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包括盒體、光纜連接板和光纜連接器,所述的光纜連接板設于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光纜連接板包括左光纜連接板和右光纜連接板,將盒體分為左間隔腔、中間隔腔和右間隔腔,所述的光纜連接器設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的兩側,對稱且均勻分布;所述的盒體底部設有光纜通道,包括第一光纜通道、第二光纜通道和第三光纜通道,所述的第一光纜通道設于左間隔腔下端,第二光纜通道設于中間隔腔下端,第三光纜通道設于右間隔腔下端。本實用新型巧妙解決了艙內與艙外預制光纜如何連接的問題,有序梳理了光纜的接入與導出,實現預制艙內外二次接線在“即插即用”上的提升應用。
【專利說明】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纜接線盒領域,尤其是一種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
【背景技術】
[0002]預制艙式二次組合設備是國家電網公司在標準配送式智能變電站建設中首次提出的重點應用,二次設備布置在預制艙內,設備間、艙體內外采用預制光、電纜連接,最大程度實現工廠內規模生產、集成調試,減少現場接線和調試工作,提高建設效率。
[0003]預制艙式二次組合設備要求規范使用變電站預制光(電)纜,逐步實現預制艙二次接線“即插即用”。
[0004]預制艙與戶外一次設備采用預制多芯Masterline光纜連接,預制艙內二次設備之間采用預制2?4芯ODC光纜連接,艙外與艙內預制光(電)纜間應在接線盒內對接。
[0005]為實現預制艙內光纜與艙外光纜的對接,需要發明出一種“即插即用”型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來實現兩側預制光纜的對接。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是現有技術中艙內光纜與艙外光纜在預制倉內如何連接的問題。
[0008]本實用新型的技方案是:它包括盒體、光纜連接板和光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設于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光纜連接板包括左光纜連接板和右光纜連接板,將盒體分為左間隔腔、中間隔腔和右間隔腔,所述的光纜連接器設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的兩側,對稱且均勻分布;所述的盒體底部設有光纜通道,包括第一光纜通道、第二光纜通道和第三光纜通道,所述的第一光纜通道設于左間隔腔下端,第二光纜通道設于中間隔腔下端,第三光纜通道設于右間隔腔下端。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ODC光纜連接器特點,通過在接線盒內光纜接線板上集中布置ODC光纜連接器,巧妙解決了艙內與艙外預制光纜如何連接的問題,有序梳理了光纜的接入與導出,實現預制艙內外二次接線在“即插即用”上的提升應用,光纜連接板上可以預留與光纜連接器相同的接口方式的光纜備用芯靈活可變,分別用于不同規模的標準配送式變電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所示,它包括盒體11、光纜連接板和ODC光纜連接器14,所述的光纜連接板設于所述的盒體11內,所述的光纜連接板包括左光纜連接板13和右光纜連接板10,將盒體11分為左間隔腔1、中間隔腔12和右間隔腔9,所述的ODC光纜連接器14設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的兩側,對稱且均勻分布;所述的盒體11底部設有光纜通道,包括第一光纜通道3、第二光纜通道4和第三光纜通道8,所述的第一光纜通道3設于左間隔腔I下端,第二光纜通道5設于中間隔腔12下端,第三光纜通道8設于右間隔腔9下端。
[0013]本實施例中,所述的ODC光纜連接器14上接有光纜,所述的光纜包括艙內ODC光纜6和艙外預制光纜4,所述的艙外預制光纜4由所述的第二光纜通道5引入,與ODC光纜連接器14相接;所述的艙內ODC光纜6分由第一光纜通道3和第三光纜通道8引入,與ODC光纜連接器14相接。
[0014]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盒體11下方設有支撐架7,所述的支撐架7下方設有支撐腳2。
[0015]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光纜連接板上可以預留與ODC光纜連接器14相同的接口方式的光纜備用芯。
[0016]以采用IlOkV標準配送式變電站為例,二次設備預制艙與艙外設備相連的光纜數大概在16根24芯(或12芯)左右,在考慮艙內ODC光纜6數量、ODC光纜連接器14安裝尺寸后,于左、右2塊光纜連接板上對稱、均勻布置8個ODC光纜連接器14,并以相同的接口方式預留適當數量的光纜備用芯,預制光纜集中接線盒的尺寸擬選擇為:400_ (長)*200_(寬)*400mm (高)。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包括盒體、光纜連接板和光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設于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光纜連接板包括左光纜連接板和右光纜連接板,將盒體分為左間隔腔、中間隔腔和右間隔腔,所述的光纜連接器設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的兩偵牝對稱且均勻分布;所述的盒體底部設有光纜通道,包括第一光纜通道、第二光纜通道和第三光纜通道,所述的第一光纜通道設于左間隔腔下端,第二光纜通道設于中間隔腔下端,第三光纜通道設于右間隔腔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纜連接器上接有光纜,所述的光纜包括艙內光纜和艙外光纜,所述的艙外光纜由所述的第二光纜通道引入,與光纜連接器相接;所述的艙內光纜分由第一光纜通道和第三光纜通道引入,與光纜連接器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體下方設有支撐架,所述的支撐架下方設有支撐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光纜集中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纜連接板上可以預留與光纜連接器相同的接口方式的光纜備用芯。
【文檔編號】G02B6/44GK203414655SQ20132053579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方景輝, 朱曉峰, 陳豪, 徐偉明, 趙扉, 呂勤, 郁家麟 申請人:嘉興恒創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