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裝置和安裝接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相機裝置,包括: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以及用于將把手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上部的把手安裝部分,其中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可以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上,并且所述把手安裝部分將所述把手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上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專利說明】相機裝置和安裝接合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公開涉及一種相機裝置以及一種安裝接合器(mount adapter),具體地說,涉及 一種具有把手的相機裝置等。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作為相機裝置,已知一種具有把手的便攜式相機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廣泛 地設計有形狀相配的固定把手,其中把手的抓取位置或取景器(VF)安裝位置依照每個相 機裝置的重心或者透鏡安裝件的類型進行優化。
[0003] 然而,在以前述方式采用固定把手的情況下,難以配合著取景器的重心或最佳安 裝位置的改變,這是由于安裝在相機上的外圍裝備的類型或位置的差異而造成的。
[0004] 因此,以往,建議設置大尺寸把手或可拆卸的分離把手。然而,大尺寸把手在不使 用時變成了障礙。此外,在分離把手中,需要時間去安裝和拆卸分離把手,而且重心分差 (minute difference in the center of gravity)或取景器安裝位置的響應變慢。
[0005] 此外,以往,例如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出版物No. 2007-335990等所描述的,還建議 在相機上可移動地安裝把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固定把手時避免不便。
【發明內容】
[0006] 期望實現對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中的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使用環 境的改進。
[0007]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相機裝置,包括: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 體;以及用于將把手安裝在相機主體上部的把手安裝部分,其中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 鏡可以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上,把手安裝部分將把手安裝 在相機主體上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0008] 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相機主體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單板型成像部分是通過使 用配備有顏色過濾器的圖像傳感器的片材而構造的成像部分。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 可以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上。三板型成像部分是通過使用 用于三原色中的每種原色的專用圖像傳感器而構造的成像部分。
[0009] 把手通過把手安裝部分安裝在相機主體上部。在這種情況下,所安裝的把手能夠 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例如,把手安裝部分可具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將把手在前后方向上 的位置固定到任意位置。此外,例如,把手可具有用于安裝取景器的取景器安裝部分。
[0010] 以這種方式,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相機主體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然而,用于三 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可以用于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上。此 夕卜,把手安裝在相機主體上,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并且檢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 透鏡的安裝情況,把手的位置可以依照重心的變化來移動。因此,可以實現對具有單板型成 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中的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使用環境的改進。
[0011] 另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例如,相機裝置還可包括用于將肩部接合器安裝在相 機主體下部的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其中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將肩部接合器安裝在相機主 體下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檢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的安 裝情況可以依照重心變化、取景器位置變化等將肩部接合器的位置調節到最佳位置。
[0012] 此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例如,相機裝置還可包括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通過 使用設置在肩部接合器上以向前突出的桿狀部來支撐安裝接合器。在這種情況下,在用于 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相機主體上的結構中,不僅通過安裝接合器 而且通過支撐機構來支撐透鏡,由此可以在疲勞、破損發生前防止安裝接合器疲勞、破損 等。
[0013] 此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例如,安裝接合器可具有透鏡單元和過濾器盤單元, 透鏡單元引導從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入射到相機主體的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光束,過 濾器盤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光束的光量。在這種情況下,透鏡單元具有調節 焦距的功能,以便聚焦于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圖像傳感器上,以調節形成在圖像傳感器上的 圖像大小等。因為安裝接合器具有過濾器盤單元,所以可以執行對安裝接合器的光量調節。
[0014] 此外,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安裝接合器,包括:第一安裝部分,該 第一安裝部分連接到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第二安裝部 分,該第二安裝部分用于連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以及透鏡單元,該透鏡單元發射 從第一安裝部分入射于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束。
[0015] 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所構造的安裝接合器包括第一安裝部分,該第一安裝部分 連接到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的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單板型成像部分是通過使 用配備有顏色過濾器的圖像傳感器的片材而構造的成像部分。此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 所構造的安裝接合器包括第二安裝部分,該第二安裝部分用于連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 透鏡。例如,第一安裝部分可以是FZ安裝件(FZ mount),而第二安裝部分可以是Μ安裝件 (B4mount)〇
[0016] 然后,入射于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束通過透鏡單元從第一安裝部分發射出來。在 這種情況下,透鏡單元具有調節焦距的功能,以便聚焦于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圖像傳感器上, 以調節形成在圖像傳感器上的圖像大小等。
[0017] 以這種方式,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安裝接合器具有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 分,并具有通過透鏡單元使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分光學連接的構造,并且可以使用 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使之安裝在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上。
[0018] 另外,在本公開的實施例中,例如,安裝接合器可進一步包括過濾器盤單元,該過 濾器盤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入射于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束的光量。以這種 方式,得以提供過濾器盤單元,由此可以執行光量調節。
[0019]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實現對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中的三板型成 像部分的透鏡使用環境的改進。另外,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優點僅是說明性的,并不受限于 此,而且可呈現另外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圖1是當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作為一實施例的相機裝置時的透視圖;
[0021] 圖2是當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時的透視圖(處于移除 取景器的狀態下);
[0022] 圖3是當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時的分解透視圖;
[0023] 圖4是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的左側視圖;
[0024] 圖5是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的右側視圖;
[0025] 圖6是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的頂視圖;
[0026] 圖7是作為本實施例的相機裝置的前視圖;
[0027] 圖8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裝接合器的構造的圖示(處于移除外殼的狀態下);
[0028] 圖9是當從前方觀察過濾器盤單元時的圖示以及示出在正交于光軸方向的方向 上處于切割狀態下的左半部的圖示;
[0029] 圖10是示意性地示出透鏡側、相機側以及插入在透鏡側和相機側之間的安裝接 合器的光學系統的圖示;
[0030] 圖11是當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作為一比較例的相機裝置時的透視圖;
[0031] 圖12是作為本比較例的相機裝置的左側視圖;
[0032] 圖13是作為本比較例的相機裝置的右側視圖;
[0033] 圖14是作為本比較例的相機裝置的頂視圖;以及
[0034] 圖15是作為本比較例的相機裝置的前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 下文中,將描述用于實施本公開的方式(下文中稱之為"實施例")。另外,這一描 述將以下面的順序做出。
[0036] 1.實施例
[0037] 2.修改例
[0038] 1.實施例
[0039] 相機裝置的構造示例
[0040] 圖1至7示出了作為一實施例的相機裝置10的構造示例。相機裝置10具有相機 主體110、把手120、取景器130、肩部接合器140、安裝接合器150以及透鏡160。
[0041] 圖1是當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相機裝置10時的透視圖。圖2也是當從前部和 斜上方向觀察相機裝置10時的透視圖。然而,該圖示出了移除取景器130的狀態。圖3是 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相機裝置10時的分解透視圖。圖4是相機裝置10的左側視圖。圖 5是相機裝置10的右側視圖。圖6是相機裝置10的頂視圖。圖7是相機裝置10的前視 圖。
[0042] 相機主體110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盡管省略了圖示,但單板型成像部分是通過 使用配備有顏色過濾器的圖像傳感器的片材而構造的成像部分。例如,作為圖像傳感器,布 置了 35mm大小的圖像傳感器。以這種方式,圖像傳感器的大小設定為35mm,由此可以獲得 與使用35mm膠片的情況相同的景深。為此,使用者可以以與使用35mm膠片的情況相同的 感覺來執行拍攝。
[0043] 把手12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上部,以便于使用者攜帶相機裝置10。通過固定到 相機主體110的把手安裝部分121,把手12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上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 向(光軸方向)上移動。
[0044] 在相機主體110上部向前延伸的桿狀構件122設置在把手安裝部分121處。桿狀 構件122插入到為了在把手120上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而設置的孔部中,由此把手120安裝 成能夠相對于相機主體110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0045] 通過操作設置在把手120側面的把手滑動鎖定桿123,把手120可以固定到任意位 置,或者設定成可移動狀態。把手滑動鎖定桿123的所示位置顯示了固定把手120位置的 狀態。
[0046] 通過從圖1所示位置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把手滑動鎖定桿123的位置,把手120的 位置固定狀態得以釋放,因此把手120變得可沿著桿狀構件122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以這 種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據相機裝置10的重心位置等將把手120移動并調節到適當位置,并 且將把手120固定到位。把手滑動鎖定桿123構造出鎖定機構。
[0047] 取景器安裝部分128設置在把手120前部。L形構件124的一側安裝在取景器安 裝部分128上,以便能夠在正交于把手120的移動方向(光軸方向)的方向上移動。然后, 取景器130安裝在L形構件124的另一側。也就是說,取景器130經由L形構件124安裝 在把手120上。
[0048] 通過移動將取景器130安裝在上面的L形構件124,使用者可以在正交于把手120 的移動方向的方向上將取景器130的眼窩位置(eyecup position)調節到使用者的最佳位 置。使用者可以通過操作設置在L形構件124 -側的緊固部分125將L形構件124固定到 其調節位置。
[0049] 透鏡160是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在此,三板型成像部分是通過使用用于 三原色中的每種原色的專用圖像傳感器而構造的成像部分。例如,每個圖像傳感器的大小 為2/3英寸。透鏡160最初用于直接地連接到具有三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的前部的透 鏡安裝部分。安裝接合器150用于將透鏡160安裝在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110 的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111上。也就是說,透鏡160經由安裝接合器150安裝在相機主體 110 上。
[0050] 具有各種操作器諸如開關的抓取部分161安裝在透鏡160上。使用者可以通過抓 取部分161將右手固定到透鏡位置,并通過操作開關等執行聚焦調節、光闌調節、變焦調節 等。
[0051] 安裝接合器150具有將透鏡160連接到相機主體110的功能。另外,在使用用于 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的情況下,安裝接合器150具有調節焦距的功能,以便聚焦于單 板型成像部分的圖像傳感器上,以調節形成在圖像傳感器上的圖像大小等。
[0052] 圖8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裝接合器150的構造的圖示(處于移除外殼的狀態下)。 安裝接合器150在光軸方向的一端具有安裝部分(第一安裝部分)151,安裝部分151連接 到相機主體110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111。例如,安裝部分151被視為FZ安裝件。此外,安 裝接合器150在光軸方向的另一端具有安裝部分(第二安裝部分)152,使之與透鏡160相 連。例如,安裝部分152被視為Μ安裝件。
[0053] 此外,在安裝接合器150中,透鏡單元153和過濾器盤單元154沿光軸方向串聯布 置。透鏡單元153發射從安裝部分151入射于安裝部分152上的光束。如上所述,透鏡單 元153具有使焦距適合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圖像傳感器的功能,以調節形成在圖像傳感器上 的圖像大小等。
[0054] 過濾器盤單元154構造成能夠調節入射于安裝部分152上的光束的光量。所 構造的過濾器盤單元154包括伺服電機154a和塔式旋轉機構(turret rotation mechanism) 154b。塔式旋轉機構154b中的盤由伺服電機154a旋轉地驅動,由此可以改變 位于透鏡單元153前面的光軸上的過濾器。
[0055] 圖9是當從前方觀察過濾器盤單元154時的圖示,并示出了在正交于光軸方向的 方向上處于切割狀態下的左半部。預定數量的過濾器154d(在圖中只示出一個過濾器)安 裝在構造塔式旋轉機構154b的盤154c的周向方向上。使用者按壓按鈕154e,由此由伺服 電機154a旋轉地驅動盤154c,并因此改變位于光軸上的過濾器154d。
[0056] 圖10示意性地示出了透鏡側、相機側以及插入于透鏡側和相機側之間的安裝接 合器150的光學系統。如圖中所示,安裝接合器150的光學系統被視為放大光學系統。作為 這種情況下的光學設計,采用了前透鏡組包括凹透鏡且后透鏡組包括凸透鏡的基本構造, 全長較長,并且透鏡的構成數量較多,由此分辨率增加同時對應于亮透鏡。
[0057] 肩部接合器140通過一體地固定到相機主體110下部的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126 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下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光軸方向)上移動。使用者可以根據由 上述把手120的移動和調節而產生的取景器130位置變化將肩部接合器140的位置移動并 調節到使用者的最佳位置。
[0058] 如圖中所示,在前方延伸的兩個桿狀構件(桿)127可以安裝在肩部接合器140前 部。桿狀構件127可以用于安裝用于執行例如聚焦調節、光闌調節等的附件。在該實施例 中,桿狀構件127用于支撐上述安裝接合器150。
[0059] 也就是說,支撐部分154f連接到安裝接合器150的外殼下部。支撐部分154f做 成進入下部時展開的形狀,并且兩個開口部154g在下端側穿孔。上述的兩個桿狀構件127 插入到兩個開口部154g中。由于這樣的構造,安裝接合器150由設置在肩部接合器140處 的兩個桿狀構件127支撐。在此,支撐部分154f構造出支撐機構。另外,使支撐部分154f 與安裝接合器150的外殼整合沒有特別的必要,還可以將支撐部分154f構造為分離體。
[0060] 另外,相對于上述相機裝置10,圖11至15示出了作為一比較例的相機裝置20的 構造示例。在這些圖中,對應于上述圖1至7的部分由相同的標號表示,并且省略了對它的 詳細描述。相機裝置20具有相機主體110、把手120、取景器130、肩部接合器140以及透鏡 180。
[0061] 圖11是從前部和斜上方向觀察相機裝置20的透視圖。圖12是相機裝置20的左 側視圖。圖13是相機裝置20的右側視圖。圖14是相機裝置20的頂視圖。圖15是相機 裝置20的前視圖。
[0062] 透鏡180是用于單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也就是說,在相機裝置20中,不同于上 述相機裝置10,使用了用于單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透鏡180直接地連接到相機主體110 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也就是說,上述相機裝置10中的安裝接合器150等并不存在于相機 主體110和透鏡180之間。
[0063] 在相機裝置20中,與上述相機裝置10比較,重心向后移動,因此,把手120的位置 也向后移動和調節。此外,根據安裝在把手120上的取景器130的位置,肩部接合器140也 向后移動和調節。
[0064] 在上述相機裝置10中,相機主體110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然而,用于三板型成 像部分的透鏡160可以用于通過安裝接合器15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 111上。此外,把手12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上,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光軸方向)上移動, 并且檢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的安裝情況,把手120的位置可以依照重心變化 而移動。因此,可以實現對具有例如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110中的三板型成像部分 的透鏡160使用環境的改進。
[0065] 此外,在上述相機裝置10中,肩部接合器14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下部,以便能夠 在前后方向(光軸方向)上移動。為此,在把手120的位置因此取景器130的位置依照重 心變化移動的情況下,檢查例如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的安裝情況可以將肩部接 合器140的位置調節到使用者的最佳位置。
[0066] 此外,在上述相機裝置10中,通過使用設置在肩部接合器140處以向前突出的桿 狀構件127來支撐安裝接合器150。為此,例如,在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經由安 裝接合器150安裝在相機主體110上的結構中,比較重的透鏡160不僅由安裝接合器150 支撐而且由支撐部分154f支撐,由此可以在疲勞、破損發生前防止安裝接合器150的疲勞、 破損等。
[0067] 此外,在上述相機裝置10中,安裝接合器150具有透鏡單元153,透鏡單元153引 導從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入射到相機主體的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光束。然后,透 鏡單元153具有調節焦距的功能,以便聚焦于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圖像傳感器上,以調節形 成在圖像傳感器上的圖像大小等。因此,例如,在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110中, 可以順利地使用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160。
[0068] 此外,在上述相機裝置10中,安裝接合器150具有過濾器盤單元154。為此,可以 順利地執行安裝接合器150的光量調節。此外,在這種情況下,過濾器盤單元154具有由伺 服電機154a驅動的塔式旋轉機構154b,并且使用者可以通過簡單地按壓按鈕154e容易地 更換過濾器154d。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以簡單的操作適當地執行光量調節。
[0069] 2.修改例
[0070]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示出了安裝接合器150除透鏡單元153之外具有過濾器盤 單元154的構造。然而,由于光量調節可以在相機主體110側充分執行的構造,不需要將過 濾器盤單元154設置在安裝接合器150中。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采用了過濾器盤單元 154具有塔式旋轉機構的構造。然而,當然,本公開并不限于此。
[0071] 此外,本公開可以采用下面的構造。
[0072] (1) -種相機裝置,包括: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以及用于將把手安裝 在所述相機主體上部的把手安裝部分,其中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可以經由安裝接合 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上,并且所述把手安裝部分將所述把手安裝在 所述相機主體上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0073] (2)根據上面(1)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把手安裝部分具有鎖定機構,所述 鎖定機構將所述把手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到任意位置。
[0074] (3)根據上面(1)或(2)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把手具有用于安裝取景器的 取景器安裝部分。
[0075] (4)根據上面(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相機裝置,進一步包括:用于將肩部接合 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下部的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其中所述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將所述 肩部接合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下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0076] (5)根據上面(4)所述的相機裝置,進一步包括: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通過使 用設置在所述肩部接合器上以向前突出的桿狀部來支撐所述安裝接合器。
[0077] (6)根據上面(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安裝接合器具有透 鏡單元和過濾器盤單元,所述透鏡單元引導從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入射到所述相機 主體的單板型成像部分的光束,所述過濾器盤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所述光束 的光量。
[0078] (7) -種安裝接合器,包括:第一安裝部分,所述第一安裝部分連接到具有單板型 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前部的透鏡安裝部分;第二安裝部分,所述第二安裝部分用于連接用 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以及透鏡單元,所述透鏡單元發射從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入射于 所述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束。
[0079] (8)根據上面(7)所述的安裝接合器,進一步包括:過濾器盤單元,所述過濾器盤 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入射于所述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束的光量。
[0080] (9)根據上面(7)或⑶所述的安裝接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裝部分是FZ安裝 件,并且所述第二安裝部分是B4安裝件。
[0081] (10) -種相機裝置,包括: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用于三板型成像部 分的透鏡;以及插置于所述相機主體和所述透鏡之間的安裝接合器。
[0082]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和替代可根據設計需要和其它 因素而發生,只要它們落入所附權利要求或者其等同物的范圍內即可。
[0083]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84] 該申請要求2013年4月4日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13-078317的優先 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合并于此。
【權利要求】
1. 一種相機裝置,包括: 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以及 用于將把手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的上部的把手安裝部分, 其中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能夠經由安裝接合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的前部的 透鏡安裝部分上,并且 所述把手安裝部分將所述把手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的上部,以便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 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把手安裝部分具有鎖定機構,所述鎖定 機構將所述把手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到任意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把手具有用于安裝取景器的取景器安 裝部分。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機裝置,進一步包括: 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用于將肩部接合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的下部肩部接合器, 其中所述肩部接合器安裝部分將所述肩部接合器安裝在所述相機主體的下部,以便能 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相機裝置,進一步包括: 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通過使用設置在所述肩部接合器上以向前突出的桿狀部來支 撐所述安裝接合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機裝置,其中,所述安裝接合器具有 透鏡單元,所述透鏡單元引導從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入射到所述相機主體的單 板型成像部分的光束;以及 過濾器盤單元,所述過濾器盤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所述光束的光量。
7. -種安裝接合器,包括: 第一安裝部分,所述第一安裝部分連接到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的前部的透 鏡安裝部分; 第二安裝部分,所述第二安裝部分用于連接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以及 透鏡單元,所述透鏡單元發射從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入射于所述第二安裝部分上的光 束。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裝接合器,進一步包括: 過濾器盤單元,所述過濾器盤單元具有預定類型的過濾器,以調節入射于所述第二安 裝部分上的光束的光量。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裝接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裝部分是FZ安裝件,并且所述 第二安裝部分是Μ安裝件。
10. -種相機裝置,包括: 具有單板型成像部分的相機主體; 用于三板型成像部分的透鏡;以及 插置于所述相機主體和所述透鏡之間的安裝接合器。
【文檔編號】G03B11/00GK104102074SQ201410118979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4日
【發明者】崎下佳賢, 松本勇樹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