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專利的碳粉盒,包括碳粉倉,攪拌裝置,送粉裝置,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螺旋傳送桿,密封圈;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套有密封圈的一端穿過碳粉倉側壁與第一齒輪的軸心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相對的碳粉倉側壁上;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包括桿體,設置于桿體一端的帶圓形定位槽的片狀圓形端部,至少一個設于桿體上的螺旋葉片,位于螺旋葉片和密封圈之間的對稱設置于桿體兩側的圓弧面和平面相接而成的碳粉池,至少一個設于池底平面的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裝置的裝配工序簡單且結構牢固,第一螺旋傳送桿轉動時向出粉口傳動碳粉,攪拌葉片打碎結塊的碳粉,也避免了碳粉堵塞碳粉倉的出粉口,在碳粉池的配合下,碳粉下落速度均勻。
【專利說明】碳粉盒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專利涉及打印耗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漏斗形碳粉盒。
[0003]【【背景技術】】
[0004]見圖1,激光打印機的基本成像過程是,感光鼓100的圓柱形表面由充電輥200均勻地充電,激光掃描器300向感光鼓100圓柱面發射含有圖像信息激光,經激光照射的感光鼓100表面變成導體,負電荷向正電荷移動,負電荷因正電荷的作用抵消或減弱,沒有經過激光照射的表面保留電荷,這樣感光鼓100表面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輥400吸引的碳粉500經過出粉刀600調節層厚后轉而吸附在感光鼓100的表面上,將前述靜電潛像覆蓋后,把其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圖像。隨著感光鼓100的旋轉,感光鼓100表面的可視圖像移動到轉印輥700所在的位置。經轉印輥700所攜帶的轉印電壓的作用,將可視圖像形式的碳粉500轉印至紙張等記錄介質800的表面上,隨后經加熱棍900和加壓棍1000對記錄介質800上的可視圖像形式的碳粉進行加熱加壓后,使碳粉500滲入到記錄介質800的纖維層中。完成轉印之后,前述感光鼓上的殘留碳粉1100由廢粉刮片1200刮除至廢粉倉中,感光鼓100表面經消電設備消除靜電后恢復至無電無塵的備用狀態。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基本的成像工作流程。該流程反復循環運轉的結果,就可以得到打印者所需要的圖像。上述激光打印機工作時所需的碳粉被容納于碳粉盒中,經由碳粉盒供應至感光鼓100,在彩色打印的情況下通常再由感光鼓100輸送到轉印帶上,直至最終固定于記錄介質的表面上。
[0005]專利CN201120449162.5公開了一種激光打印機使用的漏斗形碳粉盒,該專利公開了一種攪拌裝置,梳子狀的攪拌葉片在攪拌結塊的碳粉時,接觸結塊碳粉的鋸齒所受阻力相比其他鋸齒大,導致攪拌架各個部位所受阻力不均,碳粉下落至出粉口的前后速度有差異,以致碳粉供應速度前后不一,影響打印效果;攪拌架只能做圓周運動帶動攪拌葉片轉動,無法帶動碳粉向碳粉倉的出粉口推進,并且該攪拌裝置因梳子狀攪拌葉片的卡扣安裝,攪拌葉片易脫落。該專利同時公開了一種送粉裝置,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送粉裝置的圓柱形出粉筒底部積累的碳粉逐漸增多,螺蚊傳送桿下端設有的圓形片無法緊貼出粉筒底部,打印機的固定位無法繼續推動出粉筒,出粉筒的開口和送粉腔的送粉口不能完全重合,送粉腔的送粉口被出粉筒擋住,導致碳粉供應不足,影響打印效果,也浪費碳粉。
[0006]【
【發明內容】
】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碳粉盒。
[0008]本實用新型用如下技術方案,構造碳粉盒,包括碳粉倉,攪拌裝置,送粉裝置,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所述碳粉倉包括容納碳粉的碳粉倉和位于碳粉倉下方的送粉腔;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螺旋傳送桿,密封圈;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套有密封圈的的一端穿過碳粉倉側壁與第一齒輪的軸心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相對的碳粉倉側壁上;所述送粉裝置位于送粉腔內,包括密封圈、第二螺紋傳送桿,出粉筒,彈簧;所述出粉筒設置在所述送粉腔內,所述彈簧設于碳粉倉側壁上,第二螺紋傳送桿套有密封圈的一端穿過彈簧和碳粉倉側壁與第二齒輪的軸心固定;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
[000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包括桿體,設置于桿體一端的帶圓形定位槽的片狀圓形端部,至少一個設于桿體上的螺旋葉片,位于螺旋葉片和密封圈之間的對稱設置于桿體兩側的圓弧面和平面相接而成的碳粉池,至少一個設于池底平面的攪拌葉片。
[0010]優選的,所述第二螺紋傳送桿靠近出粉筒底部的端部未設有圓形片。
[0011]優選的,所述出粉筒底部內壁設有圓環凸起。
[0012]本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是:攪拌裝置的裝配工序簡單且結構牢固,第一螺旋傳送桿轉動時向出粉口傳動碳粉,攪拌葉片打碎結塊的碳粉,也避免了碳粉堵塞碳粉倉的出粉口,在碳粉池的配合下,碳粉下落速度均勻。送粉裝置中第二螺紋傳送桿端部結構和出粉筒結構的配合,實現了勻速送粉并節約了碳粉。
[001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現有激光打印機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5]圖2實施例一中的碳粉盒結構分解圖;
[0016]圖3實施例一中的攪拌裝置結構分解圖;
[0017]圖4實施例一中的攪拌架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0018]圖5實施例一中的送粉裝置結構分解圖;
[0019]圖6實施例一中的出粉筒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0020]說明書附圖標記說明:
[0021]100:感光鼓;200:充電輥;300:激光掃描器;400:顯影輥;500:碳粉;600:出粉刀;700:轉印輥;800:記錄介質;900:加熱輥;1000:加壓棍;1100:殘留碳粉;1200:廢粉刮片;
[0022]1:碳粉倉;2:攪拌裝置;3:送粉裝置;4:送粉腔;5:第一齒輪;6:第二齒輪;7:內蓋;8:密封蓋;9芯片蓋;10:外蓋;11:廢粉倉;12:廢粉倉密封套;
[0023]21:第一螺旋傳送桿;22:密封圈;23:攪拌葉片;
[0024]211:桿體;212:端部;213:螺旋葉片;214:碳粉池;215:固定膠柱;
[0025]31:密封圈;32:第二螺紋傳送桿;33:出粉筒;34:彈簧;
[0026]321:桿體;322:螺旋葉片;331:開口 ;332:滑槽;333:圓環凸起;41:送粉口 ;71:套筒。
[0027]【【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技術效果更加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0029]實施例一:
[0030]如圖2至圖6,本實施例的碳粉盒包括呈漏斗形的容納碳粉的碳粉倉1,攪拌裝置2,容納送粉裝置3的送粉腔4,第一齒輪5,第二齒輪6。所述送粉腔4位于所述碳粉倉I正下方。
[0031]所述攪拌裝置2包括第一螺旋傳送桿21,密封圈22,攪拌葉片23。第一螺旋傳送桿21桿體211—端設有帶圓形定位槽的片狀圓形端部212,另一端截面呈“D”形。以防碳粉從碳粉倉I內蓋7的開孔泄漏,密封圈22套裝在桿體211 “D”形端部,桿體211上設有一個以上的螺旋葉片213,在螺旋葉片213和密封圈22中間的桿體211上設有碳粉池214,碳粉池214對稱設于桿體211兩側。為了加工方便,節約原材料并且不干涉第一螺旋傳送桿21的轉動,本實施例中的池底由圓弧面和平面相接而成,平面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固定膠柱215,至少一個的攪拌葉片23套裝在固定膠柱215上,加熱膠柱215形成固定攪拌葉片23的焊點,固定方式簡單牢固。攪拌葉片23由薄片狀塑料制成,呈較寬的長條狀?!癉”形端部穿過碳粉倉I內蓋7的開孔外露。碳粉倉I內蓋7外部的第一齒輪5通過軸心的“D”形開孔固定在第一螺旋傳送桿21上。攪拌葉片23與第一螺旋傳送桿21還可以是一體式結構或攪拌葉片23與池底螺釘連接。
[0032]所述送粉裝置3包括一端套有密封圈31,另一端未設有圓形片的第二螺紋傳送桿32,套有密封套的出粉筒33,彈簧34。第二螺紋傳送桿32桿體321 —端截面呈“D”形,另一端截面呈圓形,桿體321上設有一個以上的螺旋葉片322 ;出粉筒33側面設有與送粉腔4的送粉口 41相同尺寸的開口 331,同時側面設有與送粉腔4內壁定位的滑槽332 ;出粉筒33底面設有給第二螺旋形傳送桿32端部限位的圓環凸起333,圓環凸起333與出粉筒33底面同心。彈簧34套在內蓋7內側的圓柱形套筒71上,第二螺紋傳送桿32穿過彈簧34和套筒71外露,第二齒輪6通過軸心的“D”開孔固定在第二螺旋傳送桿32上。第二齒輪6和第一齒輪5哨合。
[0033]其次,碳粉倉I的漏斗頂端依次設有密封蓋8,芯片蓋9,內蓋7外側設有外蓋10,所述碳粉盒在碳粉倉I旁還設有廢粉倉11,廢粉倉密封套12。
[0034]第一螺紋傳送桿21、第二螺紋傳送桿32的“D”形端部還可以是其他形狀,譬如矩形,三角形。
[0035]打印機的固定位(未畫出)沿著碳粉盒裝入激光打印機的方向f插入送粉腔4底部的開孔,打印機的驅動部件(未畫出)帶動第二齒輪6轉動,第二齒輪6帶動第一齒輪5轉動。
[0036]打印機的固定位擠壓出粉筒,出粉筒沿著f方向運動,擠壓彈簧34,直至出粉筒33的開口 333與送粉腔4的送粉口 41重合。第一螺紋傳送桿21在第一齒輪5的帶動下轉動,碳粉在螺旋葉片213的作用下向碳粉倉I的出粉口傳動,攪拌葉片23在第一螺紋傳送桿21轉動的過程中攪動碳粉,打碎結塊的碳粉,也避免碳粉積壓堵塞碳粉倉I的出粉口,均勻的碳粉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碳粉池214。在第一螺紋傳送桿21轉動的過程中,碳粉池214的池面逐漸傾斜,其收集的碳粉逐漸被傾倒入出粉口,落入送粉腔4的碳粉隨著第二螺紋傳送桿32的轉動在螺旋葉片322的作用下向出粉筒33的開口傳動,從而提供給顯影輥。第二螺紋傳送桿32被出粉筒33底部的圓環凸起333限位,轉動過程中擺動幅度小,保證了碳粉傳動方向的一致性。即使出粉筒33底部積壓碳粉,因第二螺紋傳送桿32的端部截面只是桿體截面,使得第二螺紋傳送桿32的桿體壓強大于帶圓形片桿體的壓強,以致第二螺紋傳送桿32非常容易的接觸出粉筒33底部,打印機的固定位能徹底擠壓出粉筒33到達預定位置,使出粉筒33開口 333和送粉腔4送粉口 41完全重合;并且出粉筒33底部積壓的碳粉會被第二螺紋傳送桿32的螺旋葉片322逐漸推進到送粉腔4送粉口 41,節約了碳粉。
[0037]打印機不工作時,固定位退出送粉腔4,出粉筒33在彈簧34回復力的作用下到達送粉腔4底部,送粉腔4的送粉口 41被出粉筒33完全遮擋,以防碳粉泄漏。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碳粉盒,包括碳粉倉,攪拌裝置,送粉裝置,第一齒輪,第二齒輪; 所述碳粉倉包括容納碳粉的碳粉倉和位于碳粉倉下方的送粉腔; 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螺旋傳送桿,密封圈;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套有密封圈的的一端穿過碳粉倉側壁與第一齒輪的軸心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相對的碳粉倉側壁上; 所述送粉裝置位于送粉腔內,包括密封圈、第二螺紋傳送桿,出粉筒,彈簧;所述出粉筒設置在所述送粉腔內,所述彈簧設于碳粉倉側壁上,第二螺紋傳送桿套有密封圈的一端穿過彈簧和碳粉倉側壁與第二齒輪的軸心固定; 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傳送桿包括桿體,設置于桿體一端的帶圓形定位槽的片狀圓形端部,至少一個設于桿體上的螺旋葉片,位于螺旋葉片和密封圈之間的對稱設置于桿體兩側的圓弧面和平面相接而成的碳粉池,至少一個設于池底平面的攪拌葉片。
2.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紋傳送桿靠近出粉筒底部的端部未設有圓形片。
3.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筒底部內壁設有圓環凸起。
【文檔編號】G03G15/08GK203950122SQ201420358575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日
【發明者】陳萬祥 申請人:珠海市佳聯信耗材有限公司