能相對于該承載體樞轉;以及—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設置于該承載第二端,該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該蓋體第二端,該第二固定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第一固定部。 上述的套體,其中該蓋體還包括一軌道,設置于該開口,該光柵板設置于該軌道。上述的套體,其中該承載體還具有至少一側墻,包圍該承載區域。上述的套體,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第二固定部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勾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圈部。[0014]上述的套體,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第二固定部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圈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勾部。上述的套體,其中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勾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圈部。上述的套體,其中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圈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勾部。上述的套體,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粘貼面,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粘著部,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上述的套體,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粘著部,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粘貼面,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上述的套體,其中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至少一粘著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一粘貼面,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套體,利用彈性連接件連接用以承載電子裝置的承載體及設置有光柵板的蓋體,利用彈性連接件的可撓性,使蓋體能相對于承載體樞轉,而能調整光柵板相對于電子裝置的顯示單元的角度。當光柵板的角度旋轉至光柵板能使顯示裝置顯示正確清晰的三維立體影像時,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能固定承載體及蓋體,以固定光柵板相對于顯示單元的角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1A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1B繪示圖1A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圖1C繪示圖1A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1D繪示圖1C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放大側視圖;圖2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圖3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4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5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6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7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8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9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10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11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其中,附圖標記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1、10j 套體[0038]11、Ila 承載體111承載第一端112、112b、112d、112i 承載第二端113承載區域114 側墻114a 卡合部12、12a 蓋體121、12Ia 蓋體第一端122、122a、122c、122h 蓋體第二端123、123a 第一開口124 第二開口125 軌道13、13a 光柵板14、14a彈性連接件15、15b、15c、15d、15e、15f、15g、15h、151、15j 第一固定部150h、1601、150j、160j 粘貼面16、16b、16c、16d、16e、16f、16g、16h、161、16j 第二固定部17、17b、17c、17d、17h、17i 延伸部17e、17f、17g、17j 固定件170h、1701、170j 粘著部18、18b、18c、18d、18e、18f、18g 圈部181、181b、181c、181d、181e、181f、181g 圈體19、19b、19c、19d、19e、19f、19g 勾部191、191b、191c、191d、191e、191f、191g 勾體20電子裝置201 短邊202 長邊21顯示單元22 按鈕D1、D2、D3、D4 方向L光柵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的詳細特征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權利要求范圍及附圖,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目的及優點。以下的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疇。請參照圖1A,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套體10及電子裝置20的立體圖。本實用新型的套體10用以容置一電子裝置20。套體10包括一承載體11、一蓋體12、一光柵板13、一彈性連接件14、一第一固定部15及一第二固定部16。承載體11具有一承載區域113、多個側墻114及相對的一承載第一端111與一承載第二端112。承載區域113用以承載電子裝置20。側墻114包圍承載區域113。電子裝置20能利用側墻114頂端的卡合部114a固定于承載體11的承載區域113。蓋體12具有一第一開口 123、一第二開口 124及相對的一蓋體第一端121與一蓋體第二端122。蓋體12用以覆蓋電子裝置20,且第一開口 123對應于電子裝置20的一顯示單元21,第二開口 124對應于電子裝置20的多個按鈕22。光柵板13設置于第一開口123。彈性連接件14連接承載第一端111及蓋體第一端121,且利用彈性連接件14的可撓性使蓋體12能相對于承載體11樞轉。于蓋體12覆蓋電子裝置20時,蓋體第二端122能接近承載第二端112。于打開蓋體12時,蓋體第二端122能遠離承載第二端112。蓋體第二端122也能在與承載第二端112相同距離下,沿蓋體12表面的法線方向相對于承載體11樞轉。第一固定部15設置于承載第二端112,第二固定部16設置于蓋體第二端122。第二固定部1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部15。于本實施例中,承載第一端111、承載第二端112、蓋體第一端121及一蓋體第二端122皆對應于電子裝置20的短邊201,但不限于此。于其他實施例中,承載第一端111、承載第二端112、蓋體第一端121及一蓋體第二端122亦能對應于電子裝置20的長邊202。請參照圖1B、圖1C及圖1D,圖1B繪示圖1A的套體10及電子裝置20的俯視圖,圖1C繪示圖1A的套體10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圖1D繪示圖1C的套體及電子裝置的放大側視圖。光柵板13能夠將顯示單元21中的一部分畫面折射至一特定方向,另一部分畫面折射至另一特定方向。當電子裝置20的顯示單元21顯示三維立體以影像時,有一部分畫面是供人類右眼觀看,另一部分畫面是供人類左眼觀看。而當光柵板13與顯示單元21的角度與位置相對應時,光柵板13能將顯示單元21中供人類右眼觀看的畫面折射至預計人類右眼會觀看到的方向,且將顯示單元21中供人類左眼觀看的畫面折射至預計人類左眼會觀看到的方向。光柵板13具有一光柵方向UGrating Direction)。人眼沿光柵方向L移動時,所觀看到的畫面實質上相同。人眼若沿非光柵方向L的方向移動時,所觀看到的畫面會有左眼畫面及右眼畫面相互切換的情形。在蓋體12覆蓋電子裝置20時,使用者能夠使蓋體12相對于承載體11沿一方向Dl樞轉,以使光柵板13與顯示單元21的角度能被調整至相對應。另外,彈性連接件14能夠拉伸,使得蓋體12能夠沿蓋體第一端121至蓋體第二端122的方向D2移動,連帶使光柵板13能夠沿方向D2移動,以使光柵板13與顯示單元21的位置能被調整至相對應。方向D2與光柵方向L不平行。于光柵板13與顯示單元21的角度與位置皆相對應時,使用者能利用第一固定部15與第二固定部16固定蓋體12及承載體11。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的一圈部18。第二固定部16包括一延伸部17及具有多個勾體191的一勾部19。勾部19設置于延伸部17。延伸部17與蓋體第二端122相連。圈部18能為魔鬼氈(Velcro)的圈部(hoop),勾部19能為魔鬼氈的勾部(hook)。勾部19以可拆卸的方式沿一方向D3固定于圈部18。當無需使用光柵板13時(例如二維平面顯示時),或要將電子裝置20從套體10取下時,能沿方向D3的反方向將勾部19與圈部18拆開,便能將蓋體12移開電子裝置20。光柵板13能隨蓋體12離開電子裝置的顯示單元21。電子裝置20也能從承載體11移開。[0075]請參照圖2,繪示依照本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a及電子裝置20的俯視圖。套體IOa大致與圖1B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蓋體12a還包括一對軌道125,設置于第一開口 123a。光柵板13a設置于軌道125。于本實施例中,軌道125的移動方向實質上與蓋體第一端121a至蓋體第二端122a的方向D2相同。光柵方向L與方向D2不平行。在蓋體12a覆蓋電子裝置20時,彈性連接件14a令蓋體12a能相對于承載體Ila沿方向Dl樞轉,以使光柵板13a與顯示單元21的角度能被調整至相對應。光柵板13a能夠利用軌道125沿方向D2移動,以使光柵板13a與顯示單元21的位置能被調整至相對應。請參照圖3,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b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b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b包括一延伸部17b及具有多個圈體181b的一圈部18b。第二固定部16b包括具有多個勾體191b的一勾部19b。圈部18b設置于延伸部17b。延伸部17b與承載第二端112b相連。圈部18b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4固定于勾部19b。請參照圖4,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c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c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c包括具有多個勾體191c的一勾部19c。第二固定部16c包括一延伸部17c及具有多個圈體181c的一圈部18c。圈部18c設置于延伸部17c。延伸部17c與蓋體第二端122c相連。圈部18c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3固定于勾部19c。請參照圖5,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d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d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d包括一延伸部17d及具有多個勾體191d的一勾部19d。第二固定部16d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d的一圈部18d。勾部19d設置于延伸部17d。延伸部17d與承載第二端112d相連。勾部19d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4固定于圈部18d。請參照圖6,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e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e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套體IOe還包括一固定件17e。固定件17e包括具有多個勾體191e的至少一個勾部19e。第一固定部15e及第二固定部16e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e的一圈部18e。勾部19e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3、D4固定于圈部18e。請參照圖7,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f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f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套體IOf還包括一固定件17f。固定件17f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f的至少一個圈部18f。第一固定部15f及第二固定部16f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勾體191f的一勾部19f。圈部18f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3、D4固定于勾部19f。請參照圖8,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g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g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套體IOg還包括一固定件17g。固定件17g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g的一圈部18g及具有多個勾體191g的一勾部19g。第一固定部15g包括具有多個圈體181g的一圈部18g,第二固定部16g包括具有多個勾體191g的一勾部19g。固定件17g的勾部19g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3固定于第一固定部15g的圈部18g。固定件17g的圈部18g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4固定于第二固定部16g的勾部19g。于其他實施例中,圈部18g與勾部19g能交換配置。[0082]請參照圖9,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h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h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h包括一粘貼面150h,第二固定部16h包括一延伸部17h及一粘著部170h。粘著部170h能以粘膠構成,能重復粘貼。粘著部170h設置于延伸部17h。延伸部17h與蓋體第二端122h相連。粘著部170h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3粘貼固定于粘貼面150h。請參照圖10,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i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i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i包括一延伸部17i及一粘著部170i,第二固定部16i包括一粘貼面160i。粘著部170i設置于延伸部17i。延伸部17i與承載第二端112i相連。粘著部170i以可拆卸的方式沿方向D4粘貼固定于粘貼面160i。請參照圖11,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套體IOj及電子裝置20的側視圖。套體IOj大致與圖1D所示的套體10相似。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套體IOj還包括一固定件17j。固定件17j包括至少一粘著部170j。第一固定部15j包括一粘貼面150j,第二固定部16j包括一粘貼面160j。粘著部170j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別沿方向D3及方向D4粘貼固定于粘貼面150j及粘貼面160j。于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能隨設計需要,利用勾部與圈部的配對或粘著部的粘著功能,使第二固定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部。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套體,利用彈性連接件連接用以承載電子裝置的承載體及設置有光柵板的蓋體,利用彈性連接件的可撓性及拉伸性,使蓋體能相對于承載體樞轉及移動,而能調整光柵板相對于電子裝置的顯示單元的角度及位置。當旋轉及移動光柵板的角度及位置至光柵板能使顯示裝置顯示三維立體影像時,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能固定承載體及蓋體,以固定光柵板相對于顯示單元的角度及位置。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套體,用以容置一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套體包括: 一承載體,具有一承載區域及相對的一承載第一端與一承載第二端,該承載區域用以承載該電子裝置; 一蓋體,具有一開口及相對的一蓋體第一端與一蓋體第二端,該蓋體用以覆蓋該電子裝置,且該開口對應于該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單元; 一光柵板,設置于該開口 ; 一彈性連接件,連接該承載第一端及該蓋體第一端,且用以令該蓋體能相對于該承載體樞轉;以及 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設置于該承載第二端,該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該蓋體第二端,該第二固定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第一固定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蓋體還包括一軌道,設置于該開口,該光柵板設置于該軌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承載體還具有至少一側墻,包圍該承載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第二固定部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勾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圈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第二固定部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圈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勾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勾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圈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具有多個圈體的一圈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具有多個勾體的一勾部,該圈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該勾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粘貼面,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粘著部,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包括一粘著部,該第二固定部包括一粘貼面,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至少一粘著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包括一粘貼面,該粘著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粘貼固定于該粘貼面。
專利摘要一種套體,用以容置一電子裝置。套體包括一承載體、一蓋體、一光柵板、一彈性連接件、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承載體具有一承載區域及相對的一承載第一端與一承載第二端。承載區域用以承載電子裝置。蓋體具有一開口及相對的一蓋體第一端與一蓋體第二端。蓋體用以覆蓋電子裝置,且開口對應于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單元。光柵板設置于開口。彈性連接件連接承載第一端及蓋體第一端,且用以令蓋體能相對于承載體樞轉。第一固定部設置于承載第二端,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蓋體第二端。第二固定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以調整光柵板角度。
文檔編號G02B27/22GK203054352SQ20132005047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劉得杏, 譚文圣, 陳宇杰 申請人:大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