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和“n”形彈性帽,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通過“n”形彈性帽壓合構成本體,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內側相對的面上均對應設有線槽,所述線槽的中間部位的寬度大于線槽兩端部位的寬度,所述第二本體的線槽內設有彈片,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外側分別設有凸塊,所述“n”形彈性帽上設有與所述凸塊對應的轉動孔,所述“n”形彈性帽通過所述轉動孔與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轉動相連。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光纖的高精準續接,保證了光纖能穩定的維持連接指標。
【專利說明】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接線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光纖被廣泛使用,光纖接續器亦被廣泛應用于光纖成端的接續之中,光纖接續器是光纖與光纖之間進行可拆卸連接的器件,它把光纖的兩個端面精密對接起來,以使發射光纖輸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纖中去,并使其介入光鏈路而對系統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這是光纖接續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纖接續器影響了光傳輸系統的可靠性和各項性能。
[0003]現有的光纖連接主要是通過壓緊對折的金屬片固定兩根光纖端頭實現光纖對接,此結構的金屬片由于在溫度變化產生熱脹冷縮和時間變化產生老化時,會產生變形,會使其壓緊的兩根光纖端面距離加大,造成連接指標嚴重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的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和“η”形彈性帽,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通過“η”形彈性帽壓合構成本體,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內側相對的面上均對應設有線槽,所述線槽的中間部位的寬度大于線槽兩端部位的寬度,所述第二本體的線槽內設有彈片,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外側分別設有凸塊,所述“η”形彈性帽上設有與所述凸塊對應的轉動孔,所述“η”形彈性帽通過所述轉動孔與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轉動相連。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本體的線槽中部設有海綿,所述第一本體的線槽的對應位置設有壓塊。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本體的線槽的中部設有連接管.[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本體的內側設有凸起,所述第二本體的內側設有與所述凸起對應的凹孔。
[0010]進一步地,所述“η”形彈性帽的腳部位置設有若干條棱,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外側分別設有與所述若干條棱對應的凹槽。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置“η”形彈性帽將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壓合構成本體,并在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內側相對面設置線槽,使用時首先將光纖放在第二本體的線槽內,光纖接頭部放置于線槽的中間部位,通過彈片控制光纖進入線槽中部的位置,當待續接的光纖接好后,將第一本體蓋在第二本體上,由“η”形彈性帽的轉動孔卡在凸塊上,壓下“η”形彈性帽即可將光纖緊緊的壓合在本體內,實現了光纖的高精準續接。與現有技術相比,當溫度和時間變化時,本實用新型不易產生形變,保證了光纖能穩定維持連接指標。【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本體后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本體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本體的一種實施方式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本體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彈性帽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本實用新型彈性帽側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
[0020]1、第一本體; 2、第二本體; 3、“n”形彈性帽; 4、本體;
[0021]5、線槽;6、凸塊;7、轉動孔;8、凸起;
[0022]9、凹孔;10、條棱;11、凹槽;51、彈片;
[0023]52、海綿;53、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 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5]如圖1至圖6所示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包括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和“n”形彈性帽3,所述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通過“η”形彈性帽3壓合構成本體4,所述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內側相對的面上均對應設有線槽5,所述線槽5的中間部位的寬度大于線槽5兩端部位的寬度,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內設有彈片51,所述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的外側分別設有凸塊6,所述“η”形彈性帽3上設有與所述凸塊6對應的轉動孔7,所述“η”形彈性帽3通過所述轉動孔7與所述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轉動相連。
[002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中部設有海綿52,所述第一本體I的線槽5的對應位置設有壓塊,壓塊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002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的中部設有連接管53。連接管53采用金屬管,通過連接管53可以起到固定兩根光纖的作用。
[0028]所述第一本體I的內側設有凸起8,所述第二本體2的內側設有與所述凸起8對應的凹孔9。
[0029]所述“η”形彈性帽3的腳部位置設有若干條棱10,所述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的外側分別設有與所述若干條棱10對應的凹槽11。
[0030]本實用新型優選第一種實施方式,使用時,首先將光纖放在第二本體2的線槽5內,光纖的接頭部放在線槽5的中間較寬位置,通過彈片51控制光纖進入線槽5中部的位置,當待續接的光纖接好后,通過凸起8和凹孔9使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緊密連接,并由“η”形彈性帽3的轉動孔7卡在凸塊6上,壓下“η”形彈性帽3即可將光纖緊緊的壓合在本體4內,實現了光纖的高精準續接。由于第二本體2的線槽5的中部設有海綿52,在第一本體I的線槽5的相應位置設有橡膠材料制成的壓塊,當第一本體I和第二本體2壓合時,通過壓塊和海綿52的壓力作用,進一步地保證了光纖在接頭部的牢固度,使接頭不易松散。“η”形彈性帽3壓下時,凹槽11與條棱10緊密接觸,增大了 “η”形彈性帽3與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之間的摩擦力,使“η”形彈性帽3不易松動。與現有技術相比,當溫度和時間變化時,本實用新型不易產生形變,保證了光纖能穩定維持連接指標。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和“η”形彈性帽(3),所述第一本體(1)和第二本體(2)通過“η”形彈性帽(3)壓合構成本體(4),所述第一本體(1)和第二本體(2)內側相對的面上均對應設有線槽(5),所述線槽(5)的中間部位的寬度大于線槽(5)兩端部位的寬度,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內設有彈片(51),所述第一本體(1)和第二本體(2)的外側分別設有凸塊(6),所述“η”形彈性帽(3)上設有與所述凸塊(6)對應的轉動孔(7),所述“η”形彈性帽(3)通過所述轉動孔(7)與所述第一本體(1)和第二本體(2)轉動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中部設有海綿(52),所述第一本體(1)的線槽(5)的對應位置設有壓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2)的線槽(5)的中部設有連接管(5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1)的內側設有凸起(8),所述第二本體(2)的內側設有與所述凸起⑶對應的凹孔(9)。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一種單芯光纖機械式接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η”形彈性帽(3)的腳部位置設有若干條棱(10),所述第一本體(1)和第二本體(2)的外側分別設有與所述若干條棱(10)對應的凹槽(11)。
【文檔編號】G02B6/38GK203396981SQ20132040070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林軍亮 申請人:奉化市宇達高科光電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