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適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光纖適配器,包括外殼體和套筒,套筒外壁上設有環狀凸起,所述外殼體的內壁上設有臺階部,外殼體通過內螺紋螺接設有擋環,所述環狀凸起固定設于擋環與臺階部之間,所述套筒內設有薄板,所述薄板的中心設有通孔,所述薄板兩側分別設有襯套,所述兩襯套的端部分別設有與套筒內壁過盈配合的圓筒,所述圓筒的筒壁向其中心凹陷形成彈性部,所述外殼體一端螺接設有第一防塵帽,外殼體的另一端螺接設有第二防塵帽,所述第二防塵帽與外殼體之間連接設有鏈條。本實用新型安裝方便,便于加工且制造成本較低,使用時光纖端面不易磨損,耦合效率較高,防塵帽不易丟失,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專利說明】光纖適配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連接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纖適配器。
【背景技術】
[0002] -般情況下,活動光纖連接器中需要一收一發與光電轉換模塊相連,在此過程中, 適配器便成為了其中的橋梁,光纖連接器與適配器結合變構成了光纖連接器組件。目前公 知的插拔式光纖適配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適配器,其結構主要包括第一殼體、與第一殼體 配合連接的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間配合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內固 定設有套筒,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分別設有與套筒同軸且連通的開口,為防止因灰 塵等雜質進入套筒內影響傳輸質量,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分別可拆卸設有與相應開 口對應的防塵蓋。使用時首先卸下防塵蓋,輸入光纖連接器上的插針經上述其中一個開口 插入套筒內,輸出光纖連接器上的插針經上述另一個開口插入套筒內,使輸入光纖和輸出 光纖的兩個端面緊密接觸,以使輸入光纖發射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稱合到輸出光纖中 去。
[0003] 然而,現有插拔式光纖適配器由于結構設置不合理,在實際使用中均存在以下缺 陷:第一,由于套筒安裝設置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為防止套筒出現松動,加工時需 要精確考慮容置腔的尺寸和容積,導致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在生產時加工精度要求和制造 成本較高;第二,由于輸入光纖和輸出光纖之間通過端面緊密接觸耦合,當上述適配器用于 傳輸功率較大且需要頻繁插拔光纖的場合時,光纖接觸端面容易因反復擠壓或摩擦而造成 磨損,使得端面的光潔度降低,進而導致耦合效率降低,影響傳輸效率;第三,為防止插針在 套筒內出現松動,上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均設有與插針對應的螺紋部,插針與對應殼 體之間通過螺紋相連接,然而通過螺紋連接操作較為繁瑣;第四,防塵帽可拆卸設于對應殼 體上,當使用時需要將防塵帽拆除,由于拆除后的防塵帽無固定放置場所,當操作者遺忘放 置的位置時,容易造成防塵帽丟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便于加 工且制造成本較低、光纖端面不易磨損、耦合效率較高、操作方便、防塵帽不易丟失、使用便 捷的光纖適配器。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纖適配器,包括外殼體和套設于外殼體內的套筒,所述套筒 中部外壁上沿周向設有環狀凸起,所述外殼體的內壁上設有與環狀凸起相抵配合的臺階 部,所述外殼體的一端與臺階部之間設有內螺紋,所述外殼體通過內螺紋螺接設有與環狀 凸起相抵配合的擋環,所述環狀凸起固定設于擋環與臺階部之間,所述套筒內設有薄板,所 述薄板與套筒呈同心同軸設置,所述薄板的中心設有通孔,所述薄板兩側分別設有與套筒 內壁過盈配合的襯套,所述薄板通過兩襯套配合固定設于套筒內,所述兩襯套的端部分別 設有與套筒內壁過盈配合的圓筒,所述圓筒的筒壁向其中心凹陷形成彈性部,所述外殼體 一端通過所述內螺紋螺接設有第一防塵帽,所述外殼體的另一端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 外殼體通過外螺紋螺接設有第二防塵帽,所述第二防塵帽與外殼體之間連接設有鏈條。
[0007] 進一步地,所述圓筒與襯套之間、襯套與薄板之間均嵌設有墊片。
[0008] 進一步地,所述薄板的厚度為0· 05?0· 10毫米。
[0009] 進一步地,所述薄板的周緣與其通孔之間呈網狀設置。
[0010]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塵帽與外殼體之間、第二防塵帽與外殼體之間均設有密封 墊。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套筒外壁上設置 環狀凸起,并在外殼體內壁上設置與環狀凸起相配合的臺階部,臺階部與外殼體端部之間 設置內螺紋,外殼體通過內螺紋螺接設置擋環,安裝時,首先將套筒套設于外殼體內,然后 通過擋環與臺階部配合使環狀凸起固定,進而起到了固定套筒的效果,安裝較為方便,并且 加工較為簡單,精度要求較低,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通過在套筒內設置薄板,并在薄板的 中心設置通孔,在輸入光纖連接器和輸出光纖連接器上的插針分別從套筒兩端相對插入 時,在薄板的作用下將兩者隔開,避免了輸入光纖與輸出光纖端面的直接緊密接觸,輸入光 纖通過所述通孔與輸出光纖耦合,從而有效避免了光纖端面出現磨損現象;通過設置圓筒, 所述圓筒的筒壁向其中心凹陷形成彈性部,當插針插入套筒時,圓筒在彈性部的作用下可 以對插針起到緊固效果,同時,由于彈性部具有彈性,使得本實用新型可以與不同型號的插 針相互配合,擴大了本實用新型的適用范圍;通過在第二防塵帽與外殼體之間連接設置鏈 條,有效防止了第二防塵帽因頻繁拆卸而造成丟失的現象,使用更便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 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下結構示意圖;
[0014]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薄板結構示意圖;
[0015]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圓筒結構示意圖。
[0016] 圖中:
[0017] 1、外殼體;2、套筒;21、環狀凸起;11、臺階部;12、內螺紋;3、擋環;4、薄板;41、通 孔;5、襯套;6、圓筒;61、彈性部;7、第一防塵帽;13、外螺紋;8、第二防塵帽;9、鏈條;22、墊 片;14、密封墊;100、輸入光纖插針;101、輸入光纖;200、輸出光纖插針;201、輸出光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 如圖1至圖4所示的光纖適配器,包括外殼體1和套設于外殼體1內的套筒2,所 述套筒2中部外壁上沿周向設有環狀凸起21,所述外殼體1的內壁上設有與環狀凸起21相 抵配合的臺階部11,所述外殼體1的一端與臺階部11之間設有內螺紋12,所述外殼體1通 過內螺紋12螺接設有與環狀凸起21相抵配合的擋環3,所述環狀凸起21固定設于擋環3 與臺階部11之間。
[0020] 本實用新型安裝時,首先將套筒2套設于外殼體1內,然后通過擋環3與臺階部11 配合使環狀凸起21固定,進而起到了固定套筒2的效果,安裝較為方便,并且加工較為簡 單,精度要求較低,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1] 所述套筒2內設有薄板4,所述薄板4與套筒2呈同心同軸設置,所述薄板4的中 心設有通孔41,如圖2所示,當輸入光纖插針100和輸出光纖插針200分別從套筒2兩端 相對插入時,在薄板4的作用下將兩插針隔開,從而避免了輸入光纖101的端面與輸出光纖 201的端面直接緊密接觸,輸入光纖101通過所述通孔41與輸出光纖201耦合。
[0022] 主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實施時,通孔41的直徑需大于光纖的直徑,以保證輸入光 纖101 (或輸出光纖201)的端面不與薄板4接觸,從而有效避免了光纖端面出現磨損現象, 保證了光纖端面的光潔度。由于設置薄板4降低了輸光光纖101和輸出光纖201之間的奉禹 合效率,故設計時需要將薄板4的厚度盡量做到較小,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所述薄板4的 厚度為〇. 05?0. 10毫米,如此一來,有效保證了光纖的耦合效率,使光信號能夠較精確的 傳輸。
[0023] 所述薄板4兩側分別設有與套筒2內壁過盈配合的襯套5,所述薄板4通過兩襯套 5配合固定設于套筒2內,在兩襯套5的配合限制作用下,保證了薄板4能夠與套筒2的中 軸線始終保持垂直狀態,避免了薄板4出現滑動或脫落現象,穩定性較好。
[0024] 所述兩襯套5的端部分別設有與套筒2內壁過盈配合的圓筒6,所述圓筒6的筒 壁向其中心凹陷形成彈性部61,通過設置彈性部61,當插針插入套筒2時,圓筒6在彈性部 61的作用下可以對插針起到緊固效果,同時,由于彈性部61具有彈性,使得本實用新型可 以與不同型號的插針相互配合,擴大了本實用新型的適用范圍。
[0025] 所述外殼體1 一端通過所述內螺紋12螺接設有第一防塵帽7,所述外殼體1的另 一端外壁上設有外螺紋13,所述外殼體1通過外螺紋13螺接設有第二防塵帽8,所述第二 防塵帽8與外殼體1之間連接設有鏈條9。使用時,由于輸入光纖101通常是從設備內部引 出并固定在本實用新型上,一般輸入光纖插針1〇〇插入套筒2后較少拔出,故無需在本實用 新型的第一防塵帽7與外殼體1之間設置連接件,相反,由于輸出光纖201需要頻繁插入或 拔出,第二防塵帽8安裝和拆卸的次數隨之較多,故為防止第二防塵帽8出現丟失現象,在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防塵帽8與外殼體1之間連接設有鏈條9。
[0026] 所述圓筒6與襯套5之間、襯套5與薄板4之間均嵌設有墊片22,設置墊片22,有 效防止圓筒6與襯套5、襯套5與薄板4之間出現磨損現象。所述薄板4的周緣與其通孔 41之間呈網狀設置,增大了薄板4的通透面積,進一步提高了輸入光纖101與輸出光纖201 之間的耦合效率,降低了因設置薄板4造成的光信號傳輸效率下降的影響。所述第一防塵 帽7與外殼體1之間、第二防塵帽8與外殼體1之間均設有密封墊14,通過設置密封墊14, 當第一防塵帽7、第二防塵帽8分別與外殼體1配合連接時,有效增強了密封效果,避免了灰 塵等雜質滲入到套筒2內。
[0027]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 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光纖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體(1)和套設于外殼體(1)內的套筒(2), 所述套筒(2)中部外壁上沿周向設有環狀凸起(21),所述外殼體(1)的內壁上設有與環狀 凸起(21)相抵配合的臺階部(11),所述外殼體⑴的一端與臺階部(11)之間設有內螺紋 (12),所述外殼體(1)通過內螺紋(12)螺接設有與環狀凸起(21)相抵配合的擋環(3),所 述環狀凸起(21)固定設于擋環(3)與臺階部(11)之間,所述套筒(2)內設有薄板(4),所 述薄板(4)與套筒(2)呈同心同軸設置,所述薄板(4)的中心設有通孔(41),所述薄板(4) 兩側分別設有與套筒(2)內壁過盈配合的襯套(5),所述薄板(4)通過兩襯套(5)配合固 定設于套筒(2)內,所述兩襯套(5)的端部分別設有與套筒(2)內壁過盈配合的圓筒(6), 所述圓筒¢)的筒壁向其中心凹陷形成彈性部¢1),所述外殼體(1) 一端通過所述內螺紋 (12)螺接設有第一防塵帽(7),所述外殼體(1)的另一端外壁上設有外螺紋(13),所述外殼 體(1)通過外螺紋(13)螺接設有第二防塵帽(8),所述第二防塵帽(8)與外殼體(1)之間 連接設有鏈條(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6)與襯套(5)之間、襯 套(5)與薄板⑷之間均嵌設有墊片(2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4)的厚度為0. 05? 0. 10毫米。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纖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4)的周緣與其通 孔(41)之間呈網狀設置。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塵帽(7)與外殼體(1) 之間、第二防塵帽(8)與外殼體(1)之間均設有密封墊(14)。
【文檔編號】G02B6/38GK203870291SQ201420221370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林軍亮 申請人:奉化市宇達高科光電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