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04637閱讀:15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由于具有機身薄、省電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市場上的LCD大部分為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隨著液晶顯示器生產技術不斷的發展,液晶顯示器逐步趨向無邊框化發展。在傳統的無邊框的液晶顯示器的顯示面板中,在整個基板的邊界處都涂覆有黑矩陣,且黑矩陣的寬度大于封框膠的寬度,這樣勢必導致黑矩陣的寬度顯的很寬,影響無邊框的液晶顯示器的整體顯示效果。如圖1所示,為傳統的無邊框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該液晶顯示器包括背光源模組和顯示面板;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模組框架20,設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30和導光板40,以及光源50 ;顯示面板包括陣列基板70,彩膜基板80,位于兩基板間的液晶層(圖中未標出),以及位于兩基板邊緣的封框膠90,其中彩膜基板80包括黑矩陣801。顯示面板通過雙面膠100固定在背光模組的框架20上。其邊框的顯示效果如圖2所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可使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提升視覺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方面,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以及光源;所述框架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其中,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光通過。可選的,在所述光源為側入式光源的情況下,所述背光源模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以及設置于所述反射片上的導光板;所述延伸部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面,包括向所述導光板方向并向下延伸的傾斜面;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光通過包括: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進一步可選的,所述傾斜面上設置有反射膜或反射板。可選的,所述光源包括發光體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在所述光源設置于所述傾斜面與所述導光板之間的情況下,所述線路板包括設置于所述發光體之間的第二過孔;其中,所述第二過孔用于使從所述導光板和/或反射片的側面發出的部分光通過;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包括: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并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背光源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板背面的散熱片,且所述散熱片包括第三過孔,所述第三過孔與所述第二過孔完全的對應。優選的,所述光源為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LED)燈條。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設置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所述陣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和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組;其中,所述封框膠中摻雜有熒光粉,所述封框膠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上的第一過孔對應;所述黑矩陣位于所述封框膠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優選的,所述黑矩陣緊挨所述封框膠設置。進一步的,所述黑矩陣下方設置有阻擋物。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其中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以及光源,其中框架的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部分光可從所述第一過孔通過;當該背光源模組應用于顯示裝置時,在該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陣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中摻雜熒光粉,且在所述非顯示區域中,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位于所述封框膠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由于所述第一過孔正對所述封框膠設置,從所述第一過孔透過的光便可照射在所述封框膠的位置,激發熒光粉發光,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顯示器的邊框效果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光源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邊框效果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0-背板;20_框架,201-延伸部,201a-傾斜面,202-阻擋部,202a_第一過孔;30-反射片;40_導光板;50_光源,501-發光體,502-線路板,502a-第二過孔;60_散熱片;70-陣列基板;80_彩膜基板,801-黑矩陣;90_封框膠;901-阻擋物;100_雙面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如圖3至圖7所示,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光源50 ;進一步地,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且所述阻擋部202具有第一過孔202a ;其中,所述第一過孔202a用于使光通過。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向上延伸是指相對所述背板10的水平面而言,S卩,向著遠離該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延伸。從所述延伸部201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是指,從所述延伸部201的最上端向著相對側的框架20方向延伸。對于所述背光源模組當然還包括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例如可通過阻擋部202來進行卡合固定,在此不做限定。目前所述背光源模組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側入式背光源模組,另一類為直下式背光源模組;對于側入式背光源模組,還包括反射片和導光板,且光源一般設置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其發出的光射入導光板,并在導光板的下表面或反射片發生發射,從而從導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對于直下式背光源模組,光源一般設置于背板上方,其發出的光直接射入光學模片。這些都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詳述。由于從光源發出的光并不是僅指向一個方向,而是在一個角度范圍內,這樣使得部分方向的光沒有到達光學膜片,即這部分光未被利用,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位于阻擋部202的第一過孔202a的位置為能夠透過未被利用的部分光的位置處,此處未被利用的光可能是直接從光源50發出的光,也可能是從導光板或反射片的側面發出的光,在此不做限定;且對于所述第一過孔202a的尺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在此也不做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光源50,其中框架的阻擋部202具有第一過孔202a,部分未被利用的光可從所述第一過孔202a通過;當所述背光源模組應用于顯示裝置時,從所述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可用于該顯示裝置,以使該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可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直下式背光源模組,如圖3所示,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設置在背板10上的光源50。其中,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202a,所述第一過孔202a的位置為能夠接收到光源發出的部分光,且能使光通過的位置處。當然,也可根據需要適當的調整光源50的發光體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光源50包括發光體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且設置在背板10上,所述光源50的線路板通過雙面膠貼合或者使用螺絲固定在背板10上;考慮到線路板的散熱問題,優選的,所述光源50的線路板和背板10之間使用導熱膠帶連接(圖中未標出)。考慮到直下式背光源模組還包括光學模組,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框架20的阻擋部202可用于固定卡合所述光學模組;由于發光體與光學膜片之間距離過近,可能使光源50的光透射到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上后會呈現多條發光亮或亮斑的現象,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框架20的延伸部201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其高度,在此不做限定。可選的,在所述光源50為側光式光源的情況下,所述背光源模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30以及設置于所述反射片30上的導光板40 ;進一步地,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的一側面,包括向所述導光板40方向并向下延伸的傾斜面201a。其中,所述第一過孔202a用于使光通過包括:所述第一過孔202a用于使經所述傾斜面201a反射的部分光通過。進一步地,所述傾斜面201a上設置有反射膜或反射板。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光源50的設置位置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即,設置在既能使大部分光通過導光板或反射片發射到光學膜片,又能使部分沒有到達光學膜片的光從第一過孔202a射出。所述傾斜面201a可以是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的一側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就是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的一側面。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側入式背光源模組,如圖4和圖5所示,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10上的反射片30和設置在所述反射片30上的導光板40,光源50。其中,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202a。如圖4所示,所述光源50設置在框架20的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 —側的下部;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 —側的上部具有傾斜面201a,該傾斜面201a的傾斜方向為向導光板40方向并向下延伸的方向。此處所指的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側的下部和上部沒有明顯的限制,僅是為了說明光源50在下,傾斜面201a在上。如圖5所示,背板10包括底座和從底座的側邊向上延伸的邊框,所述光源50可以設置在背板10的邊框上;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 —側為傾斜面201a,該傾斜面201a的傾斜方向為向導光板40方向并向下延伸的方向。此處,對于背板10的結構可以為任意結構,在本實用新型所有實施例中均不做限定。考慮到傾斜面201a需能反射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所述傾斜面201a上設置了反射膜或反射板(圖中未標出),以使該傾斜面201a能反射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傾斜面201a的傾斜角以及第一過孔202a的位置,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以能使到達該傾斜面201a的部分光反射到所述第一過孔202a,并經所述第一過孔202a將部分光的部分發射出去為準。此外,由于所述光源50包括發光體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因此,所述線路板通過雙面膠貼合或者使用螺絲固定在框架20的延伸部201或背板10的邊框上;考慮到線路板的散熱問題,優選的,所述光源50的線路板和延伸部201或邊框之間使用導熱膠帶連接(圖中未標出)。參考圖4、圖5所示,為背光源模組的側視圖,圖中繪示出兩個相對的側面,即左側面和右側面;其中,右側的光源50發出的光先到達靠近的導光板40的一側,在導光板40中傳播后,有部分光從導光板40的另一側射出,即靠近左側光源50的導光板40 —側射出,而其中一部分光會到達傾斜面201a,并經設置在傾斜面201a上的反射膜或反射板反射后,有部分光會從第一過孔202a通過。同理左側的光源50與右側的第一過孔202a,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附圖4和附圖5,繪示的背光源模組的兩個對側面為對稱結構,僅是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限于此,可以為不對稱,在此不做限定。進一步可選的,所述光源50包括發光體501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502 ;在所述光源50設置于所述傾斜面201a與所述導光板40之間的情況下,所述線路板502包括設置于所述發光體501之間的第二過孔502a。其中,所述第二過孔502a用于使從所述導光板40和/或反射片30的側面發出的部分光通過;所述第一過孔202a用于使通過所述第二過孔502a并經所述傾斜面201a反射的部分光通過。可選的,考慮到線路板的散熱問題,所述背光源模組進一步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板502背面的散熱片60,且所述散熱片60包括第三過孔,所述第三過孔與所述第二過孔502a完全的對應。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線路板502的背面,是相對發光體而言的,由于發光體501需與線路板上的電路相連,因此,將與發光體501相連的一面稱為正面,另一面則為背面。由于線路板502與散熱片60是貼合在一起的,因此這里所指的位于散熱板上的第三過孔與位于線路板上的第二過孔502a完全的對應,是指第三過孔和第二過孔502a重合,此處,可以是完全重合,即第三過孔和第二過孔502a大小一致,也可以是一個大一個小,小的完全重合于大的。實施例三,提供了一種側入式背光源模組,如圖6和圖7所示,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10上的反射片30和設置在所述反射片30上的導光板40,光源50。其中,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202a。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 —側包括傾斜面201a,該傾斜面201a的傾斜方向為向導光板40方向并向下延伸的方向。考慮到傾斜面201a需能反射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所述傾斜面201a上設置了反射膜或反射板(圖中未標出),以使該傾斜面201a能反射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傾斜面201a的傾斜角以及第一過孔202a的位置,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以能使到達該傾斜面201a的部分光反射到所述第一過孔202a,并經所述第一過孔202a將部分光的部分發射出去。所述光源50包括發光體501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502,且所述光源50設置于所述傾斜面201a和所述傾斜面靠近的所述導光板40 —側之間。由于所述光源50設置于所述傾斜面201a和所述傾斜面靠近的所述導光板40 —側之間,且所述光源50的線路板502為不透明,這樣會導致從所述導光板40和/或反射片30 一側射出的光無法穿過線路板502以到達與該側導光板40靠近的傾斜面201a,這樣光線也就不可能從第一過孔202a射出,因此,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所述線路板502包括設置于所述發光體501之間的第二過孔502a ;其中,所述第二過孔502a用于使從靠近所述線路板502的所述導光板40和/或反射片30的一側面發出的部分光通過。[0068]在此情況下,所述第一過孔202a用于使通過所述第二過孔502a并經所述傾斜面201a反射的部分光通過。此外,考慮到線路板的散熱問題,所述背光源模組進一步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板502背面的散熱片60,且所述散熱片60包括第三過孔(圖中未標出),所述第三過孔與所述第二過孔502a完全的對應。參考圖6所示,為背光源模組的側視圖,圖中繪示出兩個相對的側面,即左側面和右側面;其中,右側的光源50發出的光先到達靠近的導光板40的一側,在導光板40中傳播后,有部分光從導光板40的另一側射出,即靠近左側光源50的導光板40 —側射出,從該側光源50的導光板40射出的光一部分從線路板502 (圖6中未標出)的第二過孔502a(圖6中未標出)和散熱片60的第三過孔(圖中未標出)射出,而其中一部分光會到達傾斜面201a,并經設置在傾斜面201a上的反射膜或反射板反射后,有部分光會從第一過孔202a通過。同理左側的光源50與右側的第一過孔202a,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附圖6繪示的背光源模組的兩個對側面為對稱結構,僅是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限于此,可以為不對稱,在此不做限定。由于LED具有發光率高、壽命長等優點,因此在本實用新型所有實施例中,所述光源優選為LED燈條。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光源50,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所述阻擋部202具有第一過孔202a,部分未被利用的光可從所述第一過孔202a通過;當所述背光源模組應用于顯示裝置時,從所述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可用于該顯示裝置,以使該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可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如圖8至圖9所示,該顯示裝置包括:陣列基板70、彩膜基板80、設置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所述陣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90和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801 ;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組。其中,所述封框膠90中摻雜有熒光粉;所述封框膠90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202上的第一過孔202a對應;所述黑矩陣801位于所述封框膠90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優選的,所述黑矩陣801緊挨所述封框膠90設置。這樣可以避免光從黑矩陣與包括熒光粉的封框膠之間射出,影響觀看效果。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源模組,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通過雙面膠100固定在所述背光源模組的框架20上。其中,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10,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20,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10上的反射片30和設置在所述反射片30上的導光板40,光源50。所述框架20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01,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202,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202a ;所述延伸部201面向所述導光板40 —側包括傾斜面201a,該傾斜面201a的傾斜方向為向導光板40方向并向下延伸的方向;所述傾斜面201a上設置有反射膜或反射板(圖中未標出)。所述光源50包括發光體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圖中未標出),所述線路板502包括設置于所述發光體501之間的第二過孔502a ;所述光源50設置于所述傾斜面201a和所述傾斜面靠近的所述導光板40 —側之間。考慮到線路板的散熱問題,所述背光源模組進一步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板502背面的散熱片60,且所述散熱片60包括第三過孔(圖中未標出),所述第三過孔與所述第二過孔502a完全的對應。所述顯示面板包括:陣列基板70、彩膜基板80、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中,所述陣列基板70和所述彩膜基板80之間的封框膠90和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801。所述封框膠90中摻雜有彩色熒光粉;所述封框膠90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202上的第一過孔202a對應;所述黑矩陣801位于所述封框膠90的一側,并緊挨所述黑矩陣801,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所述黑矩陣801緊挨所述封框膠90設置,這樣在封框膠90中的熒光粉發光時與旁邊不透光的黑矩陣形成對比,以免光從黑矩陣801和封框膠90中射出而影響觀看效果。此外,由于黑矩陣801位于所述封框膠90的一側并靠近設置,在制備顯示面板過程中的封框膠90固化時,沒有黑矩陣801的阻擋,便可從彩膜基板80側通過紫外光照進行封框膠90的固化,避免從陣列基板70側通過紫外光照進行封框膠90的固化時對陣列基板70造成影響;而且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裝置置于有亮光的地方,光可直接從彩膜基板側照射到所述封框膠90處而使封框膠90中的熒光粉發光,使得在該顯示裝置光機的情況下,其邊框也可發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即為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所述第一過孔202a的設置位置和所述封框膠90的設置位置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即要保證封框膠90位于非顯示區域中,也要保證第一過孔202a能使光源或導光板或反射片發出的部分未被利用的光通過,更要保證從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能到達封框膠90,因此,所述封框膠90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202上的第一過孔202a對應,其相對位置以能使從所述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能到達所述封框膠90的位置為準。參考圖8所示,為背光源模組的側視圖,圖中繪示出兩個相對的側面,即左側面和右側面;其中,右側的光源50發出的光先到達靠近的導光板40的一側,在導光板40中傳播后,有部分光從導光板40的另一側射出,即靠近左側光源50的導光板40 —側射出,從該側光源50的導光板40射出的光一部分從線路板502的第二過孔502a (圖6中未標出)和散熱片60的第三過孔(圖中未標出)射出,而其中一部分光會到達左側的傾斜面201a,并經設置在該傾斜面201a上的反射膜或反射板反射后,有部分光會從左側的第一過孔202a通過;從該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便可照射到顯示面板的與該第一過孔202a對應的封框膠90的位置處,可激發封框膠90中的例如彩色熒光粉發光,使得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例如如圖10所示的顯示裝置的邊框效果示意圖,可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同理左側的光源50與右側的第一過孔202a以及與該右側的第一過孔202a對應的封框膠90,在此不再贅述。進一步的,為了避免封框膠90發出的光對顯示區域造成影響,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優選為,在所述黑矩陣下方設置有阻擋物。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其邊框效果圖可參考圖10所示。對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裝置,具體可以是液晶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數碼相框、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任何顯示功能的產品或者部件。[009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組,陣列基板70,彩膜基板80,以及設置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所述陣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90和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801,其中所述封框膠90中摻雜有熒光粉,所述封框膠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202上的第一過孔202a對應,所述黑矩陣801位于所述封框膠90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這樣,從第一過孔202a通過的光便可照射到顯示面板的與該第一過孔202a對應的封框膠90的位置處,可激發封框膠90中的熒光粉發光,使得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提升用戶的視覺感受。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以及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其中,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光通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為側入式光源的情況下,所述背光源模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以及設置于所述反射片上的導光板; 所述延伸部面向所述導光板的一側面,包括向所述導光板方向并向下延伸的傾斜面; 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光通過包括: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面上設置有反射膜或反射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發光體和驅動所述發光體發光的線路板; 在所述光源設置于所述傾斜面與所述導光板之間的情況下,所述線路板包括設置于所述發光體之間的第二過孔;其中,所述第二過孔用于使從所述導光板和/或反射片的側面發出的部分光通過; 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包括: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并經所述傾斜面反射的部分光通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板背面的散熱片,且所述散熱片包括第三過孔,所述第三過孔與所述第二過孔完全的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源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為發光二極管LED燈條。
7.—種顯示裝置,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設置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所述陣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和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源模組; 其中,所述封框膠中摻雜有熒光粉,所述封框膠與所述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上的第一過孔對應;所述黑矩陣位于所述封框膠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陣緊挨所述封框膠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陣下方設置有阻擋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可使顯示裝置的邊框發光,從而提升視覺效果。該顯示裝置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設置在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域中,陣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間的封框膠和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陣、以及背光源模組;其中封框膠中摻雜有熒光粉,封框膠與背光源模組的阻擋部上的第一過孔對應;所述黑矩陣位于所述封框膠的一側,且靠近所述顯示區域設置;所述背光源模組包括背板、與所述背板接合的框架、以及光源,所述框架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從所述延伸部的最上端彎折形成的阻擋部,且所述阻擋部具有第一過孔,所述第一過孔用于使光通過。用于制造顯示裝置。
文檔編號G02F1/1339GK203052434SQ20132005433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王崢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娄底市| 札达县| 贵阳市| 砀山县| 乌兰浩特市| 海晏县| 方城县| 临沭县| 永康市| 亚东县| 安阳县| 桃园县| 婺源县| 凤山市| 上杭县| 文山县| 隆尧县| 黎川县| 聂荣县| 枣强县| 庆云县| 齐河县| 十堰市| 周至县| 姜堰市| 红安县| 吉水县| 平武县| 阿克陶县| 淮北市| 冷水江市| 醴陵市| 南丹县| 基隆市| 兴安盟| 九江市| 罗山县| 高要市|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